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273章 超級帝國的底氣(下) 文 / 時空寡頭koen

    273章超級帝國的底氣(下)

    事實上奢侈品也花不了多少這些新貴的產業分紅。一筆簡單的賬就能算出來,以江浙地區的第二產業為例,100億的投入本金(原材料、水電房租、人員薪資、物流倉儲、營銷廣告、雜費),產品出手收回了150億,一視同仁的企業所得稅20%就分走10億的利潤,股東分掉了30億的淨利潤,留下10億利潤擴大再生產就足夠了。這30億的分紅有18億也就分給900多人的大股東家庭,平均一家分得到200萬,光從吃穿住用上怎麼可能花光這筆錢。要知道一個中產階級五口之家,每天吃飽喝好的過得滋潤到極點也不過花費8千元,算上別墅的住房按揭貸款、教育準備、醫療保險、養老儲備金也不會超過萬元。這些多出來的額外收入如果不花費掉就會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社會的總生產和總消費及其不均衡就會產生嚴重的經濟危機。40%的個人所得稅就收走了12個億淨利潤,大股東們分掉的紅利要交給國家7.2億的個稅,(不管收入來自什麼地方,只要進入每個國民個人賬戶的現金就要徵稅,一年一算)他們如果年復一年不把這些錢花掉就會導致嚴重的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之間的缺口。這樣一來,150一億的總供給就能變成150億的總需求。

    所以穿越眾鼓勵每個富人把賺到的錢全部花掉就是為了填補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缺口。貴婦追求的高級化妝品、奢侈品和男人們追求昂貴的房產、名車寶馬、馬球、足球、遊艇等吞金巨獸產業都是暴利且高稅收的。這些東西是劫富濟貧的關鍵產業,也是讓富人們花光儲蓄的最佳方式。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原因很簡單,富人賺了大錢沒有生活壓力,花的少,又拿儲蓄去投資生錢,窮人賺了生活費必須花掉,沒有儲蓄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隨著時間的流逝,貧富分化自然越來越大。帝國的大師們設計了一套建立在計劃經濟思想基礎上的社會財富分配體系。計劃經濟為什麼沒有貧富和分化,經濟能夠維持極高的速度增長,在三十年的時間內就能讓一個人口過億的大國完成工業化,從一個小農經濟國家變成工業大國。國民財富增加幾千倍,從一個原材料出口國變成世界工廠和高精尖產品輸出大國。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它能以先苦後甜的分配方式以極高的積累比例和速度將每一分錢轉化為資本(設備、廠房、智力資源和產能)。根本不可能出現資金存著不花的情況。

    財富和產能的增長速度和擴大再生產的速度就能保持一致,一個工廠將利潤用於擴展產能的百分比有多高,經濟的增速就有多高。

    一個小廠子,100萬的總資產,一年的營業額有50萬,稅後淨利潤有20萬很正常,股東留個2萬自己花,拿18萬擴大再生產很普通。那麼總資產增速就有18%,第二年的營業額就能達到59萬。稅後利潤就有23.6萬,繼續留2萬股東,投入21.6萬擴大再生產,增速就有18.3%。如果每年股東分紅2萬不變,那麼這個廠的擴展速度就會越來越快。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增速。受制於人才、管理團隊和市場大小的供給和限制,到了一定時間之後就會遇上瓶頸。如果股東在第一年就拿走了20萬,那麼這個廠永遠都是這麼大,就和小農經濟社會一樣,沒有擴大再生產的可能了,大部分時間,gdp的增速只能在0附近徘徊。

