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272章 超級帝國的底氣(上) 文 / 時空寡頭koen

    272章超級帝國的底氣(上)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華夏帝國成為了取代蒙古帝國的世界宗主國,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帝國,其輻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四大明古國的總和。從南極到北極,每一個維度都有帝國的領土和領海,沿著赤道轉一圈,每根經線都穿過帝國的領土,太平洋是帝國的內湖,印度洋是帝國的後院,大西洋是一片新開拓的海域。獨佔玄洲(非洲)的大潮已經掀起,南北赤洲(美洲)已經進入東進運動的五年計劃進度表,在帝國所在的神洲(亞洲),除了塞爾柱突厥國是帝國的盟友之外,只有印度諸國和伽色尼王朝還能算是半殖民地。南洋五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殖民地和僕從國了,帝國的總督和殖民事務部就是這些國家的太上皇,這五個國家的君主早就成為了被架空的傀儡,各級政府部門的主官也一樣被參贊事物的顧問們架空了,沒有這些顧問的簽字,任何政府件都是廢紙。

    華夏帝國一級國土就是帝國的本土(大清帝國極盛時期的版圖,包含蒙疆藏最大地理邊界,不是山脈山脊線為邊界,而是山脈的山腳和平原的分界線,包括尼泊爾、不丹、蔥嶺全境)和第一島鏈諸島(不算日本列島,包括琉球、東夷島、呂宋群島和除了三佛齊領土之外的大巽他群島),面積高達12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3億人。

    二級國土就是本土接壤的整個嶺北三行省、瀚海行省和南洲六省(東中西西伯利亞和原黑汗汗國被帝國所佔領土)。面積更是誇張,有超過2500萬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就少的河本土差好幾個數量級。除了瀚海地區因為歷史悠久氣候溫和。黑汗汗國遺留下來的底子還在,人口密度還能和高昌地區相比之外,嶺北和南洲的人口密度經歷了建國之後持續不斷的移民遷入之後,人口密度也不過1人/平方公里。(原住民數量過於稀少,總數也不過幾十萬在千萬級別的漢族人口遷入之後就成了保護區的稀有旅行資源了)

    三級國土也是最廣大的,幾乎整個赤洲和玄洲都屬於三級國土和准三級國土,差不多有30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赤洲除了已經建立明國家和瑪王國和奇穆王國的那不到百萬平方公里的兩塊地區。其餘的所有土地都屬於帝國的三級國土。玄洲的土地也都屬於一種玄妙的狀態,除了歷史悠久的尼羅河流域和東玄洲高原也就是撒哈拉西部的阿斯特拉山脈水系滋潤的阿爾穆拉比特王朝阿爾穆瓦希德王朝能以帝國邦交國的身份參加國際會議。其他的連字也沒有的原始部落聯盟組織都只能成為帝國殖民者手上的魚肉了,土地被廉價買走。勞動力也淪為商品,就連原住民視若生命的家畜牛羊也被殖民者用海量廉價的食鹽、白糖、玉米面、香料和酒類交換一空。准三級國土也差不多有20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至於那些帝國力量還沒有觸及到的內陸地區和無人區雖然沒有繪製精密的版圖和確定主權,但是也成為了帝國的既定目標。比如北赤洲內陸的廣袤森林和玄洲中心地帶的雨林已經被帝國的三級國土包圍了起來。這些人口密度低的發指的地區顯然不可能出現阻擋帝國擴展的力量。

    整個世界總共也就1.49億平方公里的土地,華夏帝國一二三級的國土加起來就有8700萬平方公里,加上殖民地和僕從國等半殖民地就有1億之多,超過70%的土地進入了帝國的控制之中。除去南極和格陵蘭等高緯度的不適宜居住的地方,帝國已經將所有的可以居住的無主土地都掌握在了手裡。

