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破產永遠都是源自貪婪 文 / 時空寡頭koen

    很顯然,一個擁有健全的現代制度的銀行和充足的人才儲備的大型混業經營金融集團在資本運作和融資能力上起碼是連封建票號都不如的皇家銀行的百倍以上,在風險控制和盈利項目管理等各個領域的差距簡直就如同成年人和嬰兒的差距。

    陳冠先負責的金融集團幾乎將後世的所有金融業務和行業都開發出來,銀行、保險、證券、信託、風投、期貨等等所有現代社會具有的先進制度和金融產品都搞出來了。部分生產力水平還用不上的先進的金融產品(指數期貨、期權、槓桿化的金融衍生品、結構化的組合資產交易等等)僅僅在集團內部小範圍使用和實驗,並沒有大範圍和銀行的儲蓄、貸款、分期付款之類的基礎業務一起推廣。

    只要在辰基集團內部工作過的職員除了終身的人壽保險和各種公積金之外,都可以領取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聽課券,只要能夠通過考試,就能得到集團內部任何一個空缺的職務,這種激勵和內部升職機制鼓勵員工學習各種專業技能和高級職稱。

    很多關於設計新的金融產品的方案都是在這種激勵制度下誕生的,穿越眾選取的最好的一套方案就是五年內促使皇家銀行發行的鈔票市場價跌到初始值(面值)的20%,趁機在決戰到來前持有皇家銀行所有發行鈔票的80%以上,然後以最大債權人的身份逼迫趙宋皇室接受所有穿越眾提出的條件,讓穿越眾徹底成為大宋帝國的主宰。

    在決戰ri之前,如何緩慢的在不引人注意的前提下掏空皇家銀行的準備金金庫,讓所有皇家券變成廢紙符合穿越眾的短期利益,但是不符合長期利益。因為皇家券的主要使用者和儲備者並不是穿越眾的敵人和死對頭,而是相信皇家信用的百姓和商戶,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穿越眾的合作夥伴和員工的親屬,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是穿越眾的風格。

    皇家銀行的鈔票面值比較大,1貫足陌的元祐通寶銅錢可以換到20元皇家銀行券(後文簡稱皇鈔),鈔票的種類為圓角分三類十五種,一元相當於50文銅錢,一角相當於5文,一分相當於半文錢。1、2、5分的鈔票都是小額零售買賣使用的毛鈔,比較粗糙。1、2、5角的鈔票就有偽造的價值了,因此使用了水印和套se印刷等防偽技術。1、2、5、10、20、50等票印刷精美,使用了更多的防偽技術。100、200、500元的鈔票一般不常用,一般作為大宗買賣和銀行之間記賬轉賬使用。

    為了按部就班的實施計劃,穿越眾在元佑七年的臘月,洩露的20%準備金髮鈔也沒什麼危險的機密讓皇家銀行的股東們激動了,在意料之中的威逼利誘下,穿越眾同意了皇家銀行也可以按照20%準備金髮行皇鈔的計劃。

    到了元祐10年,皇鈔的發行量就達到16億元,名義準備金8000萬貫,實際上庫存的金銀銅硬幣準備金1600萬貫。這多出來的12.8億在皇家銀行信用破產前擁有巨大購買力的鈔票何去何從?自然不可能分給股東回家買菜,購買消費品和生活用品就是浪費,權貴股東們根本想都沒有想過。手中握有大量鈔票的權貴們在穿越眾的引導下,將手中的的鈔票投到了風險極小的國債、土地和收益率極大的朝陽產業的股票和可轉債上。三司拿到皇家銀行購買國債的巨款之後自然有樣學樣的投資基建,辦起官方背景的大量貿易公司和企業,強化專賣機構等與民爭利的老三招。各地掌握在穿越眾手中的荒地在投入資本改良為上等良田之後,也順利的賣給了的貪心的股東們。手中掌握的大量賺錢的製造業和貿易公司的股票,也通過新京的股票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交割給了這些股東。

    表面上看,穿越眾吃了大虧,損失了大量優質資產,換回了一堆不能變現的廢紙。實際上,到了關鍵時刻,這些皇家銀行的皇鈔都是趙宋皇室的催命符。

    高太皇太后即使沒有學過現代金融知識,但是她明白負債不能大於資產的淺顯道理,很明白破產的危機和後果。因此一直不同意降低準備金比例,定下了死命令,絕對不能低於穿越眾的辰基銀行準備金比例。

    元祐12年的大暑,在皇帝和眾多希望她死去的權貴殷切的詛咒中,高太皇太后終於死了。即使在穿越眾大量保健品和羊胎素的支持下,高太皇太后還是沒有挺過67歲這個生日。

    哲宗親政之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治喪,而是發佈一系列人事任免和調動。原因很簡單,皇帝親政自然要將所有權力收回集中。原本在高太皇太后和眾多宰輔重臣的支持下,沒人敢動穿越眾,現在穿越眾在朝廷內部最大的後台倒了,一幫老的不能上朝的宰輔早就該回家啃老米飯了,因為高太皇太后和穿越眾控制下的輿論的支持沒有下台,一直佔據著高位。那些底下做事的門生故吏把持著各個衙門,皇帝日益被架空。

