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革興大宋

正文 第45章 西行記 文 / 啃肉兔

    「老爺,出了前面那個山口,咱們就離開了大宋的地界了。」一位小廝打扮的年輕人躬身對著旁邊衣衫華麗的人說道。

    「哦,快去吩咐大家打起精神來,出了咱們的地界就得小心謹慎了,看好自己的馬車。讓大家都記住了,以後就叫我掌櫃的,都得把自己當成商人。記住了嗎?」

    「記住了!」趕車的夥計們都大聲答道。

    這一群人,正是高繼宣帶領的奉命前往吐蕃的商隊。他接到趙禎給他的命令後,一刻也不敢耽擱,帶著幾位僕人就匆匆忙忙向蜀地趕去。北宋時期,與吐蕃接壤之地就在川蜀之地,他相信在那能夠瞭解更多的信息。此時交通不便,加上吐蕃地形特殊,高原地形就是於外界隔絕的天然屏障,導致吐蕃與宋朝相交甚少,僅靠一些民間商隊作為兩地樞紐。

    在交通不便的時代,與其說騎兵強大,還不如說是它高速的機動性。宋朝歷來與多國相交,邊境線延綿悠長,光靠兩隻腳的步兵防守確實吃力。想想人家一人多馬,來無影去無蹤,等你趕著十一路車來,人家都不知道搶完東西跑了多遠。

    宋朝騎兵孱弱,這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宋朝不注重騎兵。恰恰相反,宋朝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無不想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尤其是各路邊軍,那是盼星星盼月亮,把馬命看得比人命還重。之所以會有這個局面,是因為宋朝疆域確實不是產馬之地,又無馴養之術,更重要的是那些馬背上的民族私底下達成共識,堅決不給於宋朝擁有**的機會。

    這樣一來,雖然宋朝每年都花大量的錢財購買戰馬,數量卻少得可憐,再加上戰馬本身的損耗,導致宋朝戰馬一直成不了規模,也無力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這也是趙禎開始建立野戰軍的時候,到處搜刮戰馬,才勉強組建了近五千騎兵。調走這些戰馬的時候,他可沒少被邊關將領暗地裡責罵。

    高繼宣也非常明白大宋的形式,更是從趙禎的談話中,感受到了趙禎對武力的嚮往,戰馬就是最直觀的體現。此次奉命前出吐蕃,他不僅想好好完成趙禎交代的任務,還打著吐蕃戰馬的注意,雖然這很艱難……

    高家祖輩征戰,立下汗馬功勞,延續多代,到高繼宣這一代,雖然是武將世家,卻也飽讀詩書,不再是只會拚殺的武將了。

    高繼宣趕到眉州後,找來當地跑商的老掌櫃,詳細瞭解了吐蕃的情況,發現與趙禎解釋的大體相同。在學了一些行商規矩和注意事項之後,他就開始策劃自己的吐蕃之旅。

    經過數月的準備,高繼宣帶著龐大的商隊,滿載麻布、食鹽、絲綢以及香料等商品,慢慢的踏上了西行的道路。吐蕃地區連年戰亂,土匪橫行,出了大宋地界,高繼宣聽從建議,把自己扮成行商之人。雖然吐蕃土匪多如牛毛,但他們的搶劫對象並不是大宋商隊,畢竟他們自己也需要商隊為他們提供各種必需品,所有在這片土地上行商,只要遵守人家的規矩,還是比較好相處的。

    在此之前,趙禎特意叮囑過他,要注意人家的習俗和處事風格,他也嚴格按照收集來的信息在做準備。

    深吸了一口氣,高繼宣對著休整的眾人說道:「大家都起來吧!咱們準備出發了,以後要牢記本官給你們講的東西,好好與吐蕃人打交道。出發吧!」

    高繼宣帶著嚮導率先踏上了征途,其餘眾人也都默默的跟著,一路上都沉默不語,豎著耳朵東張西望。也有些在滿天神佛的祈禱,期望那些恐怖的土匪不要出現。

    宋朝以來,規模最龐大的一支商隊就這樣向著吐蕃的方向爬涉而去了。事實證明經驗還是很重要的,有嚮導的幫助打發走了一路上層出不窮的土匪,大家才平安到達了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

    根據牧民們的指引,高繼宣所部終於找到了脫思麻部落聚集之地。龐大的商隊的到來,勾起了牧民們那顆躁動心,家家戶戶都拿著自家的東西前來打探。對於普通牧民來說,絲綢和香料之類的還比較遙遠,不過那白花花的鹽巴和軟和的麻布卻是嚮往已久的東西了。

    由於吐蕃各個部落戰亂不休,沒有統一政權,也就沒有與宋朝的官方交流通道存在。平時行走在吐蕃地盤上的都是一些類似走私的小商隊,對於他們而言完全是杯水車薪。

    聽聞有這麼一個人數不下200,載貨數千斤的大型商隊,脫思麻部落的首領答祿安戴坐不住了,打算親自接見一下這個商隊的頭領。

    脫思麻部落本來在吐蕃諸部落中還是有一席之地的,不過近年來,東邊的黨項部落步步緊逼,西邊的吐谷渾部也虎視眈眈。脫思麻部落的領地是日漸縮小,牧民們的日子也是愈來愈難過。

