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三十九章 乾淨利索 文 / 排雲掌

    1856年初,冬官正丞相陳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等奉命結束了與安徽清軍長達半年之久的拉鋸戰率部返回天京。

    2月1日,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太平軍數萬人自天京分兩路東進:一由天京東北的觀音門沿江至棲霞一帶,直趨鎮江;一由神策門至紫金山東面的仙鶴門,以為掩護。

    清軍一面在仙鶴門一帶迎戰,一面由鎮江方面派兵防堵。雙方連日接戰,不分勝負,後相持於龍潭、下蜀之間。

    鎮江守將吳如孝得知天京派兵東援,曾多次派兵出城接應,均被清軍堵回。

    此時安徽清軍應兩總總督怡良之請,調動人馬一萬三千橫掃大半個淮南地區,江南大營數萬清軍也跟著湊了個熱鬧,整得金陵城內的天國首腦好不狼狽。

    不過江蘇戰場終究有江蘇巡撫吉爾阿抗執掌,吳可所部安徽清軍沒有權力也不願插手,能做到眼下程度已經很夠意思了。

    太平天國那幾位首腦也是狠人,面臨如此危險境況也沒抽調派往鎮江部隊,而是咬牙苦苦堅持。

    後方局勢不妙為了打破僵局,秦日綱等商定由陳玉成率少數精兵於夜間乘小船順長江「捨死直衝到鎮江」,「與吳如孝計及抽軍由內打出」,以便東西兩面夾攻清軍。

    1856年4月1日晨,秦日綱等率大軍由倉頭一帶向東直進,清軍迎戰。至午間,戰鬥正酣,先一日抄小路迂迴至下蜀清軍後路的李秀成所率三千人突然發起攻擊。清軍腹背受敵,陣勢大亂。

    與此同時,陳玉成、吳如孝也率鎮江守軍趕到,兩支太平軍勝利會師。次日,太平軍又大敗吉爾杭阿等部清軍,連破敵營十六座,直抵鎮江,屯紮於金山、金雞嶺、九華山腳,與九華山的吉爾杭阿大營對峙。

    太平軍會師鎮江後,連夜調集船隻,載大部軍隊由金山渡江至瓜洲,另留夏官又正丞相周勝坤一軍扼守倉頭後路。

    戰鬥開始得快結束得更快,等到安徽清軍這邊收到消息,鎮江那邊的戰鬥卻已經告一段落,就想吳可想幫一把都沒機會。

    對此,吳可除了在內部軍事會議上大罵友軍廢物之外也沒其它辦法,安徽清軍做的已經足夠再多也不可能,既然江蘇清軍自己不爭氣吳可也沒辦法。

    原本以為太平軍目的已經達成,應該消停一陣休整一會了,誰料戰鬥才剛剛開始,太平軍得勝之師下一個目標對準揚州跟江北大營。

    1853年底,太平軍為籌組北伐援軍而放棄揚州之後,瓜洲一帶仍由賴漢英等率兵一部駐守。由於這一帶地勢平坦,駐該處的太平軍全恃木城、深壕,引水環繞防守,多次擊退江北大營清軍的進攻。

    1854年秋,琦善病死於揚州軍中,清廷以江寧將軍托明阿繼任欽差大臣,而以陳金綬、雷以諴幫辦軍務。

    為防止瓜洲太平軍北進,江北大營清軍於西自儀征的新城,東至運河邊的施家橋,築長牆一道。後為了進攻瓜洲,又在長牆以南,從八里鋪向東西兩側延伸,加築土牆一道,綿亙四十餘里。

    待土牆築成後,江北大營也前移至八里鋪,並沿土牆修築營盤和炮台各二十餘座,對太平軍實行嚴防死守之策。

    話說1856年4月2日這天,江蘇清軍在鎮江吃了大虧後,巡撫吉爾杭阿派人向江北大營通報了太平軍將渡江北上的情報,但未引起托明阿等的重視。

    誰料就在當晚,太平軍將領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大軍渡江到達瓜洲。

    4月3日拂曉,太平軍對土橋發起猛烈進攻,清軍大敗。秦日綱等督軍乘勝猛進,連破虹橋、樸樹灣等清軍營盤。

    清軍潰兵望風披靡,爭相逃命,潰散大半,炮械旗帳盡棄,托明阿等逃奔三汊河。

    太平軍一鼓作氣,次日又大敗三汊河之敵,連破敵營一百二十餘座。

    清軍餘部千餘人退守秦家樓、蔣王廟一帶。托明阿僅帶數十騎連夜逃往揚州東北的邵伯鎮。

    5日,太平軍乘揚州城防空虛,兵不血刃地再克揚州。

    至此,清軍經營了三年之久的江北大營被太平軍一舉摧毀,萬餘清軍作鳥獸散。

    「看看,看看,這就是驕傲自大的結果,果真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消息傳到安徽之時,引起安徽清軍好一陣混亂,吳可則趁機對手下小弟們進行一番思想教育。

    不要說手下小弟驚訝惶恐不已,就連吳可本人都有些吃驚。

    尼瑪江北大營敗得也太過迅速了吧,前前後後三天時間不到便被打成了篩子,江北大營近兩萬人馬就這麼沒了,他能說太平軍戰鬥力太強麼?

    屁!

    陳玉成跟李秀成牛吧,在這兩戰當中表現極其精彩,可謂當世名將一流,可在廬州與金陵之時頓兵半年有餘,跟安徽清軍打得那叫一個寡淡無味,難不成換了個敵人就變成了猛虎?

    說來說去還是清軍太多的高級將領水平都不咋樣,就吳可接觸過的各路清軍人馬而言,最有能耐的當屬江忠源這廝,而後,而後就沒有能入他法眼的角色了。

    什麼湘軍猛將羅澤南,當初在解南昌之圍時給他的印象不咋樣,打仗的能耐有多強他不知道但逃跑的本事絕對不差,不然那時鄉勇隊三千人馬也不會陷入太平軍上萬人馬重重保衛差點全軍覆沒。

    再看看給太平軍一干將領拚命刷聲望的清軍將領們,用句後世時髦的話說就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之前湘

    湘軍聲勢如何之大,對安徽清軍伸出的橄欖枝鳥都不鳥一下,結果如何還不是被太平軍整得差點全軍覆沒,曾大侍郎被堵在南昌城裡淒慘無比?

    「大人,咱們要不要動一動,給江蘇友軍提供些幫助?」

    手下有小弟提出如此建議,立刻被吳可毫不猶豫否決:「動動動,動個毛啊,先看看情況再說,別到時候咱們動了江蘇那邊又給咱們拉稀,乾淨利索的被干翻了咋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