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五章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餵豬 文 / 西風黑馬
永成之所以把計劃生育,也列為了優先展大棚蔬菜之一,就是因為他在下面調查的過程中,看到了當時農村不少的農民家庭,都存在著一種奇怪的惡性循環怪圈,那就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越是貧困落後、偏僻的小村莊,這種現象也就越嚴重。
他也試著去瞭解人們為什麼這麼做。老百姓的回答挺簡單:「在我們農村,生的孩子多了,那就意味著家裡以後的勞力也多了。現在雖然苦一點,但是熬過這幾年,等孩子們都大了,那就是好日子來了的時候。咱農民嘛,又不會幹其他的營生,也就是個一年四季的、在地裡受苦、動彈。這活計勞力少了那哪能成呢?!」言外之意,吳永成就好像從一個不通人煙的地方來的似的,連這麼一個淺顯的道理,都鬧不懂啊?!
吳永成無語了。敢情他們是這麼來算這個帳的,可他們就沒有想過,培養一個孩子的投入,和培養三個、五個孩子的投入,這能一樣嗎?家裡收入又是那麼少,顧了一家老少的吃喝以後,也就基本上剩不下多少了。難道說,生下了孩子,就準備一輩子讓他接過父輩、祖輩們的班,把他們肩膀上的鋤頭永遠地抗下去,就再沒有想過讓他們重新選擇一個別的職業?!
老百姓們聽了吳永成給他們算的帳,不以為然地笑了:「咱農民嘛,就是那麼一回事。一個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趕。咱的孩子們好養活。像地裡的野草似的,給點吃地,餓不死就行了。不像你們吃供應糧幹部們家的孩子那麼嬌貴。大了以後,在小學裡讀上個兩、三年的,會寫他們自己的名字,就行了。看他們的那球勢,長大了不種地,能成龍呢,還是能變虎哪?!」
這就是中國農村多少年來。一直難以擺脫貧困的其中原因之一吧:本來經濟就極端貧窮,生育過多,就更限制了對後代教育的投入。不少優秀的苗子,往往是在受到一半義務教育的時候,就因為家境地緣故,不得不中途輟學,而加入到回家務農的行列中。這裡面,尤以女孩為做多。
而吳永成家所在的魚灣村的人們,這幾年已經對計劃生育有了一些清醒的認識,一方面是因為村裡展起兩家村辦企業以後。()對待獨生子女家庭有著很明顯的優待,讓一些擔心老了無人撫養的村民,不在產生牴觸情緒。另一方面,吳永成的出息,又讓不少農民們看到了培養下一代的重要性:學習好了,能考大學,國家還給安排工作,端一輩子的鐵飯碗,要是能當上官,那可就一家人都享福了。實在不濟。就是高中畢業了,也能到村裡貿易公司去當一個業務員,天南地北地。多好啊。也不用再到地裡,每天去曬太陽了。就是村裡那個紅棗加工廠招工人,也是優先錄用高中、初中畢業生。看來孩子們還是不在於多少,而在乎你把孩子培養成個什麼樣子。
魚灣村的這種人口生育新認識,慢慢地也在玉平鄉里流行開來,已經在認識上形成了一種小氣候。不像前幾年國家剛提出計劃生育的時候。那麼不理解了。起碼會認為中央那麼做。也是為了咱們老百姓好。而不會開口就說:「我們自家生孩子。是我們兩口子的事情,生下的孩子。也不用你們養活,你們憑什麼管呀?」
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鄉里的下鄉幹部,到了包點的村裡有意宣傳;二呢,事實就擺在那裡:全區富村是魚灣、唯一的一家有兩個大學生的人家,在魚灣;全區上過《人民日報》的唯一地一個村,那也是魚灣。你不跟著人家學,難道你要跟著那些討吃的,去學要飯?你看人家魚灣村裡的馬柳平和李琴,也都是保證了只生一胎,兩家的孩子現在都在省城裡上學呢,以後也肯定像吳家的那一對兒女一樣,又是兩個大學生。人家馬柳平還是鄉里的副書記呢!人家那麼精地人,還能幹下傻事?!
