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八十章 日本出兵 文 / 魯東道夫

    覺摸出不大對勁的李中堂,發電叮囑袁世凱,實心用事,別再鬧笑話給人看,務必設法把朝鮮的事兒平了。實在不行,自己這邊可以派兵。

    此時的李鴻章,已經知道了《中日天津會議專條》裡的不妥當,也覺出一股子不同尋常的味道,似乎有諸多力量在背後推波助瀾,但還沒想到中日開戰的意思,只當日本又要得寸進尺佔小便宜呢。

    他也清楚出兵必然導致事態擴大,一旦引得日本軍隊登陸朝鮮,會產生諸多的麻煩,少不得又要面臨一大堆的彈劾。但為了自己的面子和愛將,卻也顧不得許多。

    袁世凱看到新的報道,氣的當場把報紙撕成碎片,上好的瓷器砸了一地,扯著嗓子用河南話罵了整整一上午,然後咬牙切齒的質問朝鮮王室:「你們到底還有沒有點用處了?那麼多軍隊拜在京畿有什麼用,還不排出去著力剿殺匪賊?防衛之事不必擔心,凡是有我擔著!」

    不過發完了火,他才忽然發現,《國聞報》上對此早有預判,認為「袁項城性剛愎而自負,必不肯屈從現實,其強令朝王興兵進剿,以搏勝機。而朝鮮上下君臣皆無用愚頑之輩,必難達成一致意見,徒耗時日,並無一策以破敵」。

    真給說中了!5月10日,朝王再次召開大臣會議,討論對策,朝王提出請清國派兵,結果領議政沈舜澤、右議政鄭范朝和左議政趙秉世全都反對!這仨相當於朝廷群臣首領提出反對意見,朝王都沒轍!

    不過這幫重臣的理由很奇葩,是怕援兵來了,需要他們承擔軍費!一方面可以看出這些年袁世凱等人搜刮的何等凶殘,另一方面也證實了,這幫人多麼無用!因為從頭到尾,整場朝議,都沒人能拿出解決當前危機的辦法!

    無奈之下,朝王下令繼續出兵征討。只不過,到了這節骨眼上了,朝鮮王室卻還在內鬥不止,結果竟任命閔妃心腹---時任全羅兵使兼壯衛營正領官的洪啟薰擔任兩湖招討使,率領800名受過近代軍事訓練,裝備美式武器的京軍前往鎮壓。

    事關臉面和名聲,袁世凱不敢輕忽,派出心腹跟著出征,結果發現,這幫子官軍比土匪都壞!所到之處民怨沸騰,並且前後兩幫人為了搶功勞,金鉉擅自出擊,卻被全琫准在黃土峴伏擊大敗,死傷八百餘人,領兵官李景鎬被擊斃,還免費贈送槍支600餘桿,當了一回妥妥兒的運輸大隊長。

    麻煩還沒有完呢。這些出征的京軍根本都毫無鬥志,士氣低落,軍心渙散,一路不但有人開小差。洪啟薰出發時帶領的800人,到了泉州城時只剩下470餘!尼瑪這還怎麼打仗?

    洪啟薰也不傻,到了陣前一看起義軍的聲勢浩大,立即提請朝王趕緊的向清國借兵,這打不贏啊!

    袁世凱的肺都要氣炸了,質問朝王:「方今東學跳梁,招討重任,而使孺子之洪啟薰任之,國家不誤而何?余近遣使至戰地偵察,將無嚴威,軍無紀律,官校終日不為一事。兵卒出入閭裡,偷財貪色,為害居民賊軍在前。則遠陣於數十里以外,待其退卻,然後追討,是豈討賊之本意?」

    你丫的倒是給老子上去殺啊,哪怕贏一陣,老子也有話可說,這尼瑪敵人沒見著,自己的人都跑散架了,丟臉丟到姥姥家去了!

    袁世凱覺得自己挺憋屈,怎麼攤上這麼一群豬隊友啊!

    但是沒人可憐他,《國聞報》的詳實報道和「華聲」的評論,好似刀子投槍一般,毫不客氣的狠狠戳向袁世凱的臉皮。儘管沒有任何譏諷嘲笑的意思,只是公平中立的評述他即將遇到的一系列麻煩,和他要作出的決策錯誤,卻也足以讓無數人看清楚,他是如何的困窘,一次次的被豬隊友坑的體無完膚!

    短短十數日,袁世凱成了天下第一大笑柄。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誰讓他那麼年輕就取得偌大權位?眼紅的人太多了,落井下石那是毫不客氣!

    《國聞報》沒有刊登採納任何奚落袁世凱的章,但坊間的評論和唾沫星子,也足以淹死他。名聲臭的名揚國外,連洋鬼子們都對這麼一位愚蠢的總督居然被委以重任,而報以無情的嘲諷。

    就這樣,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小問題,在無人宣揚的情況下,本可以含糊過去,甚至連錯誤都算不上。卻在有心人的蓄意運作下,活生生的成了毀人前途和名聲的戲碼。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謠言都能積毀銷骨,更何況明晃晃擺在眼前的事實!

