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章 請大神 祭長風(上) 文 / 西風黑馬
小吳書記,不對,吳書記,你看我老習慣叫你小吳書專員在,又該克我了。」縣委李書記見吳永成進來,自嘲地說,接著他奇怪地問吳永成:「你不是前幾天才到了吳起鎮嗎?怎麼今天就跑回來了?是不是覺得那裡有點太苦呢?吳書記啊,你可別看不起那個吳起鎮,當年紅軍東渡過來以後,在吳起鎮還建立了一個小根據地呢……有不少當年的老紅軍,現在都成了咱們國家的高級幹部,一直對那裡關注得很哪!咱們省以來的省委羅書記,就是曾經帶著隊伍在那裡戰鬥過的。前幾年羅書記在位時,到了咱們地區,還問起過吳起鎮的建設情況呢。可惜當時太忙,也就一直沒有機會再回來過。」
吳永成這次回縣城,主要是因為修路的事情來向縣委請示匯報的。
吳起鎮到縣城只有早晨的一趟班車,他走的時候已經不趕趟了。劉全富想讓鎮大型農機站的拖拉機送他,他拒絕了:沒必要為了自己一個人動一次大型機械。
他找了辦公室一個平時頭腦活絡的後生,幫他攔了一輛往縣城送磚的拖拉機,搭了個「磚機」,快中午時分趕到了縣城,剛好還沒下班。這不才一進門,就讓李書記誤會他了。
「李書記,你叫我小吳就行,要不叫我的名字也成,在您面前,我就是小字輩的嘛。我這次回來,是有關於吳起鎮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要向縣委匯報。對了,您剛才說什麼,當年紅軍東渡過來,還在吳起鎮建立了個小根據地?可我們課本上講地是。紅軍東渡黃河是為了抗日北上呀,怎麼跑到吳起鎮來了?」吳永成連自己要匯報的工作,也暫時先放到一邊了。他得把這個事情先瞭解清楚。如果吳起鎮以前還要是真有這樣的歷史,那可是對於以後吳起鎮的建設展,絕對是一個大利好。
「書獃子。你們課本上還能講得那麼詳細?」李書記不以為然地說,他擺了擺手,示意吳永成先坐下:「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日,紅軍東渡黃河北上抗日,過河以後,三月二十三日。*又作了新地部署:將東征分為三路,十五軍團北上;一軍團沿同蒲路南下;*親自帶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在咱們j省西部打游擊。十五軍團北上,威脅太原,閻錫山趕忙派了十幾個團阻擊,十五軍團牽著這股敵人跑到晉西北的嵐縣、興縣後,又折回臨縣,與剛渡河來到的紅二十八軍會師南下,在中陽縣金羅鎮殲滅了一部分敵人。*在j省西部又牽制了敵人的部分主力,這樣富饒的晉南就比較空虛了。一軍團從霍縣、趙城、洪洞、臨汾一直打到侯馬。沿途消滅了閻錫山的地方武裝,宣傳抗日主張、打土豪、擴大紅軍、籌糧款,取得了很大勝利。」
「李書記。您是說,當時*也在吳起鎮呆過?」吳永成有些激動了。這可是個特大的利好呀!吳起鎮這會兒可成了老區中的「老區」了呀!偉人戰鬥、工作過的地方,哪還能了得?!誰要是連這一點也不懂得充分利用地話,那他就是天字頭號大傻瓜了。
恩,別的人太遠,已經拉扯不上了。可這原來在省委任職的羅書記。還是能攀扯上的呀!雖然他現在已經退居二線。成了省顧問委員會主任,不如原來有實權了。可顧問委員會的排名也僅在省委之後,還是有相當大的話語權的。他還有以前提拔起來的許多老部下,那也都能用得著呀!隨便拉一個,人家即使指頭縫裡漏一點,也夠他們吳起鎮過幾年好日子的。
「小吳,你不是找我有工作要匯報嗎?怎麼不說了?」李書記這會兒才記起來吳永成從吳起鎮回來找他的目地。
「奧,李書記,是這樣的。」
吳永成把他們鎮商量修路的事情,和李書記詳細地匯報了一次。並要求縣裡今年不要給吳起鎮下達秋、冬地農建任務。
「這個修路嘛,倒是一件好事情。吳起鎮也的確需要幾條像樣的路。不過,這個修路的費用可不少,單憑你吳起鎮各村現在的集體經濟狀況,我看是很難的。農建任務倒可以減免地。」李書記擰著眉頭想了半天才開了口:「雖然說每年地區都要組織對各縣地農建任務檢查,但你們地這個情況也比較特殊,地區農建指揮部那裡,縣委出面去爭取一下,也不是沒有希望的。關鍵還是這個資金問題。光靠你們投工投勞,也不能全解決問題啊!」
「這也正是我想和縣委請求地第二件事情。」吳永成看李書記的表情,繼續說:「各鄉鎮每年的『三提五統』中,不是有一項上交縣財政的『公路建勤費』嗎?我們想申請縣委能在這部分資金中,給我們支援一些。另外的缺口,我看能不能通過省、地交通部門,再要一點,幾個地方一湊,修路的費用開支也就差不多了。」
李書記聽了吳永成的話,嚴肅地說:「小吳,縣裡的那一塊建勤費,我可以給你們考慮一點。但是,向上級伸手要錢,這個我不贊成。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我們黨多少年來一貫的優良傳統,我們怎麼能老想著向上級伸手呢?這個不好。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量力而行,這也是我們的一貫工作作風。如果上級給我們縣有這方面的投入,我們不去跑,那也會自然給我們的;你現在跑著和上級開口,這個就不成體統了,那不就打亂了上級的整體部署了嗎?」
吳永成無語了:看來現在一切還是比較正統,沒有時興開「跑、要」的風氣。起碼這個軍人出身的李書記是極力反對這麼做地。
