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紅樓之元春晉陞記

正文 第28章 文 / Fahrenheit

    舅舅王子騰高昇且立功之事,哪怕元春還在坐月子,都聽了個滿耳,賈敏前來探望時也特地提了一回——憑王熙鳳的張揚性子,這種揚眉吐氣的大好事兒怎麼可能不鬧得人盡皆知?

    別說鳳姐兒了,就算王夫人聽到消息都不免喜形於色:娘家哥哥上進,女兒又給七皇子生了兒子,她抬頭挺胸出門應酬的日子也就在眼前。

    可元春卻抱著兒子,輕歎了好幾回:前世母親和嫂子行事那般肆無忌憚,也是仗了舅舅的勢。舅舅的確有本事,一直官運亨通直到趙之楨坐穩了帝位……不過那也是好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王爺如今琢磨的頭等大事便是自保,之後才是抓住機會在一眾兄弟中脫穎而出。

    論朝政和人心,元春自知遠遠不如趙之楨,反正想太多也沒用不是?

    她低頭逗了會兒兒子:健兒不足滿月,一點都不愛哭鬧,而且如今只會發「哇」、「哼」、「咯」這三個音……元春「揉搓」著兒子,把這三個字挨個兒聽了一回,這才吩咐傲梅,告訴小廚房今晚要吃個鍋子過過嘴癮。

    孫先生有言在先:若非側妃底子極好,這回也不能這樣輕易地闖過來。藥補不如食補,側妃要是胃口好,多弄些花樣吃食才是。

    現在元春的小廚房裡日夜都有兩個擅長藥膳的廚娘守著:一個是王府的老人,另一個則是貴妃親自派來的。

    至於這二位的手藝如何,只看趙之楨這些日子每天都來和元春一起用晚飯可見一斑。至於趙之楨是不是還存著其他的心思……可就得另說了。

    其實,愛妾給自己生了個胖兒子,讓膝下荒涼的趙之楨很是高興;可如今朝堂上的局勢,卻讓他頗為焦躁。

    拖住北狄主力,半年多來一直互有勝負,遂了父皇的心意,卻也讓朝中幾位「老臣」上書,覺得七皇子此番太過消極殆戰,甚至有貽誤戰機之嫌。

    為何有人跳出來敗壞我的名聲,還不是看我掌兵眼熱得咬牙切齒啊!趙之楨自然也明白得很。

    聖上雖然把這些折子留中不發,可趙之楨還是有些郁氣積蓄,這些日子也只有在元春這兒,才能看見個笑臉。

    除此以外,還有更令他發愁的棘手事兒,那個打算在元春生產時動手腳的媽媽,他自然派人詳查了一番……結果卻讓他不得不收手,至於回敬也只能暫且壓下。

    只是越想他就越覺得憋屈,到了元春這兒,自然也帶了幾分出來。

    元春從來都是身子慢但腦子活,瞧見趙之楨這副明顯在外受了氣的陰沉模樣……直接把健兒送了上去。

    吃飽喝足的健兒十分好擺弄,元春估摸著兒子就算不那麼舒服,也不會哭鬧,只求他長大後可千萬別隨她這個娘:四肢一點都不靈巧。

    從元春手裡接過兒子,晃悠了好一會兒,還收到兒子的歡快的「咯咯咯」,外加數團口水,趙之楨的臉色好看了不少。

    在這初冬時節,和元春一起吃了頓熱騰騰的火鍋,趙之楨終於有心情說些體己話了,「哎,回來了,反而愁事更多。」

    元春聞言也沒答話,那笑盈盈的臉上一點變化都沒有。

    趙之楨轉念一想,自己這話抱怨味兒也忒足了,還像不願意回來陪一陪元春母子兩個似的。他趕緊找補了一句,「為的是朝上的事兒,你別多心。」

    堂堂冷面王爺也會這樣在意她,元春莫名滿足了一回,也不忘勸解道,「人怕出名……」

    這道理趙之楨怎麼不懂?他搖了搖頭,「心裡不舒坦,朝上肯為我說話的人可真少。」

    元春猶豫了一回,既覺得趙之楨肯跟她說朝中事是個極好的開端,又怕自己說多了,讓他誤以為自己野心昭昭……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天地良心,元春最大的「野心」,就是讓趙之楨在有心提攜兩個哥哥的時候,能聽聽她的意思。