    磚頭砸這麼狠,嚴復都有些不忍心了。雖然他跟袁世凱不熟,好歹也都是李中堂麾下的同僚,這麼乾似乎不太地道。

    楊浩卻義正言辭的說:「我們的責任是要以殘酷的事實警醒國人,讓上上下下各個階層都看清楚危機所在。袁項城只是適逢其會,並非針對他。況且,這也只是大戲開場的序幕,接下來,我們要評判的人位置更高,影響更大!國家危亡與私人名利,哪一個更重要?」

    嚴復無言以對。他很清楚,朝鮮的事,袁世凱的事,最終都要落到李鴻章頭上。他與楊浩不止一次的討論,都認同朝廷內外的盲目樂觀,裝聾作啞,根本不能阻擋列強的貪婪,日本的野心,戰爭遲早爆發。而作為裱糊匠的李鴻章,那種苟且拖延,寄希望於列強自覺、適可而止的做法,注定要失敗!

    朝鮮的戰爭,必將把中日都扯進去,繼而影響英國在遠東的佈局,招來德法美俄諸國瓜分強奪的嗜血獸慾!此等洶洶大勢,非人力可以阻擋其前行。唯有撕破鶯歌燕舞的盛世偽裝,盡早把血淋淋的現實陳列在國民面前,讓他們認清形勢,放棄幻想,齊心協力發起變革,振興國家,才有生存的希望!

    當然嚴復不知道,楊浩這麼下死力氣砸袁世凱,另有用意。

    袁世凱是人才,更是梟雄!其投機鑽營的本事一流,看風使舵的能耐更高。幾番沉浮,總能站對了立場,

    ,這該是多大的本事?若不加遏制,此人反而在朝鮮鬥爭中獲取「知兵」的評語,從小站練兵開始,一步步接掌北洋,最終成為權傾天下的霸主。

    這樣的存在,會極大威脅楊氏綢繆的造反革命計劃,不把他扼殺在搖籃裡,更待何時?反正摟草打兔子,順帶收拾了正好!

    李鴻章是護犢子的人,更不能容忍自己的愛將被人如此糟蹋。他一邊聯絡英美使節,設法通過他們打壓《國聞報》,並派人警告嚴復等人適可而止;一邊緊急運送三千支步槍和大批的子彈過去,支援朝鮮軍,希望他們能有點長進,把場面給鎮住了。

    不管前面怎樣,只要袁世凱能指揮朝鮮軍遏制了叛軍,打贏一仗,丟失的臉面,都還能奪回來!

    袁世凱也是急眼了,國內那些親友故舊給他發來的信,描述的輿論風潮令他感到一股如山的重壓!一旦失敗,十幾年的辛苦搞不好要付諸流水!他也來不及深究到底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發動全部的力量,支持朝鮮王室剿殺起義軍!

    另一方面,厲兵秣馬準備開戰的日本,伊籐博卻對短短十幾日的風雲變幻感到無奈。

    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拍桌子大罵:「那個《國聞報》簡直太討厭了!他們這樣的逼迫,一定會激起袁世凱的逆反,更加不會接受派遣援軍的建議!鄭永邦和杉村睿幾番試探,他都不肯鬆口。實在不行,我們就以護喬的名義,強行出兵!」

    本來麼,經過多年的經營,杉村睿已經取得了袁世凱的信任,稍加引誘誤導,就能拉其入圈套。說到底,清廷的官員內鬥內行,對外交和國家爭端就很不瞭然,根本看不出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但楊浩利用《國聞報》這麼一番折騰,卻把袁世凱逼到了牆角上,為了爭口氣,他都不能答應調兵增援,相應的,也把日本的圖謀給間接破壞掉!這讓一眾日本主戰派,如何不著急上火?

    伊籐博卻仍然沉得住氣,安撫眾人:「袁氏騎虎難下,間接也把李鴻章架到牆上,下不來台。而朝鮮王室是必然要失敗的,那麼最終丟臉的必是他們。到時候,清國裡政敵群起傾軋,就可能幫我們除去這唯一的明白人。」

    無論如何囂張,日本人對李鴻章是很佩服的。那麼一個爛攤子,也唯有此人能裱糊的住,不讓散架。他要是被鬥下去,清國那幫子光會耍嘴的清流官員都不會幹實事兒,那樣更有利於日本。

    「還是再等一等,相信時機不遠了!」

    袁世凱的掙扎注定是徒勞的。新運去的武器,裝備了黃憲周督帶的300名壯衛營士兵與200名江華火槍兵,一同支援到全州時,全琫准卻帶著主力跟他們打起了游擊戰!拖著官軍從靈光到興德,從興德到鹹平,然後轉進長城郡。官軍長途追擊,疲於奔命,終於在月坪洞遭到伏擊,大敗虧輸!

    5月31日,東學道軍攻佔全州,打土豪分田地,所到之處,無不簞食壺漿以迎。朝鮮國內,烽煙四起,起義軍席捲五分之三國土,兵力發展到十萬眾!

    至此,朝鮮內部反對力量再也繃不住勁,閔妃一黨的兵曹判書閔泳駿趁機說動朝王,正式向宗主國發出求援!

    清國朝廷內外,對這場熱鬧也看的有點乏了,光緒皇帝都不忍看著自家的重臣繼續丟人現眼,也不能容忍朝鮮的叛軍鬧出大亂子,沒得壞了老佛爺壽誕的興致,當即同意了朝鮮的請求。

    李鴻章此時也無可奈何,面對日本駐天津領事荒川已次的探尋,坦誠:「韓請兵,勢須准行。定議後,當由駐日公使汪鳳藻照會,派去的兵平叛完畢就撤回。」

    他想的簡單,哪裡料到,照會剛剛發出,日本駐朝鮮公使大鳥圭介立即帶著20名從員,調了一艘戰艦,開了過去!ps:感謝書友51看書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