一九八五年年底地時候,雖然國家地計劃生育政策,還沒有像後來幾年一樣,緊成個什麼樣子。也只是處於宣傳、動階段,在農村裡也是提倡自覺、自願生育一胎。國家幹部在這一方面,倒是抓得挺緊的。那是因為使用了行政手段。
可是吳永成現在為了從根子上,解決農民們地思想認識問題,幫助他們早點克服其他致富的障礙,也就早一點開始行動了。
會後,全區的區幹部在原有老人手的帶領下,開始和各自包點下鄉的村幹部熟悉。鄉村幹部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到了哪個村下鄉,也能迅速進入各自的工作狀態。
本來嘛,農村工作各家的情況,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大家以前雖然是兩個鄉鎮的,可因為縣裡每年召開一個「四干會」,兩個鄉鎮又離得不是很遠,有的幹部之間還是糾纏不清的親戚呢。所以,不一會的工夫,大家就互相熟悉了。有的馬上還成了好朋友。
由於來參加會議的人太多,新成立的區委也沒有條件,給這麼多的人準備晚飯,吳永成又把會議議程,壓縮得很緊湊,整個大會也就是兩個多小時。
會議結束時,太陽還高高的掛在天上,估計不到下午的四點鐘。新來的下鄉幹部們,也就跟著所在村的支書、主任們,到各自包點的村,去開始工作,順便解決晚飯問題。
幾天以後,原玉平鄉來的幹部們沒有放棄他們原來的工作好作風,迅速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以後,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馬上開始落實吳永成在大會上地講。
當吳永成開著車。拉著胡雲珍到各村檢查會議落實情況時,跑了幾個原玉平鄉上來的幹部們包的點,胡雲珍得意地指著各村牆壁上新刷出來的標語:「吳書記,你看咱們家鄉的人出來沒有給你丟臉吧?才幾天的工夫,就把你的講話精神揚光大了。『要致富,少生孩子多餵豬』。怎麼樣,夠有才的吧?!」
「嗯,意思倒是這個意思。看來同志們是動了一番腦筋。」吳永成停住車,看牆上的標語。滿意地點了點頭,可他又覺得那裡似乎有點不對味:「老胡啊,可我覺著這句話,怎麼好像那裡有點不對,念起來挺彆扭地。」
「不會吧,我覺著就挺好的。你看那裡還有一條。」胡雲珍興致勃勃的指著另外一條,給吳永成看:「這一條讀起來更上口:『想致富,少生孩子栽棗樹』。嗯,不錯。後生們幹得不賴。咱們的人還在下面鄉里的時候,我就跟他們說了。吳書記是咱玉平鄉的人,咱們這一夥玉平鄉的老人手,就是到了上邊新區,更得加倍地幹,給咱吳書記露把臉。誰要是幹得好,肯定吃不了虧。嘿嘿嘿,大傢伙還可以,挺給咱玉平長臉的。」
「老胡啊,這句話以後你可不能隨便說了。」吳永成扭過頭認真地對胡雲珍說:「玉平鄉是以前的事情了。咱們現在都是魚灣實驗區管理委員會的人,你還是區裡地黨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哪!新人手、老人手這樣的話。不利於團結,更不利於咱們區以後的工作。你要是讓原來吳起鎮的同志們,聽到了你剛才的那些話。你想想,那將會產生什麼後果呢?」
「對、對、對,吳書記你批評得我很對。我也是說著說著,一時太激動了。也就忘記了。以後一定改、一定改!」胡雲珍也醒悟過來自己的這些話,說得的確有寫不妥,要是真讓有心人聽見了。再有意地給散佈出去。那這個新成立的實驗區。馬上就會面臨著四分五裂的局面。
「不僅這個問題你要注意,還有和你原來在下面一起工作的同志。你都打個招呼,說話、辦事,要注意分寸。本來現在地這種格局,有的同志就挺敏感的。記住*地那句話:咱們革命同志,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拉幫結派、劃小圈圈。這樣不工作一點好處也沒有。」吳永成認真地說。
不是他要和胡雲珍這麼打官腔,的確他已經能從原來在吳起鎮工作的、一些同志的表情上能看出一些問題來,特別是一些原來的鎮領導幹部。
道理很簡單啊,說是兩個鄉鎮整合在了一起,可吳起鎮近兩萬多人,玉平鄉才一萬人出頭,新區的兩個主要領導,都是來自玉平鄉地人。雖說新地區委會機關,還是設在了原來吳起鎮地政府大院裡,可看安排幹部使用的情況來說,完全是玉平鄉以小吃大,吞併了吳起鎮。
吳永成也從旁地渠道,就聽到了下面有人在這樣議論,其中參與就有現在的區委副書記、原來吳起鎮的黨委副書記呂平。
不能不小心呀!絕對不能讓這種不好的輿論傾向,影響了剛剛還處於起步階段的魚灣新區!
很快的,各村根據吳永成在大會上宣佈的那幾條會議精神,把適合種植大棚蔬菜、本人也願意簽定合同的種植戶名單,給魚灣區區委會統計了上來。
根據確定的大棚種植面積,吳永成馬上和l市農業局聯繫,還是像去年一樣,由對方幫助購齊了所需要的一切建築材料,迅速拉到各村指定的位置,爭分奪秒地開始了建大棚。技術力量這次就不需要麻煩省農業廳的專家了,魚灣村的那些老菜農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大棚菜的種植技術。為了確保這次大批量的蔬菜供應,l市的領導們,還特意把去年曾經跟著省農業廳專家們學習過的、市農業局的技術員,也專門派出來,給予全程免費技術指導。
吳永成在事先就考慮到要在吳起鎮展大棚蔬菜,所以提前就和魚灣村的一些老菜農們打了招呼,請他們在育苗的時候,多加一些。因此儘管現在到了深秋季節,一些蔬菜已經錯過了育苗的季節,可由於吳永成準備在先,也沒有耽誤一點事情。
不到十天的時間,魚灣區全部大棚已經全部可以投入使用,加上去年展的面積,現在魚灣區光大棚,種植大棚。
那些自然條件不好、不能展大棚蔬菜種植的村,則在原玉平鄉下鄉幹部的帶領下,組織一批願意展養殖業的農民們,到他們原來下鄉的村裡,去參觀、學習蚯蚓養殖、和用蚯蚓喂雞、餵豬的飼養方法。
在魚灣村這幾年的帶動下,原玉平鄉所有的村、所有的老百姓們,都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這種飼養辦法。原來的吳起鎮雖然離玉平鄉不遠,可是那裡的老百姓們,以前去看了幾次他們的這種餵養法以後,認為純粹是胡謅經,回去當做個笑話一談了之,根本就沒當一回事。現在看人家富起來了,不少曾經去過的人,簡直是快要後悔死了:要是那會兒,自己也跟著他們胡日鬼,現在不是也就富得流油了??!
蚯蚓的原種廠還是設在魚灣村。不過,吳永成為了在推廣開這種飼養法以後,便於原吳起鎮的群眾們購買原種方便,又在區委會所在地疙洞村,建立了一個蚯蚓原種廠,這樣也便於在養殖業上形成大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