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九十章 緊迫 文 / 排雲掌

    伍紹榮被吳可的大膽想法給驚住了!

    修鐵路啊……

    說老實話他老爹雖然參股了美國鐵路修建,但並沒有親自到現場觀看鐵路修建的過程,而且對於火車這種依靠蒸汽驅動的鐵疙瘩,心中有一種對新奇事物的本能排斥。

    想必大清跟他有同樣想法的不在少數,對於鐵路和火車主義新鮮事物一下子能夠接受畢竟是極少數,他將這樣的擔心跟吳大總督說了,表示在瓊崖修建鐵路會不會引起當地百姓恐慌?

    「屁的恐慌!」

    吳可卻是完全不在意,表示修建鐵路的目的只是為了運輸鐵礦石方便,根本就不與百姓的生活掛鉤,哪來那麼多麻煩?

    他又不是傻子,儘管對這事情的歷史瞭解不多,但也知道洋務運動期間朝廷在鐵路事務上發生的一系列奇葩事件,像是什麼鐵路破壞龍脈氣運啊,鐵路破壞祖宗風水格局之類的事兒數不勝數,大清的第一條鐵路可以說屢經磨難,最後在洋人的逼迫下才出現的,最後還不是被老佛爺給拆了?

    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吳可怎麼可能不管不顧一頭撞進去?

    鐵路又是以後國家發展工業必不可少的運輸動脈,為了盡量規避來自朝廷和民間兩方面的風險,他才費盡心思的把主意打到人少地廣的瓊崖島!

    不然的話還何必捨近求遠,直接在商業發達物流運輸業在此時的大清排名靠前的廣東修建鐵路豈不更好,直接一步到位省了多少麻煩?

    之所以繞這麼大一圈子,就是擔心引起朝廷和民間的強力反彈,他可不想因著做好事還挨罵遭人指指點點。

    只要修建鐵路與當地百姓的生活不搭界,又有合適的名義和豐厚利益存在,這樣的新鮮事物所遇阻礙將減到最少。

    伍紹榮可是瓊崖能否在短時間內修成一條純粹運輸鐵路的關鍵角色,伍家在美國鐵路業的影響力是兩廣必須倚重的,所以吳可也沒跟他打什麼馬虎眼,直接將其中的彎彎繞說清楚,務必要讓這位商界風雲人物打消心中顧慮,以積極的態度參與瓊崖即將開始的大建設中去。

    果然,聽完吳可一番面面俱到的忽悠,伍紹榮心中的顧慮減輕不少,至於表面上看是如此,並連連表示他一定會盡力促成此事,請督台大人儘管放心云云。

    吳可自然放心得很,此時的美國國內局勢可是十分動盪,伍家在美國的大量投資都有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危險,此時讓伍家幫忙聯絡採購修建鐵路的材料,以及熟練工人和規劃工程師正當其時。

    就算吳可前世是個歷史小白,對於此時發生的美國南北戰爭那也是如雷灌耳。而且通過一些外報紙和評論家分析,吳可對此時爆發的美國戰爭進程也是十分瞭解的,對於戰爭爆發原因還有此時的戰況也有一個大致瞭解。

    19世紀工業革命傳到美國,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時美國獲得了西部的大片領土,在西部接連成立新的州。每當新州成立之際,就在該州內發生容許或禁止奴隸制存在的鬥爭。

    北方資產階級和農民主張在新州內禁止奴隸制度,要求把新州確定為自由州。南方奴隸主則力圖把奴隸制擴大到西部,主張把新州確定為容許奴隸制存在的州,奴隸主利用其在國會及政府中的統治地位,連續取得勝利,激起北方廣大人民的憤慨。

    由於南北雙方奉行的政策不同,使得宗教界也出現了嚴峻的考驗,北方的教會對於聖經的理解把握得更加靈活,不斷設法通過對聖經的詮釋對解放黑奴加以辯護。在南方的教會領袖如羅伯特劉易斯達布尼使用加爾宗的思想為奴隸制,和南方脫離聯邦的行動提供了看似合理的理論依據。

    因為南北雙方在政治主張和宗教主張上的嚴重分歧,使得教會間互不信任互相抨擊,而導致了教會的分裂。長老會早在1837年早已分裂,這除了種族問題其它的事件使得分裂更為複雜化。而衛理公會及浸信會也在這一波風暴中分歧的相當嚴重。

    1854年在北方成立了共和黨。同年南方奴隸主企圖用武力把奴隸制擴張到堪薩斯,於是在堪薩斯爆發了西部農民與來自自由州的移民反對南方奴隸主的武裝鬥爭,鬥爭持續到1856年直接揭開內戰序幕。

