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251章 維迦羅摩巴忽一世的歡迎酒會 文 / 時空寡頭koen

    第251章維迦羅摩巴忽一世的歡迎酒會

    難得的環球航行休假之旅讓穿越眾們似乎又回到了幾十年前年輕的歲月(現在也很年輕,保養的比很多孫子輩的還顯嫩),剛上船的時候不少從未見過**oss們的服務生和水手還搞混了這幾十個人的輩分。好在內部的福利還是很明確的,這些接受了嚴格培訓和審核的船上人員除了知道這十五個臉嫩的傢伙和執政的帝國參議院常委們有極為親密的關係之外一無所知,他們也不會想去知道不該自己知道的東西,就像過去給那些富豪貴族們之類的大人物服務時一樣。北方五國當中從事服務業的民族最好的還是日本,所以在大連港停靠的這艘試航歸來沒多久的超級豪華遊艇聘請的服務員多數都是來自日本的美女(混血)。上船的穿越眾也就是帶來了幾個妻妾子女,這艘千噸級的遊艇三百多人包括船上的大廚和清潔工等人就是圍繞著這五十多人服務,所以人手很充足。

    開船之後一路風平浪靜的順利航行到了馬六甲,補給之後直接航行到了寶石之國僧伽羅(斯里蘭卡)。此時的錫蘭島屬於波隆納魯瓦王朝的維迦羅摩巴忽一世統治之下,早在其登基的時候兩國就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雙邊貿易高速增長,佛教交流自破冰之行之後始終不斷,十年間維迦羅摩巴忽一世就訪問了華夏帝國5次。這次穿越眾低調的出遊雖然沒有讓外界知道,但是下船的地點卻是提前做了安排的。穿越眾再怎麼說都是一字王。地位尊崇,來到這個島國身為地主維迦羅摩巴忽一世怎麼能無視呢?雖然不能像迎接李浩等皇室成員出國訪問團那樣大場面的搞得人盡皆知,起碼自己需要到碼頭迎接一下。

    維迦羅摩巴忽一世到了碼頭迎接李基等來自華夏帝國的諸王爵旅行團時。李基已經暗中下船轉移到了辰基集團在皇家碼頭附近的酒店入駐下榻了。雖然『大內高手』們已經通知了國王不要再碼頭等候,可是國王在王宮的準備工作可沒有停下。

    好好睡了一夜的眾人吃過充滿熱帶風情的早餐之後,小輩們四散而去,採購的採購,觀光的觀光,十幾個穿越眾親王們在轎子的掩護下悄悄進了王宮,在後殿和維迦羅摩巴忽一世進行了會面。

    晚上的酒宴倒是樸素簡單。沒什麼花樣,就是一個簡單的海鮮自助餐。不過當印度洋出產的藍鰭金槍魚之類的大型海鮮被做成魚膾端上來之後,吃貨們就坐不住了。孫昌直接開始了掃蕩大作戰。冰鎮(硝化反應製造的土冰箱製造的碎冰)的新鮮魚肉可沒有後世的重金屬污染,吃起來入口即化鮮美之至。穿越眾擁有數不盡的財富,物質享受也只有食慾這一個愛好難以滿足了,有些後世常見的食材著這個時代還是很難不牢到的稀有食材。特別是亞洲東部沒有的稀有物種和深海遠海魚類。

    印度洋特產的各種海鮮和僧伽羅的時鮮水果源源不斷的端上來。領吃貨孫昌等人也讚歎不已的終極大菜——迷之龜,一個完整的海龜在盤中盛放著,侍者揭開龜殼之後原本是海龜內臟的胸腔腹腔裡裝著的是碎冰上鋪著的按照紋理色澤漸變排放的生魚片。孫昌對這道菜的創意很滿意,吃起來還要根據色香味來猜測生魚片的來源屬於哪一種魚類,只有全部猜對了才能上最後的一道菜。這當然難不倒吃貨之王孫昌,從太平洋的三魚到地中海的沙丁魚,一個不拉的全部猜對了。這些萬里迢迢的高價冰鎮鮮魚從產地到這個熱帶島國,運費都是離岸價的幾十倍了。難得維迦羅摩巴忽一世這麼有心招待自己。再怎麼也不能不展示一下天朝上國的風度嘛。

