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勢吞天下

正文 第五十四章 荊州鏊兵 同門較藝 文 / 東窗剪燭

    劉循打開城門,率軍衝出,一字排開,靜等孫策到來。

    「劉循小兒,欺人太甚,竟然借劉表的手來伏擊我,是可忍,孰不可忍」,孫策一臉的怒氣,斥責道。

    「要怪只能怪你蠢,為將之道,當觀天象,察地理,明陰陽,通五行生剋變化。你自己沒用,中了埋伏,怪得誰來」,劉循嗤笑道。

    「氣死我了,你絲毫不講義氣,不顧同盟之義,就怪不得我了」,孫策一催紅馬,展開五虎斷魂槍法,來殺劉循。

    「來得好,五虎斷魂槍何足道哉,你瞪大眼睛瞧著,看我的勢吞天下槍」,劉循大喝一聲,如晴空霹靂一般。

    二將雙槍並舉,各展平生本領,來搶對方。

    孫策不愧是小霸王,生平還未逢敵手。

    這下遇上平生大敵,竟是越戰越勇,槍槍進逼,招招凶狠,每一槍出,都勢如猛虎下山,飛龍在天,銳不可擋。

    「小霸王果然不是浪得虛名,能取得江東之地,殊非幸致」,劉循暗讚了一聲,留神觀察對方的槍法。

    五虎斷魂槍不愧當世名槍,可說是世間最厲害的幾種槍法之一。

    不但破綻極少,而且全是進手招數,攻敵之所必救。

    孫策的武藝,或許要略遜於趙雲,凶狠暴烈之處,卻比趙雲要厲害些。

    也許這跟小霸王孫策天生含一股戾氣有關。

    劉循估摸自己能勝孫策,但那也得百招過後。

    如果要傷對方,自己也難保不受傷。因為此人悍勇無比,一出手就是兩敗俱傷的手法。

    想通了此節,劉循叫道:「且住,你我的武藝半斤八兩,再鬥下去,也不過如此。不如暫且休息,稍候再說。」

    孫策也震驚於劉循的雷光真氣和勢吞天下槍法,只覺得對手之強,乃平生僅見,當下也就罷手,就在南陽城下紮營。

    劉循叫來龐統,商議破敵之計。

    「這個孫策不去打劉表,卻來打咱們,看來已經失去了理智,得想個辦法,擊退他才好」,劉循說道。

    「咱們的實力,或許比孫策要強些,可真打起來,還是要被劉表坐收漁利,對付孫策,得速戰速決,免得劉表的援軍到來,對咱們不利」,龐統高瞻遠矚,冷靜地指出道。

    「軍師可有良策?」

    「孫策軍隊,從江東乘船而來,如今江東水師,大部分在江夏,主公可派人前去遊說劉表,說咱們願意幫他趕走江東水師,需要他們協同作戰。」

    「劉表會派兵嗎?」

    「從目前荊州軍在新野伏擊孫策的事件來看,劉表身邊必有能人相助,荊州水師多半不會真的幫咱們,不過做個樣子還是會的,因為趕走江東水師對他們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只要他們做下樣子就行,那正是我們想要的,我們現在就是要孫策以為咱們已和劉表講和,反過來對付江東軍隊。」

    「主公可命甘寧的水師做出準備進攻江東水師的假象,我們再故意放出風聲,就說咱們已和荊州軍隊講和,準備圍殲孫策的水師」,孫策的水師一旦有失,他回去江東就難了,這樣他必然撤軍。」

