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六十三章 瘋狂的煙土 文 / 排雲掌

    詳細的詢問了一番府中年紀大消息靈通的僕役婆子……

    這些下人雖然接觸的曾面不高,但因著總督府的緣故,交際面和消息渠道卻是極廣,對於一些三教九流的消息知道得極多。

    果然,從這些消息靈通的下人口中,吳可聽到了不少讓他感覺觸目驚心的東西。兩江地區的煙土擴散,比他想像中還要嚴重得多。

    不說蘇州和常州等繁華大城,一些富裕城鎮基本上都有或多或少幾家大煙館子存在,據下人們的說法就是好不興旺財源滾滾。

    眼下,已經有不少富貴人家的公子少爺染上了煙癮,家財充裕的還能供養得起,一些家底一般般的富戶已經被搞得傾家蕩產一無所有。

    吳可自是心驚不已,一夜睡不安穩第二天急忙找來心腹手下,要他們暗中調查江蘇煙土的具體情況。

    因為朝廷簽訂的那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貿易在大清境內是合法的,加上煙土貿易的深入牽扯到不小的利益鏈條,可謂牽一法而動全身所以他不好做得太過引人耳目,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經過半個來月的仔細搜集,通過官方和民間兩方面得到的有關鴉,片貿易的情報簡直觸目驚心,讓吳可既氣憤填膺卻又對朝廷的白癡表現十分不爽。

    自從英國東印度公司被取消了買賣中國茶葉的特權,而且必須完全停止一切商務。由於東印度公司從商務機關改組為純粹的行政機關,對華貿易就完全轉到了英國私人企業手裡,它們幹得非常起勁,以致不顧朝廷的拚命抵,制胡作非為,

    在1837年,英國商人就已將價值2500萬美元的39000箱鴉,片順利地偷運入大清。

    要說英國商人為何對走私鴉,片如此瘋狂,這事便從1816年起,在英國對大清的出口貿易的每一個發展階段上,走私的鴉,片貿易總是佔著大得極不相稱的比例。

    而就在英印政府對鴉,片貿易的純商業性利害關係逐漸消失的同時,英印政府對這種非法貿易在財政上的利害關係卻日益增加了。

    1837年,大清朝廷終於到了非立即採取堅決措施不可的地步。因鴉,片的輸入而引起的白銀不斷外流,開始破壞朝廷的國庫收支和貨幣流通。

    特別讓人感覺無語的是當時的光祿寺卿許乃濟,曾大言不慚的提議使鴉,片貿易合法化並從中取利,但是經過朝廷全體高級官吏一年多的全面討論,朝廷最後決定這種萬惡貿易毒害人民,不得開禁。

    而早在1830年,如果徵收25%的關稅,就會使國庫得到385萬美元的收入,而在1837年,會使收入增加一倍。

    可是,朝廷的封建官僚們,當時卻是拒絕徵收一項必定會隨著人民墮落的程度而增大的稅收。

    1853年,當今的咸豐帝雖然處境更加困難,並且明知為制止日益增多的鴉,片輸入而做的一切努力不會有任何結果,但仍然信守自己祖先的堅定政策。

    讓吳可哭笑不得的是,這位皇帝陛下竟然把吸食鴉,片當做邪,教一樣來取締,從而使鴉,片貿易得到了宗教,宣傳的一切好處。

    朝廷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採取了非常措施,這些措施的頂點是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沒收、焚燬走私的鴉,片。

    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英清戰爭的起因,這次戰爭又引起之後的太平天國起義,使朝廷財庫完全空虛,使俄國能夠順利地由北方入侵,使鴉,片貿易在南方得到極大的發展。

    英國以簽訂條約結束了旨在維護鴉,片貿易而發動和進行的對華戰爭,雖然鴉,片貿易為條約所禁止,可是從1843年起,鴉,片貿易實際上還是完全不受法律制裁。

    1856年輸入大清的鴉,片,總值約3500萬美元,同年英印政府從鴉,片壟斷貿易上得到了2500萬美元的收入,即等於當時國家總收入的六分之一。

    有一個可笑的事實便是,作為『明世界』的表率,英國政府假裝同鴉,片走私貿易毫無關係,甚至還訂立禁止這種貿易的條約。

    可是作為印度政府,它卻強迫孟加拉省種植鴉,片,使該省的生產力受到極大的損害;它強迫一部分印度的萊特23種植罌,粟,用貸款的辦法引誘另一部分萊特也去種植罌,粟。

    它嚴密地壟斷了這種毒,品的全部生產,借助大批官方偵探來監視一切:栽種罌,粟,把罌,粟交付指定地點,使罌,粟的蒸曬和鴉,片的調製適合於大清鴉,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鴉,片裝入為便於偷運而特製的箱子,以及把鴉,片運往加爾各答,在那裡鴉,片由政府標價拍賣,國家官吏把鴉,片移交給投機商人,然後又轉給走私商人,由他們運往大清。

