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夢迴南唐

《》章 節目錄 第83章 賑災(二) 文 / 洗白

    隨著李天一帶著第一批車隊的到來,和州方圓近百里漸漸變成了一個大工地。開山取石、伐薪燒炭,一個青壯幹上一天活,就能得十個銅子或是一升糧食,就是健壯的婦人,或是縫製衣物被服,或是整治飯食,也能有一半的工錢。若是有些手藝,甭管是鐵匠、木匠、泥水匠,只要是真有兩分本事,工錢還要翻倍。

    最吸引這些百姓的,無論男女,只要是出工的,中午都有一頓飯食。這可不是熬得稠乎乎的白粥,真正的粗細雜糧摻在一起的干飯又或是饅頭,就著鹹菜和煮的稀爛的青菜,只要是塞得下,盡可吃得響飽。

    而且還有肉食,或是油汪汪的豬牛羊肉,或是整治得噴香的牲畜下水,雖說這肉食每人每天只是一勺,可別說是招了災了,就算是平常日子也就是殷實人家才買些肉食打打牙祭。就算剩下的老人孩子,也可以幫忙去餵養牲畜,每天也有定量的飯食。這天氣剛剛漸冷,無論男女老少嶄新的衣物被褥就分發了下來。

    這麼優厚的工錢,要做的活計除了修堤便是蓋房。天地良心,以往修堤征發勞役,沒有工錢不說,還得自帶乾糧。再說這修堤、蓋房可都是為了咱們自己以後的小日子,做人可得憑良心,再說這莊戶人沒別的,就是有兩膀子力氣,今天用盡了吃飽了睡上一夜明天還有得是,若是偷奸耍滑,對不住自家良心不說,也讓老少爺們都瞧不起。

    天剛濛濛亮,趙老漢輕手輕腳地從床上爬起來走到外屋,自家的老婆子正在灶前忙活,見趙老漢出來壓低了嗓子問道:「咋不多睡會,還早呢。」

    趙老漢端起灶台前的瓦罐,倒出還有些溫熱的水抹了把臉,一邊朝門外走一邊說道:「不早咧,收拾收拾就去上工了,你輕著點,兒子、媳婦都沒起呢,倆人在工地上的活計累,這幾天兒子的呼嚕都比平時響得多。」

    「我省得,自家的孩子我比你心疼。」老婆子一邊嗔怪道一邊將灶台上的布包遞了過來:「剛烙好的餅子,你拿著抽空吃了。」

    「不用,我就去放放羊,也不累,挺一挺晌午公家派飯咧。」

    老婆子將布包塞到趙老漢懷裡道:「兒子媳婦掙來的糧食足夠吃著咧,家裡一天還就開兩頓伙,別平白佔著公家的這點便宜還讓人笑話!」

    烙得焦黃的餅子裡夾雜著切得細細的野菜,趙老漢一邊啃著還有些燙手的餅子一邊回頭看著自家的新房子,心裡儘是滿足和愜意。干打壘夾著秸稈的山牆,碗口粗的檁子上鋪的葦席,上面墊了一層沙土又掛了一層茅草,東西屋中間是灶房。就是自家被水淹了的屋子也趕不上這公家給蓋的新房子,要硬說有啥不如意的就是窗子還用蓆子堵著。

    「以後慢慢拾掇吧,比起半月前的小窩棚,能住上這房子還能吃飽飯,已經是不敢想的好事了。」

    到羊圈趕上自己放的二十幾隻羊,慢慢溜躂著就到了河邊。江堤的缺口已經堵上了,原來的大片良田沖刷出大大小小的水泡子,又漫了一層的淤泥,有些地腳一不小心陷下去就得沒到齊腰。不過這可難不住趙老漢,周圍這方圓幾十里,閉著眼睛都能摸得通透。將羊趕到水草茂盛的硬實地,老漢臥在向陽的坡地上,慢慢地享受著難得的好日頭。

    趙老漢正曬得愜意,忽見一夥人從遠處沿著水邊慢慢走了過來,正試探著要去一個水泡子,老漢忙喊道:「哦!那後生,去不得,那地腳要陷進去就出不來了。」

    來的正是李煜、李天一和何守拙一干人。這兩個多月的時日,各種物資流水般從金陵等地運了過來,僱傭的青壯又都玩了命地買力氣,和州地段江堤的修復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對一些地段的加固了。何守拙拍著胸脯拿自己的前程擔保,修完的江堤二十年不出問題。

    可這離上冬封凍還有段時日,離來年的收成更是遙遙無期,即便是沒了活幹,也不能停了分發糧食。可也不能就讓這十萬百姓天天吃飽了就在家歇著吧?李天一倒是出了個主意,既然和州城已經被水淹得不成樣子,到現在還泡在水裡呢,乾脆重新挑個地方重新建城吧。

    李煜、何守拙、陳冉立馬下巴就脫臼了。拜託,這可不是壘幾間茅草窩棚,建城?幾百萬兩銀子扔進去連個響都聽不著。哦,誇張了,不過這缺口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李天一一聽缺錢,樂了。咱別的沒有,窮得就剩下錢了。義賣大會剩下了三百多萬兩,彩票第一期就賣了五十多萬兩,一個月兩期,也就是說以後每個月都有幾十萬兩的銀子入賬,皇上金口玉言可是發了話了,這義賣大會和發行彩票籌集的錢糧,可以隨意支配滴。

    再說建城需求量最大的不過磚石土木,咱們自己都能解決啊,不過是多出些糧食做工錢罷了。再說,不搞個大工程,這十萬百姓吃什麼?不搞大工程,哪來的業績啊?不搞大工程,你鄭王爺怎麼顯出來比那皇太子、皇太弟更有本事呢?

