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醉回七九當農民

《》正文 49.鬧紅火」(2) 文 / 西風黑馬

    下午,路程最近的李家村秧歌隊到了村口。

    我們這的風俗習慣,正月裡鬧紅火,村與村之間的秧歌隊都要進行互相交流——「轉村子」,一是為對方祝福,二是為炫耀自己村的富裕,同時也是兩家秧歌隊傘頭把式的較量。

    村與村之間的秧歌交流,禮儀較為隆重,一般是由演出村向對方呈送賀貼,如「某某大隊,喜聞貴村人壽年豐,值此新春之際,送上一班秧歌祝賀」之類。由對方發請帖邀,請別人者極少見,民間認為不能要求別人來恭賀自己。對方如收到賀帖後就得積極準備,諸如禮物(舊時為二斤粉條,二斤酒之類,現多為幾條煙,幾斤糖等)、飯食(只一頓飯)、演出場地、接送人員等等,有條件的村莊,還要專門組織秧歌隊迎接。

    此時聽村頭有人來報,接著村頭便響起了「通、通」的三眼銃聲音,連綿不斷的鑼鼓聲,由遠自近而來。大隊支書胡雲珍急忙和大隊長馬柳平,急急忙忙趕往村頭,讓秧歌隊也整裝馬上前往。

    秧歌隊進村前,村裡主事人要帶領接送人員或秧歌隊到村外迎接,一般比較簡單,此為頭接,也叫村外接。秧歌隊臨入村時,主人須在村口再次設席相迎,桌上擺上幾樣酒菜,雙方對唱秧歌,對上即由主人領進村裡,若對不上秧歌,便很難入村表演,這是最隆重的一次迎接,俗稱二接,也叫村口接,至於進村後還有三接、表演結束後還有三送儀式、傘頭互唱告別與挽留秧歌等,這裡就不一一囉嗦了,免得有的書友大大要代表讀者槍斃我。

    我們的秧歌隊來到村口,兩隊秧歌在村外彩門下相遇。

    前幾天搭起的彩門五彩繽紛,並且綴滿了翠綠的枝枝柏葉;彩門兩邊的公路上鑼鼓喧天,鞭炮聲炸得人耳朵發麻,不時還間夾著三眼統湊熱鬧似的發出的幾聲巨大爆炸聲,嚇得身穿綵衣的婆姨、女子們摀住耳朵楞住人群裡躲,熱鬧紛亂的氣氛霎時達到了。

    我見對方傘頭挑頭的是遠近聞名的討吃的、秧歌名家李凡,心裡先發了怯,與愛喜老漢商量了一下,由我來唱第一支迎接秧歌,剩下的都是他的事,我可接不下李凡的對答秧歌。老漢欣然同意,連北京的大學生都怕李凡,他老漢就敢對答,這以後也夠在眾人面前,吹幾天牛皮了。

    我裝模學樣把傘頭輕輕一點,雙方鑼鼓聲便嘎然而止,我亮開嗓子,唱開了昨天編好已記熟的段子:「嶺上梅花雪裡開(見眾人沒喊倒彩,心中一穩,便繼續往下唱),

    香風吹得貴人來,

    多時不見今相會,

    不由叫人喜心懷。」

    李凡不愧是老手,我的歌一停,鑼鼓聲只開了個頭,他傘頭一點便開了腔:

    「花香招得蜜蜂來,

    春風吹得百花開,

    貴村去年大發財,

    賀喜同時取經來。」

    我退下陣後,愛喜老漢和李凡對唱了幾首,便進入村裡,開始最隆重的一次迎接,對於傘頭秧歌手來說,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歌藝大比拚,火藥味最濃,一不小心就敗走麥城了。

    還是老辦法,我上來唱一首便開溜,看他們二人互相掐。

    「喜鵲登枝叫得歡,

    貴客來到村裡邊。

    慌忙提壺把酒添,

    一來解乏二祛寒。」

    李凡沒忘記我,還記得我給他抽的大前門煙和兩個白麵饃饃,朝我笑了一笑,點了點頭,倒也沒為難:

    「鑼鼓喧地炮驚天。

    秧歌來到村裡邊。

    一來道喜二問安。

    擔待不起把盅看(把盅看,土語滿盅之意)」

    我溜到一邊後,愛喜老漢便抖擻精神,像一隻好鬥的公雞首先開戰:

    「秧歌好像一條龍,

    挑傘的如同領兵的人,

    今天你來到關公的門,

    好比蔡陽入古城。」

    李凡毫不示弱,接口便應:

    「秧歌進了你們村,

    碰上神氣的假關公,

    古城壕裡你逞威風,

    夜走麥城再往出撐。」

    幾首下來,愛喜老漢撐不走了,開口示好求饒:

    「生就的骨頭長就的肉,

    親戚們到這裡走了不少路,

    為了相會受了苦,

    更說明咱的關係厚,」

    李凡見好就收,給對手也送上一頂高帽:

    「你唱秧歌有才華,

    方園百里頭一家。

    不是我開口把你誇。

    生薑到底是老的辣。」

    這個秧歌一對完,兩家的秧歌隊就混合編成一隊,兩家的傘頭並排走進隊伍前面,五、六隻三眼銃發威似的吼起,連串的鞭炮歡快地叫著,龐大的秧歌隊,在十幾面彩旗的引導下,一路翩翩舞蹈著向村中走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