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雪舞墨月歌

正文 第二七六話 仁舉白龍寺 文 / 蘭朱公子

    夜裡梁軍安靜至極,幾十個西魏小兵趁人不備,悄悄地潛入梁軍營寨之中,向糧庫以及帳篷灑酒投惑,又向夜幕中發出煙火訊號。

    見天上煙霧彈炸開,袁錦棠大喜,當即率剩下西魏兵馬全數衝向南山之腳。當大軍衝入梁軍營地時,只見大火沖天,燒的紅透了半邊天,卻無人馬嘶嚎,魏兵衝將進去,如入無人之境。

    袁錦棠將四週一番打量,心下頓生疑惑,直覺不妙,當即調轉馬頭,叫道:「不好!快撤兵!」

    魏軍之中頓時響起鳴金之音。袁錦棠正欲撤兵,只見一大撥人馬從山上衝將下來,濺起滾滾狼煙,兵馬之中,幾根青旗招搖,大書「淮」字,當先一人手持長劍,背負紅木畫雀弓箭,銀甲著身,駕馬飛奔而來,正是秦淮王手下,騎都尉養易。

    「窮寇莫走!」袁錦棠大驚之餘,又一撥人馬從林間飛奔出來,火光沖天,旌旗飄飄,上書「鄭」自字,當先一人身騎白馬,手甩長柯斧,乃車騎將軍鄭柳然。

    袁錦棠大驚失色,快馬加鞭,欲要離去,不想此時前後偏生已被人包抄,無路可退,當即揮舞長蛇矛向鄭柳然衝來,兩人長矛、斧頭揮舞如花。

    袁錦棠乃西魏名將,武功厲害,且年輕力壯勇猛無比,見鄭柳然與他交戰幾十回合得不到好處,養易沒性子繼續等,亦是拍馬舞劍飛來,罵道:「養易來戰,匹夫莫走!」

    說罷,養易衝將進去,一時三處軍馬混合一處,廝殺不斷。鄭柳然、袁錦棠、養易三大將領,一時之間擺丁字兒周旋迎戰,連著廝殺。

    袁錦棠厲害至極,單說勇猛能力,鄭柳然、養易皆對付不得,但他再是厲害,卻不能以一敵二。三人這般來來回回,廝殺好幾十回合,各自皆是得不到好處。

    眼見西魏軍馬被埋伏的梁軍殺的折了大班人馬,兩邊道路又被南梁軍馬圍堵,袁錦棠別無他法,不敢戀戰,當即率領殘兵剩將向後山一路逃奔而去。

    養易見狀,對著袁錦棠去路,連忙搭弓射箭。只聽倏地一聲,見夜幕中一道火光飛過,火箭直取袁錦棠。袁錦棠應弦落馬,鮮血從肩膀處汩汩流出,流淌不止。隨行將士很快將他扶起馬上,一行人狼狽不堪地向五華山上奔去。

    養易、鄭柳然怕是陷阱,皆是向另一方山林之中坐於青羅傘蓋下安然品茶的蕭慕理請示。

    蕭慕理立起身,向五華山頂望去。他將那山頂看了很久,眸中波光湧動,似是在想著甚麼,卻是隻字不語,養易、鄭柳然看的心急,道:「王爺再不下令追擊,袁錦棠就跑啦!」

    蕭慕理舉目望著山頂間,似是在細細地欣賞甚麼東西,而後再看向養易、鄭柳然二人,輕笑點頭,亦是如風飛過山林,翩然落在一匹黑馬上,率養易、鄭柳然向五華山頂追去。

    五華山上有一名震南朝的寺廟,名為白龍寺,寺廟不算凋敝,卻也不算香火旺盛。

    袁錦棠奔到山頂,回首一望,見山下火光沖天,林中南梁將士如火蛇般綿延上山而來,他不敢怠慢,帶著剩下的幾十殘兵敗將往寺廟方向而去。白龍寺歷史悠久,袁錦棠見後方追兵,自己和一眾將士又身負重傷,再跑不過為蕭慕理追上,只得往白龍寺裡面而去。

    白龍寺主持和尚圓心大師已然八十高齡,得知西魏大將袁錦棠為蕭慕理大軍所追殺,又深知竟陵城一直乃南朝城池,秦淮王蕭慕理美名天下,是以,對袁錦棠的請求婉拒了。

    袁錦棠急不可耐,請求道:「大師,袁某自守竟陵以來,素來與民無犯,今番只因家國大業,兩軍不得已交戰,我軍不幸落入秦淮王陷阱之中,死傷無數。大師出家之人,仁心仁德,何苦死心南梁?還望大師好心助我等。」

