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189章 應對危機的手段 文 / 時空寡頭koen

    打擊殘餘的前朝門閥本來並不是必須的,但是那些士大夫中保守頑固的死硬分子一直不肯承認新朝的合法統治,一直都有各種各樣的反抗和小動作。

    以各地的趙家宗室和前宋簪纓世家們為代表的傳統大地主家族開始和穿越眾爭奪輿論權和經濟權利。

    在和平演變中,穿越眾利用了超多的手段才沒有引發大規模的動盪,紙彈、銀彈、肉彈都用上了,才搞定了眾多的前宋朝廷眾多既得利益群體的反彈。數千萬的財富被穿越眾用來贖買各種關鍵的權利。

    用四千多萬辰基錢從地方的各個關卡主管那裡購買了包稅權,然後廢除了這些關卡。用價值數億的中低產田改造的高產田從聚斂土地成狂眾多大地主那裡換來了大量的流民被穿越眾搞走時保持沉默。用更加豐厚的貿易路線換取戰鬥力較強的西北邊軍的將門世家的支持,用大量印刷、出版、報紙和造紙產業的股份來換取有話語權的士大夫家族對改朝換代的沉默。用各種日韓等異族美女送入京城有影響力的朝臣家中,甚至三朝老臣蘇轍家也送了三個高麗蘿莉女僕。

    但是這些收了好處的傢伙對待穿越眾及其合作夥伴的暴富速度十分不滿,地租收入佔大頭的舊式地主階級的利益受到極大的衝擊,就連對高昌、蒙古地區、遼國、日韓地區的貿易分到不少的簪纓世家也開始對南洋的貿易暴利被穿越眾拿走大部分不滿和妒忌。

    山東江浙福廣沿海人口大批的流向南洋,還有加速發展的城市化工業化導致了大批的地主佃農走進城市,農村勞動力充裕的局面慢慢的變成勞動力緊缺,過去的狹鄉變成寬鄉,眾多無產客戶競爭一份地主佃出土地的情景越來越少,而眾多地主請一戶佃農租佃自家田地的情景越來越多。因此耕地地價和地租價格下降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沒有經歷過這種難以理解時代變革的舊勢力的認知水平。

    不管怎樣,理解還是不理解,利益受損或相對於穿越眾的利潤率低得多大地主和簪纓世家們在建國之後一直在穿越眾勢力最強大的金融業和傳媒業爭奪市場和影響力,同時還在地方和眾多的鄉紳地主勾結起來企圖操持糧價和農村地區的話語權。

    在建國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眾多前朝遺老遺少和民國時期的前清滿洲勳貴可不一樣,不僅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遠遠超過八旗子弟。要知道宋代的一切文化和人均經濟指標絕對完爆清代。成人識字率、人均受教育年限、預期受教育年限、起碼甩大清的八旗子弟十條街。紈褲子弟雖說哪朝哪代都差不多,但是科舉這個殘酷戰場活下來的文官家族和世襲的毫無競爭八旗子弟那個更有實力?小腦都想得明白。

    腦殘到不至於,但是不學無術的眾多八旗子弟還是讓溥儀當了三次皇帝,在軍閥張勳和日本帝國的扶持下成功復辟了兩次。

    在陣容更豪華的廣大宋代『忠臣良將』世家的支持下,還活著的大宋哲宗皇帝趙煦這個亡國之君還是有一點可能復辟的。

    為了徹底消滅一切隱患,搾乾這些心存妄想的遺老們的一切資本,穿越眾設計了這次經濟危機。當然這是後世陰謀論者的想法,實際上當然不是。

    大多數穿越眾都是自由主義經濟學說的信奉者,基本都是對國進民退深惡痛絕的。對市場和經濟的干涉很少直接使用行政手段和直接干涉,大多數都是利用市場手段和間接干涉。在這次橡膠投機風暴中期,穿越眾本來可以終止這種不正常的泡沫,但是有遠見的李基否決了陳冠先刺破泡沫的提議,表示沒有人能和系統抗衡,該來的總會來,早點讓民眾見識到資本市場的害處比讓民眾一直覺得資本市場百利而無一害更有意義。

    越早期的經濟危機越有教育意義,成本越低。等到幾十年後,經濟總量達到幾萬億之後再發生經濟危機那可就是幾十倍的代價了。因此在1944年察覺到泡沫的穿越眾沒有出手干預市場價格,橡膠股票和期貨價格一路走高。

    為了幹掉遺老遺少們的野心,徹底通過資本市場洗劫他們的財產僅僅只是一個摟草打兔子的順帶之舉。更重要的是整頓市場秩序,將大量的騙子公司和皮包公司永遠趕出中國的土地。樹立一種保護國民投資和血汗錢的安全機制和傳統才是穿越眾要達到的主要目的。