    思來想去,元春覺得自己還是應該搏一把:退一步說,為了能讓王爺信任她,並肯把健兒一直放在她身邊撫養,她也死活都不能當個只給男人取樂生孩子的「玩意兒」。

    於是她輕聲道:「王爺您掌兵,朝中百官不向著您才是好事呢。」最起碼聖上不猜忌您啊。

    元春只是二十出頭,都沒比王府大姑娘大上幾歲,在趙之楨看來能有這番心思已經值得讚許了。因此趙之楨破天荒地又補了一句,「跟大哥他們比,我差得太遠了。」

    大皇子本就存了「爭一爭」的心思,只是他當年為了在宗族之中謀個好人緣,與幾位藩王都有頗多往來。南邊那位一出事兒,大皇子在毀滅書信證據之餘,更著力遍灑銀子,很是拉攏了些官員為他張目。

    埋怨他貽誤戰機的那些折子背後,難說是不是他大哥自己焦頭爛額之際,不忘「拉扯」親兄弟。

    順便一提,太子麾下有幾位將軍也挺嚮往到北面大殺異族建功立業,太子也在一旁看了好久熱鬧,沒準兒也手癢推上一推呢。

    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趙之楨揉了揉太陽穴,他又不能跟親兄弟翻臉,為今之計也……只好忍著!

    元春看趙之楨的神情,大約也猜著了他在煩悶些什麼,於是她緩緩起身,站到趙之楨身後——她這月子也快坐滿了,傷口也恢復得很好,大夫建議她沒事兒走動一下:當然她只要「活動」,周圍便一定至少有兩個丫頭或是媽媽牢牢看著。

    她站定之後,揮了揮手,盡職盡責的丫頭們這才退至外間。元春輕按起趙之楨的

    雙肩,聲音又輕又柔,「這時比得就是誰更沉得住氣。聖上聖明,您的委屈他看得到。」

    聖上當然看得到,不然怎麼會留中那些折子?只是老七都三十多歲的人了,連兄弟關係都「處不好」,還怎麼繼續「委以重任」?

