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279章 人口大爆炸與進入星際時代的前提 文 / 時空寡頭koen

    279章人口大爆炸與進入星際時代的前提

    按照穿越眾的計劃,看不見的手總會有一天成為市場的主流,這些白銀黃金一旦用光,復合本位維持不下去了就用金本位,把白銀和銅變成純工業原料,廢除白銀和銅的貨幣地位。等到社會發展到黃金產量跟不上了之後,就徹底進入信用貨幣時代,把帝國徹底的變成超級債務人,穿越眾控制的央行每印刷一張鈔票借給政府流入市場消除通貨緊縮就讓帝國增加一份債務。一直到世界進入無貨幣的按需分配時代。

    這種先進的金融革命就不一樣了,創造財富的威能疊加在工業革命身上就是幾何級數的增長。一個不斷在日益龐大的經濟體系機械怪物體內注入潤滑油的高效金融體系是能極大提高經濟體系運行效率的。

    當機器人取代人類的所有體力勞動之後,資源和人口將達到平衡,穿越眾計劃人口超過50億就進行星際移民,這個時候也不必要等到100年之後了,要知道在工業革命之後,全球人口增長最快的就是華人生活的地區了,不管是紅薯和玉米養活的康乾盛世還是現代的中國,都是在三代人的時間內人口翻了幾番的黃金時代。現在的世界人口大概10億,帝國富有四海,佔據了人類宜居陸地的90%人口大約3億多,還沒達到地球民族的絕對優勢。但是依靠**爆了的領先世界千年的醫療、食品、保健、教育體系,在地廣人稀的這個地球人口增加十倍用不了兩代人的時間

    人力資源的數量增長可比資本和資源的增長要緩慢多了。但是架不住它沒有上限啊。在環境容許的情況下,資本可以再不陷入惡性通脹的前提下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增加百倍,農業生產力和糧食也是可以達到十倍的增幅(開墾荒地)。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有總產量上限的。總有無法增長的時候。人口的增速就不可能了這麼快了,就算每個女人一輩子生下5到6個個孩子,一代人的時間內也不可能將人口增加十倍。從理論上說,只要科技和資本的供應充足,人口的單位產出會和資本的增長一樣快,從工業化初期達到星際時代的水準理論上也用不了多少年。但是人口才是提供科技的關鍵,也是資本容量的關鍵。幾千萬人口的地球是不可能進入星際時代的。沒有眾多的海量人口來提供科研人員的來源和生活配套服務以及積累剩餘資本。星際時代的技術和資本可能要無限期的往後推遲才能積累出來了。

    對人口數量和質量的需求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穿越眾老本有吃完的一天,當穿越眾的老本吃完了,沒有現成的技術可用的時候。舊時空的那種燒錢搞科研的模式還是會出現的。到那時,人才缺口就會變得很大,不像現在只需要百分之一的科研人員,抄襲就能搞出成果了。

    這種龐大到數以億計的人類社會不是一般的制度能夠勝任的。需要的是一種同樣複雜多元化和穩健的微調製度才能最大化的利益資源來增值資本開發資源和科技。

    在分配資源上。穿越眾已經很有建樹了,逼迫無數的地主轉投工商業,把資金利用的效率幾乎提高到現有制度水準的巔峰,但是在處理大國的內部平衡特別是各個產業的平衡上還是有很大的不足。習慣了穿越眾安排好一切的參議院眾多權貴還一時無法適應穿越眾放手不管細節的新時代節奏,計劃經濟搞寡頭壟斷的資本積累階段跳到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資本大爆發時代讓很多依靠拓殖、探險、經商致富發家成為貴族的參議院貴族很不適應,那些數量所剩無幾大地主和舊時代的士大夫就更活不下去了。

    帝國的就像一列排排奔馳在正確方向上的特快動車,各個產業就像車廂和車頭,乘客和司機就是企業或者家族。理論上只有和火車保持相對靜止的人才能在火車外面進入車廂裡面。也就是說在建國的那一剎那穿越眾的辰基集團為主要火車頭的子彈頭列車停車加水的洗牌瞬間沒有抓住機會登上火車的家族只有建造更快的火車才能在落後一大截的車道上追趕上來才能和辰基集團看起了。那些跟不上節奏的乘客和車廂不斷的因為速度過慢而被轉移到後面的慢車道被淘汰,只有穿越眾穩坐火車頭看著一個又一個家族崛起然後又被更快更努力的家族擠下車或者甩到慢車道去。

    第一批被甩下去的是頑固的士大夫地主舊官僚。第二批就是門閥和那些保守的反對派,第三批就是沒有借助辰基集團的金融力量的牆頭草地主和作坊主,第四批就是現如今要被淘汰的不思進取的寡頭家族了。建國幾十年下來,可是養肥了一大批的合作夥伴,他們涉及的行業幾乎涵蓋了帝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寡頭的級別早就達到了托拉斯級別的不計其數。而辰基集團則凌駕於這些托拉斯之上,有國家康采恩之實而無之名。