    何守拙、陳冉自然一百個贊同,能親手建起一座城池,那是要寫進史書流芳百世滴。李煜覺得動靜有點大,得請示他老爹。李璟接到奏折,老懷大慰,「嘉兒果吾李氏千里駒!」立馬圈閱同意,哦,是下旨把一干人等一頓猛誇,隨即何守拙也從工部要來了建城的圖紙和工匠。今天出來準備選個地方,不想遇到了這趙老漢。

    「老人家,多謝提醒了。」

    一行人走過來,李天一拱手謝過。趙老漢倒也有些眼力,見幾人衣著華麗氣度不凡,忙還禮:「見過幾位大官人。」

    李天一咧了咧嘴,這老漢有前途,一眼就看出了俺的理想,可惜俺不是複姓西門吶。既然微服出來,自然要私訪一下,李天一繼續問道:「老人家,可曾住進了新房?家裡可有餘糧?」

    「勞大官人動問,小老兒一家四口已經搬進新家了,兒子媳婦都給公家幹活,糧食給得足著咧,就是不知道這活計能不能幹得長久?」

    李天一笑道:「這個您老大可放心,有鄭王爺在,一定不會再讓鄉親們餓了肚子,修好了堤,還有別的活計等著呢。」

    「那是,那是!」趙老漢見這位公家人有意和自己嘮嘮家常,便也敞開了說道:「要說這次朝廷派下來的官,那可是沒的說。修堤的時候我去看了,檁子粗的木樁打得密密麻麻,該用石料的地方決不糊弄。唉,要是去年修堤也能這麼修,就不會遭這麼一場水災了。」

    李天一聞聽看了看何守拙,李煜也沉聲問道:「何大人,這段江堤去年剛剛修過?怎麼會今年就決口了?」

    何守拙臉色有些發白,歎息道:「王爺,這老漢說得沒錯,去年朝廷撥了錢糧休整和州到金陵一段江堤,戶部、工部都曾派人主持此事,只是中間具體關節,馮延魯、查文徽兩位尚書或許知情。」

    何守拙看了看李煜,狠了狠心繼續說道:「下官此次修堤之時,見舊堤之上,只是覆了一層泥沙,或有偷工減料的嫌疑,身為工部佐官,在下也是無顏以對和州父老!」

    李天一倒很坦然,沒辦法,習慣了。鋼筋水泥的大橋都能讓鞭炮炸塌了,古今同理,豆腐渣工程看來也不是現代人的發明。

    告別了趙老漢,李煜回營便寫了奏折向自己老爹告了一狀,時隔不長便收到了李璟的回話:「安心築城,其餘事非爾所能聞也。」李帥哥一臉的鬱悶,自己老爹一會讓自己多多關心朝政,一會又摟頭給一棒子,到底什麼情況?

    「鄭王不必多慮,陛下也是一片愛子之心,不願王爺牽扯到朝堂紛爭之中而已。」李天一一語點破天機,李帥哥心病盡去,又開始滿懷熱情地天天在工地上轉悠,好好的一個王爺,正式轉行成了包工頭,搞房地產了。

    等真的幹起來,李天一才感到這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修建一座城池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於是李天一動用了各種正當和不正當的手段,在和州周圍的百姓中又招募了三萬多民夫,供給吃食還有不錯的工錢,這樣的招工條件在這些百姓當中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和州方圓百里上如同一個巨大的蟻窩一般,無數的青壯每天毫不吝惜自己的力氣,圍著和州城的新址揮灑著自己的汗水。儘管如此,在幾乎不計勞力不計成本的情況下,十萬民夫還是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直到保大十七年也就是公元959年的初春,才將這座新城修建起來。

    和州城外十里亭,楊柳依依,芳草萋萋。一隊人馬出了和州,行至十里亭駐足回望,為首的青年豐額駢齒、儀表俊逸,正是鄭王李煜。

    李天一一旁笑道:「王爺這是捨不得走了?雖說是王爺親手造就的雄城,可在大唐的版圖上不過一隅之地,王爺的天地可不在這裡。」

    李煜回首歎道:「若無李候及各位大人相助,孤王焉能有此作為。以往只知這大唐花團錦簇、烈火烹油,和州這一年多,孤王也看到了結黨營私、民生凋敝,回去要與父皇好好奏對一番才是。走,回金陵!」

    李天一看著李煜的背影笑著搖搖頭,一年多的時間好像這位千古詞帝改變了許多,也許會比原本的李後主做得更好一些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