    哲宗一看頭上壓制的大山一去,急於攬權,大量的許諾高官顯爵給自己的親信和被穿越眾及其宰輔們排斥的低級官員(一言堂豈可容得下高級反對派),走漏風聲自然不可避免(關鍵是時刻監視皇帝的竊聽器和新研發出來的針孔監視器)。

    得知哲宗要對自己動手的穿越眾在半年報會議上都笑了。孩子就是孩子,連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都不清楚就敢亂來。原本在穿越眾的計劃中是要等到年底年關將近時才發動的總攻被迫提前了。

    七月初七,一到晴天霹靂劈傻了哲宗和所有皇家銀行的股東(七月初六,穿越眾持有的皇家銀行最後剩下的8萬股約合0.4%的股票轉賣給了哲宗的寵臣親信),那就是皇鈔的兌換價格從原來的20元兌換1貫銅錢跌為40元兌換一貫銅錢。消息從辰基各地的分行所更改的皇鈔承兌價格公示牌上而來,穿越眾控制的報紙上解釋原因很簡單,皇家銀行發行的鈔票鈔本(準備金)不足,風險信用評級下調至三級甲等(四大評級公司也是穿越眾控制的工具,辰基錢的評級為一級甲等,原本皇鈔也是一級甲等三級一等就是不屬於優質資產的次級資產了,四級就是垃圾資產)。

    這個時候,皇家銀行的皇鈔發行量已經突破56億元,準備金因為高太皇太后剛死不到一個月,還沒有下調。正好11.2億(5600萬貫)。

    這時的皇家銀行亂成一團,所有的穿越眾下屬和原來的學生都被權貴們排擠走了,連一個會計都沒有。所有的皇家銀行都是權貴們自家的子弟和僕人,根本沒有應付擠兌的經驗和培訓經歷,大量的儲戶和持有皇鈔的群眾擠到皇家銀行要求以原來20元兌換一貫的價格換取銅錢和金銀幣。一個小時內各地的皇家銀行就被提走了1000萬貫的硬幣和準備金。大量換不到硬幣的群眾亟不可待的要求皇家銀行兌付硬幣。

    一個小時內,大量的民間自發組成的黑市就開始以低於1:20高於1:40的價格收購皇鈔。這進一步強化了群眾的恐慌。

    大量穿越眾預先安排的黑市販子和市井無賴到處宣傳皇家銀行即將因為擠兌而破產倒閉的傳言。事實上作為皇家銀行發行鈔票的最大持有人,穿越眾下屬的辰基集團一共持有40億的皇鈔,這些皇鈔的實際價值是4000萬貫的硬幣。但是為了掌握這些鈔票,穿越眾付出了價值5億辰基錢也就是1億貫的土地、股票、可轉債等自有資產賬面虧損達6000萬貫。這筆錢相當於大宋帝國半年的財政收入和辰基集團三個月的淨利潤。

    當陳冠先到皇家銀行總部,位於戶部外圍皇家銀行大樓大廳要求提現的時候,皇家銀行總裁,剛剛上任的哲宗親信——萬端屁滾尿流的跪在陳冠先面前懇請暫緩提現。要是拿不出來這些現金,按照高太皇太后在世的時候,頒布的破產法,天字號的皇家銀行就要步入破產程序了。他這個總裁不說干到頭了,很大可能要被那些損失慘重的股東五馬分屍誅除九族。

    要知道,40億皇鈔的賬面數字要是提現一億,整個皇家銀行的現金流就要斷了,提現兩億,整個銀行的金庫就要被搬空了。要知道,當初建立皇家銀行的時候,公司制度可以說是在有限責任和無限責任上反覆糾結過的,最後高太皇太后以皇家信用不可以2000萬貫的的註冊資本折算為由定下了無限責任公司。如果這40億的賬面數字全部提現,那多達2億貫的硬幣皇家銀行是絕對拿不出來的。現在戶部的金庫結餘也才400萬貫。夏稅還沒收上來,要是皇家銀行的股東將持有的股票、可轉債、土地、房產和大量實物拿出來拋售以兌現這些存款,市價一定會在天量拋單下崩盤,成交價絕對不會高於買進價30%,肯定要虧血本。如果賴賬不兌現,那麼這個消息傳播開,整個朝廷和皇家的形象就會毀於一旦。高達2億貫的負債就給皇家賴掉了,這和打劫2億貫的民財沒有區別。尤其是對象是財大氣粗的穿越眾辰基集團,要是逼急了,江山變色自己就是導火索啊。在萬端的一再懇求下,陳冠先答應了緩幾天提現,只要三天內,他不給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覆,就要強行提現,將訴狀提交到開封府。

    所有股東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應對穿越眾的這波攻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