    而英國政府在每箱鴉,片上所花的費用將近250盧比,而在加爾各答市場上的賣價是每箱1210到1600盧比。

    可是,這個政府並不滿足於這種實際上的共謀行為,它直到現在還直接跟那些從事於毒害整個帝國的冒險營業的商人和船主們合夥,分享利潤和分擔虧損。

    英國政府在印度的財政,實際上不只是依賴對大清的鴉,片貿易,而且正是依賴這種貿易的走私性質。

    事實就是,在1767年以前,由印度輸出的鴉,片數量不超過200箱,每箱約重133磅。大清法律許可輸入鴉,片供醫療使用,每箱鴉,片納稅3美元左右;當時從土耳其販運鴉,片的葡萄牙人幾乎是唯一向大清輸入鴉,片的出口商。

    1773年,堪與埃芒蒂埃之流、帕麥爾之流以及其他世界聞名的毒,品販子並駕齊驅的上校沃森和副董事長威勒爾,建議東印度公司開始同大清進行鴉,片貿易。

    />

    於是在澳門西南海灣裡下碇的輪船上,建立起囤積鴉,片的堆棧。但是這筆投機買賣沒有成功。

    1781年,孟加拉省政府派了一艘滿載鴉,片的武裝商船駛往大清,而在1794年,東印度公司就派了一艘運載鴉,片的大船停在黃埔——廣州港的停泊處。

    黃埔比澳門更適合於做堆棧,黃埔被選定做堆棧以後兩年,大清朝廷才認為有必要頒布法令,用鞭笞和枷號示眾的刑罰來威嚇大清的鴉,片走私商。

    大約在1798年,東印度公司不再是鴉,片的直接出口商,可是它卻成了鴉,片的生產者。

    在印度,它直接建立了鴉,片生產的壟斷組織,同時東印度公司自己的輪船被偽善地禁止經營這種毒,品的買賣,而該公司發給同大清做買賣的私人船隻的執照中卻附有條件,規定這些輪船不得載運非東印度公司生產的鴉,片,否則要處以罰金。

    1800年,輸入大清的鴉,片已經達到2000箱。如果在十八世紀時期,東印度公司與朝廷之間的鬥爭,同外國商人與朝廷海關之間的一般爭執具有相同的性質,那麼從十九世紀初起,這個鬥爭就具有了完全不同的特徵。

    嘉慶帝為了制止自己臣民的自殺行為,既禁止外國人輸入這種毒,品,又禁止大清百姓吸食這種毒,品,而東印度公司卻迅速地把在印度種植鴉,片以及向大清私賣鴉,片變成自己財政系統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封建體系維護道德原則,而明人卻以發財的原則來對抗。一個人口幾乎佔人類三分之一的幅員廣大的帝國,不顧時勢,仍然安於現狀,由於被強力排斥於世界聯繫的體系之外而孤立無依,因此竭力以朝廷盡善盡美的幻想來欺騙自己,這樣一個帝國終於要在這樣一場殊死的決鬥中死去。

    在這場決鬥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於道義原則,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的確是一種悲劇,甚至詩人的幻想也永遠不敢創造出這種離奇的悲劇題材。

    煙土貿易的不斷擴大化,使得大清百姓深受其害,大清境內的白銀更是不斷外流,朝廷的財政收入連年銳減,導致洋人對華利益需求的不斷擴大。

    觸目驚心的煙土發展史!

    幸好吳可身為堂堂的兩江總督,大清朝最有權力的一小部分人中的佼佼者,這些資料雖然難搞但也只是難搞而已,國人沒有對商業做總結報告的習慣,可外國人有啊。

    東引渡公司就是一個半官方組織,想要從他們手上搞到充足資料,只要給足好處就成,這點都不需要衙門親自出面,自有官商迫不及待的出頭巴結討好。

    正因為知道了這些在前世基本上沒印象的資料,他對英國和引渡生起濃濃的惡意,等到他心中的盤大計劃實施之後,便騰出手來給所謂的日不落帝國找找麻煩,讓他們沒那麼多閒心一味的在大青找利益搶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