    袁錦棠雖是西魏大將,但自守竟陵城以來,的確是與民無犯,週遭百姓居民倒也敬他幾分。

    圓心思前想後,念及他並非惡人,兼之此時白龍寺外殘兵皆是鮮血淋淋,實為不忍,道:「阿彌陀佛。此番救助將軍,還望將軍今後征戰天下之時,切勿傷及無辜。」

    袁錦棠心存感激,欠身作揖:「多謝大師。」

    圓心差寺中小僧將袁錦棠一眾人藏在白龍寺地窖之中,自己則率一群小僧在白龍寺外迎候甚麼人的到來。

    蕭慕理、養易、鄭柳然率大軍上白龍寺外之時,天已然微微漸亮,東方部分泛起一層淺淡的魚肚白。

    圓心遠遠一望,見蕭慕理端坐馬頭而來,氣勢不俗,心下確實生敬仰之心,道:「阿彌陀佛。聞說秦淮王至此,老僧有失遠迎。」

    養易、鄭柳然皆不是笨人,見白龍寺外地上枯草鮮血點點,幾乎連成了幾條錯綜複雜的紅線,再順著這紅線延伸方向一看,盡頭竟是白龍寺,心下頓時明白過來。

    養易怒聲喝道:「老和尚,你也知秦淮王至此,安敢窩藏西魏賊子,還不速速交出來!」

    圓心雙掌合十,欠身作揖:「出家人不打誑語,袁將軍等人的確在敝寺之中。」

    「和尚清楚的很。」鄭柳然提韁過來,撈起斧頭,肅聲說道:「那還不快速速交出來,莫不是,等著我一斧頭砍你,老和尚才願交出人來?」

    「阿彌陀佛,見死不救,非佛門中人為之。將軍若是要找到袁將軍,還請一斧頭砍死老僧的好。」

    「你……。」鄭柳然怒目圓睜,面色大變,撈起斧頭,正要向那老和尚砍去,只聽「吭」一聲響,眾人望去,只見蕭慕理端坐馬頭,提韁徐徐走近,待至寺廟門口,下馬緩步向圓心走來,儀態瀟灑,拱手向圓心作揖,「大師安好?」

    圓心順眼看著面前這俊

    非凡風神灑落的公子,心下錯愕驚歎,卻極為淡定地回道:「秦淮王安好。」

    蕭慕理起身,微微一笑:「白龍寺為竟陵寺廟,竟陵為南朝城池。聞說昔時白龍引水,解救一方生靈,是以,我南朝前國齊武帝之子竟陵王蕭子良為此寺廟取名白龍寺,足見此寺廟與我南朝淵源頗深。」

    圓心早聽得武林四公子之一沐月公子兼之秦淮王為人儒,美名遠播,可今昔見之,才是確定。本以為自己窩藏敵軍,蕭慕理會同他這兩員大將一般指責自己,卻沒想到他開口只將這白龍寺的歷史說將出來,弄得自己這老和尚頗是羞愧。

    「王爺所言甚是。若無蕭家先帝先王,無此白龍寺。」

    蕭慕理淡然笑之:「既是如此,今次西魏大軍奪我南朝土地,攻取竟陵,大師焉助敵軍,而不助我軍,又是何道理?」

    圓心愧怍回道:「阿彌陀佛。老僧乃出家之人,對天下蒼生一視同仁,見袁將軍受傷嚴重,焉能見死不救,還請淮王見諒。」

    蕭慕理目光一一掃過「白龍寺」三字:「是了。說來亦是有緣,本王之正妃約突鄰氏乃建康棲霞寺玄心大師之弟子,與圓心大師皆為佛家之人。哦,更巧了,俗名為小白龍,正與白龍寺之『白龍』同名。」

    「可是和王爺齊名武林四公子的北白龍?」

    「正是。」

    「真是緣分所至。敝寺實為有幸,能與北公子名諱相同。」

    蕭慕理凝視著這老和尚,依舊是一副風輕雲淡平和模樣:「正是如此,還請大師看在這等緣分以及我南朝江山之份上,交出袁錦棠等人。」

    圓心看著這秦淮王,也不知為何,這儒的公子那深邃的雙眼之中似是有一種席捲自己的魔力,讓自己有些膽寒。可他畢竟是得到高僧,只是這般驚訝,卻也不曾為這魔力屈服。

    「王爺若一心想要袁將軍,恕難從命。佛祖在天看著,老僧年事已高,只盼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老不死的!」鄭柳然拍馬舞斧,又要砍下去,只見蕭慕理猛地擺手,面上卻是一片從容:「大師仁心仁德,晚輩好生敬佩。既然如此,本王也不加勉強。」

    「王爺!」養易、鄭柳然皆是一驚,大呼出聲,連同圓心亦是震驚,盯著秦淮王:「王爺為何?」

    蕭慕理搖了搖頭,飛身落於馬上,拉住韁繩:「大師乃我南朝之人,若本王為追殺敵軍而傷我梁國子民性命,更兼大師這等仁心仁德之人,要此江山,有何用?實非明智之舉。」

    圓心不想蕭慕理說出此話,心下駭然,見這秦淮王不僅容顏風姿絕世,品性更是一絕,心生喟歎,當即俯身作揖:「王爺仁心仁德,老僧愚昧,還望見諒。」

    蕭慕理輕輕點了點頭,淡然一笑:「此次看在大師面子上,兼之袁錦棠在竟陵城中從不做傷天害理之事,算本王敬他英雄,暫且放他一回性命。只是,還望大師轉告於袁錦棠,今次放過,但竟陵城早晚會在本王之手!」

    說罷,蕭慕理兩腿緊緊夾住馬腹,便提韁繩轉頭而去,養易看了半晌已然是明白過來,而鄭柳然卻更是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只得跟著秦淮王而去。

    圓心目送蕭慕理而去,心下喟歎,當即跪地磕頭:「淮王仁心仁德,恕老僧難為大梁效命此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