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互相試探 文 / 排雲掌

    曾國藩到底想幹什麼?

    瞭解清楚了南方戰場最近的動態後,吳可十分不爽的給身處江西前線的湘軍主帥曾國藩,寫了一封語氣不是很好的質問信。

    「一個投機客而已,大人又何必跟他計較?」

    眼見吳可如此赤落落的找曾國藩麻煩,吳可身邊親信驚訝之餘忍不住輕聲安慰:「咱們鄉勇隊跟湘軍一向井水不犯喝水,犯不著為了一點小事引起湘軍一干將官不滿甚至牴觸!」

    「哼,這是小事麼?」

    安徽提督衙門,此時吳可暫時停駐休息之所,聽得手下勸告吳可氣得差點甩了手中件,不滿怒吼道:「這是小事嗎?你個人頭豬腦的傢伙,也不想想現在我是什麼職位,湘軍要是在江西出了問題,最後少不了我的責任!」

    「對對對,卑職想得差了,是應該跟曾國藩那廝說個明白!」

    一直跟在身邊的親信心腹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忙不迭改口說道。

    眼下吳可可是署理兩江總督,名義上兩江地盤上的所有事務都跟他有關,當然實際情況自然不會如此美好。

    淮北地區好說,鄉勇隊經營了三年有餘,只需他一聲令下便能輕鬆調動過萬機動兵馬,隨時都能直撲戰鬥最前沿。

    江南大營主帥和春也好說,最起碼他得承吳可的情,要不是吳可跟鄉勇隊幫忙,他哪能如此迅速重建江南大營,跟太平軍打來打去絲毫不落於下風?

    有了安徽清軍跟江南大營的支持,兩江地區基本上已經沒有敢於反抗的地方武裝勢力,唯一可慮的就是實力強勁盤踞江西的湘軍大部。

    別看他掛著一個署理兩江總督的牌子,曾國藩肯不肯給面子還兩說呢。

    老曾可是正宗進士出身,一度做到兵部右侍郎的老官僚。別的不說在朝廷的根基和關係網就不是吳可比得上的。

    沒見為了讓朝廷起復老曾,上至湖廣總督官和湖北巡撫胡林翼,下至朝廷某些言官御史,一個個都使出渾身解數幫忙說話推動?

    這就是底蘊!

    要是換作其他人,不是在自己最春風得意的時候遭遇慘敗,甚至一度被太平軍堵在南昌大半年難以脫身,遭遇如此情狀之後還能不能嘴度振作,朝廷還給不給他翻身的機會,最起碼想要重新起覆沒個五六七八年想都別想。

    就是吳可本人,每次出征無不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便陰溝了翻船,導致以前的大好形勢全盤被否,甚至再無出頭之日。

    可曾國藩呢,咸豐七年下半年才假托直系親人去世從南昌脫身,這才沒過一年時間便又重新起復,幫忙說話之人個個地位非凡,這能耐和底蘊實在讓人羨慕啊羨慕。

    最明顯的反面例子就是向榮,向大軍門當初何等風光,執掌江南大營位列金陵城下,統領南方清軍何等意氣風發?

    最後結果如何?

    江南大營被破他立即被朝廷問罪,連降四級現在還跟著僧格林沁在山東剿匪呢,這都過去兩年時間了也不知道啥時候能夠起復。

    「不過大人,曾國藩會聽咱們的招呼麼?」

    親信心腹卻有些擔憂問道。

    這確實是個麻煩,以曾國藩的資歷和年紀,哪會輕易聽從吳可這個小年輕的號令。不要說鄉勇隊極少轟轟烈烈的大勝和狂勝,湘軍那幫心高氣傲的傢伙不一定會認帳,就算鄉勇隊表現比湘軍好也被指望曾國藩會老老實實聽話。

    他們在兩江的地盤上又如何?只要鄉勇隊不露出整整的獠牙,人家就不可能服氣。更何況湘軍將帥一個個都是人出身,最看不起的就是像吳可這般純武人出身的武將,沒給你甩臉子就已經很不錯了,還想他們老實聽話?

    別的先不去說它,之前發生的三河鎮大敗,不就是湘軍悍將李續賓事先不打招呼,一味猛衝猛打殺到三河鎮之時已是將疲兵累,結果被太平軍十數萬大軍圍住一頓狠揍,駐守廬州的鄉勇隊人馬甚至還來不及做出救援動作就敗了。

    最讓人生氣的是,最近兩江和湖廣官場私底下可是流傳著安徽清軍見死不救,任由湘軍悍將李續賓部被滅的傳言,甚至李續賓的兄弟李續宜還口不擇言,在某次酒宴上說出了很多難聽的話,目的對準的就是安徽清軍。

    吳可雖然對官場上顛倒黑白之事早有耳聞,但親身經歷卻還是頭一遭。

    在河南之時土狗暗地裡將事情跟他匯報後,他確實氣得夠戧,扣屎盆子也不是這麼一個扣法吧,尼瑪的真當鄉勇隊是好捏的柿子不成?

