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139章 學習生活不僅僅只有上課 文 / 時空寡頭koen

    從元佑四年進入辰基書院之後,王玨王老師就感到自己的自大是多麼可笑。面對求知若渴的學生們,自己簡直就是狂妄自大的小丑。

    自從聽說辰基書院有中原地區最好的學習環境和薪資待遇之後,和同鄉的兩個好友一起來這裡應聘教員,希望多掙點錢好為日後的生活存點老本。沒想到光通過入職考試就幾乎要了老命,要想得到競爭最激烈的漢語言或漢語言等中國語言類教師不光要考四書五經,好要考詩詞、訓詁、古代文字、語法和發音等等。筆試通過了以後還要通過2個月的方言語音矯正。

    歷經艱苦的進入書院之後,拿到被前輩反覆叮囑不可遺失的無價之寶——教師資格證書、助教職稱證明和辰基書院教員借書證三大堪比萬金的寶貝之後,年逾不惑的老王才明白為什麼辰基書院被人傳的神乎其神了。不光保密條約規定的內容不得對外洩露,光圖書館內珍藏的海量上古文獻翻譯和註解一排書架就能在學術界掀起海嘯。看到到黃帝對蚩尤死後的那段雷死人的話就顛覆了自己對上古時代的幻想。

    因為中國語言類教職崗位的競爭太過於激烈,因此薪資待遇是最低的,但是即使是這樣,每個月自己還可以拿到價值500辰基錢的硬幣和實物補貼。看上去如同宮殿的8層教師公寓每個月租金和水費、燃氣費也不過100辰基錢(沒有通電,只通了統一集中供暖、供氣和自來水的三類管道,學生教學樓、宿舍和教師公寓的照明和燒水都是利用的沼氣燈和沼氣鍋爐集中供應,以後通了電,沼氣燈管道就拆掉了)。食堂吃飯三餐免費供應自助餐。龐大的學校區域交通基本都是自行車的天下,只有住在馬場旁邊的軍事職教員、學員和大富大貴之家才能騎馬交通。統一的學生制服類似後世的帥氣ri韓校服,每個學生夏秋冬三季各三套(入學時發放,畢竟三年制的大學、根據發育情況,長身體的年紀就有較大的後備尺碼,費用包含著學雜費中)。教師也要以身作則的穿戴穿越眾規定的有扣子的襯衫或吊帶褲等衣物。傳統衣物只在祭祀和典禮中穿戴。

    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這種類似剃髮易服行為的傳統保守師生在穿越眾無間斷的疲勞信息轟炸和實際上自己感受到的舒適方便的感覺下慢慢接受了。這種服裝和髮型時尚和潮流的推廣正式對文化同化和洗腦深有研究的李基和高競大力支持的。扣子和拉鏈等發明的推廣對社會的影響是顛覆xing的,不僅僅極大的提高生產生活的效率,降低了服裝成本,改變了精神面目。

    在正式上課之前,對於沒有在辰基體系內接受過初級或職業培訓的新人還有長達一個月的環境適應課程和洗毛伐髓期,其目的就是類似解決隱患和危險的常識教育,教會一個宋代人使用各種近代才出現的器具和規則十分困難(不亞於教會老外用筷子)。避免火災和意外以及觸犯辰基內部的規定和校規。

    除了謀生需要的專業技能課程之外還有豐富多彩的其他課程,比如全民參與的蹴鞠、日益增多的學生社團(多為參與校辦或民間商人贊助的競技項目,包括但不限於體育競技項目、比如數學建模或珠寶設計)、社團集資邀請教授專題講座等等。

    辰基集團每年都要根據各個社團的表現招募大量的社團幹部和成員進入旗下的各個分部填補管理崗位的缺口。

    老王對研究教授古代漢語言實在沒有什麼興趣,但是對獲得更多的收入和權力很有興趣。李基等穿越眾每一個人身上都兼任數十個沒有人分擔的冷門專業教授職務,比如數理邏輯、集合論、模態邏輯、歸納邏輯、應用邏輯等等都是李基一個人在頂班,社會學、倫理學、人類學、邏輯學和宗教學都是和白佳輪流換班教,每天累得要死,除了學校規定的雙休日,每天起碼要教8個課時的課,一直急需有人頂班的穿越眾對一些冷門專業開出了十倍於漢語言的薪資待遇並宣佈優先考慮從兼職多的教授中選拔學校高層。

