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土地與人口(五) 文 / 時空寡頭koen

    「只要不控制勞動力增長,30年後就可以得到單純算淨利潤相當於成本10倍的收益,這在封建農業經濟時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做過統計,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要想維持簡單再生產都很困難,更不用說擴大再生產了。這按照復利計算,年收益率足足8%,遠遠超過1%ggdp年增長率。要是知道這個消息,不知道有多少錢會流入這個領域。」李基在元祐五年的立chunri新春福利發放大會上演講的時候不小心洩露的辰基的農業集團發展速度。

    「在我們的土地上沒有乾旱、沒有洪水、沒有蝗災、沒有水土流失、沒有霜凍、沒有火災、沒有病蟲害、沒有鹽鹼化、沒有荒漠化、沒有地力下降、沒有任何導致我們虧損的自然災害。同樣也不會有人為地災害,比如谷賤傷農、比如高利貸盤剝、比如大斗進小鬥出、比如人為的毀壞秧苗、比如保存不力導致的損耗、不如加工過程的浪費等等。

    你們可能要問為什麼?我可以回答你們。因為我們有最好的一切增產增收的技術和制度,以及最好的人員來使用執行這些技術和制度。我們的每塊農業用地都有巨額的投入,平均攤到一畝土地上的初期一次性投入就有1000元辰基錢,這筆錢相當於這些土地被我們拿到手之前十年的產值。

    你們用不著吃驚,具體的開支你們可以去查賬。但是我要告訴你們最花錢的幾個關鍵的去處。以稻田為例子地形部位要求位於河流階地、溝谷盆地、窪地和平壩,以及中低山丘陵緩坡旁、溝壟或沖壟,地勢平緩,適於作物生長。自然條件有水源、光照條件較好,存在的中低產田能夠進行改造,集中連片,規模在3公頃以上。為了滿足這個條件,我們想盡一切變法購買土地、和其他地主置換土地、花費重金平整土地、砸錢改良土地等等就起碼用了預算的三分之一。

    工程技術上要求有充分開發河流與地下水資源及天然降雨,具有完善的動力提灌或塘、庫蓄水設施,配置完善的主、干、支渠,提高水源保證率。修建農、毛、斗渠,完善田間灌水設施,實行節水灌溉,充分利用水資源。

    地面排水工程設計為二十年一遇,三日暴雨不淹田,二日內排除積水。配置三種功能的排水溝,都是石砌明、暗溝,即深度大於1米的攔山溝和中心主排水溝(排洪溝),以及深度60-80cm的排漬支溝和導泉溝。能夠滿足大、小季作物生長的排水要求,水稻淹水期間eh為-100mv至+100mv。(eh值通稱氧化還原電位,氧化還原反應強度的指標。土壤中有許多氧化還原體系,如氧體系、鐵體系、錳體系、氮體系、硫體系及有機體系等。在一定條件下,每種土壤都有其eh值。值的高低受氧體系的支配,即受土壤通氣xing好壞的控制,在通氣良好時,土壤的eh值較高,呈氧化狀態,而在嫌氣或通氣不良時,土壤eh值較低,還原作用較強。因此,土壤eh值又是反映土壤通氣xing好壞的一個指標。不同土壤的eh值變化很大,旱地土壤的eh值較高,一般為600∼800毫伏,水田的eh值較低,在淹水狀態下多為負值。其大小由標準電位e0氧化劑與還原劑的活度比所決定。對於一定的氧化還原體系,在恆溫時,eh由氧化劑與還原劑的活度比決定,氧化劑所佔的比例越大,eh值越高,則氧化的強度越大。反之,則還原xing越強。eh值的大小影響土壤物質的轉化和養分的有效xing。)對不起,一時說順了嘴忘了諸位不知道這個eh的含義,但是諸位不用管他是什麼。繼續,我們繼續。

    耕作培肥技術上要求建立合理的水旱輪作制度,實行稻—萍—油或稻—肥輪作,冬種作物生長良好,一年二至三熟制。秸桿還田和種植利用綠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油菜、小麥和部分水稻等作物收穫後,秸桿用於歸還稻田,冬季種植利用綠肥或其它豆科作物,一般連續3—5年。增施有機肥料1500—2000公斤/畝以上,連續3—5年,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校正施肥,每畝施磷肥100公斤(p20515公斤)和鉀肥30公斤(k2015公斤),連續3—5年,補充並校正土壤缺素。土壤理化xing狀指標很多比如有機質:25-45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鉀:≥100mg/kg、ph:6.0—7.5、耕層厚度:≥18—20cm、耕層質地:壤土至粘土、土體厚度60—80cm以上。、抗旱能力達到60天以上的保證灌溉,能夠滿足大、小季作物生長的灌排水要求。無明顯的農業生產障礙因素,耕地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按照《耕地力等級劃分標準》,耕地地力等級達到四等地以上。

    至於旱耕地嘛,標準差不多,你們自己去查,我就不細說了。我們在今後的擴張方向在北方主要集中在黃泛區,南方集中在兩湖平原,至於為什麼各位事後就知道了。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所有花的錢都會翻十倍百倍的賺回來。諸位有沒有信心?」

    李基一口氣說完一堆數據後震得眾多土鱉們還沒回過神來。聽到增施有機肥料1500—2000公斤/畝以上,連續3—5年之類的話就讓土鱉地主們震驚了,他們再搬著指頭算一畝地要花多少錢施肥。腦袋轉得快的也在算種什麼作物才能最快回本。在眾人還在數手指的時候,李基大聲問道有沒有信心,結果條件反she的諸位土鱉馬上回答「有!」。等到諸位土鱉回過神來的時候才在相互打聽李基說了什麼。最早研究農政全書的幾個老資格合作夥伴自然高興地開始給四周的同伴上課。

    最後,反應最遲鈍的老財主也明白了自己的未來處理田產的方法,那就是最好交給辰基集團的下屬各個專業農業公司打理。每年光收租金和實物產出就起碼比自己種田多三倍。

    最大的贏家辰基集團一分錢不出就得到了所有合作夥伴的土地永久的使用權和營運權。前期投資全部通過各個農業公司發行內部認購債券被分攤到未來數十年的時間裡分期償還。也就是說各個農業公司只用支付頭一年的分期本息,後面的本息都可以用以後的收益來償還。第一年就通過發債獲得了巨額的現金的各個公司自然財大氣粗的大干快上的兼併土地推進穿越眾制定的圈地計劃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