    當最後的一道菜呈上來時,穿越眾都驚呆了。一尊豆腐雕刻的和真人無二的等身佛像。當吃貨孫昌當場追問國王大廚能不能到自己開設廚藝學校交流幾天的時候國王才解開謎底。這道菜的難度並沒有想像的高。骨架就是很普通的開了孔堅固而輕薄的鋼片,放在做好的佛像模具裡面,慢慢倒進豆漿和滷水,將多餘的上層清液不斷抽出,請上刀工好的廚子在出模之後精修一下,不到一天時間就做好了。

    這道看菜不說精美絕倫,誰又有心去吃佛像呢?聽著國王用親切的漢語講述著佛祖捨肉飼鷹的典故和幾個傳說,真是別有風味。圍著一圈的穿越眾越看越覺得佛像眼熟。這座佛像一點都不像印度原始佛像消瘦的希臘化和後期婆羅門化的經典佛像,反而和龍門石窟的那尊大佛有九分相似。

    高競最先想起來,問過之後才知道大廚是來自故宋洛陽的華裔,這尊佛像的模具是參造家中的龍門佛像畫像製造的。心滿意足的李基等人什麼多的話也沒說,對於廚子的關注顯然不能多於國王,問了幾句國泰否、民安否之類的廢話就準備閃人了。

    至於建設寶石期貨交易所和全球最大的寶石加工基地之類的商業協議也都只能放在宴會之後再說了。雖然中國人喜歡在飯桌上談生意,但是穿越眾顯然已經達到了食不言寢不語的境界,專業化分工和負責人都很明確,這次到王宮僅僅只是蹭飯加品鑒維迦羅摩巴忽一世收藏品的,最多也就參加一下下周召開的寶石拍賣會和展覽。具體的合作會議和協商都擋著維迦羅摩巴忽一世的面甩給了辰基集團在僧伽羅的負責人。

    酒足飯飽之後,眾人還在回味剛剛品鑒難得的美味時,國王來到劉欣身邊說了幾句,劉欣知道以後馬上變了臉色。

    李基問道「出了什麼事?」

    劉欣低聲說道「我家老三在和別人競價買一個寶石原礦的時候被一個自稱是來自印度的婆羅門搶了風頭,被罵了幾句。最後在離開市場的時候把那個婆羅門的隊伍打了一頓,沒想到那個婆羅門還有點勢力,糾結了不少人包圍了咱麼的酒店。」

    這個時候維迦羅摩巴忽一世尷尬的走到李基面前說道「在我治下發生這種事的確不該。圍攻諸位殿下的印度匪幫很快就會散去,無需擔心什麼,我已經派禁衛軍去酒店解決問題了。」

    這時已有醉意的孫昌湊過來說到「這次意外純粹屬於小孩子瞎胡鬧,沒什麼大不了的,用不著陛下觸動軍隊嚇唬那些印度小丑。我們的酒店保衛足夠

    了。還是請陛下召回禁衛,免得引起輿論猜測,暴露了我們的行蹤。」

    李基表示不用維迦羅摩巴忽一世費心。華夏帝國有自己的力量解決這些根本不算事的小問題。「是啊,不用小題大做,我們自己能解決的事就不用勞煩陛下親軍了。為了速戰速決避免圍觀群眾的擴散。那幾百個印度佬就不用陛下費心了,我們自己完全可以解決好。還請陛下不用著急,請相信本國的力量。」

