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革興大宋

正文 第37章 登基大典 文 / 啃肉兔

    且說這個小順子還跪在地上沒反應過來,趙受益就急匆匆的跑了出去,鞋都沒顧得上穿。

    這可苦了小順子了,他可不像趙受益那樣注重鍛煉,提著鞋在後面追的上氣不接下氣的,臨到了也沒趕上。

    幾個朝閣大臣接到通報也紛紛往皇宮趕去,看到比平時戒備森嚴的皇宮內院,一個個心中忐忑不已。作為大宋的幾個大佬,與宋真宗私交不錯,都想到了那個可能的結果,一個個都不自覺的加快步伐。

    趙受益衣衫不整的衝到了宋真宗龍榻之前,跪在地上,握著宋真宗那捲曲的枯手,嗚咽道:「父皇,兒臣來了,兒臣在這呢!嗚嗚……」

    此刻,旁邊站著的諸位大臣,沒有人出來指責趙受益的衣冠不整,大家看到的只是一個至孝至誠的好孩子。

    「孩子……別哭了!父皇……只是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以後……這個國家就靠……你了,一定要……堅強,知道嗎?」宋真宗用顫抖的聲音斷斷續續的說道。

    「嗯!」趙受益使勁的點了點頭,心想著:「您就放心吧!孩兒一定改變大宋命運!」

    宋真宗把頭轉向諸位大臣,示意他們靠近些,對他們說道:「太子還小,以後拜託諸位愛卿多多扶持,拜託了……」

    「臣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位大臣跪在地上異口同聲的說道,面對宋真宗的托孤,眾人感想不一,有悲哀、有痛苦、有擔憂、更有興奮……

    了結心願的宋真宗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離開了執政二十五年的大宋王朝,享年五十萬歲。

    看著宋真宗微笑的離開了人世,趙受益與宮殿眾嬪妃大臣,不管是真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抑或是其他,總之那哭聲是驚天地動鬼神,繞樑三日,延綿不絕……

    皇宮那口從不輕易敲響的大鐘,也在這個晚上強烈的宣示自己的存在。一百零八聲雄渾而淒涼的鐘聲迴盪在京城上空,驚起萬家燈火,好奇的人家打開窗戶,看著街道上疾馳而去的信差,不明所以。

    不多時,還駐紮在城外的野戰軍,正等著邀功領賞,卻迎來了一份奇怪的詔書,急匆匆的連夜進駐京城,奉命控制城防和維持城內治安。

    清晨時分,太陽公公並沒有因為宋真宗的離去而偷懶,早早的掛在天空了。滿頭疑惑的京城百姓推開家門來到街上,企圖一探究竟。只見給街坊佈滿了服裝怪異的軍隊,頭纏白巾,屹立不動,仔細一瞧,這不正是城外那支剛剛凱旋的新軍麼!

    不多時,一群衙役敲著鑼,大聲喊道:「吾皇駕崩,嚴禁嬉戲,披麻戴孝,誠信禱告!」

    這時眾人才明白,原來昨晚異象乃是天子駕崩。眾人匆忙回到家中,換掉身上的繁花錦簇,身作素裝,門臉上新春的對聯也一一剝去。一陣忙碌之後,全城縞素,不少百姓自發的走進各個廟宇為宋真宗祈福。

    皇宮內,物百官身作孝服,垂首站立在大殿之中,禮部的官員正忙著準備準備宋真宗的葬禮。滿臉憔悴的劉娥牽著滿眼通紅的趙受益,隨著內侍總管吳誠來到大殿內,在龍椅旁站定。

    「參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眾臣看到他們娘倆到來,齊齊躬身行禮。

    「諸位愛卿平身!父皇駕鶴西去,登極樂世界,本王心中甚是悲痛,有勞諸位愛卿了!」趙受益說完朝諸位大臣深深鞠了一躬。

    「殿下放心,臣等一定讓皇上走好最後一程!」王欽若帶著眾人答道。

    劉娥清了清嗓子,對諸臣說道:「雖然皇上駕崩,吾等無不悲痛萬分,然國不可一日無君,先帝生前曾留有遺照,托本宮代為保管,諸位朝閣大臣可以作證。今日,就請吳誠當著諸位大臣的面,宣讀先帝遺照吧!」

