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六十五章 兩江戰局 文 / 排雲掌

    不僅鄉勇隊在行動,廣州官府也不遑多讓……

    廣州知府本就被折騰得不輕,這次吳可大發慈悲放過了他們一馬,圍繞廣州周邊的那些州縣衙門卻是動作頻頻。

    有兩廣總督在背後強力支持,又有三萬鄉勇隊戰士作為堅強後盾,這些趕鴨子上架的新官並沒有縮手縮腳的意思,反而大刀闊斧的按照總督大人的心意,處理和改造治下環境。

    動作不可謂不大,也引來了本土勢力的反彈,不過在總督衙門與鄉勇隊將士的保駕護航下並沒出現什麼不可收拾的亂子,情況一切都還在掌握之中。

    廣州府的局勢也在這樣熱熱鬧鬧的氛圍裡逐漸穩定下來,不管是洋人還是地方鄉紳,都明顯感受到與之前不同的氣息。

    洋人在廣州府的地界上,雖說還達不到橫行霸道的角色,但也差不了多少。

    怎麼說香港距此不遠,強大的英**艦不時在外海耀武揚威顯示一下肌肉,哪一次英國領事現身廣州城,不受到廣州城上至兩廣總督,下至廣州知府的熱情接待,甚至有時候熱情得近乎諂媚。

    為的,不就是想求洋人大爺們高抬貴手,不要在廣州鬧出事端折騰他們麼?

    本地鄉紳也是如此,他們的聲勢自然遠不比得洋人,可是大清實行的異地為官政策,卻讓他們這些地頭蛇佔盡了便宜。

    他們還和官府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以及地方上盤根錯節的人脈,不管誰做上了衙門正堂裡的那把椅子,都得對他們客客氣氣表現出足夠的尊重。

    因著這點,知府衙門能直接掌控的區域也就廣州城和周圍幾座繁華城鎮,廣大的鄉鎮地區幾乎都是地方鄉紳的天下,衙門根本就沒能力也沒可能插手其中。

    可自從新任兩廣總督吳可到任以來,這樣的情況便開始出現緩緩變化。

    廣州官府面對洋人之時依舊客客氣氣,口頭便宜隨便占,就是面子上有點難堪也無所謂,可一旦涉及具體的利益糾紛,那對不起官府不能相讓。

    「這幫可惡的黃皮猴子,必須要讓他們感受到帝國的強大!」

    這是提議屢屢遭拒後,廣州領事氣急敗壞在領事館發出的怒吼,可惜他也只能發發牢騷洩洩怒火而已,廣州知府衙門不理會也是無可奈何。

    「哼,這幫洋鬼子真是欠收拾,要不是……」

    吳可衝著前來叫苦的廣州知府冷哼出聲,『要不是』之後的狠話雖沒出口,但臉上明顯的不滿之色卻是輕易驚出知府大人一身冷汗。

    除了辦事很不利索之外,來到廣州的洋人鬱悶發現,他們應該享有的那些特權,也在不知不覺中被該死的清國官府利用各種手段消弭於無形。

    想要行使領事裁判權?

    行啊,犯事那傢伙以後也不用在廣州混了,要是不老實乖乖離開的話,斷糧斷水斷掉一切生活供應還是輕的,無論辦事還是做生意都別想討到好處,到最後享受領事裁判權的洋人除了灰溜溜的滾蛋不會有第二條道路可走。

    「我抗議,嚴厲抗議廣州官府使出的卑鄙手段!」

    英國駐廣州領事簡直要瘋了,他一個月幾乎跑了廣州知府衙門十趟,而且次次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任誰都受不了這種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

    廣州知府也是頭大如斗,每隔兩三天便要跟英國駐廣州領事周旋一番,其中的凶險和煎熬讓他有種飽受摧殘的委屈,要不是新任兩廣總督態度堅決手腕強硬的話,他真不想幹這種得罪人的活計。

    「你既然做到這個位置,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不然你以為廣州知府的位置這麼好坐啊?」

    面對廣州知府的再次叫苦,吳可毫不猶豫嘲諷道:「如果你覺得不堪重負的話,那就主動向朝廷請辭,不然就給我老實閉嘴!」

    廣州知府被訓得像灰孫子似的,屁都不敢多放一個灰溜溜離開。

    開什麼玩笑,廣州知府怎麼說也是堂堂的從四品大員,而且還是擁有實職的肥缺,他怎麼可能主動向朝廷請辭?

