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劍禁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囹圄 文 / 古鐘生

    第一百一十七章:陷囹圄

    魏川側耳聆聽,只知來訪者姓莫,由於相距甚遠,都隔彎道,未能聽出是何人,獄卒所提宣劍府,由薛國丈座首,鷹頭帳只受命於天子,豈會與宣劍府共謀一案,此人斷然不是莫莊;莫子涵身為六扇門捕頭,只可奉命追拿罪犯,並無審判之權,重犯提交押解宣劍府,當有宣劍府密秘派送,不由六扇門來管,那來者也絕不是莫子涵;此人一不是莫子涵,二不是莫莊,那麼與他便無交情,或許不是來探訪他的,思定之後,心下不再有所企盼,遂安坐下來,誰知此時卻聽得遠遠傳來一聲歎:「如今已入涼秋,夜間必然寒重,這些是本官一點心意,各位兄弟添補些厚衣御寒,告辭!」

    獄卒連忙拜謝,恭送莫大人。

    須臾,獄座還坐續飲,一人不解道:「這莫大人出手如此大方,一擲千金那,想想甚是怪異了?」

    「怎生怪異?」

    先一人忙道:「來的時候,先給了一百兩,已是你我四人三年薪俸之加,其意甚明,只不打發我等通融,允他探監,可走時為何再遺下二百兩?難道他準備復回,讓我等難違其情?」

    「唉,這你就不懂了,莫大人是何等人,此去絕計不會復回,這又一百兩,意在囑咐我等好生伺候牢中死囚,一應事物不能殆慢短缺!」

    先一人道:「嗯,有理,不過這死牢之中。關押近百人,莫大人要咱們厚待於誰人呢?」

    另一人當頭罵道:「你喝酒。喝進腦袋裡了,莫大人此來。當然是衝著那元北峰之女元林玉?」

    先一人道:「何以見得?」

    另一人奸笑道:「莫大人伴隨天子駕下,常置身神京宮宇,與外素無交往,且說這牢中所關押的,皆是江湖逆賊,莫大人絕不相識,他能探望於誰呢,想必意在情萌,那元北峰之女生得貌美如花。清麗脫俗,就你我曾走南闖北,游身江湖時,閱人無數,盡覽天下美色,亦為之蹉歎,況且那莫大人久居宮庭,雖有萬千艷色,皆是天之一人之享耳。他只能目游隔望,今得遇佳人身陷囹圄,豈有不憐之意,嘿嘿……」

    「這話確有些道理。只是關押此中的,還有華山劍派三名女弟子,個個品貌亦是不俗。與元林玉一併下獄的梁秋紅,姿色不下於人。卻也難定莫大人唯指其一人。」

    「唉,你怎麼非要論這個理呢。莫大人此來,其實就是尋幽防勝,咱們豈管他單戀誰人門前花柳,來來來,喝喝!」

    「嘿嘿,是是是,來,喝!」

    「這酒果真是好酒,甘爽清冽,入口醇香,我要留點回去給隔壁的老爺子享用享用。」

    「哈哈哈,兄弟可真是孝子,醉酒不忘老義父。」

    「好酒!」

    元林玉和梁秋紅聽得面紅耳赤,相顧一眼,羞澀相當,誰知這時牢監房有人撲通跌倒,杯盤墜地而碎,接著便聽不得有什麼動靜,正是疑神不解之時,輕輕走來一獄卒,約模三十來歲,頭裹玄革帽,身著皂青吏服,腰掛長朴刀,身形魁武,面相沉靜,臥蠶眉,丹鳳眼,不怒自威,斜眼瞟向沈義武,沈義武待他走近,一投酒氣撲鼻而至,心中納罕:「此人氣度威武,步履穩健,必有超凡之力,何以屈身一獄卒!」正思間,此人定身,步子一錯,轉過身去,雙目如明月秋水,掃過魏川三人,梁秋紅心中不禁一動,芳心暗許,此人似乎也瞧出梁秋紅兩眼春水微波,忙移目於魏川,緩緩抽出腰刀。

    魏川本是滿心不解,聽來者動刀,連忙問道:「閣下何人,奈何動刀?」

    「在下雲山郎遺人,姓吳,名本,特來救恩公魏掌門脫身!吳某今日要帶著魏掌門殺出一條血路,逃離此地。」言罷,「嗆」得一聲,刀已吞鞘而出。

    「且慢!」魏川聽得此人將欲落刀,連忙相阻:「閣下莫非就是雲山六飛俠之一,人稱『漫天刀』?」

    「不敢,正是區區在下,魏掌門於我兄弟六人,有救命之恩,如今恩人身陷死地,吳某豈能坐視不禮。」

    「且慢,吳大俠之情,魏某心領,只是天子躬行,此處必然戒備森嚴,而且由薛國丈親自部署防備之事,不可輕舉。」

    「縱是刀山火海,吳某也要救因公出去。」

    「不可!」梁秋紅大著膽子喝阻道:「吳大俠妄行,不但難救,反而速害魏師叔。」

    「為何?」吳本詫異道:「救不得恩公,我自絕性命,何以害了恩公。」

    梁秋紅搖頭道:「吳大俠以刀斷鎖,不費吹灰之力,但若想殺除重圍,恐怕難行,大俠施救不得,或身死此地,或僥倖自逃,可是朝廷必然重刑加身於魏師叔,甚至當場斬之,此時窗外天光耀眼,晴天白日,極易目耳,大俠若救,何不趁著夜黑風高,其不方便?」

