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249章 輸入給維京人的革命 文 / 時空寡頭koen

    第249章輸入給維京人的革命

    英法戰爭正在經行的時候,華夏帝國的商旅也沒閒著,源源不斷的軍火和物資被送到這兩個國家,換取的東西基本沒有多少屬於貴金屬和貨幣,大部分都換成了土地、森林、島嶼和河流通行權、道路的承包權、市政設施的經營權或者在當地變成投資的廠礦和學校之類的投資項目了。西歐此時還是一窮二白的中世紀,根本經不起帝國的傾銷和掠奪,人口加起來不過千萬的兩個小國連高麗地區的購買力市場都比不上,就算搶劫也搶不到多少錢,還不如多喂點草,等養肥了再宰。

    失去土地租佃權的破產佃農(因為廉價的進口糧食和羊吃人運動的逼迫,英法兩個國家提前進入了工業化)很順利的在新興的城市作坊和工廠找到了餬口的工作,戰爭也讓人口有了很多去處。比起都鐸王朝的時代,這個時代的西歐農民幸福多了。

    忙著置產興業的華夏帝國商人同樣也有到了鳥不拉屎的北歐地區的,這些來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日德蘭半島的商人驚奇的發現大把的資源和財富埋藏在地下沒人開發,無數的財富和商機就蘊藏在無知的北歐貴族的屬地內。幾個精明的商人牽頭組建了北歐的貿易聯盟(奧斯陸集團),搗鼓出來一個華夏版本的漢薩同盟。不過這個同盟不是排外的特權壟斷同盟,而是投資控制北歐資源產業和農業的巨無霸辛迪加。

    第一筆投資就是高達7萬弗洛林的圈地款,買下了四十多個瑞典境內的鐵礦山和銅礦。挪威境內的十幾個最好的避風峽灣都被圈下來做捕鯨港和補給港。波羅的海內部的眾多的漁業港口和南部連接波蘭內陸和廣大東歐地區的繁榮中轉港也被開發起來。來自地廣人稀的東歐地區的蜂蜜、蜂蠟、貂皮、木材、穀物、皮革、藥材、礦石,終於能夠換取來自西歐和遙遠東方的熱帶產品了,拿到代理權和港口股份的眾多商戶能夠以離岸價拿到從直布羅陀轉口的東方商品和各種鋼鐵製品。

    維京人建立的北歐政權實際上已經很成熟了,比起幾百年前的祖先們到處航海到處追尋陽光下的土地和燒殺搶掠要好多了。維京人的惡名主要起因是北歐貧瘠的土地和寒冷的氣候產出的糧食不夠日益增長的人口所需,不得不遷徙和擴張。但是在整個歐洲各地散亂分佈的維京人殖民地很快就被當地的高度封建化的明同化和融合了。基本沒有一個沒被基督化和融合的。在這種事實面前,聽聞維京人惡名的華夏帝國開路先鋒們也沒有把維京人樸素的部落聯盟表現放在眼裡,畢竟見多識廣的他們早就見識過無數的部落了。

    在北方的北極圈附近的村子還有維京人農忙時種地、農閒時出海搶劫的傳統。而稍微靠南一點的溫暖地區。已經定居多年,吸收了中歐和西歐『先進』農業技術的維京人聚落就已經發展出了類似西歐的封建等級制和莊園。丹麥、瑞典(包括芬蘭)、挪威三個王國就是維京人的部落聯合演化為為封建化的基督教王國。

    總共也就幾百萬人口的北歐地區更加衰落了。百年前的北海帝國的輝煌早已煙消雲散,海盜時代終結之後,整個北歐慢慢了變成失去進取心的保守地區,祖先漂洋過海到處建立殖民據點和貿易網絡的雄心也隨之而去。原先被維京人壟斷的中歐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波蘭、蘇格蘭和基輔羅斯地區的貿易網絡也慢慢的被當地新起的坐商瓜分一空,就連大動脈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上行駛的商船也多數不是首尾高峻的木製長船了,取而代之的是華夏帝國蜂擁而至的飛剪船和新北海公司的大肚蓋倫船。

    看到昔日的手下敗將(英法德)在投靠華夏帝國這個大金主之後如此生發,和華夏帝國投資商合作的精明商販財源滾滾。北歐諸國也不禁羨慕嫉妒恨起來。軍事貴族辛辛苦苦打下了的江山、苦心經營的幾代人的莊園竟然比不上投資一塊礦山或者開辦一個作坊產生的收入,自然就會產生不平衡的感覺。

    不少在貿易和生產出口的礦物原材料方面發家致富的新貴已經堅定不移站在保守勢力的對立面,不停的呼籲國王開放更多的土地,批准更多併購案和公司成立。降低稅率和徹底廢除人身依附的奴隸、隸農制度了。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雖然這話不是老馬的原創,但是引用來還是很有氣勢的。在這種遍地黃金的前工業化時代,哪一個行業的年平均利潤率沒有達到鋌而走險的水平?

