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南北長歌之南北亂世緣

正文 第20章 菩提之下(一) 文 / 明軒公子61

    南北亂世緣之菩提之下

    以前看劉邦和韓信那段,總認為劉邦屠戮功臣不對,後來大一些,發覺韓信的居功自傲才是被殺的主因,而後來,我明白了,其實他倆都沒錯,錯的也許就是誰都不該成為一個皇帝的朋友吧?———公子光

    公元479年,蕭道成逼迫宋帝讓位,並改國號為齊,江南進入了南齊統治時期,然而蕭道成僅僅做了4年皇帝便撒手西去,其子蕭賾即位,是為齊武帝,在位伊始,武帝嚴查戶籍,大大削弱了庶族地主階級的土地財產,此舉在短期內雖收穫頗豐,但損害了庶族地主階級的利益,遭到強烈排斥,武帝不得不廢除,隨後,武帝長子早逝,皇長孫和皇次子叔侄之間圍繞著太子之位展開了激烈爭奪。

    「啟奏陛下,北魏國在拓跋宏的帶領下進行了漢化改革,國力不斷提升,並多番侵略我長江中游江陵,襄陽等地,我軍接連戰敗,臣恐江陵一失,長江防線將徹底崩潰,我江南將遭受滅頂之災,懇請皇上早日派遣良將坐鎮江陵,以控長江天險。」垂垂老矣的武帝問道:「諸位,可有勇士願去坐鎮江陵?」武帝一連問了三聲,卻無一人回答,不由悲從心來,哭道:「我朝竟無一人願意為國效力,這是亡國之兆啊,可惜檀道濟這樣的將才不在我朝啊。」2殿下進言到:「父皇,兒臣願領一萬精兵,前去擊退胡賊,保我大齊江山無虞。」武帝長歎一聲:「可惜你從未帶兵打仗過,你有此份孝心我很知足了。」2殿下:「父皇,我…….」「陛下,2殿下身繫社稷安危,不可前往前線,臣保舉一人,可安江陵。」大臣蕭鸞說道。武帝來了精神,忙問:「哦,此人是?」蕭鸞

    ]、看書?網科幻打輸了,也有我頂著,我們都是蕭家人,皇帝再怎麼樣也不會真殺我們的。不過有幾點你要注意。」蕭衍:「王爺請講。」蕭鸞俯身側到蕭衍耳邊悄悄說道:「此次表面是守江陵,實際有關立儲,你是我的人,這點2殿下知道,而我是力主立皇長孫的,如果說你贏了,那長孫的太子位就多了勝算,反之,則勝算在2殿下那了。同時,江陵那地方位置險要,朝廷為此耗費了不少金錢,可是那裡的幾個將領並不買朝廷的賬,有點割據思想,我怕會演變成晉朝桓家父子的荊州之亂啊,還有北方的鮮卑人,對此地垂涎已久,很想佔據此地,將我江南與蜀中一下子截斷。因而,那地方各派勢力錯綜複雜,你處事要慎之又慎啊。」說完回過頭來對蕭衍笑了笑,並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我等你好消息,你若勝了,我會在城外五里相迎。」蕭衍會意地點了點頭,引兵走了。

    經過一個月的跋涉,蕭衍終於到了江陵,可景象讓他大吃一驚,一些個散兵頹廢的坐著曬太陽,衣衫襤褸,沒有一點軍人的樣子,蕭衍憤憤的對手下說道:「你趕快去把各級將領喊來大營等我,我要好好整頓一下這裡的風氣。」

    蕭衍大步走進營帳內,掃視了各級軍官一眼,將馬鞭一把甩在帥案上,回身坐下說道:「看看你們這副慫樣,有一點軍人的樣子嗎?,不就是打了一場敗仗嗎,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士氣不散,我們就能贏回來!」說完,狠狠地一拳砸在帥案上,隨後吩咐道:「傳我命令,把從建康城拿來犒勞軍隊的分下去,告訴士兵們,朝廷沒忘記他們,也請他們好好的為國效力。」說完,蕭衍便遣散了各位將官,拿起前幾日的戰報仔細地翻看起來。

    這一日,蕭衍正好在軍營中和諸將商討事務,突然,聽聞帳外小卒匯報,說鮮卑一支萬人的軍隊正在江北打造船隻,準備殺往這裡,一聽到這個消息,各個將領都慌了神,紛紛聲稱鮮卑軍強大,不可硬拚,各個揚言要撤軍。其中一人說道:「大將軍,鮮卑軍此次前來必是有所準備,我看我等應當先撤軍,日後再行收復失地。」蕭衍輕蔑地笑道:「撤軍,你們準備撤去哪裡啊,我們漢人失去了江北半壁江山,試問還有後撤的餘地麼?不就一萬人馬麼,我們大本營內有五萬人馬啊,3天內我還能調集來10萬人馬,傳我將令,敢有言撤退者,斬!」見蕭衍主意堅決,各位大將都不再言語,接下來2天,蕭衍調撥各路人馬,準備與鮮卑軍一戰。

    「報………鮮卑軍先頭人馬已經在渡長江了。」此時,一名將領說道:「大人,這是好機會啊,乘此機會給予先頭兵馬迎頭痛擊,必然能使來犯之敵退卻。」蕭衍看了他一眼,說道:「我們是仁義之師,絕不做這等小人之事,你退下吧,怎麼打仗我自有分寸。」那人一聲歎息,便坐下了。又過了一會兒,小卒匯報,說敵軍已經全部渡河,正在整頓兵馬。這時,又有一人說道:「將軍,趁此機會,我們出奇兵攻打,這樣,他們隊伍散亂,我們能取勝。」蕭衍說道:「不說了麼,仁義之師不做小人之事。你也別說了。」那人歎息著喊道:「昔日宋襄公也是如此,最終在楚軍面前丟了性命,難道將軍也想重蹈覆轍?」「夠了,這是你該對我說的麼,押下去,軍法處置。」眾將士紛紛求情,蕭衍高聲嚷道:「誰敢替他求情,同罪處理。」眾將此時也沒了言語,各自退了下去。蕭衍則露出了一絲詭異的笑容。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