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169章 時代的序幕 文 / 時空寡頭koen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了。

    李基在廣州的碼頭主持千噸級全鋼蒸汽動力戰艦飛翔號的下水儀式時感歎了一番。自己等人辛苦的到這個世界十幾年的打拼,最大的成果就是推翻了大宋帝國的政權,開啟了工業革命和技術大爆炸時代,將中華的中央集權皇權社會推進到中央集權的資本社會。這種通過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模式走過了個人、組織、產業、企業界、社會的推動目標就這麼一步步的實現了。合作共贏、技術分享、金融創新就是穿越眾成功的核心要素。

    得到幾乎無盡的資源的穿越眾在解決一切內憂外患之後就開始了對外擴張的步伐。為了最大限度的擴大漢族的生存空間,穿越眾順應了生產力的需求,沒有通過戰爭的方式,而是學習西方封建主的先進經驗,開啟大航海時代就是爭奪海外財富的主要途徑。

    在生存空間上的爭奪沒有妥協,在民族利益的爭奪上不擇手段沒有底線也不會有負罪感,因為你身後的站著的是無數從中獲益的國人。

    大航海時代,指從12世紀到13世紀中國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中國新生的資本主義。中國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中國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中國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有鄭和(李飛的得意門生)、白龍(白佳的兒子)等。伴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中國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世界任何國家繁榮的基礎。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世界史》

    任何一個文明民族的代表人物首次到達地球表面某個前所未知的部分,或者確定了地表各已知部分之間的空間聯繫,因而加深人類對地球地理特徵的科學認識。促進了地理學的發展,均可以稱為地理發現。在11世紀之前,只有南極洲這樣的無人居住的大陸和某些島嶼、海域為人類所未知。而居住著未開化民族的陸地和島嶼,則只對「文明民族」而言是前所未知的。從各文明古國的產生到11世紀的漫長時期,各文明民族在古代文化發源地以外的廣大區域已完成了許多發現,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公元1100年。湮沒了多個世紀的托勒密《地理學指南》被譯為中文和拉丁文後,大地球形說廣泛傳播。但是古代學者沒有可能直接驗證地球的形狀,也很少可能精確地測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陸地的分佈。12世紀。由中國通往歐洲新航路的發現、美洲的發現、環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險活動,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產生飛躍。這些事件被通稱為地理大發現。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地理大發現」仍是以中國為中心出發的歷史觀的認知。

    公元1111年。東羅馬帝國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塞爾柱人所攻陷。從此整個中東及近東地區,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由於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歐洲人從此不能再向他們的前輩那樣通過波斯灣前往印度及中國,也不能再直接通過這個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巨大港口來獲得他們日益依賴,且需求量巨大的香料。歐洲人必須找到一條新的貿易路線,直接從香料群島獲得香料的資源。這種需求最後則由中國人來滿足了。

    很久以來,歐洲與中國、印度的貿易,一直是通過阿拉伯人作為中介的。而在整個歐洲,與阿拉伯人的貿易又幾乎都掌握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熱那亞商人手裡。在西歐。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各國君主還有商人們都急切地希望能夠打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壟斷,自己前往印度、中國和香料群島等地,直接與當地人進行香料、絲綢等商品交易。

    另一方面,由於當時歐洲的商品對於中國人、印度人而言毫無吸引力,導致了歐洲人只得用大量的金銀來換取香料和絲綢等商品。長期的入不敷出,導致歐洲人對於獲取金、銀、寶石或者直接獲取香料等資源顯得十分感興趣。至此,那些出產這些珍貴資源的地區,便成了歐洲人獵取與互相爭奪的目標。

    最古老的倖存歐洲以外的海圖就是顯示探索到西非毛裡塔尼亞。在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中,歐洲在公元12世紀以前一直扮演著一個次要的角色。而在同期亞洲創造出了更為繁榮的文化,并將這一優勢不斷擴大。對於這個世界的發展而言,亞歐大陸及北非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超過了其他地區,這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亞歐大陸及北非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僅僅局限於本身。

    而這個「世界」的兩端: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東岸幾乎沒有過直接的交往,歐洲黑暗時期正是亞洲國家空前繁榮的年代。他們對彼此的認識也僅僅是通過7000餘公里的絲綢之路相互瞭解。這樣漫長的距離和通行這段道路所需要的時間,也扭曲了東西方之間絕大部分可供瞭解的資訊。

