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革興大宋

正文 第39章 李元昊的野望 文 / 啃肉兔

    在大宋的西北角落裡,一個叫夏州的地方。這是一個封閉的疆域,一個被變成拓跋氏私人領地的地方。

    唐僖宗時,黨項部首領拓跋思恭被朝廷封為夏州節度使,因平黃巢起義有功,一度收復長安,再次被賜姓李,封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

    隨著時代變遷,李氏領導黨項武裝集團與中原大國多有苒和,看準機會就撈一把,打不贏立馬投降認輸。就這樣,李氏集團一直堅持統治這塊地盤到了宋朝。

    在趙禎苦心孤詣準備打造心中強大的大宋帝國的時候,西北邊陲這個反覆無常的武裝集團也在奮力拚搏當中。

    經過200多年建設,西夏地區變得非常富饒。以鄂爾多斯南部地斤澤地區為核心的肥美牧場,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為代表的農業區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糧草,同時鄂爾多斯此時還盛產當時可當貨幣使用的上好青鹽,每年產量可達15000斛左右。而鹽在宋朝時期可是等同於貨幣的存在,朝廷甚至專設鹽鐵司管理全國鹽的生產和流通,可以說鹽就是錢的代名詞。

    因此西夏的黨項部落可以說是有兵有馬有糧有錢,天時地利人和均占,勢力快速膨脹起來。不過一直以來李氏一族野心並不大,無非是甘願當一方諸侯,才在錯綜複雜的國家關係中一直保存下來。

    不知道多少代傳人的李德明繼承了黨項人領導地位後,進一步努力發展自身實力,傾力向河西走廊發展。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大大拓展黨項羌族的生存空間。

    到公元1019年,李德明選定懷遠鎮為都城,改名興州。他對外仍向宋、遼稱臣,對內則完全是帝王氣派。

    興州城中,一位年近二十青年,長的十分壯實,膀大腰圓,活脫脫一副健美好身材。剛過完春節,氣候還比較寒冷,這位公子哥卻要逆天,打著赤膊,站在白雪未消大地上,刀槍劍戟那是舞得虎虎生威。

    耍完大刀,他又玩起了騎射,那騎術,那箭術,弓馬嫻熟這詞完全就是給他量身打造的,似乎有霸王當年之勇。

    修煉完畢的他,也不忙著套上衣衫,就那麼站在那,向著南方眺望,目光中流露出強烈的*。他握了握拳頭,轉身向著宮殿走去。

    「父王,孩兒前段時間聽聞呼延老兒糾集了一幫烏合之眾,準備去宋朝劫掠一番,情況如何?」換了身衣裳的壯碩青年,走到房間,打斷了坐在書桌旁的老人的沉思。

    「呃,嵬理今日修煉完啦!父王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呢!」李德明叫著李元昊的小名,示意他坐下。沒錯,這個青年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是也。

    看到李元昊坐下,李德明繼續說道:「呼延老兒糾集的那些烏合之眾雖然不堪大用,但吾據聞宋人十分懦弱,想來他們也不至於空手而歸,可這麼久了也不見他們回來,難道除了什麼岔子,父王百思不得其解啊!」

    「那些個沒用的傢伙,真丟我黨項勇士的臉,搶劫個宋人還費了這麼多時間,不過也好,就當他們給咱探探路吧。」

    父子兩聊得正酣,一貼身護衛來通報:「王上,今日我們派往宋朝的探子傳回消息,說呼延部落那些人被宋朝一個叫什麼野戰軍的部隊給殺得片甲不留,呼延老兒也被活捉了,還聽說這個領軍的就是宋朝的太子,今年好像才十二三歲。」

    「這怎麼可能呢!呼延部落不是糾集了兩萬多騎兵麼,怎麼會這麼慘,難道是宋朝調動大軍合圍了呼延部落?」李德明聽得驚了起來,急忙問道。

    李元昊也眉頭緊鎖,死死盯著這名護衛。

    只見這麼護衛搖了搖頭,說道:「根據咱們探針打探的消息來看,宋朝這次似乎只有那個野戰軍參戰,他們總人數大概也就兩萬到三萬的樣子。聽說他們還是從開封出發,只用了半個月就急行軍到了延安府,打了呼延部落一個措手不及。呼延老兒都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擊潰了,自己也被活著了,隨他而去的士兵死傷慘重,而野戰軍自身似乎損失不大。宋朝對這支野戰軍管理深嚴,咱們的探子也很難打探到更多的消息。」

    「喲,這還挺邪門的哈!宋朝那些個軟骨頭人啥玩意的還玩起了神秘了,有點意思!」李德明摸著自己的鬍子不屑的打趣道。

    「父王,這麼看來這個宋朝的小太子還有點意思咧!呼延老兒那些人雖然烏合之眾,那要在以前,也夠宋人喝一壺的,這回居然被這麼個小屁孩就收拾了!確實有點意思,這樣孩兒以後放馬長江邊才不寂寞吶!」李元昊傲嬌的對老爹說道。

    「對了,還有一個消息。就在前幾天,宋朝皇帝駕崩了,估計他們的信使正在來的途中,現在是他們那個小太子登基親政了。」護衛聽了李元昊的話才想起還有件事忘了報告。

    「哈哈……好啊,這個老傢伙總算是先走了。父王是老了,拼不動了。但兒子你是武力超群,不下霸王當年之勇啊!將來是該跟宋朝小皇帝好好掰掰腕子。」李德明很開心,自己起碼在壽命上拼贏了宋朝皇帝。