    每年通過自學成才從傳統知識結構到新專業大師的教授和留校任教的新老師擔任助教少的可憐,幾乎每畢業3000人才能增加一個教授,每畢業1000人才能出一個助教,200人才能產生一個輔導員。一些高深的專業本來學生就少,有資格教學生的基本總是那麼幾個穿越眾。有的專業比如農業和工業相關的專業在師傅的傳幫帶一條龍之後很容易上手,但是需要具備高深數理知識的設計、規劃、建模等專業就基本招不到合格的老師了。10個精通微積分的人才九個都在集團的實驗室和設計院,一個留在書院教授高等數學的是其中的表達能力最強者。

    顯然師資力量不足還要持續幾年。在這幾年期間,一個龐大的計劃正在推進,每年畢業的畢業生被要求至少在基礎教育的中小學任教半年,以補充攤子鋪的太大的辰基集團輻射範圍內的基礎教育人才缺口。不管是不是師範專業出來的,都要在基層的附小附中干滿時間才能擔任非教育崗位的職務。

    當然老王同志在暑假和寒假的時候也夾帶了很多私貨回老家給家族親友的子弟,這些基礎教材加上私貨中的好東西,老王家第二年考進附小和附中的親友子弟就有四個,一下子減少了屬於中戶的幾個親戚家庭很大的負擔,賺到了相當於800貫的助學金和助學貸款。這筆巨款極大的改善了王氏家族在鄉里的形象,一個普通的小地主家庭一下子就像中了秀才的耕讀傳家的世家靠攏的很多。

    良性循環之下,修橋補路的作秀也進入了考察合作夥伴的辰基集團農業貸款項目負責人眼中。雙管齊下之後,王家成為了辰基集團在金州安康郡漢yin縣的制定合作夥伴,代為收購縣城治下個地特產代銷辰基集團貨物。一下子在半年時間內積累數萬貫家財,同時把網點佈局到每個村鎮。

    從這個個例來看,傳統的讀書、當官、特權、當地主發家模板產生了動搖,這種新的通過讀書發家模式極大的推動了資本主義思想傳播和重視教育的習慣發揚光大。這條和科舉平行的社會上升通道慢慢發展壯大,簡直成為了穿越眾意識形態輸出的神器。

    產學研一體化加上相當於校辦的辰基集團挖空心思的搞寬進嚴出的人才培養,很快就在中原地區成為了僅次於官府的勢力。在地方,和宗族勢力緊密結合,從農村經濟層面吧自己和士大夫階層緊密的捆綁在一起,大搞代理人。在中央,和決策層高官建立無法脫離的關係,用先進的延壽藥物,私有的輿論體系,無限的融資平台等事物讓這些官員欲罷不能。

    五位幸運兒進入書院一年之後,以實力通過了各種資格考試,成功的從李基等人的學生升級為可以和校內諸教授平起平坐的高級教職員工。當他們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留校任教時卻收到李基的通知書,讓他們去更需要他們的北方開拓新的網點。

    結果他們只好各自帶上交好的幾個前輩和同學以及從集團財務部領到的物質批條和支票出發了。

    「老汪,他們幾個到北方諸國去可是到了你的地盤,你手下的走私護衛隊和情報人員可是要照應這幾個菜鳥啊,要是他們出了事,我們就要損失慘重了。」李基對老汪私下裡叮囑道。

    「用不著瞎操心了,他們走之前提交的報告和發展計劃,你不也看了嗎?千金之子還會去衝鋒陷陣?他們又不是憤青,個頂個都是學生會的老油條了。我看到時要防著他們一不留神破壞我們的秘密計劃,搞垮了我們在那裡的幾家內線代理商。畢竟沒有受過培訓的封建地主不可能和mba打商業戰爭,要是演戲演得太過火,搞垮了幾家『民族資本家』我們在北方的形象就不好了。」

    「也是啊,要是他們在囤貨居奇的買賣中輸給有手段有實力的當地土豪也到沒什麼,就當花錢讓他們歷練了,但是要是他們搞垮幾家我們的狗腿子,我們就損失大了,畢竟這年頭好的買辦也不好找。」

    「你就拭目以待吧!反正在過火之前,我會提醒他們雙方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