    為了更好的促使貴族和富豪們花錢。帝國實行了帝都巡迴制。隋煬帝通過興修大運河南巡花費的錢是國庫和民脂民膏,導致透支國力中央財政破產是前車之鑒。但是這種巡迴同樣有政治上的必要性。南朝的遺族仍然在江南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為了拉攏和震懾這些身懷不臣之心者也是需要建立近距離的空間感的。和前朝的遷徙各地權貴與京都和修建兩都或者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如今的時代,鐵路和航運的發展,各地的聯繫已經超越了古典時代的政治性需求,經濟上的緊密聯繫已經讓分裂失去了市場。那麼不花國庫的錢讓消費巨額財富權貴自己到處遊玩的帝都巡迴制就是穿越眾結合古今中外的一大創舉了。像各個大一統的王朝一樣(周代就有東西兩都鎬京和洛陽、秦有雍都和咸陽、漢到隋唐有長安和洛陽,)搞兩都很大的必要性是為了監督管理黃河中下游地區(山東豪族和關中平原的統治者像對立,這種對立周代就建立起來,改朝換代基本都是關中地區笑到最後)。現在的巡遊不僅僅是帝國諸多大城市的巡遊,還是穿越眾打折皇室貴族的幌子拉動呵呵巡遊地區經濟發展的奧運會式活動。

    清朝時皇帝在夏天天氣炎熱的時候要巡獵承德。建好圓明園之後就常年呆在裡面不肯呆在紫禁城裡面,原因除了要和蒙古這個盟友加深感情與養生之外就是保持滿族權貴弓馬嫻熟的習慣。華夏帝國的皇室貴族的全球巡遊也一樣。帝國的官僚體系和貴族體系完全分開,雖然技術官員和政治家可以獲得爵位,但是不能影響掌握權力的貴族雲集的參議院,資本家才是真正的帝國主宰者。這些有錢人並不呆在帝國的某個固定的地方,根本沒有前朝、歷代王朝被圈養和限制人身自由的限制。他們跟隨者皇室不斷的三年一換,在一個個大城市和優越的海邊港口遷徙,就像奧運會一樣,每個被選中的城市都被這些權貴駐紮的三年時間催肥了。

    皇室和貴族們每年的資本收入佔到了國民收入的5分之一(除開最大的貴族穿越眾的家族那超過國民收入三分之一的這筆虛錢,這筆錢幾乎等同於國有企業的上交財政的分紅,不可能用於個人消費,直接被穿越眾投入到擴大再生產和科研中去了,那些穿越眾的生活費僅僅只能維持比普通工人高一點的收入,其他職務和兼職收入另算),而他們顯然是花不完每年的收入的,為了減少經濟危機和促進帝國各地均衡的發展,每個被選為帝國三年一屆的權貴巡遊城市都是臨時都城(僅限本土的一級國土)。皇帝都要避暑或者避寒到南半球休假,政事全部都交給太子處理(反正就是充當人形圖章的職責)。而各個領域的大資本家兼職貴族們們隨行不僅僅是為了討好皇帝這個唯一和穿越眾聯繫的紐帶,還要從保持曝光度熱度和人際關係出發參加貴族們的集體活動。三年一度高級公務員考試(入門考試每年都有,但是升級為子爵以上的職務就要三年一次)和各大賽事(足球、賽車、賽馬、賽艇)也被集中

    中在入選城市舉行。這些城市除了出名之外還能獲得巨額的門票收入。旅遊服務收入和投資。市政建設和配套設施的水準一般都能上一個台階。

    建國之後,這套制度讓太平洋沿海十個港口和傳統內陸大城市飛速的繁榮起來,到了今天,自然輪到了期盼三年的遼寧瀋陽。

    瀋陽作為遼國上京道的中心和金國的都城,一直都是一個多功能的城市,像其他的幸運兒一樣,被大量消費的遊客和權貴們注入了大量的生命力。源源不斷的外部資金轉化成了這個城市越來越繁榮的保證,各種配套設施不斷的建設竣工,各種服務業的軟硬件都建立起來。一個大型的多支柱綜合產業型的繁榮新興城市就出現在了世界上。