他不禁想起了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時候,那次地震地面建築幾乎全部倒塌。直接經濟損失據不完全統計達100元。
,重傷人,15886戶家庭解體,7000多家庭斷門人成為截癱患,25061人肢體殘廢,遺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人,數十萬和平居民轉眼變成失去家園的難民。
但當時因為沒有改革開放,我國政府拒絕一切外來援助。
據當時日本共同社報道:中國外交部謝絕日本政府願意提供援助的表示時,告知日本大使說:中國不接受外國,包括日本在內地任何援助。共同社引述中國外交部的話說,中國人民正在*主席和中國*的領導下抗震救災工作。據該社引述,外交部還說:中國人民決心以自力更生精神克服困難。
而人民日報也在在一篇社論中說:「自力更生的救災。說明了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考驗的人民,是不可戰勝的,說明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散了這篇社論,這是一種客氣的做法,委婉地謝絕了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提出地由聯合國提供的援助。
在後來一位當時北京軍區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領導成員感慨地回憶說:「那是我們的失策啊,但那時我們誰意識到了呢?當時中央領導人率領中央慰問團到災區,在我們的帳篷裡,他說:『外國人想來中國,想給援助。我們堂堂中華人民共和國,用不著別人插手,用不著別人支持我們!』我們當時聽了很激動。鼓掌,流淚,也跟著那麼喊。多少年後才知道是干了大蠢事!自然災害是全人類的災害,我們每年不也都向受災國家提供那麼多的援助麼!」
可當時全國上下就是這麼一種的政治背景。用一位外國作家的話說:「中國人的許多特有地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原因,是由於中國長期處於戰爭環境,中國*和它所領導的軍隊長期處於弱小地位。所以人們習慣地把政治熱情和精神力量看得那麼重要。」
雖然改革開放已經七、八年了。可人們的思想還是沒有完全解放。他們地意識形態還停留在過去的那個時代裡。
而再過幾年。那些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小城市,多年來由於中央政策農業反哺工業。造成地方欠賬比較多,當地官員的數字化政績少得可憐,城市的基礎建設,也都是靠「跑要」維持,「跑要」強,即是幹得好的主要標準。作內容。
沒辦法啊,地方財政要維持運轉,基本靠要;地方建設,靠要;地方展,同樣得靠要。「跑要」能力地官員。跑錢、要錢,事實上已經成了官員之後跑官要官地前提。
「李書記,你不是剛才說羅書記一直遺憾說,沒有機會再回到吳起鎮去看一看嗎?他現在已經從一線退下來了,咱們為什麼不邀請他參加我們十九日的誓師大會呢?老領導心裡肯定是非常高興地」吳永成見直接走行不通,就換了一種說法。只要羅書記能來,就不怕找不到機會要兩個錢。
「嗯。你這個想法倒是不錯。就是不知道老書記有沒有時間。你現在就聯繫一下,畢竟你在省委領導們的身邊工作過,比我們這些人要好說話的多。咱們*員也是講人情的,總不能人一退、茶就涼吧。」李書記同意了吳永成的這個想法。羅在位的時候,就是他這種級別的領導,一年也不一定能見到一次。這會兒倒是一個合適的機會。過一、半年,他也到了離休的年齡的,對於退下來的老領導,也有點惺惺惜惺惺的意思。
吳永成到底是在省委辦公廳呆過,這和別的人聯繫就是不一樣。他先聯繫到了羅書記的秘書,表明了自己原來的身份後,委婉地表達了老區的領導想見一下羅書記,匯報老區近幾年的展,記有沒有時間。
熟人好辦事。一會的工夫,電話就回過來了,還是秘書打過來的:「羅主任很惦念老區人民這幾年的生活情況。他下午有一些時間,希望能當面聽你們的匯報。請你們到他辦公室來談。」
「調車,馬上到省城。小吳,你和我一起走。」李書記不愧是軍人出身,行動雷厲風行,連中午飯也不吃,和縣委辦公室打了個招呼,和吳永成就直奔省城。
一路風馳電掣,兩個多小時就趕到了省委大院,此時已經是下午上班的時間了。
「吳永成,奧,你就是原來渠月蓮同志的秘書?嗯,不錯,好後生,你的事情我聽說了。你給省委機關的年輕人帶了個好頭。就應該這樣,年輕人還是在基層最有出息。咦,你不是當年在五一大樓、替一位買電視的農民墊錢的那個小伙子嗎?咱們是老熟人了嘛。你在辦公廳工作了幾年,我也一直沒有遇到你啊!沒想到現在你、我都離開省委了,反倒又見面了,年輕人,咱們有緣分哪!奧,你好,你就是永明縣的縣委書記,姓羅吧?來,大家都坐。吳起鎮是在你們永明縣吧?那裡的群眾現在生活水平怎麼樣?是不是比以前好多了?」
「羅主任,我現在就是在吳起鎮擔任黨委書記,那裡群眾的生活水平還很差。」吳永成不等李書記開口,也不看他的眼色,就搶著說話了。這會兒可不是胡誇假報的時候,他是來哭窮的,不是來顯擺的。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難道那裡的群眾生活水平還和以前差不多?不應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