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157 張博的文明拯救計劃 文 / 時空寡頭koen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樓蘭怎麼被滅的?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實際上樓蘭的滅亡主因就是缺水導致的生存危機。

    樓蘭最大水源羅布泊怎會游移呢?科學家們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匯聚在羅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長,泥沙越積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覓新道,流向低窪處,形成新湖。而舊湖在炎熱的氣候中,逐漸蒸發,成為沙漠,水是樓蘭城的萬物生命之源。羅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樓蘭城水源枯渴,樹木枯死,市民皆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

    樓蘭的消失跟人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也有關係。樓蘭地處絲綢之路的要道,漢、匈奴及其他遊牧國家,經常在樓蘭國土上挑起戰爭;為了該國的利益過度墾種,使水利設施、良好的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公元三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風沙淤塞,在今尉犁東南改道南流,致使樓蘭「城郭巋然,人煙斷絕」、「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羅布泊曾經是中國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湖泊,湖面達12000平方公里,上個世紀初仍達500平方公里,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至20世紀,卻最終乾涸。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曾經水豐魚肥的羅布泊變成茫茫沙漠?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當年絲綢之路的要衝——樓蘭古城變成了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這一直是個科學之謎。

    大約萬年前,地球環境發生了空前的變化,即由末次冰期的干冷環境演變成冰期後時期的濕潤環境,借此契機,人類文化也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而一萬年之後,地質環境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性變化,距今約10000年至8000年為升溫期,距今約8000年至3000年為高溫期(氣候適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為降溫期。這三大環境格局變化為地質、生物、化學與物理的古環境研究所證實,只是在三階段劃分的時間上,由於方法、地點或研究對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這種環境氣候的變化規劃了人類的活動範圍與方式。

    以樓蘭為例,新石器時代人類便涉足這裡,青銅器時代這裡人口繁盛,這時恰值高溫期,羅布泊湖面廣闊,環境適宜。但此後進入降溫區後,水土環境變差,河水減少,湖泊縮減,沙漠擴大。在距今約2000年左右旱化加劇,這表現在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冰進發生,黃土堆積,湖沼消亡,海退發生。

    樓蘭古城的消亡大約在公元前後至四世紀(中原的漢朝到北魏時期),這時正是旱化加劇的時期。其實,在這一旱化過程中,不僅是樓蘭古城消亡,而且由於沙漠擴大,先後發生尼雅、喀拉墩、米蘭城、尼壤城、可汗城、統萬城等的消亡。

    樓蘭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國北方,甚至是世界氣候出現旱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它不是一個孤立的空間,只是由於樓蘭處在乾旱內陸,這裡人文與自然環境的變化更顯著罷了。

    人類活動對羅布泊乾涸的影響,可以說越來越大。水源和樹木是荒原上綠洲能夠存活的關鍵。樓蘭古城正建立在當時水系發達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這裡曾有長勢繁茂的胡楊樹供其取材建設。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他們砍伐掉許多樹木和蘆葦,這無疑會對環境產生負作用。

    在這期間,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水系的變化和戰爭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5號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樹樁」說明,樓蘭人當時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機,只好祈求生殖崇拜來保佑其子孫繁衍下去。但他們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樹木,使當地已經惡化的環境雪上加霜。

    羅布泊的最終乾涸,則與20世紀解放後在塔里木河上游的過度開發有關。當年zhengfu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後,致使塔里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游出現斷流。這一點從黃河斷流可以得到印證。羅布泊也由於沒有來水補給,便開始迅速萎縮,終至最後消亡。

    穿越眾為了避免高昌和西北地區的生態災難引發不可修復的永久性生存災難,強行將西北草原和生態脆弱的山麓沖積扇地區的人口密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多餘的人口都遷徙到高昌和甘肅路的各個城市,準備為即將啟動工業化儲備勞動力和市場。

    張博在所有的西域佛國古國遺址轉了一圈之後,交上了一份內容詳細的古文明拯救計劃,包括搶救xing挖掘各個遺址的文物和信息載體,可恢復的死文字的編譯工作、對各個古文明殘餘族群的調查研究、生態恢復和文明重建計劃等等。

    這種燒錢的計劃幾乎沒有十年內收回成本的希望。穿越眾本來不可能支持的。但是急需交好穿越眾和大宋的高昌接過了投資冤大頭的帽子,承攬了一半以上的開支,主要負責挖掘和生態恢復等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

    這麼做的目的也很簡單,接受張博咨詢洗禮的高昌君主毗伽布的斤看到了自己種族未來的危機,希望能夠改變周邊地區的環境和局勢。

    這筆近乎300萬貫的開支讓毗伽布的斤肉痛不已,但是還是讓掌握輿論的穿越眾給予毗伽布的斤很高的評價,也為他自己贏得了很多民間讚譽和肯定。宜農的可耕地基本開發殆盡的高昌為了得到更多的國有土地只有從生產力較低的沙漠和塔里木河鹽鹼沼澤下手了。

    環境技術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該地區的生產力,也能為整個高昌走進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提供幫助。利國利民的錢花的總是見不到明顯的效果,張博成為了五個兄弟中最能花錢和拉贊助的高手,幾乎和讀書期間沉默節儉的內向形象完全相反。

    西北地區唯一的不穩定因素就是出於分裂狀態的喀喇汗王國了,東喀喇汗對高層的虎視眈眈不能僅僅依靠少的可以說讓吐蕃頭人倫羅贊都不屑一顧的貿易額來抵消。當覬覦高昌日益增長財富的成本小於戰爭產生的風險時,就是開始戰爭的時刻。

    為了搞定皈依伊斯蘭教的喀喇汗,信佛的高昌簡直傷透了腦筋。雖然大宋開放了幾乎所有的商品進出口,但是武器限額貿易的開放始終沒有在大宋朝廷獲得通過。原因不是朝廷的理智或低效運轉。而是穿越眾的阻礙。

    汪新宇知道,一旦開放武器出口,財大氣粗的高昌有可能會滅掉喀喇汗,這不符合穿越眾的戰略規劃和未來的佈局。自己的走私團隊和西北勢力就會因為高昌的強盛而產生弱化。整個歐亞地區的核心就是貧窮落後而又戰略價值極大的喀喇汗地區,一如未來全球化時代美國佔領阿富汗的理由,穿越眾也不能同意自己以外的人控制世界島的核心。

    張博的這個計劃的下半部分就是除了文化和宗教等領域收買人心、建立據點、擴大影響、增加權威方面之外的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內容。

    本來對寄予厚望的老小僅僅在文化和宗教領域建立功勳穿越眾再次領略了張博的心機和格局。計劃中那連穿越眾都不一定能順利接受的內容簡直就是以小博大的神來之筆,幾乎可以作為未來進軍西亞和近東地區的範本了。在對近到se伽尼遠至東羅馬的所有中西部亞洲國家都制定了詳細的攻略。

    這簡直就是一部以經濟殖民為主軸、軍事威懾為先導、民族宗教文化融合為輔助,政治誘降為手段的漢族版的蒙古西征。打著拯救各個古文明的旗號,做著帝國主義都愛做的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