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紅樓之元春晉陞記

正文 第56章 文 / Fahrenheit

    說到這裡,夫妻倆相對無言。

    畢竟是豪族出身,費大公子興許性子急了點,但絕不是傻子。按說費家已經有了太子妃,只要好生輔佐太子,從龍之功就穩了大半,又何苦非要鋌而走險?

    因此費大公子究竟是利慾熏心還是被逼無奈,還真是值得推敲一番。

    太子始終倚重這位大舅子,這回的「背後一刀」自然讓他憤懣難抑,「他還能有什麼難言之隱?!」

    為了什麼還用問嗎?太子一時想不到,太子妃則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一旦自己的憂慮成了真,太子妃乾脆破罐破摔,放得更開了——她還怕什麼?哪怕太子稍微在意點顏面,都不會休她。至於「暴斃」,反正女兒們的前程已定,這樣死氣沉沉的日子她也已經過夠了!

    太子胸悶了半天,再抬頭就是太子妃那張似笑非笑的臉。

    被信賴的人背叛了一回,他如今胸口和太陽穴都是陣陣抽痛,再見太子妃這副模樣,難免遷怒,他忍不住質問道:「你是不是早看出來他有異心了?」

    這語氣若在平時太子妃早就該誠心賠不是了,可如今她卻依舊平靜,「您看呢?」

    說老實話,太子妃比太子心思細膩得多,她早早便發覺哥哥不大對勁兒。只是當時她分不清究竟是哥哥一人,還是娘家已經一致打算……暗中行那「改天換日」之舉。

    如今看來,果然是大哥一人自作主張,太子妃心中放鬆大半,賣起哥哥更無需猶豫,甚至還有些微的快意——這些年她因為沒兒子,也不能籠絡太子,可沒少受大哥欺負。

    「您若是有心查訪,又能有什麼真正瞞得過您?只是……」太子妃話鋒一轉,「您可得趕在聖上之前。」

    太子猛地抬頭,目光死死釘在太子妃臉上,良久方道,「很是。」

    實際上,太平盛世謀反,就算是費大公子本人都不覺得能夠成功,能落個爵位就是邀天之倖了。他也是認賊作友,騎虎難下罷了。

    他此時哪裡想到偶爾有些軟弱,又一心偏向娘家的妹妹已經果斷地捨棄了他?這會兒正在家裡琢磨,如何哄好太子,幫他過好這一關呢。

    而太子也下定決心先弄清始末,便找了信得過的門人往南邊去給外公送信——他終於發現需要繞過費大公子行事之時,挑個只忠於自己而和費家全無牽扯的心腹都萬分艱難。

    可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太子忽然意識到自己這些年究竟錯過了些什麼。

    雖然口頭上不願承認,因為耽於享樂,圖省事而把若干人與事一併交給大舅子處置,結果便是他已經被架了個半空。好在亡羊補牢還不算晚。

    至於北面的情況……太子思來想去,還決定去請七弟過來說話。七弟應邀而來,但太子發覺想讓弟弟幫忙卻不大容易。

    費大公子得罪了趙之楨,那麼這個黑鍋比如就歸了太子。趙之楨心裡有氣:別以為你是儲君,大家就都得順著你。

    而太子並不太遲鈍,弟弟的怨氣幾乎撲面而來,同時太子想清楚始末之後,也只能苦笑連連,「不瞞弟弟你說,二哥這回可真是讓他害慘了!」

    「親賢臣遠小人,」趙之楨應道,「二哥當奉古之先賢之道。」

    這話其實已經挺不客氣了。

    太子聽得也是刺耳,他意外於七弟這個有名的厚道人居然也會「頂撞」自己,雖然他看起來卻是直諫。

    太子這些日子沒怎麼跟弟弟們打交道,他倒是忘了:好脾氣又不等於沒脾氣。而且厚道人發起火來都很難哄得回來。

    再說,趙之楨也是深受父皇器重,在外也是殺伐果斷的人物。

    費大公子把他以及他家裡人全都得罪個遍,太子這個做哥哥的見面不是先安撫一番,反而倒吐起苦水……趙之楨的苦水還沒地方倒呢。當然,更讓他惱火的地方,就是太子一味地護短,護住了大舅子,卻把兄弟們丟在一邊。

    親疏尚且分不清,趙之楨真是不知道他這個二哥怎麼了:睡女人睡多了,果然腦袋都跟著不頂用了。

    太子猜不到弟弟的心思,但看得出弟弟目前不好說話。太子就算再高傲,也明白七弟如此冷淡,自有原因在。

    兄弟倆這回有些不歡而散的意味,太子只好再邀來更溫和的三弟過來說話。比起手握兵權的趙之楨,這位無心權勢的三皇子更是沒少讓費大公子擠兌。

    因為三皇子再不重錢權,也有些頂用的門人以及相當的家產,而且他的母族和妻族老家也在北邊。藉著太子的名義,太子妃她哥用自己的心腹頂了三皇子門人的缺,已經足足三次了。

    顯然費大公子這次「牆倒眾人推」,三皇子也是幕後主謀之一。

    三皇子此番比他七弟還實在,他不僅承認了自己給了費大公子一個教訓,更是直言道,「太子不知道,您那位大舅子在北邊只差封疆裂土稱王開府了。」

    太子一噎,「他……這是吃了豹子膽不成!」

    三皇子靜等太子平復下來,又補了一句,「臣弟言盡於此,還請二哥仔細思量。」說完,他便告辭了。

    說起來,三皇子與七皇子都無心帝位,將來太子登基,只要稍微在意些風評,不那麼喪心病狂,就不能把這兩個弟弟如何。

    而且這兩個弟弟也算是厚道了,都提醒了太子:不怕你手下犯錯,但二哥你切記要揣摩聖上的心意!