    帝國的中央直轄市(在帝國的地方行政體系中佔據優勢地位的最高級行政級別,屬於政務院管轄的)只有六個。法定首都是神京(洛陽新城區),經濟首都是新京(上海)、軍事首都是武都(蘭州)、化首都是都(汴梁得益於舊時代的首都地位,在人口密度和人才聚集度上極佔優勢,先是穿越眾為了拉攏權貴和吸金在汴梁修建了大量的奢侈品產業和化服務業,還有大量的競技場、賭場、劇場、博物館和藝術館。奠定了類似拉斯維加斯兼職好萊塢的汴梁人中心的地位)。行政中心也就是行在是隨著皇帝所在不斷轉移的隨機大城市,太子和自然科學院自然就呆在廣州這個科技和貿易中心作為應對危機情況的陪都。

    多中心的帝國非常的有好處,不僅僅是因為地域廣大或者統治需要,多個中心就能建設多個超大城市,就能均衡的佈局和發展各地的經濟,廣州作為陪都更是學習明帝國朱棣的先進經驗。雖然沒有明帝國有蒙古那樣的邊患,但是陪都的機構和行政首都(行在)不僅僅能吸收大量的官員作為儲備和見習階段的過渡崗位。還能容納大批技術官僚和政治家養老與休假式治療(你懂的)。這在過去的王朝是不可能的,黨爭失敗的人永無機會東山再起。這個陪都就成為了一個容納舊時代政治模式和遺老遺少們勾心鬥角的蠱池。同時也是一個警醒當政官員的措施,一旦出了問題,最有可能彈劾他們緊盯著不放的不是帝國的公檢法或者外部監管機構,而是這些盼望填你空出坑位的蘿蔔。

    這種三方監管的模式已經是穿越眾能做到的極限了,體系內有公檢法。體系外有廉政公署和民間媒體,在權利的邊緣還有一大堆等著你出錯的蘿蔔,帝國的官員幾乎所有的行動都被盯的死死地。這個時代是華夏官員最苦逼的時代,精神上的壓力最大,同樣的。高薪養廉也是很前無古人的。每個月的養老金有退休致仕前薪資的80%,還有一次性領取的巨額在職期間積累的養廉公積金,醫療和生活上的各種福利照舊(高於國民養老福利)。按照購買力折算,高級官員的薪資起碼是舊宋時代的五倍以上,低級官員起碼有十倍的上漲。所有的灰色和黑色收入被制度和監管逼的沒有了,要想保持官員的積極性和辦事效率,那麼就有揮動穿越眾最愛的金元大棒了。

    資本主義的生產效率是封建農業的千百倍,那麼稅收自然是舊時代的千百倍。就在資本主義萌芽的舊宋時期,億貫制錢的財稅就是登峰造極了,元祐末年創下了封建時代稅收的最高值,這個數字在舊時空一直到人口超過了4億,國土面積超過了北宋四倍的我大清洋務運動末期才被超越。那麼資本主義都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生產力已經進階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華夏帝國呢?舊時代的一貫錢相當於5元。建國初年為了實施旋轉門計劃(用新朝的國債換取舊宋的國債),只增加了幾百萬的稅收,平均相當於1.2億貫(兩白銀)的稅收。但是到了如今,統治力量深入基層鄉村和社區之後。稅收體系完全現代化、制度化、公開化之後,歲入已經超過了240億以上,是建國初6億的40倍之多,由於實行了預備役和建立了動員體系,軍隊現代化之後自然是大量裁軍和轉變軍費結構了。

