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變三八

正文 第3章 人生的教師 文 / 分析帝馬上有美男

    我有點慶幸,我的老媽是一個遵循紀律、嚴格他人、實事求是的軍人幹部。

    由於我一直悶在家裡,情緒變得極端惡劣,時常吃著早飯的時候嚷著要吃晚飯。老媽和老爸在忍受了三天之後,第四天就給我安排了一個1對1的vip家教。

    1對1的對象,一個是我,一個是n大的在校大學生。這個在校大學生,以不速之客的佼佼姿態,在我曲折的學習歷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叫張軒,軒轅劍的軒。

    第五天,張軒帶著一隻筆、兩件換洗衣服、浣洗用品三件套出現在了我家客廳。

    我瞧見他的第一刻,不知道為什麼,胃就有點疼。

    他一個大男人,還是n大的高材生,坐在我對面的沙發上,紅著臉對我進行了長達五分鐘的自我介紹。這五分鐘內,倒是有四分鐘是老媽插的話。

    「死丫頭,好好聽張老師的話。你要是不聽,飯都別想吃。」這是第一句。

    「呆丫頭,聽到張老師的話沒?你要是記不住,飯也別想吃了。」這是第二句。

    「傻丫頭,認真聽張老師的話啊。你要再不聽,以後都沒飯吃啦。」這是第三句。

    所以,我對張軒的初始印象也僅限於他白白的polo衫。因為襯衫上,有著大名鼎鼎的「叉叉家居」的廣告字樣。

    張軒是n大的大一學生物科技的學生,家境微寒,品學兼優。

    據說:張軒特別遵守禮儀,從不當著教授的面呼呼大睡。平時做個試驗采個標本,他還主動洗燒杯和擦桌子。宿舍裡研發電腦科技的室友們,在他無微不至的關照下,不僅能準時吃到食堂的飯,還能夠免勞動支出得住在「校星級衛生宿舍」裡。

    老實來講,張軒一張灰黑的小臉在n大各種眼鏡兄的陪襯下,確實顯得樸質而且善良。

    所以,我毫無意外得接受張軒。

    原因很簡單:我不用打掃房間衛生了。

    張軒的老家在廣州。因為返家太麻煩,他便決定暑假留在南京兼職。

    據說,他是在馬路上和人下棋下得太高超,被我路過的老媽給瞧見,而後「拾」回家的。

    老媽特別欣賞這種不畏貧寒、自立自強的高府學子,不僅毅然決然得摒棄了附中金牌老師、王牌家教,還讓張軒入住了我家,對我實行全天輔導和跟班教育。

    張軒有點靦腆,內向發達,外向不足。一開始到我家,他看到僱主-老爸老媽,還會臉紅個半天,拘謹得像是來借錢的窮親戚。

    老媽錯以為n市的暑天太熱,讓她的掌上家教熱昏了頭。

    於是,這個時候,軍人的素質又立馬體現了出來。

    第二天,在我的書房和他的客房裡,都分別裝上了新的格力士空調。

    我看著空調呼出的有狀冷氣,瞧了一眼愣神了快半個上午的張老師,有聲感歎:「好空調,格力造。」

    老媽很是厚待張軒,這,間接導致了,張軒也是極其得「厚待」我。

    我的暑假作業,他再教我寫了一遍之後,又拿出白花花的紙,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得將題目謄寫在上面,讓我再做。

    我看他一手的四號正楷字粗體加下劃線,沒什麼意見,意見不怎麼大。倒是老媽視察我作業的時候瞧見了老張的字,原本要批評我的聲音忽然戛然而止。

    第二天,書房裡便多了一台三位一體紫光打印機。

    我瞧著這一套的打印機,既能複印,又能打印,還能掃瞄,,,用手摸了摸,我沒忍住:「張老師,你給我媽吃*藥了嗎?」

    據我的日記本回憶,因為這句話,我被罰了一頓晚飯。

    好像那頓晚飯,有我最愛吃的麻辣鵝。

    老張實在是太敬業了,白天補了晚上還補。人家工作都是一天八小時的,我看,他一天工作16小時,還有八小時是空給我睡覺的。

    早上剛看完新聞聯播,他就試卷一裹,擺了一個欠揍的笑臉,端坐在我寫字桌旁,喊道:「菁菁,我們先弄套試卷寫寫吧。」

    晚上看完了新聞聯播,他書本一攤,又展開了那個欠扁的笑容,嚷道:「菁菁,我們來背一下昨天學習的英語課吧。」

    我沒日沒夜得聽著他那聲「菁菁」,以至於發展到現在,誰喊我菁菁,我就和誰毛。陳霍伊就因為喊過我一次「菁菁」,我近十天不接他電話。

    好不容易,美好的九月到來了,六年級的大門為我敞開了。

    我寫完最後一份試卷,在書房裡朝著天花板吼了個十里八荒。

    老張也挺高興,收拾了書房之後,又開始收拾自己的行李。

    老媽下班回來,笑瞇瞇得給了他一個放有工資的紅包。

    我不知道老媽開了老張多少工資,,,我只知道,老張拿了工資回學校的時候,臉紅得跟來的時候一樣。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開學第一天,我在眾人的注目下,背了我限量版的書包(具店沒進到貨),帶了老爸給我新買的名牌手錶(別人奉承他的),一路高歌《一剪梅》得走到校門口。

    我一路向前,有種漂浮的感覺:我就是那柄寶劍啊,我就是那朵梅花啊~~

    &

    n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