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181章 拍賣港口的背後故事 文 / 時空寡頭koen

    「這就是傳說中的抽獎定港口嗎?這也太兒戲了吧,只要抽中這個標有南海、蘇祿海或者蘇拉威西海箱子裡面的中獎紅色球就能承包到一個港口的承建權?」王能指著抽獎箱中250個小球說道,表示自己不能接受拍賣承建權用這種兒戲的方法。

    參與競拍的有500多個從沿海各地趕來的建築商,大部分都是辰基的合作夥伴。這個300抽兩百的遊戲就是支持人每次抽獎前拍賣一個球,不管抽到的是紅球還是白球,出價的人都要按照出價付錢。要是抽到一個好的紅球,就是至少數十萬的利潤到手了,沒抽到的就等於扔掉了出價的一大筆錢。五分之四的中獎幾率和數十倍的回報促使這些建築商將每個抽獎機會的價格從底價的1萬抬到4萬到5萬左右。

    「不要緊的,我們這次拍賣200個港口的承建權僅僅只是開始。東南亞的港口眾多,光十萬人以上的港口就有四十個,你看這些參與建設的建築商基本都是沒有足夠資本的小商人就知道我們僅僅只是讓一些合作夥伴去試試水,賺點小錢積累一些經驗罷了。

    大的港口諸如新加坡和重要海港雅加達還是我們自己的擁有最高級的建築資質的公司來。雖然這批港口涉及到未來3000億的投資,但是前十年僅僅只有200億。本次拍賣的僅僅只是相當於東夷島花蓮港規模的非緊要港口的承建權,總投資額也不過20億。就算他們拿到了。最多也就是賺個幾百萬而已。」到泉州這個光明之城主持南洋開發計劃的李飛對王能說道。

    「三萬!」一個員外模樣的富商舉牌競拍聲音大了點。

    「好,第20位拿到抽獎機會的是源源建設的萬總,我們來看看是哪個港口。」主持人將手中的紅球打開。展開球中的紙條。

    「天啊!這個港口就是三寶顏港。周邊特產眾多。可以出產橡膠、珍珠、椰子、優質硬木、魚類、麻和果品,都是公司預定的種植園規劃項目。拿下這個港口的承建權簡直就是發財了。本公司對這個港口未來十年的平均產值估價為200萬。」

    反應快的一個建築商馬上對萬總出價100萬,要求其轉讓這個港口的承建權。

    實際上在做港口工程的老闆們都是心裡清楚的,一個港口的繁榮就是由港口的特產和位置決定的。這個直通香料群島的港口不僅僅位置重要,而且物產豐富。要是拿到承建權就可以順帶的拿到港口的經營權。權威的辰基公司下屬的南洋開發集團估價就是一個極為精準的估值。即使沒有達到估值,公司也會把產值做到估值。從無到有的港口自然會加速發展,十年內的產值沒什麼。十年之後的產值呢?也許20年後,這個港口的產值可能達到2000萬。這樣的港口即使拿不到全部的碼頭經營權,20%的經營權就足以讓建築商的家族每年得到數十萬的收入。

    受到這個刺激的眾多建築商在後面的港口競價中表現瘋狂。200萬的天價都喊出來過。

    建設一個港口在眾多財大氣粗的暴發戶眼裡不算什麼。因為這些貨物吞吐量都不會再十年內超過萬噸的小魚港並不值得下力氣競爭,之前來這裡競拍也是抱著討好拍賣方辰基集團的心態來的,沒想到仔細瞭解拍賣的事物並不是想像中的建設一兩個碼頭的承建權,而是200個每個至少在十年內可以達到20萬噸吞吐量的港口所有基礎設施的承建權。這可是一大筆錢的訂單。要是拿到這筆訂單。就算虧本做也是值得的。

    不說辰基建設集團制定派出的掌握先進技術施工指導技術員對自家建築隊的培訓是花錢都買不來的好東西,那些整個港口的承建權完全可以按照碼頭區、倉庫區、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交通設施、上下水系統等等分割成獨立的的承包合同轉承包給其他的建築隊,自己不可能虧。這些合同不僅僅意味著未來工期內穩定的現金流和滿負荷開工率,還可以憑借承包合同在辰基銀行抵押貸款進行擴張。

    好處如此之多,簡直讓在座的諸多包工頭們興奮地快要站起來競價了。

    「咱們如此的在南洋開發,大搞基建和大物流概念,狂發流動性,會不會導致南洋成為新的泡沫?」

    「絕對不會。要知道,我們在南洋。特別是南海以東的那些不屬於文明地區的土地,都是搶來的。節省的征地費用我都算在利潤裡面去了,在會計賬目上,我都劃到集團擴張的項目前期國家補貼裡面去了。這些土地都是我們的僱傭軍和開發團隊在充分利用好坑蒙拐騙偷搶殺等種種手段,幾乎無償從野蠻人手中取得的土地,這些港口就是未來的開發起點。」