    英國駐廣州領事也不是沒來總督衙門找茬,可惜吳可根本就不買這廝的帳。

    不管這位領事大人如何威逼利誘甚至是戰爭恐嚇,都很難讓吳大總督輕易點頭答應其提出的過分要求,忍得急了甚至連拂袖而去的事兒都做過,很是讓英國駐廣州領事先生難堪了幾回。

    合理的要求吳可自然不會拂了領事先生的面子,但是那些明顯過分苛刻的提議嘛,從哪來就滾哪去他沒這閒功夫招待。

    這位英國領事也不是簡單角色,見吳可態度如此強硬也是大為光火,竟真當然鼓動英國駐香港遠東艦隊,刻意在廣州外海耀武揚威一陣,其威脅恐嚇之意昭然若揭。

    誰想吳可更絕,英**艦剛剛才在廣州外海耀武揚威,駐紮於廣州城外軍營的鄉勇隊立即分出一萬大軍,奔赴沿海各縣安營紮寨,又是挖壕溝立堡壘,又是組織鄉民做演習排練,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勢倒是把洋人給驚了一跳。

    直到這時那位英國領事才反應過來,吳可可不是之前的那些兩廣總督可比,這廝可是兩次與英法聯軍於京畿大戰不落下風,一點都不怕戰爭威脅,只怕這廝心中還想跟英軍好好打上一仗吧。

    而這時,身在上海租界的英國公使也發來命令,要求領事先生必須克制不要跟兩廣總督發生激烈衝突,更不能因此出現軍事對抗這樣的惡劣事件,有什麼事等公使閣下回到香港再處理不遲。

    領事先生心中早

    就打退堂鼓了,此時接到上海公使的命令自然順水推舟,默不做聲的蕭然退走,再也沒找吳可提那些過分要求。

    知道吳大總督是個不好忍的角色,這位欺軟怕硬的領事先生沒有大事絕不來總督衙門自討沒趣,結果廣州知府中招成是被騷擾對象。

    吳可一邊跟洋人領事鬥法頂牛,一邊花費大力氣整治廣州府和周邊地區,一邊還要關注廣西戰局不脫離掌控,可謂分身乏術忙碌異常,可就是如此他也沒斷了對外界局勢的瞭解。

    安慶那邊依舊打得昏天黑地,先是太平軍的五路救援計劃,因為幾大知名將領的各懷心思而破產。

    先是陳玉成按合取湖北,圍魏救趙的既定方針,開始向湖北進軍。3月22日,陳玉成進至黃州。

    武漢經過幾次拉鋸戰早已殘破不堪,關鍵的是英國剛剛獲得在長江航道上的巨大好處,自然不會讓作為長江中段重要城市的武漢出事。

    駐漢口參贊巴夏禮這時跳了出來。照會威脅陳玉成不要進攻武漢。陳玉成上當,決定中止向武漢進軍。除留賴光率部駐守黃州外,分兵數路,於3月下旬至4月中旬先後佔領湖北蘄州、黃安(今紅安)、德安府(今安陸)、孝感、黃陂、隨州、雲夢、應城、麻城等地。

    4月下旬,陳玉成鑒於安慶被圍日緊,又不見李秀成部如期入鄂,遂決計放棄合取湖北的計劃,親率所部東下,再次直接馳援安慶。

    而李秀成部於1860年10月下旬從天京出發,先是轉戰於皖南和浙江邊境,直到1861年2月中旬才自浙江入贛。6月上旬分三路進入湖北:右路由武寧北攻湖北興國州(今陽新),中路由義寧州北攻通山,左路西攻通城。

    6月中旬,李秀成接到賴光發自黃州的稟報,得知陳玉成早已回師東援安慶。李秀成對攻鄂本來不甚積極,便於7月上旬率部撤出湖北,折入贛西北地區。這樣,太平軍又一次失去了奪取武漢的機會,兩路合取湖北的計劃至此全部落空。

    另一路楊輔清、黃金部在皖南和江西戰場雖經頑強作戰,卻是多次受挫,進軍贛北、切斷江西和祁門大營聯繫以解安慶之圍的計劃沒有實現。

    而李世賢、劉官芳部在皖南和江西戰場也遇到湘軍的頑強抵抗,沒能攻克祁門大營,進軍贛東的計劃也因湘軍其餘部隊的頑強抵抗而徹底落空。

    就這樣,太平軍原定的五路救皖計劃因為各路將領未能協調一致而宣告失敗。

    安慶自1860年夏被圍後,太平軍2萬餘人在謝天義張朝爵、受天安葉芸來率領下,一直堅守城池以待援兵。

    1861年4月,陳玉成由鄂返皖,率軍3萬進至安慶集賢關,逼近圍城的曾國藩部湘軍。

    4月29日,陳玉成與城內守將葉芸來分別率部紮營於城東北的菱湖南北兩岸,並以小艇溝通兩岸聯繫,擬以內外協同作戰共抗湘軍。

    與此同時,金陵城裡的洪大天王鑒於五路援軍合取湖北以救安慶的計劃未能實現,當即決定由干王洪仁軒、章王林紹璋自天京率兵直接救援安慶;定南主將黃金也率部自蕪湖西援。

    也就這時,坐鎮廣州城兩廣總督衙門的吳可突然接到華北密報,那位後世大名鼎鼎的『東方斯麥』也粉墨登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