    那些在瘋狂投機中獲利頗豐的大投機客只是少數人,大多數參與的民眾根本沒有實力玩槓桿操作,基本都是畢生的積蓄和血汗錢。穿越眾自然為了世面的穩定和長遠的經濟發展,不可能再經濟危機發展到最高峰,甚至威脅到民眾生存的時候才出手,但是也不會在危機剛剛出現,倒閉了幾家投機過度的錢莊票號時就出手。這樣達不到讓民眾花錢買教訓的目的。

    大投機家在泡沫破滅前要是能成功退出,功成身退的就是穿越眾極力拉攏的神級大師,若是剛剛出現危機的苗頭就立馬果斷割肉清倉,也會是穿越眾賞識的未來金融打手要重用。當危機發展到無可挽回的時候,破產的投機客自殺也是自作自受,就當是他們讓自己滅亡而在危機前瘋狂的代價。但是毫無風險識別能力的中小投資者穿越眾是有義務和責任保護他們的財產的,畢竟為了未來維護政府和自身下屬的評級機構信用,也不能坐視他們血本無歸。

    在危機發生前兩年,辰基集團及其幾百家控股參股的大公司高管層就被嚴令不許參與橡膠股票的投機買賣,一經查獲立即開除永不敘用。危機發生前18個月,下發正式文書至各個合作夥伴和關聯企業,警告他們不能繼續參與橡膠等相關企業和投機市場的活動。

    危機發生前一年,劉欣及其控制的20多家上市運作、組合拆分、經紀承銷業務的證券企業和信用評級機構停止了相關的新公司上市的服務和新客戶開發,並大幅下調各個存在嚴重泡沫的公司股票信用評級。但是這時的市場已經分不清這一消息的重要程度了,每天看著瘋長的各個橡膠股票在交易所內的自動報價面板上數字越來越高,所有的投機者和投資者都陷入了最後的瘋狂。這一舉措雖然讓不少盲從辰基系的民眾賣出了大部分手中的橡膠股票和期貨多頭持倉,但是隨後的價格上漲還是導致不少人繼續追漲跟進了。在各個股票和期貨的走勢圖形中,評級機構發佈下調橡膠股票和相關證券評級消息之後的幾天,稍有下跌或者走平了幾天,少數強勢的沒有任何改變的還是繼續上漲。這種現象讓不少猶豫不決的傢伙放下了最後的警惕,繼續持有和加倉,自然他們再也沒有保住自己血汗錢的機會了。

    在危機發生前半年,辰基集團控制下所有的企業和組織全部賣出了手中的橡膠產業和期貨頭寸,甚至連海南和南洋建立的大批橡膠種植園等實體都賣給了競爭對手的企業。並同時開始建立賣空橡膠股票和期貨的頭寸,逐漸的一點點加倉。

    在技術高超、有大師指點的操盤團隊和巨額資金的支持下,這個被無數人讚揚和唾罵的團隊建立了相當於世面上交易相關橡膠的有價證券交易額20的空頭倉位,加上無數提前知道消息的內幕消息傳播者和親屬,大約有30的交易規模的空頭。

    到了危急發生前2個月,南洋的橡膠商品庫存和新加坡的期貨交易所都出現了異常,倉庫被豐收的橡膠堆滿了,不斷的擴建。而期貨交易所卻停止了向大陸銀行和錢莊拆借資金買進橡膠和相關證券的行動。

    危急發生前1個月,消息靈通的一些投機者和大商人開始部分出售手中的股票和期貨多頭持倉,但是跟進的人很少,市面上的成交量一下子下跌了一半。

    最後關頭,大商人和大投資者意識到不對的時候,距離泡沫破滅只有三天了,這個時候全市場都是焦急等待和觀望的人,希望有人出來宣佈接盤和繼續看好橡膠證券。但是過去幾年一直宣佈看好橡膠證券的各路專家、權威人士、報社評論員和大投機者都保持了沉默,沒有人敢站出來說話。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敢說話的真正巨頭早在半年前就做了發言。

    成交量一下子縮到上個月平均值的2,在圖表上幾乎看不到當天的成交了,絕望的氣氛在交易所大廳蔓延。

    當新加坡的局面通過最新的三天前出發的專用郵遞飛剪快船上的船員親口呈現出來之後,新京交易所一時間都是瘋狂壓價出售手中橡膠股票和期貨的人。結算中心的窗口擠滿了遞申報表格的絕望投資人,以前彬彬有禮的排隊和按照順序領號牌的現象消失了,為了早一點把手中橡膠證券賣出去,投資人和在交易大廳的經紀人為了搶一個排隊時的牌號打得頭破血流,一上午抬出去的昏迷者就有200多人。開盤後的一個小時內,價格最高的橡膠股票就跌去了一半的市值,連帶著所有的相關產業的股票受到重挫。

    到下午收盤時,所有的橡膠題材股票平均跌了30,相關連的輪胎、管道等下游工業股票都跌了10左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