    為了賺錢,擁有強盜基因的維京人自然很快就分裂了,激進派自然就是被財富和來自東方的現代享受級生活化迷住的年輕人。而那些基督化不久的老派貴族自然以反對這種奢侈墮落的出賣祖傳土地換取財富的模式。

    有了矛盾,那麼白佳這個沒有問題也能製造問題的大師制定的化輸出戰略中扶植親華派的老招數也是好招數的輸出革命就有了市場。每當一個國家國內既得利益群體有矛盾的時候,統治者在適當的時候通過引入自以為合適的外援扶植符合自己想扶植的一派,不管通過什麼方式,徹底掌握這個國家話語權的過程都叫引狼入室。穿越眾舊的時空有數不勝數的經典案例。玩這種間接控制的手段最出名的就是蘇聯和美國。

    不管是發動顏色革命還是輸出紅色革命都是以化和意識形態輸入為開路先鋒,讓掌握輿論的知識分子和底層民眾來支持在野黨(民間組織、秘密社團)選舉奪權、激進一點就是支持軍官武裝政變、急躁一點就是直接出兵斬首戰術搞死敵國元首。弱小的國家和各國利益不大的邊緣地區更是可以直接吞併。

    顯然,此時的歐洲沒有一個對手值得穿越眾學習美蘇這麼大費周章的去佈局,這裡只是下面的學生練手的遊戲舞台罷了,真正的目的地還是國內的政局和集團鬥爭。

    此時的華夏帝國雖然沒有進

    進入太空,也沒有搞冷戰的對手。但是搞搞大舉移民的準備工作,製造輿論、培養帶路黨、意識形態洗腦、輸入華夏帝國化和價值觀、基礎設施建設、殖民據點和廠礦的測繪選址等工作還是越早越好。

    在如火如荼的準備工作中重點就是建立學校和報刊,讓盲變成識字的人。那麼輸出任務就能事半功倍。貿易所得的利潤和財富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回流國內,全部都變成了僱傭當地人建設各種設施的工資了。花這些賬面上的數字就沒有運回來的金銀那麼大的心痛感了。反正這些利潤也不能拿來分紅。

    辰基集團採購的商品和各種生產資料流入歐洲之後很快就摧毀了本來就幾近於無的本土手工業,除了有意放過的各國支柱產業(原材料出口和初加工)之外,大量的勞動力都進入了在本土招工的各個建築隊、礦山、林場、商業城市的碼頭、貿易行、醫院、市政公司去了,從事於手工業作坊的人不斷的因為破產倒閉而下降。

    財富的積累全部都集中不動產和人力資本上,科學技術幾乎沒有,工業領域幾乎為零。不論是誰,在歐洲賺到的錢財都在辰基集團操控下的銀行、保險、醫院、市場中流轉。每個人花費的每一分錢都在穿越眾產業下滾動。

    這種高強度的財富流轉每個環節都控制華夏帝國的手中。從體外循環的龍元貨幣流入當地開始,保守派貴族和莊園主的力量就日益衰微。這些保守派的經濟來源幾乎全部都控制在外商(主要是買辦和華夏帝國商人)的手中,本就沒有競爭力的本地出產的穀物和糧食竟然賣的比萬里之外運來的塞爾柱(安納托利亞地區)、印度小麥還貴,賣的便宜就要把種子錢和脫粒的成本都虧掉。實在沒辦法的只能搞起多種經營。種樹和開放祖傳的礦山了,態度軟化之後開始緩慢的向開放的市場化激進派靠攏,態度最堅決的死硬保守派已經被市場和價格逼的餓死了。

    市場化和自由貿易最能夠把一個遊牧民族或者農耕民族變成商業民族的,任何商業民族在更強大的能操縱大宗商品定價權的頂級民族面前都是沒有話語權的,就連自給自足農業民族都比商人民族更有戰鬥力和底氣。

    這種殺人不見血放血不見紅的方法就是市場化和拜金主義的植入。北歐海盜們本來就是因為貿易利潤刺激而從漁民和農夫轉職為海盜和商人的。歐洲的主體民族都是秉承著這種打得過就搶打不過就貿易的作風一直到信息社會的。而那些化程度比較低的北歐野蠻人的後代很快就會拜倒在先進強大的華夏明面前。

    從歷史上看,價格革命才是推動歐洲封建社會解體的根本動力,什麼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都僅僅只是提供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精神明、政治明領域的建設,摧毀封建社會經濟基礎的還是價格革命推動的封建莊園經濟的破產大潮。這種直指要害的做法屬於非暴力領域,是只會暴力手段領域解決問題的軍事封建貴族不擅長的領域。他們不順從就是有滅亡一條路走。當中低級貴族不是破產就是改換門庭成為股東和拿年金新貴族之後,大貴族也就失去了權力的基礎,那些保護下級附庸和領民義務都被現代化的稅收體系支撐的中央財政供養的常備軍和警察、司法系統承擔之後,權力也就歸屬於履行這些義務的中央政府了。來自華夏的顧問們將這幅美好的藍圖展示在幾個傀儡國王面前時,他們沒有一個人看出來最關鍵的核心在於自己的權利和中央政府的權利如何劃分邊界。

    當王室財產作為表率也開始繳納稅負之後,王在法下的理論基礎就會出現,君主立憲就是唯一的結果,適當的時候搞個全民公投或者立憲會議,歐洲各國很快就會成為華夏帝國的歐羅巴大區的各個行省,就像之前的日韓等國不費一兵一卒就成為帝國的一部分一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