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2章 回憶趙煦退位始末 文 / 時空寡頭koen
內部使用共和紀念法也是習慣的力量,公元1099年就是共和1940年,也是大宋元祐十四年,大宋帝國的印記在元祐13年就被徹底抹去了。出現在亞州東部的超級大國就是穿越眾一手締造的華夏帝國。
以前只能束手束腳的調動勢力範圍內的資源,礙於大宋帝國政府的保守和習慣,很多穿越眾的計劃都收到警告和或明或暗的阻礙。搬開絆腳石的穿越眾終於可以借助新的政府體系調動整個帝國的資源了。
西夏被滅不僅僅是消滅一個宿敵這麼簡單的事,政治上,穿越眾領導的這次行動推翻了大宋帝國對外的一切威信和形象。整個東部亞洲都被這次犁庭掃穴震驚了,誰領導的這次行動?顯然不是大宋帝國的朝廷,而是實力強大的辰基集團僱傭軍和安保團隊,數千們大炮幾乎沒有開過火,幾萬騎兵就包圍了興慶府。堪稱冷兵器時代的閃電戰的滅夏戰爭就一局打破了大宋帝國百年來的形象。一個地方勢力竟然遠遠超過中央勢力?那這個中央還有什麼必要存在?試驗了各方實力、清晰了各方對於辰基的態度、堅定了辰基政變推翻趙家朝廷的決心、這是一次武裝大遊行式的滅夏戰爭、也是一次秀肌肉的軍火展銷會。一舉多得的搞定了所有問題。
本來就是篡位得來的帝位自然對內就沒有什麼合乎道統的地方,道統是什麼?就是儒家建立的那一套獨立於佛道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不實行內聖外王的政府就不是好政府。這種政府就該被五德終始掉。
什麼叫內聖外王?內聖就是實現孟子的小康社會,頒白者不負重於道,70可以衣錦食肉的社會。外王就是維持萬國來朝的國際朝貢體系和和平環境。
大宋做到了嗎?沒有!現有的近十年沒有地方農民起義的原因不是受災地區流民都被招募到廂兵或禁軍中。而是穿越眾大量興建水利工程和工商業發展經濟,吸收海量勞動力。在穿越眾的安排下,社會輿論慢慢的減少趙家的出現頻率,大力鼓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由辰基集團推進的惠民工程。
由於早就安排內線在改革稅法時推進大宋帝國收取更多的重稅來維持日益龐大的軍事體系,民間對大宋朝廷早就怨聲載道,有話語權的穿越眾自然就順水推舟的說出合作夥伴們的心聲,批評朝廷對工商業的重稅政策。沉浸在豫大豐亨的太平盛世中的小皇帝自然聽不到這些聲音。太皇太后也死了。暴增的稅收都是穿越眾的貢獻,將流轉稅這個魔鬼引入大宋的結果就是財政年年以20%的速度增長,這背後自然有一大批貪官歡呼雀躍。
對內。土地不抑制兼併,大量自耕農早就成為客戶(佃農),官員的土地越來越多,農業稅在日益下降。工商業在承擔越來越多的稅負。自然怨聲載道。對外雖然建國來勝多敗少,但是一直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等於原地踏步,沒有成績。不惜與遼夏求和賠款和稱兄道弟,大失天朝上國形象威嚴掃地。宋廷失去了道統,那麼法統呢?
