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南北長歌之南北亂世緣

正文 第150章 隋宮謎雲(八) 文 / 明軒公子61

    蕭皇后也笑了:「陛下莫要說笑啊,對了,陛下遷都洛陽已然招致朝野反對,一旦下決定遷都揚州,陛下想過……後果沒?」楊廣喃喃歎息,「朕都考慮過這些後果,但是,朕卻不得不做,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昔日孝文帝決心漢化鮮卑,那是抵著鮮卑人多大的壓力去做的,甚至是遷都洛陽,這都是反對重重。但孝文帝還是做了,結果,一百多年,鮮卑終於融進了漢人。朕,也希望能學孝文帝,以身作則,促進南北的徹底融合。即使未來被千夫所指,被萬眾唾罵,朕也在所不惜!」

    蕭皇后含情脈脈地看著楊廣,說道:「陛下雄心萬丈,一定可以的。」楊廣說道:「至於如何進一步遷都揚州,朕,決定再做一件事,這件事做完,我們離遷都揚州也能更進一步啊。」蕭皇后一驚,不經問道:「陛下要做什麼事情啊?」楊廣微微一笑,說道:「一道長江隔開了南北,如今,朕決心開挖一條南北向的河流,以此貫通你南北,讓南北之間不再割裂開來。」

    蕭皇后問道:「真能如此麼?百年的矛盾僅僅會因為一條河流化解?」楊廣微微笑著說道:「一旦運河開挖成功,南方的糧食可以源源不斷運到北方,而北方的戰馬也可以輸送到南方。更重要的是,朕可以將南方牢牢掌控在手中,當初平滅南陳的第二年,江南盡反,雖然沒造成很大的危害,但由於交通阻塞,大軍還未開赴到淮南,那邊已經是亂賊遍地了。」

    「所以,那次的事情,給陛下很大觸動是吧?」蕭皇后試探性地問道。楊廣點了點頭,說道:「是的,那次之後,朕受到父皇的委任,前往揚州。一方面算是安撫江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江南再次叛亂啊。」蕭皇后於是說道:「所以,陛下這次開挖大運河也算籌謀很久了,對吧?」

    看書網。*小說.忙行禮道:「臣李密叩見陛下。」楊廣微微一笑,說道:「你何須如此多禮啊?」走到李密的跟前,楊廣仔細打量著李密,這個李密身材矮小,皮膚黝黑,但儘管是其貌不揚,可骨子裡透出的一番貴氣,讓楊廣著實有些吃驚。楊廣問道:「閣下的祖上是否做過官啊?」

    李密坦然說道:「不瞞陛下,臣的祖上確實做過官。」楊廣問道:「哦,官居何職啊?」李密微微笑道:「先祖李弼曾做過北周的八柱國。」「八柱國?」聽到這三個字,楊廣深深吸了一口氣。為何?

    原來,當初宇文泰建立西魏,曾經設立八位柱國大將軍管理軍事,宇文泰和另外一位元魏皇族不領軍,其他六位將軍各自領了一支部隊,這六支部隊組成了西魏最早的部隊。而八柱國之下還有十二將軍。其中楊廣的祖父楊忠就是做十二將軍起家的。而李密的先祖李弼以及李淵的先祖李虎都是第一批八柱國。雖然楊廣的祖父楊忠後來依靠軍工也曾躋身八柱國行列,但比起第一批八柱國,則顯得遜色的多了。

    如今,這李密自稱是李弼的後人,楊廣這麼一心想,便突然覺得自己反倒低了一頭了。過了一會兒,李密發覺楊廣心不在焉,忙問:「陛下,你怎麼了啊?」楊廣被這麼一喊回過頭來,說道:「哦哦,沒事。既然你是八柱國李弼之後,那也算和朕有親啊。只是,你為何如今穿著如此寒酸啊?」

    李密說到這時,眼光黯然道:「宇文覺操控朝廷之際,八柱國紛紛遭到打擊,我家族便是從那時候開始衰落的,幸得後來文皇帝撥亂反正,建立大隋朝,又推行了科舉制,臣才能出人頭地啊。」楊廣聽到李密這麼說,心中便很開心。楊廣說道:「這樣,朕想試一試你這個新科狀元的水平。你覺得怎麼樣?」李密問道:「陛下準備怎麼試?」

    楊廣說道:「這樣,朕出三題,看你是否答得上,這三題都是與策論相關。」李密說:「請皇上出題。」楊廣想了一下,說道:「朕如今遷都洛陽,朝臣對朕議論紛紛,你怎麼看?」李密想了一會兒,說道:「陛下是為了更好的接受漢化吧?」楊廣皺起了眉頭,說道:「更好地接受漢化?難道你的意思是,以前的大隋是蠻夷之邦?」

    李密說道:「大隋朝雖然不能稱作蠻夷之邦,不過以前的北周不可謂不是蠻夷之邦啊。關中相對閉塞,且在東晉之時以及南北朝時期,長期為胡人所佔據,胡人根基不淺啊,或多或少也能影響到大隋朝,不是麼?」楊廣微微點頭,說道:「話說的不錯,不過你沒答道點子上,遷都洛陽可不是簡簡單單為了漢化啊。好吧,朕再問你,如今突厥肆虐,朕該如何處置?」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