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天聖改制 文 / 啃肉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少不了爭鬥,古今中外,歷朝歷代,不外如是。
不像現代各國政黨之間掐架還要立一面旗幟,拉攏部分百姓支持自己。中國古代各朝黨爭的目的單一得多,就是為了讓自己上位,一切敢於阻擾自己前進步伐都該批鬥。這樣一來,那些即使想為國家和百姓做點實事的人,也被迫加入到這個遊戲中來。你不進來就上不了位,上不了位就幹不了事,就算上了位還得時刻提防著別人來搗亂,這就是個抽不了身的漩渦。
哪怕世人都知道你幹的事是對的,別人把你擠下去之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各種詆毀你的功績,廢除你的主張。所以我國歷代以來都在這種變法與再變回來之間反覆無常,百姓無所適從,所有的資源和時間都消磨於內耗。
宋朝不但不能免俗,反而還把這種作風發揚光大了。尤其是在宋仁宗之後的幾任皇帝在位期間,基本上都是改革派與保守派在拿民族的氣運在下棋。
然而一個國家又缺不了黨爭,當然這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如果一個國家只有一個聲音存在,也許在短時間內能夠呈現飛速發展的奇跡。但是這不可能成為常態,失去了一股監督的力量,絕對的權利就會導致絕對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趙禎一直都在苦思冥想自己應該把大宋打造成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縱觀中國歷史和後世各國的情況,他沒有發現一個可以完全借鑒的實例。
這個時候絕大部分百姓不明事理,士大夫集團一手把持著從上到下的話語權,想要搞什麼民主選舉那一套估計沒啥戲。就算搞出個多黨執政,可能也沒老百姓啥事。一句話來說,廣大老百姓太愚昧,是圓是扁全憑士大夫們揉捏,然而他們才應該是國家主體,而不是那些少數派的士大夫們,作為後世人,趙禎對此深信不疑。
離丁謂被貶不久,東京又出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趙禎一口氣廢除了諸多平庸無能之輩,緊接著像變戲法似得提拔大量官員,光是內閣大臣都換了大半,而且都是些相對年輕的官員。這一套組合拳把那些個坐看風生水起的傢伙,打得找不著北。許多自以為是的老傢伙以為會被趙禎看中,結果鳥都沒鳥他們,這讓他們異常憤怒,不過也就自個憤怒憤怒罷了,讓他們去找趙禎的茬還沒這個膽量。
趙禎之所以做這麼大動作,一是覺得自己這一生時間有限,不能再給他們磨洋工了。二是組建國安寺後,密碟們根據他的指示挖出了眾多尸位素餐、貪污*的官員,從上到下各級官員都有不少。現實的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嚴重得多,為此不得不祭出雷霆之勢進行打擊。
一時之間,躲在各個角落抑鬱不得志的人才,在趙禎記憶引導下,通過密碟們的手一個個地牽了出來,繼續為大宋揮灑他們的熱血。
這是一個奇葩的年代,一個一言可決萬事的時代,對於趙禎而言這卻是再好不過的了。這一年,趙禎只是拍了拍腦袋,動了動嘴,大宋朝廷的格局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天聖四年,前朝重臣相繼去世,趙禎大權在握,開始主持改革朝廷機構。
宋朝冗官現象嚴重,各級機構重疊臃腫,辦事效率低下。趙禎下旨將御史**立出來,成立監察院,所屬監查司和廉政司,分管審計調查彈劾之權。將大理寺更名為大宋皇家最高通判院,全權負責所有案件審查。將「三衙」併入兵部,「三司」併入戶部,並與刑部、禮部、工部、吏部一起組成新的國務院六部。
機構改革後,將形成樞密院、國務院、監察院、通判院為核心,國務院六部為主體的執政機構。各院長官官職為院長,均拜參知政事,組成內閣管理國家事務,對皇帝負責。皇帝任命國務院六部尚書之一為國務院院長並擔任宰相一職,作為行政機構最高首腦。與此同時,皇帝還可能增加若干無實職的參知政事參與組建內閣。內閣九層官員反對皇帝旨意時,可以封還聖旨。
作為皇帝自然是擁有最高裁決權的,地位崇高不容侵犯。而內閣處理日常事務的決議必須取得內閣超過半數大臣同意方可執行。此次調整後,樞密院負責軍隊調度和作戰,下屬為參謀司、後勤司、情報司、軍法司。兵部沒有調兵之權,僅僅負責軍隊訓練,以及派出將軍帶兵。