    「父王,孩兒有點不明白了。您說咱們現在坐擁夏、綏、宥、銀四州之地,錢糧充足,披甲之士不下十萬,控弦之兵數十萬,可以說是兵強馬壯。您為什麼不直接去占那些個宋人的地盤,那麼肥沃的地方就應該屬於我英勇的黨項勇士才對,給那些懦弱的宋人真是浪費了。」李元昊整天混在軍中,自覺自家軍隊精銳無比,不明白這個老爹為啥要窩著不動。

    「兒吶,你勇則勇矣,以後可要多用用腦子。咱們現在雖說兵強馬壯,可咱們的弱點也很明顯啊!你看啊,其一,咱們師出無名;其二,咱們後院也不安寧;其三,宋朝畢竟是中原大國,瘦死駱駝比馬大;這最重要的還在咱們自己,看似有這麼多地盤,卻沒

    沒有統一的政權。父王這些年不遺餘力的增強我軍實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統一黨項人,那樣咱們才有爭奪天下的資本吶!」李德明看著自個的兒子,眼中帶著一絲擔憂,他只有詳細的幫助兒子分析眼下的情況。

    李元昊聽了父親的話,點點頭說道:「父王說得有道理,咱們是該把那些個牆頭草給清理掉,這個就交給孩兒了,孩兒一定讓他們明白不聽您的是什麼下場!對了,既然您現在無意於宋朝,那麼您攛掇呼延老兒去宋朝劫掠,那不是打草驚蛇了麼,勾起宋朝對我們的敵意嗎?」

    「呵呵……父皇這可是一石二鳥之計啊!呼延老兒一直對咱們不溫不熱,以為有幾個小部落跟著他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父皇這次是故意攛掇他的,一來嘛可以替咱試試宋朝的水,吸引宋人的仇恨。這二來呢,宋人不是替咱們除掉了跟著呼延老兒的那些個渣渣麼。你說這何樂而不為呢!」李德明自豪的向兒子炫耀道。

    「父王,您還真不愧是有老狐狸的稱號啊,這事辦得漂亮!」李元昊朝著老爹豎著大拇指誇道。

    「你這孩子,怎麼說你父王呢!」李德明輕輕拍了拍他頭。

    「嘿嘿!父王,您好好歇著,孩兒再去軍營看看,趁早把那些個鼠輩清理了。」李元昊站起來朝老爹行了行禮。

    「去吧,多動動腦子啊,不要只知道逞強!」李德明揮揮手,叮囑道。

    李元昊來到軍營,看著自己手下強壯的兒郎,心中那是豪情壯志,熱血沸騰,只想著怎麼好好出去殺將一番,把自個老爹的告誡全都拋在了腦後。

    隨後的日子裡,李元昊帶著自己的中堅力量,掃滅境內一切反對勢力和流賊。從此後,這一片土地就成了李氏的一言堂了,各部空前團結,實力大增。

    這些一直跟著李元昊東征西討的軍隊就是後來西夏大名鼎鼎的「鐵鷂子」、「步跋子」和「潑喜軍」,一度讓西夏的敵人聞風喪膽,歷史上宋朝也深受其害。

    「鐵鷂子」是西夏最著名的重騎兵,一個到鼎盛時期也只有三千人的重騎兵軍團,分為十隊,每隊300人,擔任隊長的「皆一時之悍將」。十隊的隊長分別是:「妹勒、浪訛遇移、細賞者埋、理奴、雜熟屈則鳩、隈才浪羅、細母屈勿、李訛移巖名、細母嵬名、沒羅埋布。」是李元昊手中王牌中的王牌,除了用它作為最高統治者的護衛外,還用它來作為衝鋒陷陣的「前軍」。

    這支騎兵裝備精良,乘善馬、重甲、刀槍不入,用鉤索絞聯,即使戰死也在馬上。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這支騎兵在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出現之前,是世界上最凶悍的騎兵,也是所有黨項敵人的夢魘。

    步跋子,西夏步兵的稱謂,選善走健壯者訓練而成,主要配合「鐵鷂子」作戰,也是當時非常精銳的輕步兵。

    最後這個潑喜軍,就很有意思了,跟趙禎組建的戰象重甲兵團有異曲同工之妙。西夏地處西北,是我國雙峰駱駝主產區,而潑喜軍正是一支駱駝背上的勁旅。雖然僅僅只有兩百騎,但是西夏人裝載在駱駝背上的小型拋石機——旋風炮讓他們的所有敵人都感覺到了恐懼。

    這種旋風炮發射的石頭雖然不大,只有拳頭大小,可架不住人家發射速度快,還是在高高的駱駝上居高臨下的射,哪種盔甲也擋不住這種鈍器的打擊。

    可以說,如果不是趙禎建設性的戰象重騎兵團,這僅僅只有兩百騎的潑喜軍就是冷兵器時代最強的騎射騎兵。

    正是這些特殊兵種的相助,加上超過十萬的精銳披甲騎兵,李元昊才打下了名噪一時的西夏王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