    收入增加也得益於稅收結構的巨大變化,原因很簡單,工業化和世界市場的發展讓境內外的貿易額和工業產能幾何級數的增長,分工和地區特色的進展讓物流極大的發展起來,那麼對對應的所得稅、營業稅、資源稅、增值稅、關稅、印花稅、自然是爆發性增長了。過去的那種人丁稅和農業稅簡直弱爆了,在舊宋元佑年間就已經低於歲入的三分之一了。也就是不到2億元,建國之後被免掉了也無傷大嘛。取消了各種專賣和國營消費品產業之後(鹽,鐵,煙、酒、茶、糖、醋、礬、香、藥等等)收取的各個企業的所得稅、營業稅和增值稅是原先專賣時期的數十倍。不僅僅減少了這些消耗薪資的國營產業經營人員的薪資開支支出,還讓老百姓得到物價下降和質量提高的好處。這些民營企業也賺到了錢,同時又帶動了就業和上下游的發展,一舉數得的好處。

    國富的典型模式就是稅收結構健康可持續且數額巨大足以應對巨大的國民福利開支,民強就是民眾不禁兜裡有錢還有花錢的底氣和健康結構。高速的經濟和分工的發展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投入到不斷擴張產能和新產業中去,薪酬待遇怎麼可能在解放農村富裕勞動力已經快完結的工業化後期保持低水平?其實工業化開始的時候,殖民開疆移民和大量的狹鄉遷移到寬鄉本土移民運動就讓很多原本人口密度很高的地區農村人力成本節節高昇,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等人生的大額開支都有政府來分擔。自然沒有什麼顧慮了。

    帝國經濟每天都在飛速進步,各地都是一片紅火的建設大潮,國富民強的盛世圖景已經保持了30多年了,彷彿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就像人口紅利和工業化紅利可以永遠吃下去一樣。這個國家正如朝陽一般向整個世界噴吐著無盡的光和熱,其明和繁榮的光芒照耀到每一個願意被其照耀的人身上。給他們帶去不斷提升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素養。

    華夏帝國一改安史之亂以來的局限性,橫掃了整個亞洲和世界,將一切敵人和企圖不勞而或的野蠻民族徹底的消滅、降服、融合、同化了,利用的正是穿越眾帶來的無窮大的高科技生產力和工業化明的力量。這個帝國不禁解決了歷史上所有的舊王朝不能解決的外患,還徹底的解決了所有的內憂。什麼

    外戚、宦官、諸王奪嫡、黨爭、權臣、軍閥藩鎮割據、土地兼併導致的農民起義、邪教、沙漠化、蝗災、旱災、洪災、瘟疫等等都被帝國消滅的消滅,不能消滅的也弱化到了極點。虛軍政治的立憲君主制不可能出現外戚、宦官、諸王、權臣掌握大權的情況,權力只能掌握在代表資本家和各個階層利益的參議院手裡,軍閥藩鎮割據也被現代化的軍事制度消滅了,資本主義根本不存在土地兼併和農民起義更不可能有邪教的生存空間,沒有土地的農民根本沒動機和時間玩邪教,都忙著去城裡打工掙錢或者到海外挖金子或者開荒去了,遍及全國的現代綜合有機農業示範點也極大的減少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面積,良種、農藥、水泥防滲漏灌溉溝渠網絡、多樣化經營和化肥徹底的消滅了旱澇災害和病蟲害、大量接了訂單忙不過來的鄉鎮作坊雇工都忙得腳打後腦勺了,大量的肉蛋奶、油脂、藥材、副食品經過鄉鎮企業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流入城市極大的豐富了城鄉居民的餐桌和荷包(城裡人搞批發零售、餐飲服務也能掙不少錢)。

    解決了內憂外患的帝國國內外環境無比穩定,自然一切都能達到最佳的運行狀態,也就是達到了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的頂級狀態。

    這個世界歷史上前無古人的超級多民族巨大帝國擁有的底氣也是前無古人的,是遠遠超過歷朝歷代的,這種底氣來源的並不是強大的無人能敵的軍事力量或者眾多捧臭腳的番邦小國萬國來朝場面,而是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做夢都想得到的公民身份與生活福利水平,是無數的奇觀級建築和豐富到星斗一般的大師級化作品堆積出來的化底蘊,是無人能比的富庶、繁榮、明和輝煌締造的民心士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