所有財政事務歸於戶部管轄,原「三司」長官任戶部尚書,但所有收支須由監察院審查。工部禮部原本職責不變,禮部增加教育事務管理。刑部專司社會治安維、查案及逮捕,其中逮捕需要相應級別的監察院官員出具書面書方可執行。吏部專司官員檔案管理、政績考核(監察院參與)等。
總的來說,經過這次改革,六部在權利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收回了全部財權和部分兵權。同時也交出了司法權,僅僅保留了一點執法權,而且還接受全方位的監管,等於有權也不能亂用,與此前無所欲為的狀態可就大相逕庭了。
與此同時,地方上相應官職職權也發生了變化。整個宋朝行政體系分為四級,分別為路、府(州)、縣、鎮。前面三級由朝廷任命,鎮由各村民推選村長組成聯合會議制鎮,朝廷指認推薦出來的村長為鎮長。路設經略使衙門負責行政,安撫使負責軍務,監察使衙門負責監督,通判使衙門負責案件審理。府(州)、縣則分別為知府(州)、知縣,對應監察部門為府(州)監和縣監,對應通判部門則為府(州)判和縣判,對應軍事主官為防禦使和縣尉。
此次改制歷時大約三月,史稱「天聖改制」。
「天聖改制」後的第一批官員,尤其是朝中高官引起了廣大百姓的強烈關注,紛紛猜測哪位大神能夠獲得趙禎的首肯,得以執掌中樞。宋朝買撲現象十分活躍,官府也不怎麼管,許多地方甚至以此開起了盤口。
不過結果注定是要那些想發財之人失望的。趙禎思來想去最後還是選擇了晏殊為相,拜天章閣大學士,並出任
刑部尚書。陳執中,拜參知政事,敷閣直學士,出任吏部尚書。楊宗保,拜參知政事,出任兵部尚書。范仲淹,拜參知政事,寶閣學士,出任戶部尚書。孫復,拜參知政事,觀殿學士,出任禮部尚書。張知白,拜參知政事,顯謨閣學士,出任工部尚書。
後世鼎鼎大名的包拯以其公正無私的形象深入人心,趙禎不可避免的把他納入了自己的視線。在自己構建的官僚體系中,通判院就為他量身打造的。毫無疑問,包拯也拜參知政事,並且負責組建大宋通判院體系。
都察院作為改制後極其重要的監督部門,這是自己以後得以偷懶的保障,負責人人選也是讓趙禎費盡了腦汁。趙禎拿著朝廷官員的卷宗翻來覆去,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叫魯宗道的。魯宗道這人不僅年紀大而且脾氣還很直,宋真宗還在位的時候就逮誰批誰,這一點就是趙禎最需要的,同樣把他給拉出來拜參知政事,打理監察院。
作為軍隊最高統帥部的樞密院就簡單多了,變化最小,趙禎從大宋人才庫裡面隨便翻了兩個出來就解決了。北宋都是人把控軍隊,絕大部分根本不懂軍事,所有這個樞密使只是皇上用來限制軍權用的。於是兩個幸運的人,陳堯佐和章得像分別擔任了疏密使和副使,同時拜參知政事。
由此可以看出能夠參與組建內閣的都必須被授予參知政事頭銜,整個內閣幾乎都金字塔頂端的存在,而其中有一位比較特殊,他叫呂夷簡。說他特殊不是說有多牛逼,當然他確實也牛逼,能夠被選中那些人個個都不簡單。這是因為只有他一個人是以開封府府伊的身份參加的,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
改製法令一出,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全國轟動,作為大宋嘴巴的士大夫集團一看,這怎麼行呢?你一個小屁孩在那胡亂折騰,完全無視我們士子的存在,說好的共治天下呢?
天下風起雲湧,似乎在醞釀雷霆風暴……
而作為風暴眼中的趙禎在幹嘛呢?準確地說,他正在沾沾自喜,興奮地向新上任的內閣成員們宣講自己的政治理念,把自己結合後世英國「君主立憲」和孫中山「五權分立」的政治體系改進版統統的告訴了大家。毫無懸念,這種來自千多年以後的理論讓宋朝這些正在摸索平衡策略的精英們看到了新的方向,一致表示要嚴厲執行趙禎的策略,打造他口中的完美帝國。
趙禎完成了他的演講,翻了翻各地送來的密碟,看到那些個跳樑小丑不屑的笑了笑。
北宋執行重輕武的策略雖然有諸多缺陷,也給後世留下來懦弱的形象,然而趙禎此刻去愛死老祖宗的這個決定了。放在其他朝代,皇帝要是亂折騰,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會不會有人造反。而在宋朝這個是最不需要考慮,武將們都被官壓得踹不過來氣了,誰有心思造反。
可能有人會說官們會造反,趙禎指定會給他兩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