    維迦羅摩巴忽一世那裡聽不出來言外之意,自從去世的父王生前把沿海的科倫坡港北部的一塊地租借給華夏帝國做租借地。派有駐軍的碼頭和軍事基地建成之後。僧伽羅就有兩個朝廷了。波隆納魯瓦王朝雖然在華夏帝國的支持下越來越靠近中央集權的**君主國,國王的權利越來越大,統治力量越來越深入基層,但是這一切都源自華夏帝國的駐軍的威懾力和貿易帶來的財富,一旦華夏帝國離開僧伽羅,自己的威權就會被發瘋的眾多地方貴族打回原形。負擔這些軍事基地駐軍的費用到花不了幾個錢,但是為了維持統治基礎,每年花在興修佛寺和宮廷開支上的錢財就佔據了稅收的一半。簽訂的各種雙邊協議讓僧伽羅也收不到什麼關稅和商業稅,沒有國企和工業的僧伽羅一直都徘徊在財政赤字的邊緣。要不是登基以來一直風調雨順。壓在農民身上的繁重稅負早就導致烽煙四起了。

    最近幾年來,為了建立更多的財源,國王陛下絞盡腦汁,在財政大臣的策劃下想建立一個高附加值的寶石產業綜合工業園,地皮、建築廠房、勞工和原材料都由僧伽羅出,華夏帝國出幾個負責市場銷售和產品設計的人員就可以了,加工設備可以雙方共同出資,合資建立的寶石公司僧伽羅要佔多數的股份。根據估算,這個新建立的工業園可以引進幾百家大大小小的寶石加工企業每年新增的就業和財稅足以滿足王國的需要了。

    這次私下的宴請李基等人也是為了留個好印象,為馬上開始的招商引資談判開個好頭,沒想到一個印度佬又破壞了自己的好事,不知道李基等人的好心情有沒有被破壞,會不會留個壞印象。恨死這個印度佬的國王陛下發誓,這次事情完結之後一定要加強對那些婆羅門的監控,那個差點壞了自己好事的混蛋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至於那個來自旃(zhan)代羅的婆羅門最後被處以危害公共安全等一系列罪名罰款2萬龍元和繳納2萬元的保釋金之後被打殘廢驅逐出境的事就沒人關心了。

    信奉佛教的國王體會到佛祖也是要財富供奉的,雖然不殺生,但是也不會對差點斷自己財路的傢伙隨便慈悲。雖然酒會後李基等人不是盡興而歸,但小插曲也沒有對幾天後的辰基集團投資寶石工業園的協商照成什麼不利影響。

    喬裝打扮的國王在碼頭目送穿越眾的豪華遊艇離開時還想著如何吸收更多的龍元到本國投資興辦符合國情的企業,作為印度洋的寶石之國,錫蘭島不僅僅只有寶石,優良的水熱條件還能支撐大量的水稻出口,大量的海產品訂單也能提供大量的就業和外匯。可是這些對外依賴度過高的產業也不是國王陛下最希望發展的。本來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捲入世界市場沒多久的僧伽羅國在全球分工中就是一個原料和農產品的提供商,要想擺脫外部的依賴幾乎不可能。小國寡民的社會也讓僧伽羅很難成為自給自足工業體系健全的經濟體。

    國王唯一的指望就是盡可能的減少對外貿訂單的依賴,多多發展一下本國優勢產業的下游深加工產業,將就業崗位和財富盡可能的留在國內。

    李基等人因為勞動力供應跟不上科技爆炸產生的分工速度,頭疼很久了,大量耗費勞動力的地段產業轉移出去也是大勢所趨,一拍即合的貿易和產業分工轉移的對外投資合同就成為華夏帝國貿易夥伴的各國力爭的對象了。

    雖然說是出海度假休閒,但是忙慣了的穿越眾還是在酒店發出了很多指示,那些需要勞動力的紡織業和食品加工業將設備轉移到國外建設更賺錢的分廠也是必須的事情,反正無線電通知國內的下屬安排這些事情也不會花太多時間,幾個印度洋地區負責人在匯報完給李基等幾個**oss工作報告之後回到辦公室就開始了簽字簽到手軟的痛苦之月。

    早就做好安排的建設分廠規劃和圈好的土地倒是讓他們免去了奔波考察之苦,三個月之後,維迦羅摩巴忽一世渴望建立的寶石工業園就竣工了。那場宴會留給國王的是驚喜,留給李基等人的則是美食的回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