    再說趙之楨這兒也確實沒幾個官投靠,卻不代表兄弟的挑釁他就毫無還擊之力,只是還擊到什麼程度,就太難拿捏了,而且如今也是內憂外患俱在,自家兄弟再窩裡反了……

    反正他知道自己不能先出重手,哪怕只是為了名聲。

    元春半天沒等來什麼動靜,身子往前一傾,忽然又覺得有點抻到腰,便乾脆用雙臂環住趙之楨的肩膀,腦袋再往前一伸:如願以償地見到了沉思之中王爺。

    趙之楨肩膀上掛了兩根玉臂,他如何感覺不到,順勢捏住了元春的手,「反正明年春天我就得再去北疆,好歹眼不見心不煩。我有點擔心家裡。」

    從產房裡讓大總管拎出去的媽媽,下落如何元春不問也能猜到,至於這人受誰指使,若是能說趙之楨就算是為了安撫她,也會給她點交代,可如今偏偏就是沒了下……

    顯然,罪魁禍首可是趙之楨也沒法兒動手的人物,說了也是給她添堵,還不如彼此心照不宣誰也別再說起呢。

    元春想了想,問道,「您跟貴妃娘娘說起了?」

    要不是靠著妃母,還查不到那位身上……趙之楨含糊道:「妃母知道。」

    聖上暫時忙於國事,理會不了您的委屈,可貴妃卻不一樣!元春試探著問,「來龍去脈都知道?」

    趙之楨這回也聽出元春話裡有話,「妃母若是想查個清楚,宮裡能有什麼事瞞得過她。」

    元春小心道:「您若是跟兄弟們相處時,沒了主意,不如問一問貴妃的意思?」

    趙之楨一怔,旋即思量了一會兒,忽然側過頭,盯著元春還嘴角微挑,「果然是婦道人家,就是細心。」

    這回輪到元春一楞:我信您是想誇我的。

    這算是元春頭一次嘗試著把手伸得稍微長一點,結果卻好得出乎她的意料。要知道前世她想和趙之楨多說幾句,人家都要借口公務繁忙,然後……抬腳就走。

    這兩世差別忒大,元春恍惚中像是又站到了警幻仙子的水鏡之前,讓她一時之間有點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不過健兒一聲嘹亮的「哇」,元春瞬間就醒了神。哄好了兒子,元春不免又靠在引枕上思量了好一會兒。

    其實,她已經能隱隱約約從趙之楨的神色和語氣中,感受到他對大皇子以及太子的不滿,而且這份不滿也遲早會演變成厭惡。

    因為只要今後大皇子與太子爭得越厲害,趙之楨就越難獨善其身——作為一個掌兵多年,有聖心有才幹還有實權的弟弟,不管他偏向哪一方,都會招致另一方的針對;若是兩面不靠,當然就是兩邊全不得好了。而趙之楨年幼的弟弟們……據元春所知,也就十二皇子不愛生事,其餘的幾位可謂各個「心大手黑」。

    總之,前路漫漫啊。

    卻說趙之楨也覺得元春的「耳邊風」十分有理,他在進宮探望李貴妃時,便沒強顏歡笑,大致說了說他的苦惱。

    話說,聖上與趙之楨這父子倆都有個英明又正直的養母,因此這二人對「後~宮~干政」其實從心裡並不那麼排斥,他們只是惱恨「後~宮~胡亂干政」而已。

    李貴妃在聖上眼裡,正是個絕妙軍師。她對朝中事雖不至於事事皆知,但大勢的脈絡卻能把握住幾分。聽了兒子的抱怨,李貴妃扶著額頭無奈道,「你這孩子!」

    這兒子跟母親告狀,與女兒跟親爹撒嬌,真可謂異曲同工,總之就是挺管用的。

    抱來的兒子用心撫養,果然不比親生的差!養子始終和自己這樣親近……李貴妃在滿意之餘,也勸解道,「別多想,好生辦差……怎麼也得等南面事定再說。」

    趙之楨也是這樣想的。於是他點頭應道:「兒子知道。」

    貴妃忽然冷笑一聲,「我向來善待他們母子,竟還能恩將仇報呢。這些你都不要管,」頓了頓,又道,「你那側妃做完月子,不妨進宮陪我說說話。」

    這是要指點元春?趙之楨連忙道,「謝妃母。」

    李貴妃笑了笑,「指過去的人犯了錯,我總該彌補一二,不然這長輩的面皮往哪裡放?」又囑咐道,「你媳婦兒雖然病著,可晗兒那邊也得些心,莫讓旁人再鑽了空子。」

    李貴妃的話外之音,趙之楨自然聽得真切:劉娡命運已定,可別因為這事兒牽連到晗兒。

    你還別說,臨近年底,還真有幾家太太帶著自家女兒到王府做客。說是和大姑娘往來結交,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劉娡日漸瘦弱,居然還強撐著口氣一一招待了她們:為了給女兒相看婆家,她可是不遺餘力了。

    趙之楨回府時就正好趕上了樁「趣事」:有位姑娘逛園子的時候迷了路,繞來繞去居然繞到了趙晗的院子門口……還讓元春的大丫頭傲梅拿了個正著。

    小姑娘沒見著王府大少爺,倒是先拜見了王府賈側妃。

    元春也不急著「問罪」,和氣地小姑娘說著閒話,問來問去,果不其然,這姑娘跟王家、薛家可都有親。

    作者有話要說:終於週末啦!醞釀一下,週六或是週日雙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