    1857年南方奴隸主又利用斯科特判決案企圖把奴隸制擴展到美國全部領土上去,導致約翰·布朗起義。

    1860年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總統,南方奴隸主發動叛亂。南方蓄奴州紛紛**,於1861年2月組成邦聯政府,戴維斯任總統。同年4月南方邦聯軍先發制人攻佔薩姆特要塞,美國南北內戰爆發。

    戰爭初期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有2234萬人口,南方只有910萬,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幾乎沒有工業,鐵路也很少。

    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準備,擁有裝備及訓練都較精良的軍隊。而且內戰前夕j.布坎南總統(奴隸主的代理人)曾設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錢輸送到南方去。在內戰第一階段北方在軍事上連遭失敗。

    林肯政府在內戰初期進行戰爭的目的是恢復南北的統一,擔心觸動奴隸制度會把一些邊境奴隸州推向南方叛亂者一方,從而失掉邊境諸州這個重要的戰略地區。由於北方政府不肯宣佈解放奴隸。因此在內戰第一階段,北方在軍事上連遭失敗。

    在1861年7月馬納薩斯和1862年夏的半島戰役中,北軍損失慘重。北軍雖然在西線取得一系列輝煌戰果,從南軍手中奪取了幾個重要戰略據點,但是這些戰果都被東線的慘敗所抵消。

    />

    在北方軍事上屢次失敗的情況下,共和黨內部的激進派及社會上的廢權主義者提出解放奴隸和武裝黑人的主張,林肯也意識到解放奴隸的必要性。

    1862年,北軍發動進攻,西線由格蘭特指揮,進展順利,2月攻克亨利堡和多納爾森堡,1862年4月在夏洛戰役中擊敗南軍,1862年5月攻克科林斯和孟菲斯,解放了肯塔基和田那西。

    東線北軍則進展遲緩,1862年7月被羅伯特.李指揮的南軍擊潰,李乘勝北進1862年8月在布爾河再次擊敗北軍兵臨華,盛頓。1862年9月兩軍進行安提塔姆會戰李被擊退,12月北軍在弗雷德裡斯克堡戰役中再次被李擊敗。

    這場南北大戰波及人口近四百萬,是工業化以來世界上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吸引了幾乎所有歐洲列強的關注。

    特別是英國,作為此時的世界第一列強,美國又是英國早些年的殖民地,在背後沒少出錢出力支持美國南方奴隸主,甚至南方部隊的軍械大部分都是由英國提供,可見英國在美國內戰中參與之深。

    作為英國在遠東的前進基地,香港的英報紙上沒少報道美國南北內戰的戰況,吳可也是從這些報紙上知曉美國內戰的進程和詳細經過。

    越是瞭解心情越發沉重,美國南北內戰的參戰規模且不去說他,單單南北雙方亮出的火器部隊就是個驚人數字,相比起來大清這邊的火,槍部隊數量那真是少得可憐,連人家的零頭都比不上。

    越是如此他便越發感受到局勢的緊迫,此時的美國還不是後世的世界第一強國和世界警察,就是放在列強之中也不過三流頂尖二流墊尾的角色,可就是如此美國隨隨便便也能拉出過百萬火器部隊,其戰爭潛力實在讓人驚心不已。

    因為大清基本上沒有任何工業基礎,鄉勇隊之前的近代化武器裝備也基本上都是從洋人手中購買,吳可對這樣的情況自然十分擔憂。

    命門捏在洋人手裡的感覺可不好受,吳可之前利用列強之間本身的矛盾才能混得如魚得水,要是哪天在華列強達成一致組建利益聯盟,不論是朝廷還是吳可手下的鄉勇隊日子就不好過了。

    所以在安徽之時,他就想方設法的建立簡陋基礎工業體系,起碼在武器方面要做到一定程度的自給自足。

    經過五六的的潛心發展效果還算不錯,鄉勇隊在淮北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基礎軍工體系,雖然在吳可看來十分簡陋甚至有點玩笑的意思,但是從頭開始能做到這份上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不說別的,起碼鄉勇隊戰士手頭的火,槍子彈已經完成了國產化,不必再從洋人那大批量進口,每次戰鬥時都得小心翼翼控制彈藥不能使用過度。

    此時的瓊崖發現大型露天鐵礦,這對於吳可和鄉勇隊來說是個天大驚喜,只要規劃得當建設得好,未嘗不能依托這座大型露天鐵礦在瓊崖建立一處近代化的軍工基地,為火,槍火炮的國產化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