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決戰蒼龍

正文 第十五章 說古道今 全憑家收藏 文 / 鹿鳴山谷

    一個上午,經過兩個老者的點撥,杏兒哥有很多的感悟。

    下午是考寫文章,此刻,這一提起筆來,可以說是文思泉湧,靈感頓現,筆走龍蛇,不到半個時辰,文章已經寫完。

    爺爺和二大爺拿過來一看,題目是《芻狗與聖人》。

    文章大意是:因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就是天地的芻狗。

    又因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百姓就是聖人的芻狗。

    那麼不管聖人還是百姓,因為都是芻狗,所以,都必須遵守天道,保持清靜無為的精神狀態。

    像秦時的萬里長城,隋時的京杭大運河,雖然有用,可是太勞民傷財,不是聖人之舉,只能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理應遭到後世的咒罵。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聖人治國,必須小心行事,不要招搖張揚,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幸福安康。

    兩位老者,靜靜地看著眼前這個孩子的文章,被深深的感動了。

    不講他的思維敏捷,不講他的博古通今,也不講他的詞藻華美。

    單憑著這小小的年紀,竟然有一副憂國憂民的心腸,已經可以使人心熱。

    若不是祖上有訓,不准劉家後代出山做官,這兩位老者,此刻,真想把杏兒哥送出山去,另請名師點撥,說不準將來還真是國家的棟樑。

    自從第一次考完試後,在劉家,就意味著發蒙教育的結束。

    剩下的歲月,反正也不去參加科舉考試,基本就是繼續學習和自由閱讀。

    繼續學習和閱讀的書,就是裝在老爺子書房裡的書櫃裡那些,大約也就是一千多本。

    書櫃共分五層:在書櫃頂層的書,按照祖訓,凡劉家的子孫,必須在私塾裡,在先生指導下把這些書都讀完,並且要考試。

    這些書主要包括:各種發蒙書籍和諸子百家的論著,諸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聲律啟蒙》《易經》等。

    道家的《老子》、《莊子》、《列子》;儒家的《論語》、《孟子》、《春秋》、《荀子》;墨家的《墨子》。

    法家的《韓非子》;縱橫家的《戰國策》、《鬼谷子》;兵家的《孫子兵法》、《六韜》《三略》;和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

    以及名家、陰陽家、雜家、農家、醫家、小說家等的各種論說、集注、散文共約三百餘冊。

    在書櫃第二層和第三層擺放的主要是詩詞曲賦。

    這包括:《詩經》、《楚辭》,唐詩中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王維,孟浩然等的詩歌。

    宋詞中有:蘇東坡、辛棄疾、柳永、秦觀、李清照、陳亮等的作品。

    元曲中有:號稱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的作品,還有王實甫的《西廂記》和明朝湯顯祖的《牡丹亭》。

    漢賦中有:號稱漢賦四大家的: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和張衡的作品。

    另外,還有: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的作品以及北宋范仲淹的詩文等,共約五百餘本。

    按照祖訓,這二、三層的書籍,要求劉家子孫一生中至少

    !看書網

    老爺子發現這些後,就讓他與他的二哥一起做私塾裡的工作。

    除了上午上課講學以外,令他每天下午,還要帶領小孩子們進行身體鍛煉,把修身和養性結合起來。

    也使劉家的後人身體強壯,適應山裡生存的需要。

    其實,真正促使劉七研習武術拳譜的是,他的寶兒被惡龍掠去的那一天的情景。

    大白天裡,爺爺、奶奶、叔叔、大爺、嬸嬸、大媽、爹爹、親娘,幾十個人在地裡勞作。

    一瞬間,那條惡龍竟然像入無人之境,就在眾目睽睽之下,一探爪,就把自己剛剛三歲的兒子掠走了,大家眼睜睜的束手無策。

    兒子被掠走了,這當爹的心,也像是被挖走了一樣:我空有一肚子才學,竟然連自己的兒子都看護不了,這算什麼爹呀?

    回來後,暗自流淚整整有一個多月。

    後來心想:整個山莊,雖然每天書聲朗朗,每一個人都知書達理。

    可是,一群書生生活在深山裡,一遇見特殊事件,全都手無縛雞之力,拿不起,放不下。

    這怎麼能行吶?

    心中煩悶,白天地裡的活幹完了,回家就想寶兒,在家裡又不願看見菊花的擦眼摸淚。

    乾脆,就每天回到自己的爹和娘的屋裡,一頭扎進書櫃裡,看書找安慰。

    那幾天,爹和娘的心情也是很壞,也沒有管他的。

    一連又是半個多月過去了,百無聊賴中,找出一些過去自己曾看過的舊武術拳譜。

    看著看著,忽然眼前一亮:當年華佗創五禽之戲,行導引之術可以強身健體。

    達摩祖師面壁時,發明易筋經,防止身體退化,又可驅趕山上的蟲咬鳥啄。

    我何不從這些拳譜中找一些合適的功夫,練好了,不也可以鍛煉身體,強筋骨,長力氣。

    還有一些擊打的本事,關鍵時刻也不至於束手待斃了。

    想到這裡,他的心裡開始有些開朗起來。

    他這想法一出,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對劉家的貢獻就太大了。

    從此,改變了劉家重文輕武的局面,使得山莊中的這群讀書人的生活質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為在山裡,靠什麼生存?讀書只能使他們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實。

    歸根到底,人要活著,那得靠身體,靠力氣,靠長年累月的與大自然的搏鬥。

    讀書不能直接獲得這些,只有像劉七這樣的讀書人,從書中懂得了這個道理,利用古人留下的這些寶貴遺產,轉化為一種鍛煉的行動,才會徹底改變人們孱弱的身體狀況。

    劉七的爺爺當年搜集了這類書時,恐怕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於是,他就開始了篩選:要選些刀槍劍棒一類,那是最實用的。

    可是不行!一來不符合祖訓,祖上為什麼要蟄伏在山裡?就是為了清靜,不招惹麻煩,弄些刀槍劍棒太顯眼。

    二來也沒地方打造這些刀槍劍棒。

    三來就是前兩個條件具備了,自己也是一個文弱書生,從沒練過,這麼複雜的功夫,一時半晌自己也學不會。

    那麼選什麼?選來選去,最後,選了一套《少林童子功》,和一套《少林達摩杖》。

    為什麼選這兩套?第一、它們簡單適用。

    自己雖然已經過了練《少林童子功》的最佳時機,可是從這套功法的拳譜上看,它比較簡便,又是練各種武術的基礎功法,能有效增強人的身體機能,是各種拳法的築基功夫。

    第二、它們比較樸實。《少林達摩杖》所用器械就是滿山的樹棍,不招人耳目,甚至都可以不把它看做武術。

    可是它卻暗藏殺機,除了能鍛煉身體外,還有非常有效的技擊能力。無疑,關鍵時候可以提高自己的自衛能力。

    這樣選擇了以後,他只告訴了爹和娘借書的事,別的一句也沒漏。把拳譜就拿到了自己家裡去研習起來。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