    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天圓地方觀念與地理中國中心是社會的標準常識。與之相對的歐洲,則是通過數世紀前成書的《聖經》與托勒密在公元2世紀成書的《地理學指南》。歐洲人通過《地理學指南》可以準確的瞭解他們憧憬的亞洲、北非。但對於世界的另一半,依然是一片空白。他們所知道的世界并不比千餘年前的羅馬人甚至希臘人多多少。他們根本不知道有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的存在。雖然他們已經知道了印度與中國的存在,但是真正到過那裡的卻很少。

    雖然已經有人深信地球是圓的。但是他們對地球大小的估計,卻是完全建立在錯誤的數據的基礎之上的。當時甚至有人認為從歐洲往西至多幾周時間便可到達亞洲。

    歐洲則走上了大航海時代的前台,有證據顯示維京的海盜們曾到過格陵蘭。並在加拿大設立了海盜據點。除了海盜活動。梵蒂岡的活動也成為促進遠航的要素之一,這種政治、經濟上的擴張主義加上文化理念上的擴張要求令西歐半島的航海家們對自己的活動堅信是上帝的使命,從而為遠航的心理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十字軍東征帶來的長年戰爭,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等等這一切,導致歐洲人對於基督教產生了一種狂熱的感覺。很久以來,積極傳教便是基督教會特點之一。而且,為了使那些異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人們總是會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尤其是那些剛剛戰勝了塞爾柱人的傳教士們,特別渴望將戰場上的勝利轉化成宗教上的勝利,將基督教帶出西歐半島。帶出歐洲,傳向世界的每個角落。

    十字東征所需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十字軍的出現和進入穿越眾的視野導致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變。大量運輸到塞爾柱各個城市的東方特產數量大幅度的增加,通過戰爭和走私貿易,十字軍得到了歷史上更多的香料和絲綢等目的貨物。極大的刺激了他們對財富的渴望和對塞爾柱的攻擊動機之後。穿越眾就可以兩邊賣軍火大發橫財了。

    技術擴散就是穿越眾的絕招。不管是對內的撈錢還是打擊競爭對手都很給力。羅盤、六分儀、海圖、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術,使得歐洲人擁有了在各種複雜氣候條件下進行遠航的能力。這種進步從一般人的眼光看來是一種資敵行為,但是在穿越眾看來就是一種殺人不見血的絕招。因為歐洲和西亞的民族從此之後就會大力的打造艦隊和商船隊等耗費國力的競賽中去,當年的西班牙就在一批批的寶船沉沒中耗盡了國力而衰落。

    沒有佔據香料群島、富庶印度、生產金銀和廉價工業原材料的新大陸的輸血,這種軍備競賽會更快的消耗歐洲和近東各國的國力。提前讓各國陷入和西班牙一樣的窘境。

    穿越眾的便宜好占嗎?無數賠的傾家蕩產的生意對手用無數血淚告訴世人,每個看上去像便宜的東西都是讓你死亡的毒藥。

    將托勒密在公元2世紀成書的《地理學指南》翻譯出來送到十字軍手中的人正是化名馬可波羅的穿越眾安排在耶路撒冷的意大利裔代理人皮亞喬拉,實際上這個精通四國語言的猶太人是遷入大宋的一賜樂業人在書院的商業代理人巴納特的二兒子。11世紀初,馬可波羅與他的遊記在歐洲掀起了對東方向往的狂潮:在馬可波羅筆下的中國、東亞甚至整個亞洲成為一個擁有空前繁榮的文化、遍地黃金、香料發達而強盛的區域。這引發了大量歐洲人一窺東方文明的願望。然而馬可.波羅前往中國時所途經的波斯灣對於歐洲人。特別是12世紀之後西歐人而言已經成為了禁區。

    混進耶路撒冷之後馬可波羅(此後就稱皮亞喬拉為馬可波羅)就成為了一個專門施展手段利用搞到的東方特產和驚人財富操控各大十字軍貴族和主教的影子巨富,推動技術擴散和軍備競賽。佈局歐洲經營近東主要就是依靠這個天生的演員。從藝術學院表演系畢業的他兼修政治史,是穿越眾眼中不亞於張博五兄弟的奇才,許諾幫助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復國也是所有知道華夏帝國勢力的遠東猶太人團結在穿越眾旗下的核心動力。

    學習美國在後世的先進經驗,在世界火藥桶的中東安插一個釘子,左右地區局勢的手段就很有效益嘛,幹嘛不用?四十年後,讓無數居住在以耶路撒冷為圓心,半徑5000公里內的國家高層又愛又恨的所羅門王國第一塊土地就從十字軍貴族手中轉移登記在了皮亞喬拉的名下。這個在後世鼎鼎大名的耶路撒冷新城以色列國會所在地就成為了中東幾十年內的大部分重大事件的策源地和猶太人復國計劃的起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