    &nbsp

    可惜向來為聖上百般疼愛的太子一時半會兒都沒往這邊琢磨……他只想自己該如何替大舅子收場。

    卻說趙之楨從太子那兒出來,難免有些感慨,回府後便叫上趙晗到書房裡說話。

    趙之楨疼愛趙晗,與聖上偏心太子,別無二致。但寵來寵去,把這份愛子之心當成理所應當之事,可就不甚美妙了。

    不過趙晗顯然比太子要貼心多了,他不僅能哄好父親,十四五歲時就能為了父親高興連庶母都能哄得很好。

    你來我往之下,元春更是放心地把兒子健兒都交給他教導。兩個心尖兒處得很好,再有太子當對比,趙之楨看著兒子,真是越看越滿意。

    話說自打入了冬,元春日漸忙碌——韓緒嫁入王府,元春便主動把王府中饋交了出來,但王爺讓她管著的店舖和莊子,以及若干人手依舊在她手裡攥著……趙之楨特地吩咐,這些都是給她的體己。

    轉眼便是一年,元春自覺定要給王爺個過得去的交代,經營起這些體己比自己的嫁妝產業還要用心。

    於是到了年底,帶著賬目前來管事們一撥撥地往她院子裡扎堆兒,元春自然比王妃韓緒還忙上好幾分。

    無奈之下,她乾脆把健兒交託給趙晗照顧。

    眾人看在眼裡,反應自是不同。至少韓緒的大丫頭暗中有些不屑,「這麼早就開始巴結大爺。」果然側妃就是沒底氣!

    韓緒聽說微微一笑,合上手中王府賬目,「我若是生了兒子,也要讓他去巴結大爺。」

    大丫頭低下頭,不敢再說話。

    韓緒又問,「哥哥那邊兒可有消息?」

    費大公子如今已經回家思過去了,韓緒覺得哥哥差不多該收手了。

    只憑自家的本事,肯定沒法如願收集齊讓費大公子就此回家的證據……因此背後那些「貴人」,韓緒不覺得自家惹得起,也最好別多摻合。而費家也不是什麼善茬兒,若想報復,別全落在娘家身上就好。

    她已經察覺,王爺對自己的哥哥……態度一般。她自己有心說和,同時讓哥哥過府陪個不是……可惜這兩個人,沒有一個肯聽她的。

    王府裡……就更甭提了。如今王爺對她寵信皆無,就算管著王府中饋,也只因為這是王妃分內事而已。因此她想逞威風根本沒戲,那就只能從施恩開始了。

    韓緒思來想去,大姑娘趙暄正是頭一個人選。

    不過在趙暄看來,佔了母親屋子的新王妃韓緒可比庶母賈側妃更礙眼。

    只是她跟側妃聽了這麼久的史書也有所長進,最起碼知道不可隨意頂撞韓緒——自從母親去世,父王一直對她很冷淡,於是府中上下便都對她不再熱切,以前奉承的姐妹們也都沒了蹤影……她是真的有些怕了。

    她不敢惹怒父王,可是王妃若是和側妃鬥個不停,她也能好生痛快一陣就是。

    韓緒自是不知趙暄這一番心思,還關切道,「大姑娘斷了什麼,儘管跟我說。」

    趙暄語出驚人,「我就缺個母親。」

    韓緒一怔,旋即笑了,「我不是你的母親?」

    趙暄故作無辜,「您是王妃啊。」

    韓緒意味深長,「是啊。」心中卻道:籠絡大姑娘的主意還是算了吧,她還不如去討好賈側妃。

    趙暄到王妃韓緒的房中說話,不多時便傳遍了王府。

    趙晗把健兒「歸還」之時,還跟元春道,「王妃倒是慈母心腸。」

    元春笑道:「我這兒從不半途而廢,只要大姑娘下午接著在我這兒聽書練字就好。」

    這會兒,趙之楨可顧不上女兒讓繼室惦記,他正在書房等著客人到來:柳桓回京了。述職之後,今日正要上門拜訪。

    這些年,趙之楨一直壓著柳桓那個不省事的老爹柳芳:不管心愛的小嬌妻如何吹風,柳芳也沒能給兒子胡亂娶個媳婦。如今小嬌妻身死,更讓柳桓出了口惡氣!

    話說柳桓在南方屢立戰功,同時也時常給趙之楨送些消息,這回他更是在帖子中直言「面見王爺,有要事稟告」,趙之楨自然要認真對待。

    二人見面,少不得一番噓寒問暖,之後柳桓說起南面的情況,還低聲問道,「王爺可知道前朝餘孽一直躲在西南?」

    趙之楨眼睛一瞇,「與平南王有牽扯?」

    「沒牽扯如何能躲得住?」柳桓聲音越發低沉,「王爺可知道平南王妻族早先可是大鹽商?」

    趙之楨默然良久,才自問自答道,「居然出手便要動搖國本!」

    柳桓應道:「王爺……在下倒覺得,早先那位謀反,裡面怕也有平南王的手筆。」

    作者有話要說:剛忙完私活,又雙更了一下,然後……就樂極生悲,感冒了囧。

    這是第一更,後面還有,今天保底兩更,爭取三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