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第一日不落帝國

正文 第四十章 復合本位制(下) 文 / 時空寡頭koen

    一個特殊的計劃一步步在醞釀,建立複雜的復合本位制需要的海量金銀和商業信用正在一點點充實進辰基銀行。很顯然兵行詭道的先進策略不僅僅瞞天過海,借用zhengfu信用應付過了擠兌危機,依靠這一波無限兌換金銀幣的過程在存款戶心中建立的無限的實力的假象,實際上很多收兌的銅錢靠的是強大的物資儲備和幾萬張存單。

    庫存金銀幣只有500多萬枚10元金幣,2000萬枚5元銀幣和3000萬枚一元銀幣儲備。按照200文一元水平兌換牌價只有兌換3600萬貫的能力。

    穿越眾是如何兌換並吸收儲蓄2億2300萬貫的銅錢和牌價兌換率平價的進6000萬貫的金銀和金銀幣的呢?這就靠的是高速的流動和交換以及大宋帝國各級zhengfu的幫助了。

    假設富庶的兩浙路某州窖藏銅錢200萬,貫市面流通銅錢50萬貫,只要窖藏銅錢有四分之一流入市場套購物資,物價就要上漲1倍。

    辰基銀行在這個州開設有5個網點,自有的準備金和穩定大額長期客戶庫存金銀幣等可以ziyou運作的加在一起有100萬元,按開始的100文一元只能吸收銅錢10萬貫,按照250文一元的價格兌換也只能吸收25萬貫,就算恐慌出現,按照最低的短暫出現過的500文一元的價格兌換也只能吸收50萬貫的銅錢,還有150萬貫無法吸收。穿越眾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從四個方面下手吸收銅錢和避免金銀幣流失。第一就是輿論引導,加強報紙的宣傳和誘導轟炸,第二控制物價上漲速度穩定局面,第三用盡一切辦法吸引富戶們的現金存入辰基銀行,第四就是大量套取金銀鑄造金銀幣緩解金銀幣不足的局面。

    所有人在市井傳言和辰基各個報紙建立的輿論環境中知道錢價暴跌,物價暴漲的預期和結果之後,自然會起盡窖藏銅錢搶購物資,有貨物的商家自然會提價囤貨惜售。此消彼長之下自然會加劇恐慌導致辰基銀行業務激增。

    早有準備的辰基各個合作夥伴和下屬物流倉儲網點大量的、有秩序的、一**的以每人限購一定數量的方法將庫存的貨物和必需品在價格沒有達到最高之前賣給搶購者。不論是意圖囤積的激an商還是沒有隔夜糧的貧民,一律按人頭低於市場價15%限量售賣,以此吸收銅錢穩定物價上漲速度。

    另一方面通過各級衙門聲名可以用辰基銀行的存單交易各種公私款項,比如契稅、租調、田產和人頭稅等上交款項。只要是辰基集團和合作夥伴的倉庫有的貨品都可以用不記名存單和承兌匯票、支票、本票交易無需現錢。存單的利息都是按照結息ri自動滾存或到銀行憑票領取。

    貴金屬交換金銀幣相對於富戶很是有利,因為一兩四十克白銀換8元銀幣只有36克。可是精密的銀幣現有水平鑄造成本不是4克白銀就可以實現的。

    方便計數、重量誤差小的可以做砝碼、防止刮削的邊緣滾齒、比純銀更好的防氧化黑化表面鍍鎳技術等等各種好處不勝枚舉。銀幣一元的正面是黃庭堅的行草書壹圓和豎著排列二個字左右的龍虎,背面是印製的一圈元祐四年辰基銀行幾個楷體書小字和中間的梅花。銀幣五元的正面是米芾的篆書伍圓和豎著排列二個字左右的鹿龜,背面是印製的一圈元祐四年辰基銀行幾個行書小字和中間的菊花。

    至於金幣更是逆天的精美,每個5克重的金幣都可以說是藝術品。正面是蘇軾書寫的隸書壹拾圓和豎著排列三個字左右的嘉禾,背面是印製的一圈元祐四年辰基銀行幾個細明體書小字和中間的牡丹花。上面的可以說讓辰基錢從重量不足的劣幣變成比純銀更好的良幣。富戶們自然是多多益善,排起長隊大量的兌換。

    開始辰基銀行宣佈兌換時很多富戶用1兩黃金換了8枚五克重金幣,再用到手的8枚金幣在銀行換取80個銀幣,這80個銀幣含銀360克正好是9兩白銀。用八兩在市面上換一兩黃金再去換金幣重複這個過程就可以不斷的從中獲利。重複一次理論上就可以賺取12.5%的利潤。但是富戶們很快就發現自己產生了巨額虧損。原因很簡單,市面上幾乎換不到黃金了,黃金都流進了辰基銀行。吐出海量銀幣的辰基銀行吸收了巨量的金錠。

    辰基可以大量換取黃金的原因就是白銀的極大富裕和黃金的稀缺。很多開發的鉛鋅礦伴生的銀子因為內部冶煉技術先進從礦石中得以提煉出來,辰基內部的黃金和白銀的產量之比幾乎達到1:50的程度。廉價的沖壓鑄幣成本幾乎只是傳統鑄幣的四十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計。僅僅數月,民間的實際金銀比價就在辰基銀行通過隨行就市的改變牌價的傾銷銀幣套取銅錢和黃金中達到1比350和15:1的破歷史記錄的標準。

    在市面上金銀比價達到1:9.5的時候,操作這種套利方法的富戶就已經賺不到錢了。各個家族的窖藏黃金都被換成銀幣和存單進入了辰基銀行。各個家族的白銀也在之後的慣性下跌中換成了存單吃起利息。最終金銀銅的兌換牌價穩定在1:10:2000的位置。

    就這樣掃蕩各大家族窖藏金銀和銅錢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庫存的貨幣基本達到穿越眾制定的規模。大宋帝國的復合本位制就這樣基本確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