合法性是什麼?就是其他社會單位對某一組織存在的認同達到最低界限的集合。境外勢力對你認同,你就有合法性,境內的所有或者說大部分人不反對。你也有合法性。什麼是法?就是人定的社會規則。合法就是個人或組織的行為符合這些由人制定的社會遊戲規則。
至於法是由誰制定,這就取決於誰佔有更多的資源了。奴隸制社會就是原本那些部落聯盟酋長轉化來的軍事貴族或巫師轉化來的宗教貴族作為立法者。封建社會就是君主和軍事大地主貴族們,帝國社會就是皇帝和獨裁者。到了資本說話的近代,就是佔有大部分資源的工商業貴族或大資本家了。
很顯然,穿越眾現在掌握著遠遠超過大宋帝國朝廷的資源,已經是壟斷諸多產業的托拉斯寡頭,合作夥伴和靠他們吃飯的大商人、大地主幾乎覆蓋了整個東亞地區。軍隊幾乎就是擺設的大宋帝國朝廷最有戰鬥力的西北軍好的和辰基集團西北的各家子公司穿一條褲子,其他地方的廂軍和守備部隊也基本被收買了。不屑於摻沙子的禁軍幾乎就是沒有戰鬥力的武裝平民罷了,一次不流血的政變就足以解決問題了。
軍事上的問題最好解決,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
經濟上更不用說了,誓死保衛趙宋的大地主板著手指都數的過來,他們在趙家主動退位的事實面前也無力反抗。
解散的禁軍全部納入民籍,節省的軍費全部作為移民費用。華夏帝國第二年財政支持這些移民到其他的北方城市定居的禁軍家屬從事新的職業,這些青壯勞力大部分都編入新駐地的當地建設兵團,從事各種基建項目或政府工程。以後的財政自然因為大幅度裁減軍隊而產生巨額盈餘,扭轉了赤字的情況。
掌握輿論的穿越眾基本不操心那些前朝遺老對大宋的懷念會對自己的後續行動產生影響。早就隱退的章惇等高級顧問失去了一切影響力,僅僅只能呆在家裡養老,關係最好,公關最成功的蘇家也徹底的斷絕了子弟入仕途的念頭,成為了文化業的新興巨頭之一。高層全部換血,基層早就是自己安排的學生出身的技術官僚把持著,政局基本一點波動都沒有。想渾水摸魚的傢伙都被監視的不敢亂動。
原本錯中複雜的宗社黨和貴戚基本都成為了辰基的各地子公司的小股東,每年能拿到比過去多得多的收益,自然無所謂皇帝的姓氏。
既然除了皇室和皇帝本人以及關係極其密切的後宮成員之外沒有人反對退位。那麼被架空的小皇帝也只有無奈的接受退位條款離開寶座了。
原本皇家的產業眾多,雖然財政在穿越眾的陰謀中破產了,連帶著皇帝本人的封裝庫等內帑小金庫也在擔保發行的國債中賠的一乾二淨(財力雄厚的趙宋在越來越大的赤字中只有借新債換舊債,每年的國債發行都要皇帝背書擔保,元祐13年,大宋帝國財政破產了,國債暴跌,名義上這些國債的市值跌到發行價或面值的20大宋王朝的國庫裡可以跌倒耗子,賬面上,所有的政府倉庫物資折價加上國有設施和土地等資產已經資不抵債了。無奈之下皇帝只好宣佈承擔無限擔保責任,拍賣了皇族的一切財產贖回這些廢紙一樣的國債。)
李基在回憶了華夏帝國所有建立之前的各種部署和事情,理順了思路和下一步計劃,將安逸下來的五個得意門生調到南方,論功行賞的分別給予五人伯爵到侯爵不等的獎勵,把這五個傢伙分別派到東南亞的大越、占城、吳哥、室利佛逝四個國家,老大擅長海上貿易安排在海南島做大越(北越)、東夷島、廣南東路之間的三角貿易。老二在占城(南越)建設移民前站基地,搜羅中南半島上面所有的華裔和流民,組織訓練好了就運到各個殖民地和新開荒的種植園。老三在吳哥王國(泰國加老撾和柬埔寨)搜羅資源和和徵兵,採伐熱帶硬木和各種農副產品,為中南半島的所有國家提供軍火和戰艦。老四趙龍在室利佛逝(馬來西亞加西部印尼)馬六甲海峽建設海峽兩岸的秩序。老ど張博在爪哇干老本行,為了搜集大小巽他群島的信息和海圖,兼職搞佛教遺址挖掘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