    反壟斷法不是單純的工業化產物,而是為了避免經濟危機的一個治標良方。獲取的大批壟斷利潤的合作夥伴家族身居高位富可敵國,卻不肯投資新興產業和科研,變成了靠資本盈餘利息混飯吃的寄生蟲,大批的社會財富被浪費在奢侈品和銀行裡讓穿越眾很心痛。資本供應充足就是因為這些壟斷資本家不投資,錢太多,很多錢貸不出去,銀行為了不虧本就只有降低存貸款利息。這種死錢是穿越眾不希望看到的,因為它們不是資本,而是躺著不用浪費的資源。為了促使這些資金流動起來,競爭就是必須的了。只有競爭的壓力才能促使資本家們投資產品研發和設備更新升級,才能讓死錢變活錢。一年下來。因為反壟斷的諸多案件的審理判決的威脅,從帝國銀行系統取出的存款竟有2000億之多。基準貸款利率利息一下子就從5%上升到8%。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大量的政府借款,新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性質的企業。不過這種方法很容易造成更大規模的資本盈餘和不良貸款。非營利性的這些國有企業(公共圖書館和火車站之類的)需要財政補貼才能保本運行。利潤微薄的讓債券利息高不到哪去,很難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因此金融革命的一個重點就放在降低風險的信用體系建立上。現代金融就是信用金融,可以極大的降低資金運轉的成本,提高資金的運作效率。放大資金的運作威力最好的例子就是槓桿收購了。在高風險高收益的垃圾債上面,也包含了極大的利

    利益。在債市最有吸引力的就是那些被評級機構評為中堅債券的重組企業債了。一家很好的企業要想貸款很容易,但是一家瀕臨被收購的企業就不一定了,在資本運作極為盛行的工業化中期。不管是惡意收購還是正常的收購,企業為了擴大現金流,都要借錢。融資難度因為難度較大時間較短而利息較高。所以對追求高利潤低風險的投資者就有很大的吸引力。鬥爭雙方會讓企業債的利率一路飆升,出售債券的被收購方為了自己背後寡頭的利益,搭售一些關聯企業的垃圾債就成為了慣例。

    有時候巨大的商機就隱藏在這些垃圾債當中。還有就是信用評級體系,不管是早就在建國之前建立起來的個人信用體系還是企業信用體系。都是降低融資成本和風險的殺手鑭。沒有這些個體系的歐洲國家和企業簡直就是帝國金融財團砧板上的魚肉。

    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降低資金利用風險才是財富積累的關鍵和根本。也是金融革命的核心內容。金融革命的威能幾乎是穿越眾前期搞商業革命的數百倍。

    有人有錢有技術有先進階級的領導就能進入星際時代了嗎?答案顯然是no。套用質變需要量變更需要刺激的理論,水中要是沒有雜質,就算溫度降到零下20度都不會結冰,沒有凝結核的水蒸氣也不會變成雨雲。促使人類進入星際時代的關鍵還是壓力與刺激,再就是一些能夠促使質變的凝結核。

    為了冷戰時期太空技術發展的一日千里,就是壓力的刺激。在沒有外部敵人的情況下,人類善於內鬥,資源嚴重的浪費在內鬥中。進步的速度極大的被內鬥消耗了。為了避免這種內鬥,穿越眾就要營造一個假想敵出來或者扶植一個敵人出來。

    挑來挑去。最後穿越眾挑中了伊斯蘭明。而凝結核就是那些被利益和終極目標驅動的優秀企業家了。

    在參議院的秘密會議中,很多人都質疑將伊斯蘭扶植成為競爭對手的提議,甚至有人翻出當年唐朝和阿拉伯的邊境衝突說事。最後還是以微弱優勢強行通過了這個秘密的扶植計劃,將伽色尼、塞爾柱、薩拉森三國設為重點扶植目標。就像當年蘇聯老大哥無私扶植新中國搞156個項目一樣,援助了三國2000多個工業化項目,財大氣粗且立志於壟斷三國經濟的穿越眾沒有對這些工礦企業提出股份要求,全部都是以貸款、技術共享、承銷建設債券等形式給予的援助。

    穿越眾自然不會做虧本的買賣,他們壟斷了這些企業的下游,三國的消費品批發與零售被穿越眾的『沃爾瑪』式網絡扼住了喉嚨。只要穿越眾手緊一下,三國就要乖乖聽話。

    阿拉伯的企業家很多都是留學帝國的精英,統治階級和朝廷上下對於帝國的這種近乎於無私的援助也很歡迎,親華派的勢力一下子就佔據了主流。鼓勵三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迫使全球寡頭們保持危機感也是各國上層的共識了。至於會不會養出一群白眼狼,看看舊時空的沙特和美國的關係就知道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