    「他願不願意聽招呼那是他的事情,我有沒有招呼就是我的問題!」

    吳可呵呵一笑,也算是從那件扣屎盆子般的傳言上學來了一招:「你們看看湘軍在江西的佈置,嘿嘿純粹就是給石達開送戰功去的。我要是現在不提醒提醒,以後要是出了事他們把責任全推到我頭上怎麼辦?」

    「大人有心了,咱們確實不得不防著一點!」

    ……

    果然不出吳可所料,他的那封質問信在湘軍高層當中引起軒然大波。

    作為人掌軍的典範,湘軍高層確實很看不起像吳可這樣的純粹武夫。

    因為這份措辭強硬的信件,曾國藩難得的在如此緊

    要關頭,還將能抽出身的幾員湘軍大將招來議事。

    當這封信件被幾位急匆匆趕來的湘軍大將輪流賞閱之後,之後自然就是一頓毫不客氣的尖銳批評。

    反正在自家地盤,不用擔心防備什麼,說什麼難聽話怪話的都有,總之就是很看不上吳可這樣的純粹武夫,他沒資格對湘軍事務指手畫腳什麼的。

    怎麼說他們都是湘軍中獨擋一面的統兵大將,已經習慣了說一不二的行事風格。怎麼可能樂意頭上突然多出一位老大來?

    吳可算個什麼東西?

    不過就是一個幸運的鄉下小子而已,也沒見這小子有什麼過人表現,怎麼就突然爬到了兩江總督這樣的高位了呢?

    他們自然不服氣得很,認為要不是湘軍起家晚了幾年,哪還有吳可這等鄉下幸運小子的出頭之日?

    他們也不想想,吳可能從一不名的鄉下小子,一步一個腳印發展到眼下這種天下矚目的地步,能是易與之輩麼?

    不說別的,單單鄉勇隊從成立之初就從沒吃過敗仗,就這一點湘軍萬萬比之不上。軍隊雖然幹得轟轟烈烈時讓熱心潮澎湃,但『兵者,國之重器也』,最重要的還是穩定而不俗的表現。

    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吳可和鄉勇隊就是最好的明證。

    一干湘軍大將卻是有意無意間忽視這一點,不過就是因為利益使然而已。真要是鄉勇隊能放開手腳跟湘軍搶功的話,誰勝誰負還真說不好,一干心高氣傲的湘軍大將們自然有意無意了忽視了這種讓他們不爽的問題。

    手下大將都如炸了毛的貓一般憤怒激動,曾國藩自然也是氣憤得很。他覺得吳可太不給面子了,無論在朝堂上的資歷還是聲望,儘管吳可眼下高居兩江總督之位,依然比不上他這位湘軍主帥。

    當然,他心中也很有些不平衡。

    想他曾某人表現如此之佳,在與長毛的戰鬥中屢戰屢勝,奪武昌戰江西可謂戰功赫赫,可朝廷就像瞎了眼般整日裡提防戒備,說好的官職不算數不說還明裡暗裡打壓削弱湘軍實力。

    在看看如今身居兩江總督高位的小年輕吳可,一路扶搖直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礙,人和人的命運差距咋就這麼大捏?

    當然心中不爽歸不爽,怎麼說湘軍都在人家的地盤上作戰,以後想要直接攻打金陵立下不世之奇功,還少不得人家的支持,曾國藩還是勉強壓下心頭不悅,給吳可回了一封言辭客氣的回信,解釋了自己的猜測和目前如此行為的主要用意。

    回信送出去後他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一點都沒有因為吳可的質問而有所改變。

    至於兩江總督吳可接信之後是什麼想法他管不著,反正已經表明了自家態度,至於吳可是欣然讚許還是不滿惱怒他都不在乎。

    湘軍可是他一手創建起來的,除了他的話其他人的話可不會聽。

    ……

    「你們看看你們看看,湘軍果然都是一幫桀驁之輩!」

    當吳可接到回信的時候,正大典行裝準備離開趕赴兩江總督臨時駐地正式上任,看到信件裡雖然客客氣氣但卻不容質疑的內容,他忍不住輕笑出聲眼中閃閃道道銳利光芒。

    「哼,不識好人心,以後遇上了看老子怎麼讓他們好看!」

    作為吳可堂弟,絕對心腹的二牛氣得夠戧,一把將信件丟到一邊氣咻咻道。

    「呵呵,有機會的!」

    吳可輕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神色莫名心中已動了無名之火。

    尼瑪的太不給面子了,真以為沒了你們湘軍江南戰事句不成了?

    就連欽差大臣江南大營主帥和春都對他客客氣氣的,之前還特意抽空親自趕到廬州恭賀他上任兩江總督一職,並送上豐厚賀禮表示以後大家精誠合作共同對付長毛逆匪云云,好話套話一籮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