    歐洲和那些盟國一樣,也深深地捲入了帝國的世界體系當中難以自主了。前所未有的超級帝國自然有前所未有的控制能力,漢族的人口在穿越眾的支持下已經跨越了3億大關,而此時的世界總人口才不過5億不到。帝國的人口和領土面積自然是匹配的,從前宋時代的人口過億到如今的3.2億人口也不過用了30年。每年4%的淨增長率已經是極限了。得益於吳祈建立的現代醫療體系和孫昌建立的現代食品供應體系,人口的增長十分給力,加上趙守忠主管和所有穿越眾參與共同建立教育體系和職業培訓體系,人口轉化為人力資源的效率也非常高。

    按照穿越眾制定的人類發展指數,帝國的本土自然是超過0.9的第一名,甩開了第二名的所羅門王國0.6好幾條街,更是甩開了第三名的波羅王國0.45一倍以上。

    超級帝國的位置不是靠打仗和佔領土地多少評比出來的。超級大國的特點是其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並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到處對別國進行侵略、干涉、控制、顛覆和掠奪,謀求世界霸權。而超級帝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更加體現了領導地位和負責人的宗主國形象。

    這個時代華夏帝國一如既往的繼承了夏商周以來的宗藩體制外交原則不像舊時空的列強們對殖民地瘋狂掠奪,而是秉承了一邊做蛋糕一邊分蛋糕的現代貿易和投資思想,在全世界到處建立物流和貿易網絡,殖產興業辦的不亦樂乎。事實上這種做法才是抗拒最小,獲利最穩定和利潤最大化的。超級帝國的特點是其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並以其強大的政治、化實力和軍事、經濟實力,到處對別國進行同化、融合、控制、投資和維和,謀求世界共同繁榮。

    投資不是一句空話,通過資本賬戶進入各國和藩屬國、殖民地的投資款和各國各地出口農副產品和原材料換取的龍元能夠買到任何華夏帝國出口准許目錄上的商品和服務,帝國的產業佈局和轉移速度也很快,大量的資源密集型產業和高能耗產業開始轉移到海外,大型蒸汽輪機輪船已經出現,火車已經用上了電機,帝國的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5000萬公里。

    看看帝國經濟期刊中的基本經濟參數,全部都是人均的,乘上一個帝國人口總數很容易看出總數。這種看人均的數字也是穿越眾帶來的習慣,不習慣看大數字和受夠了舊時空好大喜功的計劃經濟殘留習慣的穿越眾每次公佈帝國經濟數據都是直接公佈的人均數字。這樣看來就能體會到人的重要意義,人多了,自然數字就會有下降的風險,所以為了保持數據的增長,超過任何商品產量基本數據8

    %的增速就非常有必要了。保就業毫無壓力,產業分工的速度抵消了生產力提高帶來的效率更高所產生的裁員壓力,擴展的產能更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和勞動力。人均工資的穩定自然也就很難改變了,隨著技術的擴散和產能的擴展,各種商品的價格都在不斷下降,人均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自然也很快了。

    帝國的富豪們也增加的很快,大量從銀行系統出來的流動性讓無數創業者得到了啟動資金,低廉的物價也讓他們積累財富的速度很快,一個小作坊變成大工廠的速度也用不了幾年時間。銀行能夠為優質客戶提供巨大的貸款額度和高附加值的戰略規劃後續服務。

    富起來的有錢人和跑馬圈地得到貴族身份的新權貴們自然因為暴富而習慣於追求時尚和穿越眾創造的各種遠遠超過時代的享樂產業。豪宅、名馬、各種寵物和炫耀性奢侈品,大量的抽取新貴族財富的高端消費品被創造出來,貴婦們爭相搶購的化妝品、珠寶、時裝、箱包;她們在美容美發服務中心、下午茶、時尚發佈會、沙龍、博物館、藝術館和公益活動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新貴男人們則花費時間在發揚古風的馬球競技、足球競技、遊艇、賽車、建造私人宅邸宮殿、環遊世界和開拓殖民地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