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洪荒絕世散修

正文 第213回 爭鳴十辯 文 / 吾心飛揚

    鬼谷子一下話氣勢非凡,等講完之後,當即拂袖而去,留下一群被說得有些心動的國君,乃是一大堆臉色不太好看的家主。

    飛揚看到這一幕後,頓時有點無奈,這鬼谷子如此作為,卻是再給縱橫家樹敵,然而,這鬼谷子畢竟是太古大能分魂下界,怎麼會跟一群螻蟻一般的人物和顏悅色,他能規規矩矩將自己的學說講完,飛揚對他便已經是很感激了。

    接下來,醫家的扁鵲子,農家的許子,方技家的秦子紛紛上台,講述自己的學說,而在他們之後,便是那數百個不入流的學說了。

    越聽到後面,眾人越是聽不下去了,之前那幾個學說,都是出現了許久,思想已經成熟,再加上對於國家而言都有可取之處,眾多國君和大臣才能耐心地聽下去,可是後面這些學說,完全是不入流,眾人連聽都沒有聽過,而且他們的學說有如天馬行恐,各種各樣的都有,卻是慘不忍睹啊!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眾多國君和大臣已經沒有專心在聽,而是各做各的事情,只不過為了處於對飛揚等人的尊重,他們到沒有大聲喧嘩。

    總算,最後一個學說的家主講完了自己的學說,眾人這才如釋重負,打起來精神來,準備觀看第二個環節。

    當即,飛揚走上抬去,對著眾人說道,「諸位,百家諸子都已闡述了各自的學說,諸位若是有看中某個學說的,可在大會結束後,前去找該家的家主,接下來要進行的,乃是辯論之賽。這裡有十個命題,我將從中抽出第一個」。

    「第一個,乃是王霸之辯。國家當行王道還是行霸道,如何實現由亂到治、由分裂到統一?是要實行王道?還是要霸道?」。

    眾人一聽飛揚這話。頓時就是一愣,沒有想到這第一個命題,便是如此之猛,要知道,在現如今這個時代,諸子百家都認為天下必須要統一,這樣子百姓們才能從水深火熱當中解脫出來,而至於想要實現統一。是應該推行王道,還是應該推行霸道,諸子百家當中卻是分成了兩大陣營。

    當即,諸子百家齊齊上陣,各抒己見,有的認為應該推行王道,也有的認為應該推行霸道,而其中辯論得最凶的,不是不同學說當中的辯論,而是儒家當中兩人的辯論。一個是孟子,另外一個則是荀子。

    這孟子和荀子雖然是同門師兄弟,然而他們好像是天生不和似的。到了哪裡都對著幹,孟子明確主張重王道輕霸道,他認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所謂的霸道,是仗恃國家實力的強大,假借仁義的各義,來稱霸諸侯,征服天下。他反對霸道,認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而所謂王道。是依靠道德禮教而實行仁義,經仁義教化征服天下,他認為王道是以德服人,中心悅而誠服也。

    而荀子可就不同了,他雖然也崇尚王道,但卻是主張在王霸並容的前提下,以王道為本。

    而荀子孟子辯論的時候,飛揚的弟子管仲卻插了進去,管仲主張王霸並舉,是實行王道還是實行霸道,要針對具體情況而定,認為強國眾,合強以攻弱,以圖霸,強國少,合小以攻大,以圖王,強國眾,而言王勢者,愚人之智也,強國少,而施霸道者,敗事之謀也,戰國眾,後舉可以霸,戰國少,先舉可以王,而他的王霸學說更適合當時的時勢,更具有現實性,卻是贏得了滿堂彩。

    「好,第一個王霸之辯到底為止,接下來乃是第二辯,天人之辯,請闡述關於天與人,或說天道與人道的理解,請先回答天是什麼,然後再回答天與人的關係如何」。

    ……

    「第三辯,義利之辯,請各家闡述『義』與『利』的見解」。

    ……

    「第四辯,人性善惡之辯,人之天性是善是惡,亦或是不善不惡,請辯之」。

    ……

    「第五辯,華夷之辨,請諸位談談如何看待蠻夷之人」。

    ……

    「第六辯,人禽之辯,請諸位談談人與禽獸的區別」。

    ……

    「第七辯,和同之辯,孔子家主曾經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知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

    「第八辯,強弱之辯,夫強不自強,因弱以奉強,弱不自弱,因強以御弱,請諸位談談對強弱的看法」。

    ……

    「第九辯,制度之辯,請諸位談談對於國家制度的看法」。

    ……

    「第十辯,民生之辯,請諸位談談自己關於民生的見解」。

    這場爭鳴大會足足持續了十天,眾人都是白天辯論,晚上休息,每天一辯,眾人無論是看的人還是辯的人,都是十分辛苦,然而眾人卻沒有怨言,各家弟子都在此次辯論當中受益良多,就連各國的君王和大臣也都瞄準了幾個賢才,準備在大會結束後,便去將那些賢才招攬過來。

    等第十辯民生之辯結束後,這場爭鳴大會也總算是結束了,當即,飛揚上台對著眾人說道,「諸位,第十辯已完,這爭鳴大會就此結束,諸位能夠堅持這麼久,相信應該都是受益良多了,在下就不打擾諸位了,諸位可自便」。

    一聽這話,眾多早已蠢蠢欲動的國君和大臣立馬衝了上去,圍繞在他們的目標身旁,當即便招攬了起來。

    「孫子大人,那夫差剛愎自用,不聽先生之言,方有殺身之禍,先生若是願意來我齊國,我必定會對大人言聽計從」。

    「張儀大賢,我乃秦慧王,你若是願意來我秦國,我願意拜大賢為相」。

    />

    「蘇秦先生可願意來我趙國,我趙國願意相位相贈」。

    「孟子先生,我乃是梁惠王,對先生的學說十分感興趣,不知孟子先生可願意來我梁國一趟」。

    ……

    飛揚在見到這一幕後,頓時就是露出一絲笑容,他舉辦這次爭鳴大會,為的不就是這個嗎?當即,飛揚睜開了雙眼,仙力運到了雙眼之中,頓時看到了稷下學宮當中的氣運,只見一條條氣運從四面八方湧來,隨後融入到稷下學宮氣運所化的大樹當中,不斷地壯大這顆大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