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觀察者

正文 第109章 皖南事變 文 / 秋梨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一九四一年的新年,是杜成來到這個時空後過得最為愉快的一天。

    長治的各項基礎建設正在穩步發展,而穩定的發展環境又吸引和促進了本地工商業的發展。山西人原本就是商業活動的佼佼者,現在又有了杜成的大力扶持,以長治為中心的工商業發展得一派紅火。

    最讓杜成高興的是,基地已經完全控制了穿梭者一號,正引導著它慢慢回歸大氣層。從基地透露出的信息中知道,穿梭者一號上面並沒有人類活動,也就是說根本就不存在什麼觀察者一號,龐大的穿梭者一號完全是為「曙光計劃」服務的。

    就在這接連不斷的喜事之中,他也在計劃著重慶之行。雖然他不會安排自己的飛機進駐重慶,但這並不代表他會聽任日機在重慶肆虐。在他的計劃裡,打掉轟炸重慶的日機只是一個方面,摧毀日軍機場才是重點。

    杜成之所以選擇去重慶而不是坐在家裡主持這場空戰,是因為他要考察一下從內地搬遷到四川的工業生產究竟能達到什麼水平。如果可能的話,他想和國府達成一個工業合作發展項目,以完善國內目前薄弱的工業基礎。當然,這只是對外的說法,真正的原因是他需要龐大的戰爭資源,尤其是鋼鐵資源。

    就在他和梅嵐為這次重慶之行做準備的時候,一臉嚴肅的李秀娟匆匆地闖進了他的辦公室。

    「這是八路軍總部發來的電報,上面明確指示我一定要給你看一下,並且希望能夠得到你的支持。」

    什麼事情這麼嚴重?杜成知道李秀娟不會拿公事開玩笑的,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他接過電報掃了一眼,立刻就明白發生了什麼。

    他慢慢地把電報推到梅嵐跟前,冷靜的說:「你能解釋一下嗎?」

    「解釋?解釋什麼?」梅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楞了一下後拿起電報看了起來。

    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皖南新四軍奉命北移,六日,突遭國民軍七個師約八萬餘人突襲。截至今日為止,葉軍長正率殘部與國民軍108師在石井坑一帶激戰。

    「這是真的?怎麼會這樣?」

    梅嵐手裡的電報掉在了地上,她不敢相信國府會在這個時候還能做出這樣的事兒來。杜成彎腰撿起電報,對李秀娟說:「回電彭副總,需要我杜成做什麼儘管說,我會全力去辦。」

    他回過身看著梅嵐,眼裡的內疚一閃而過。「看來我們的計劃已經沒有必要進行下去了,陪都的百姓連個安穩覺都睡不好,你們的委員長還有心情幹出這樣的事來。看來日本人的炸彈扔的還是不夠準啊。」

    「我相信這一定是顧祝同他們私下幹出的事情,我要馬上去驗證一下事情的真偽。」

    梅嵐說完話走了,李秀娟心情複雜地看著她的背影,對杜成說:「你為什麼要留下這個女人?」

    「因為她的身份和你一樣。」

    李秀娟沉默了一下說:「我這就去給總部回電。」

    杜成點點頭。「需要什麼儘管跟我說,我相信葉軍長一定會沒事的。」

    「謝謝你。」

    1月13日八路軍總司令和副總司令聯袂通電全國,抗議皖南包圍襲擊新四軍事件。一時間國內外輿論大嘩,英國的路透社,米國的合眾社以及《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等新聞機構爭相報道了此事。

    1月17日委員長宣佈取消新四軍番號,並聲稱要將葉挺交「軍法審判」,並通緝副軍長項英。義憤填膺的周先生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

    在杜成所處的那個時代裡,歷史上的抗日戰爭實在是一件過於遙遠的事情。歷史好的或許還會記得一些事件的原委,普通民眾也只記得「南京大屠殺」以及抗戰紀念日等有數的幾起重大事件而已。

    杜成的大腦裡雖然安裝著一部「人類的發展史」,但沒有必要他也很少去「翻看」這些東西。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就比如這次發生的「皖南事變」,如果他提前出手挽救了這支部隊,委員長的第二次反g**就會因他而出現變數,這種不可預知的變數對於他來說才是最為可怕的事情。

    至於日本人那裡存在的變數則沒有必要擔心,即便他在今年就把小鬼子全部趕出中華領土,仍舊改變不了重慶和延安的國內戰爭,仍舊改變不了日本出於生存需要而注定要發生的太平洋戰爭。

    因為突發事件而終止了重慶之行,杜成開始為佈局整個山西做前期準備。一旦有機會控制山西,就會面對各方利益的分配問題。從辛亥革命開始就控制山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的閻錫山,絕不會輕易放棄他經營數十年的老巢;在晉中、晉西北的八路軍也不會放棄他們擁有的大片根據地;盤踞在晉南中條山一帶的國府兩個集團軍更是不可能聽任自己把持山西。

    所有這些都需要一個合理的、各方都能接受的統籌安排。問題在於在利益的分配中,會有所謂的「合理」嗎?正如俾斯麥對於「真理」的闡述那樣,「合理」也不過是強權手中的把戲而已。

    一月二十六日,星期天。重慶和延安還在為「皖南事變」針鋒相對的時候,杜成迎來了他在這個時空的第三個大年三十。

    杜成在國內沒有任何親人,部隊就是他的家,戰士們就是他的親人。和他處境相似的還有很多,像梅嵐、李秀娟、白雲生和陳濤等。梅嵐是生母已逝,生父難認,可謂是有家難回;李秀娟則是和杜成一樣,乾脆以部隊

    隊為家。

    就在三十這天晚上,杜成在師部擺了一桌酒席,宴請了梅嵐、李秀娟、白雲生、張海波和陳濤。在座的每一位都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都是他較為依賴和信任的朋友和部下。

    「在我剛剛回國的時候,我的身邊沒有一個熟悉和信賴的。後來在濟南認識了我的正副營長,張強和張海波以及沈涵陽;再後來又結識了梅嵐,接觸了丁偉、吳良平和李秀娟;在這裡又得到了白先生和陳濤的幫助。

    這一路走來我經歷了很多事,也看淡了很多事,只有你們仍然跟隨在我的身邊。這一杯酒雖然不足以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但它包含著我的全部心意。來,在這裡恭祝在座的各位多福多壽,健康快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