    答祿安戴還算是為合格的頭領,屬下逾十萬子民都還挺擁戴他的。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領地狹小,物產貧乏,加上周邊群狼俯視,能撐到現在已經不錯了。

    聽到有這麼一支大型商隊來到自己的領地,答祿安戴冥冥之中感覺這似乎是自己的一次機遇。

    「尊敬的脫思麻部落的主人,請允許遠道而來的商人為您獻上最珍貴的祝福,願您永遠威武強壯!」高繼宣單手撫胸,躬身向答祿安戴行禮,並送上早已準備好的禮物——絲綢條帶。

    答祿安戴撫摸著這些質量上乘、花紋精美的哈達,對於這個知道尊重別人的商人甚是滿意。掂量了一會,他取出一條親自為高繼宣披上,然後揮退左右,示意高繼宣坐下。高繼宣頷首示意,不緊不慢的坐在客位上,臉上掛著微笑,平靜的注視著他。

    兩人相視良久,最終還是答祿安戴率先開口說道:「想必先生不是真正的商人吧!何不以真面目示人耶?」

    「哦?答祿頭領此言何意?」高繼宣裝著驚訝的樣子問道。

    &nbsp

    「本王雖對你們宋朝不甚瞭解,但癡長近二十年來從未曾見過或聽過有先生這麼大的商隊。你們宋人有句話怎麼說的,事出反常必有妖!最讓本王不可思議的是,先生的商隊中居然有大量食鹽和些許鐵器,先生可否替本王解惑呢?」答祿安戴盯著高繼宣緩慢地說道,不怒而威。

    「答祿頭領,您可真是慧眼如炬啊!小生還以為自己做的很好呢!沒想到聽您一說,還真是到處都是漏咧!不過這也說明小生沒有看錯您吶!」高繼宣站起來朝答祿安戴獻上哈達表示自己的歉意,說道:「請您接收小生的道歉,小生只為自保而已,絕無其他意思。」

    「既然您看出來了,那我就看門見山了?」

    「先生請說,本王洗耳恭聽!」答祿安戴伸手示意高繼宣繼續說下去。

    「我乃大宋皇帝陛下親封眉州宣撫使,我皇雖然年紀尚小,卻心懷天下。吾皇曾對我說過,我大宋是熱愛和平的國家!歷代以來,我宋朝從未主動攻擊過周邊友鄰,雖常有外敵來犯,我等一直是防守而已!」

    「呵呵……本王怎麼聽說是你們宋人懦弱呢!好像你們宋朝皇帝還跟遼國簽了個什麼盟約,每年都要給人家朝貢的吧!」答祿安戴看著口如懸河的高繼宣忍不住出言譏諷道。

    「答祿大王,您此言差矣!您說的那是『澶淵之盟』,我朝確實有給予遼國援助,但那是我朝先皇不忍百姓受戰亂之苦,也不願見到遼國百姓忍受饑荒之災。此乃我朝大軍雖然陣前斬殺遼國大將蕭撻覽,仍與之結盟的原因。」對於答祿安戴的譏諷,高繼宣雖然憤怒,卻不得不壓住脾氣,耐心的解釋,至於他信不信,反正自己是信了。

    「至於說道我朝軍力方面,我承認在這方面我朝有天然的劣勢,不像貴部落有成群的戰馬,驍勇善戰的騎士。可我們大宋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有繁盛的化,高超的工藝,豐富的物產,眾多的人口。我朝能夠以步兵防守住遼國多番大聚進攻,這是不爭的事實吧?」

    「先生說的這些本王承認,雖然你們宋人懦弱了一些,不過在其他方面確實比咱們這種遊牧民族要發展的好。」答祿安戴點頭應道,這也是他羨慕宋朝地方,想把自己的王國打造成宋朝一樣的繁榮。

    「其實要我說那都沒什麼,真正讓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大宋出現了一位天神下凡的君主。曾聞吾皇乃天神下凡,身負奇術,我以前還以為是無稽之談。然而就在去歲年初,我朝新皇還是太子之時,就率領他訓練兩年的皇家野戰軍兩萬餘人,與黨項部落入侵我朝的兩萬多騎兵在延安府激戰,僅用一日就擊潰了對方。陣斬近萬人,俘虜八千餘人,還生擒賊首,而我方損失不過兩千餘人。」說道延安大捷,高繼宣那是興奮異常,當初聽到這個消息可是高興得宿醉多日,大祭多年來戰死的高家軍。

    「啊!」答祿安戴聽聞此話,驚的張大了嘴問道:「先生是在欺本王無知吧!本王雖然年紀不大,卻未曾聽聞同等數量的步兵在無城池依托之下能夠擊敗騎兵的,而且本王親眼見過那些黨項部落騎兵的威力,絕非等閒之輩。」

    「大王您且稍待,容我稟來。初聞此事,我與大王一樣,我深知大宋現在沒有一支軍隊有這樣的能力,於是親自前往東京觀看了獻俘儀式,那些俘虜的黨項人可做不了假。大王如若不信可派人前往一探便知!」

    「敢問貴國皇帝今年幾何?」答祿安戴想想,覺得他沒必要拿這種事來說謊,便略過此事。

    「吾皇今年尚未滿十五!」高繼宣說完微笑著保持沉默。

    答祿安戴聞言先是一驚,接著也陷入了沉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