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土地與人口(三) 文 / 時空寡頭koen

    「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很多種,大方向來說也就狹鄉遷移到寬鄉、城市化吸納勞力、農業革命促進單產上升轉移勞力種植消耗勞力集約型經濟作物等等。我們大力移民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增加自己的人力和影響力。不然隨便開發幾個金礦不是更賺錢?所以500萬的移民費用按每個300元計算也不過15億,我們年底的總資產就可以達到18億。明年的資產可以達到50億。相當於10億貫的購買力。大宋帝國的財政收入也會在我們的影響下達到1.5億貫。這筆錢還可以分期支付和部分找zhengfu包銷。這樣看來我們的成本極低而受益極高。未來掌握東夷島的一切資源起碼可以收回相當於一萬倍成本收益光每年數萬石白糖和數千石染料就可以收入數億元。」劉欣盤算到。

    「帳怎麼可以這樣算,安置費之外還有運輸、滯留、基建、安防等費用和成本,光對付東夷島的土著就要花不少錢。搞定移民來源地的眾多大嘴就要花差不多10億以上。還有幾乎難以計數的醫療保障、教育開支、養老開支、各種數不清的隱瞞信息方面的情報部門開支都不列入預算嗎?」財政主管陳冠先馬上激動起來。

    「老陳,你先別激動。我又沒說不列預算,只是分攤到每一年的預算不好提前列入嘛。後面幾年的預算誰說的準要多少。說不定東夷島開發公司收益就足以支撐後面的開支了,不需要我們本部補貼了嘛。土地是一個吸引人口的神器。在進入工業時代前,只要聽說有廉價的土地,沒有一個農業民族的成員可以抵得住誘惑。說不定很多地主聽說有廉價土地都倒貼我們移民呢!前兩天不是有個江南蘇州的大地主到我們寧波港的移民辦事處咨詢有沒有可能入股共同開發東夷島的土地嗎?雖然我們未來保密,拒絕了這個老合作夥伴,但是也幫助解決了他的幾個遠房親戚的就業和安置問題嘛。」孫昌解釋道。

    「要是這項移民計劃被敵視我們的那些群體捅到上面會不會引起太皇太后的猜忌啊?」王能擔心皺起眉頭。

    「不會,那些吃飽了孝敬的宮內內侍、收了巨額顧問費的高官和有能力在高層決策說上話的人都不可能反對這個利國利民的計劃。就怕萬一有人歪了嘴把這個計劃聯繫上聚眾造反和收買民心上。」汪新宇有信心搞定反對派,但是還是怕有豬一樣的隊友出現。「回到主題上來,我們沒有什麼危險,就算有也可以輕易化解,只要我們不去碰軍隊和皇族權貴之類的高壓線,起碼可以再發展到足以威脅大宋帝國統治之前是安全的。

    「你們都是滑頭,光挖牆腳能挖多少人,我們不能這麼被動,等待不是我的風格。要主動創造我們需要的流民才能滿足未來的發展計劃。比如人造災害就是我們調控糧價和地價的重要手段。我們通過控制經濟作物價格來刺激地主們主動種植經濟作物或種糧食,減少或擴大糧食種植面積,這樣來間接控制糧價就可以人為地製造糧食緊缺和過剩,從而造成饑荒和谷賤傷農等讓自耕農加速破產和讓佃農走上絕路的局面。這樣可以大大加快我們招手移民的效率。反正王安石的變法被廢除,平抑物價的zhengfu職能被砍掉。我們絕對不會有任何阻力和良心上的不安。那些破產的移民以後肯定要感謝我們這麼做,如果不是我們,他們還要在窮困中繼續生活。」李基提出讓穿越眾陷入一陣惡寒的計劃。王能等人都習慣了李基的完美主義作風了,但還是不能接受他的越來越沒有節操的創新。

    「至於如何安排人口劃分土地,還是要細細斟酌一下。東夷島在未來的時代最多容納2300萬人口,進入工業革命前最多只能容納300萬人口,當地百十萬土著加上移民,總人口不能超過400萬。我們就算可以掌握這個富庶的島嶼,可也不能竭澤而漁。多出來的人口可以則其精銳編入流動性好的海外殖民地。比如關島、琉球群島、日本北海道島、南沙諸島、東南亞的很多沒有人煙的荒島。這些島嶼殖民地都是後期的計劃,起碼要等到東夷島滿員之後才輪的上。

    我們最要的是優先發展物流中的遠洋航運業。尤其是培養可以遠航的高級船員迫在眉睫。泉州新建的辰基航海學院為什麼招不滿學生,就是老師不夠。我們物流和貿易領域的負責人是李飛和王能,但是他們的學生主要是陸地商貿的負責人。遠洋商貿的負責人太少,培養船長需要的時間比培養一個進士還要多。我們等不起就要砸錢去聘請老船長傳幫帶。這樣先把人手排足了,三班倒的運人到東夷島因該可以熟能生巧。

    現在老李就要準備去泉州主持新建的辰基航海學院工作。這算你的股份和功勞,三年後我們的中心就要全部轉移到杭州。總部也要搬遷到杭州,鞏縣的辰基書院降為分部。老李的泉州也會升級為分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