    「姑娘言之禮,且等我夜深來救!」壯士神情感激,忙還刀回鞘。

    梁秋紅嗔笑一聲,「吳大俠真是醉得不淺,小女子之言,戲玩大俠矣,難道吳大俠不知,就算夜黑風高,也難救魏師叔出去,師叔身隱牢獄,是因薛家人誣告,但認賊需捉髒,薛家人定是未能拿得魏老將軍圖謀不軌的確鑿證據,所以暫且將可疑連帶之人,一併監禁獄中,薛家人欲害之,由於天子座威,與其敵黨臣工定是互為權柄,才不敢擅動,吳大俠倘若捨救相救魏大俠出去,豈不正中下懷,到時候我等隨著吳大俠一經出獄,必中其埋伏,死於亂箭之下!薛家人先斬後奏,且拿住魏家人謀反罪證,到那時就算皇上要將為魏老將軍開脫,也是有口難辯。」

    吳本聽得梁秋一席話,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心有餘悸地深吸了一口氣:「萬謝姑娘提

    醒,吳某險些害了恩公。」

    梁秋紅微微一笑道:「既吳大俠在此守獄,不如繼續守護,以妨有人加害。」

    吳本點了點頭道:「姑娘之言甚是,吳某定會日夜監守!」

    魏川甚覺梁秋紅心思慎密,多謀善斷,暗自感歎,遂又問向吳本:「吳大俠英雄了得,叱吒漠西,何以屈身此地。」

    吳本遇見故人,且曾有救命之恩,不禁生情,歎息一聲,遂將十多年有遊歷,簡言相述:「吳某兄弟六人,被恩公救下之後,便西去大漠,憑借身家本領,稱雄一方,然而斷河道行軍,時常巡邊,每逢其至,家資財物,必被其掠奪一空,擾得我兄弟無以容身,所以順江而下,尋得安身之所。只因我等皆刑罪之身,不敢拋頭露面,且諸多門派不願容留,就漂蕩數年,落魄不堪,本欲投恩公華山門下,可弟兄們羞於見恩公,皆不從吳某,三年前來到這月州城中,走在街上,驚了魏老將軍的座騎,魏老將軍視吳某不俗,納為幕賓,可吳某手下的五個弟兄,閒散慣了,受不得禮儀,遂以實情告之魏將軍,欲求辭別,魏老將軍體憐,便修書俯衙,補缺刑獄,吳某弟兄幾個,便留身監牢,此差甚閒,正合胃口,一留三年,不思他想。然而其間遭過一次劫獄,兄弟民越、何乃已死,只剩吳某,以及項明月、蔣心、趙苟渠四兄弟在此,他三兄弟,十多歲跟吳某,今方二十餘歲,尚無家小,吳某擔心救恩公事敗連累,便將三人迷倒,獨行其事,唉……若非這位梁姑娘點醒,恐怕要籌成大錯。」言罷再謝梁秋紅。

    梁秋紅聽出吳本已有家室,心頭不是滋味,只是默然不語。

    魏川歎道:「魏某當初確是沒有看錯,吳大俠乃英雄之輩。」

    吳本抱拳道:「吳某感激恩公之情,未能忘卻,每逢春回雪去之時,必焚香拜天祈佑,以保恩公吉福。」

    魏川會心一笑,「不敢不敢……方才探監莫大人為何人。」

    吳本見問,神情一警,掃視元、梁二人,似乎有不便言明之處。梁秋紅會意,便領元林玉遠遁丈遠的窗下坐定,吳本這才以手搭向魏川肩頭,帖耳道:「當朝天子兄長莫光威之子,名子志,與薛家人交好,便是此人暗書於我,內應外合,救因公出去,方才來獄,並非探監,而是留口風,以『一不做、二不休』為號,留下二百兩,示意在下動手,方才梁姑娘方纔之言,讓吳某才恍然大悟,原來此子欲殺恩公。以吳某看來,薛老賊故意將元、梁二人與恩公同囚一處,其中必有陰謀。」

    魏川聞言,不動聲色,暗自讚許,然而擔心二女子生疑,於是搖頭郎聲道:「諒他不敢動我兩位賢侄!」

    吳本聞言會意,望向元、梁二人,義正言辭道:「由吳本在此,確保諸位安然無恙。」

    元、梁二人聽他二人如此說,又想起方纔他們喝酒論容顏,不覺臉熱。

    「吳大俠,還請回去,以妨耳目。」

    吳本點頭道:「恩公放心,吳某告辭。」臨別之時,又深望梁秋紅一眼。

    梁秋紅自小長在青雲山,首次隨師父下山遊歷,一路不乏風流之輩,英傑雄才,可單單于此人投目生情,芳心暗許,怎知他已有有家室,見到吳本臨走投眼戀目,心中滋味百般,徒自傷感,然而又想:我為罪,你為吏,此案一定,必然陽陰相隔,我又何徒自傷情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