    「難道前段時間,財政撥的那筆特別款項就是給咱們先遣隊的購地費用?」

    「是啊,你不知道嗎?2千萬的款子和幾百個低級爵位就從咱們的諸多僱傭軍下屬手中買走了20萬平方公里的沿海土地呢!那些不沿海的開發成本較高的內陸熱帶雨林都一口氣被政府宣佈劃為保護區了,等於是一分錢不花就吞進了200萬平方公里的諸多島嶼。這種地圖開疆的速度贊吧?」

    「你這是讓人無語的奇葩啊。那些土著怎麼處理?」

    「這你就有的忙了?」

    「怎麼忙到我頭上了?」

    「立法委員會最近就要召開會議,制定今後的一個最重要的殖民地法律《土著管理條例》,你也要參加的啊!」

    「下個月才開的會議,你現在這樣大張旗鼓的拍賣這些港口的承建權是不是先斬後奏的太過分了。我們還沒有制定對應土著的政策你就搞來了這麼多的土地?」

    「先斬後奏是強者的特權。你不是一樣經常先斬後奏?哪有資格說我?」

    「好吧,只是希望不要搞的這個條例遺臭萬年,你在會議上不要附和那個民族主義者和儈子手的種族滅絕建議就好了!」

    「你說老孫還是老汪?」

    「當然是不是他們兩個了。是前幾天在內參上發表《文明必將消滅野蠻論》的那個明顯露出口風的周立堅同志。」

    「我去!他平時不是很低調的研究化工科技的宅男嗎!怎麼開始這麼殘忍了!那文章裡面的觀點不是屠殺就是奴役起來當苦工去修路挖礦。哪裡看的出來這文章是他寫的!」

    「我也不想把這種做法變成基本國策,要知道英國屠殺印第安人的剝頭皮策略讓後世的無數人都對制定反人類罪的罪魁深惡痛絕呢!這種只會坑爹的做法肯定不會是我們未來針對所有未開化地區土著的主流策略,也許對待那些有吃人習俗的食人族實施滅絕應該沒有心理障礙和道德障礙,但是對待那些沒有文字的溫和友善的大多數土著就應該以同化為主了,畢竟他們不管是殖民後的相對數量還是絕對數量都是劣勢嘛!我們還用得著這麼自找罵名嘛!」

    「也是啊,不過南洋的氣候和環境複雜,土著種類成千上萬。光一個伊裡安島就有七八千種不同的土著語言,我們要是能在十年內擺平這些難搞的部落,其他的土著那就不是問題了。」

    「你做夢呢!我們才不會去那個後世都難搞定的島呢!雖然已經畫在版圖上面。但是除了極樂鳥和鱷魚之外,我不希望聽到其他任何消息,這個難啃的骨頭還是留到南州(澳洲)被搞定之後再說吧。」

    ——————————————————————————————————————

    一個月後,讓無數土著流乾了血淚的《華夏帝國境內土著管理條例》出台了。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有無文字。有文字的就是文明種族。可以獲得和諸多外國人一樣的待遇,沒有文字的就是土著,應在納入境內之後服從管理和指定居住地和工作的安排,若有反抗的全部送去服苦役。

    他們最大的財產就是居住的帳篷和不值錢的垃圾(鍋碗瓢盆生活用品之類的實在看起來就是垃圾)。實際上為了最值錢的土地,花點小錢將這些隱患搬到好管理監控的沿海諸多城市周邊開荒定居反而是一種仁政。原住民的問題很好解決,沿海的漁民照舊捕魚,但是漁村的土地和房產全部都被國有化了,成為了帝國的政府財產。代價就是近代化的生活和免費的醫療和教育福利,更加高效廉價的生產工具(大魚船和漁網)。內陸的采獵部落也有類似的遭遇。搬遷後成為定居的農民和帶路黨僱傭軍(根據個人性格和部落習俗分配安排),沒有傻瓜會反對這種變革。

    海量的土地就這樣順利的進入大大小小的殖民者新貴和湧來的移民口袋裡了。

    至於屠殺自然是免不了的,最激烈的戰鬥就是和雨林中無處不在的毒蟲和爬行類動物之間的戰鬥,糟糕的熱帶疾病和非戰鬥減員才是死傷最多的名單。和少數幾個有獵頭習俗的食人族部落進行的戰鬥不值一提,幾髮帶有強烈致盲性的閃光彈和幾個刀槍不入的全鋼鎧甲僱傭軍就干挺了所有部落戰士,帶路黨出來喊話之後自然就順利的結束的戰鬥。

    後世的同居數據顯示,在帝國政府南洋的十幾年內,所有的戰損人員只有不到1%是帝國公民(大陸去的僱傭軍),2%左右是日韓等藩屬國的僱傭軍,其餘的都是本地的土著歸化民。

    同樣的,在建設諸多港口和南洋開發計劃中死傷於南洋的的建設者和工人比例也差不多。可以說即使在穿越眾極力的保障措施下,每一塊土地每一根碼頭樁子下都有一具土著的屍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