    「對,軍師之言有理」,劉循道,我倒是想到了另一條計謀,「軍師和趙雲一起,即日起拔營,做出前去配合甘寧攻擊荊州水師的假象,孫策更容易上當。」

    「主公高明,孫策一撤軍,我和趙雲率軍埋伏在他返回的路上,主公再從後追殺,小霸王必然大敗」,龐統道。

    「不錯,我正是此意」,劉循說道。

    龐統馬上派人去和劉表聯絡,同時拔營而去。

    與此同時,劉循飛鴿傳書,命令甘寧,做出了和荊州聯合,準備進攻江東水師的假象。

    怕甘寧行事魯莽,劉循還特意告知,盡量不要與江東水師開戰,免得被劉表的水師坐收漁利。

    荊州城中,徐庶和劉表已經收到戰報,聘火燒新野,水淹孫策,大獲全勝。

    只不過,事情並沒有像徐庶預料的那樣發展。

    原本是打算把劉循和孫策一鍋端的,結果只是打敗了孫策,卻被劉循設了埋伏,大敗聘軍隊。

    劉循還趁著聘出城之際奪了南陽。

    「龐統師兄呀,想不到你居然計高一籌啊」,徐庶感歎道。

    如果徐庶知道是蔡瑁提醒了龐統,不知他做何感想。

    「龐統居然是你師兄?」劉表問道。

    「不錯,庶年幼時,曾和龐統、諸葛亮一師學藝,同時拜在水鏡先生門下,分手之後,又各有際遇,如今咱們三人各為其主,今後再見,勢必鬥得你死我活」,徐庶感慨萬千。

    「你們三人,少年學藝時,誰更厲害一些?」劉表問道,這三人都出身在荊州地面,如今龐統歸了劉循,諸葛亮歸了劉備,還好他得到了徐庶。

    「算是各有所長吧」,徐庶道,暗自在心裡把自己和孔明龐統二人做了比較。

    「自己和龐統長於治國,才華在伯仲之間,

    孔明向有奇謀,明顯比自己和龐統要高明一些」,當然這些話,徐庶是不會對劉表說的。

    徐庶被劉表一席話,勾起了少年時的回憶。

    當年,自己和孔明,龐統,還有很多師兄弟一起在水鏡先生門下學藝,藝成之時,水鏡先生出了一個考題。

    「誰要是能夠出得了水鏡書屋,就算是畢業了?」水鏡先生說道,跟著虛掩上門,自己就站在門邊,擋住了去路。

    當時那些師兄弟們想了很多辦法,有裝生病的,有說老母病危要回家探望的,五花八門,全被水鏡先生識破了。

    這時孔明站起身來,怒罵水鏡先生:「死老頭,不學無術,誤人子弟,老子不學了,老二,老三,咱們走。」

    孔明對龐統和徐庶一使眼色,二人會意,一同往門外走去,氣得水鏡先生鬚髮戟張,渾身發抖。

    「三個忘恩負義的小畜生,給我滾」,水鏡先生讓開身子,不想再看到這三個混蛋。

    出得門外,三人哈哈大笑,對著水鏡先生一揖到地,「多謝老師授業之恩,我等沒齒不忘。」

    水鏡先生一愣之下,方才醒悟過來,轉怒為喜,「今亂像已顯,大漢勢危,終結亂世之人,必在你們三人之中。」

    結束回憶,徐庶一時有些愣神。

    正在這時,有人來報,「劉循派人來說,謝謝主公割讓襄陽新野等地,願意幫助荊州軍馬打退江東水師,條件是荊州以後必須奉獻帝為天下共主。」

    「劉循這是何意?」劉表問道。

    「這必然是我那個師兄龐統出的驅虎吞狼之計,想讓咱們為他火中取栗」,徐庶道,「這也未免把我瞧得小了。」

    「為今之計,咱們該當如何?」劉表請教道。

    「尊奉漢獻帝嘛,算不了什麼,一個名義而已,到時聽不聽劉循的調遣,還不是在主公一念之間。」

    「至於水師嘛,咱們不妨假裝出兵,虛張聲勢,不管劉循打的是什麼主意,如果能讓東吳退兵,只要張繡的援兵一到,劉循獨木難支,也勢必退走」,徐庶不愧老成持重。

    「好,就這樣辦,元直足智多謀,有了元直兄,不愁荊州之圍不解」,劉表歎服。

    「等會兒,劉循的使者到來,主公不妨大力撫慰,麻痺劉循」。

    一切都按照龐統的意料在發展。

    甘寧的水師假意做出準備和荊州水師聯合的假象,龐統派出的細作故意大肆渲染,周瑜急派人向孫策告急。

    龐統大軍撤走,孫策本就在懷疑,接到孫策的報告,才恍然大悟,原來龐統竟然是和荊州聯合,攻打自己的江東水師去了。

    孫策趕緊撤軍去和周瑜會合,他的大營一動,劉循就已經知曉。

    大軍隨後出城,揮軍掩殺。

    孫策佈置斷後的軍馬抵敵不住,丟盔棄甲,馬匹軍器灑了一地。

    正逃間,龐統大軍已神不知鬼不覺地掩了回來,埋伏在孫策軍馬的必經之地。

    左邊顏嚴,右邊趙雲,兩面夾擊。

    孫策欺顏嚴年老,揮槍截殺,想把他挑於馬下。

    接戰幾招之後才發覺,這個老將刀法嫻熟,三四十招之內想要解決掉,根本不可能。

    當下奪路而逃,又遇趙雲攔住去路。

    趙雲的真實武道境界,尚在劉循之上,也略高於孫策。

    閃電驚魂槍一展開,變化莫測,如在平時,孫策雖然心驚,倒也不懼。

    可此時中了埋伏,又心憂江東水師,哪裡還敢戀戰。

    一不留神,肩上中了一槍,血流如注。

    顧不得疼痛,孫策奪路而走,手下兵丁死的死,傷的傷,難以盡述。

    這一戰,孫策的兵馬死傷過半。

    回到江夏大營,孫策清點兵馬,羞怒交加,大叫一聲,槍傷迸發,昏死過去。

    周瑜急召軍醫,前來為孫策診脈,半晌方醒。

    想起前事,孫策後悔不迭,「我悔不聽公瑾之言,致有今日之敗,悔之晚矣。」

    「勝敗乃兵家常事,主公何出此言」,周瑜道,「咱們現在雖然小有損失,未傷根本,又得了江夏,以後進攻荊州,就有了落腳之地,認真算起來,還是得多失少。」

    「依公瑾之見,咱們現在何去何從?」孫策問道。

    「眼下局勢不明,留下無益,咱們不如留下一將守江夏,大軍撤回江東,以待天時。」

    「如果末將所料不差,只要咱們江東軍前腳一走,劉表和劉循必然會狗咬狗一嘴毛。」

    「我們要廣佈探子,隨時注意荊州的動向,讓快船往來於兩岸,隨時偵查敵軍的動向,以便隨時殺個回馬槍」,周瑜也是一時名將,對局勢判斷準確無誤。

    「江夏戰略地位重要,是荊州東面的門戶,何人願當此重任,為我守江夏?」轉向諸將,孫策問道。

    「末將不才,願為主公守住江夏」

    ,一將出列,抱拳道。

    孫策看見這條漢子,暗自點頭,「有此人守江夏,我很放心。」

    那漢子虯鬚如刺,雙目生電,神情堅毅中透著睿智,臉上的皺紋透出胸中的丘壑,一望而知,不是庸庸之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