    吳誠顫抖的接過劉娥遞來的詔書,莊重地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太子趙受益,天賦異稟,聰慧伶俐,身負奇術,建皇家學院,培養國之棟樑,練皇家野戰軍,殲敵與原野,有大功於社稷,雖年歲尚幼,但處事得體,老成持重。今,特賜名禎,禎者,祥也,即刻繼承大統,全權處置軍國重事,望諸位臣工盡力輔助。升皇貴妃劉氏為皇太后,監理國政,冊封楊淑妃為皇太妃。欽此!」

    被改名為趙禎的趙受益接過聖旨,拉著劉皇太后走上龍椅,準備扶她坐下,劉皇太后卻執意不肯,把趙禎按在龍椅笑著對他說道:「皇兒現在是天子了,母后站在旁邊就好了!」

    劉娥此人,雖出身不怎麼樣,但本事卻不小。宋真宗還在時,她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不像其他妃嬪只知爭寵,真宗根本離不開她。每日批閱奏章,劉娥必侍隨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帶上劉氏。

    她雖然有一些權力*,但卻非常疼愛趙禎,一直視如己出,由於自己年紀較大,專門找了楊淑妃一起照顧年幼的趙禎。

    歷史上劉太后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卻依然是個慈母,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氏忙於政務,讓楊淑妃照顧,仁宗稱劉氏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而且對仁宗生母李氏相對來說也還不錯,劉氏也升封她為順容,遷往真宗永定陵,成為守陵的先帝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間,便尋訪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後,劉氏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殺手。

    由此可見,劉娥此人在宮廷爭鬥如此激烈的環境還能保持這樣的節操,也算難能可貴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來才有史家論斷,稱其「有呂武之才,卻無呂武之惡」。

    原本她在宋真宗在世時也曾暗示過宋真宗,想讓他去世後讓自己可以掌權。宋真宗想到她確有才能,且兒子還太小,也有過這個考慮。不過最後宋真宗想到兒子

    子一直以來的不凡表現和臨終前一晚兒子的那番論調,當然也有過「呂武」之慮,最終還是決定讓兒子親政,老婆監政,以防不測。

    劉娥是提前知道遺照內容的,也有想過出點什麼ど蛾子,不過還沒來得及,宋真宗就掛了。一直忙到安頓得差不多了,準備宣讀遺照前才知道,就在昨天晚上,宋真宗嚥氣的時候,吳誠奉了密詔,連夜調集城外野戰軍入城,控制了京城內外城防,禁軍也得到命令不准亂動。

    面對如此情形,聰明的劉娥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宋真宗安排好的,害怕兒子根基太淺,貿然親政恐出禍端,才佈置了這麼一支完全屬於趙禎的強大武裝力量。深愛著宋真宗的劉娥選擇了順從愛人的遺願,決定好好輔助孩子長大成人。

    沒有德高望重的劉娥的支撐,朝堂上那些有想法的大臣找不到借口,再加上看到滿大街的野戰軍,大家都不傻。原本還準備拚死抵抗的寇准,發現自己的準備似乎都白費了。

    一場宮廷爭鬥還沒來得及開始,就消於無形了。

    至此,在宋朝混了十多年的趙正奇,現改名為趙禎,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開始在大宋江山揮毫潑墨,書寫壯麗篇章……

    皇上駕崩,新皇登基的消息,極快的傳遍了全國各地。全國民眾惋惜著先皇的離去,期待而又擔憂以後的日子。

    朝廷官員一邊忙碌著先皇安葬事宜,一邊揣測新皇的聖意,或是高興,或是擔憂。

    禮部官員要數最辛苦的了,先皇下葬,新皇登基都是了不得的大事件,兩個湊一起,夠他們忙活好一陣子的。

    在眾臣的努力下,趙禎終於在群臣的注視下,全國人民的見證下,衣著龍袍,踏上九五之尊的皇位,正式向天下宣示自己的時代到來了,並決定從來年開始,改元天聖。

    過了一陣,忙活完了宋真宗安葬事宜,趙禎總算有點時間休息。他找了個時機,把李宸妃帶到了御花園,並且還請來了劉皇太后和楊皇太妃,美其名曰賞花,鬼知道剛過完年有沒有花呢!

    劉皇太后隨著宮女們來到御花園,看到趙禎身旁的李宸妃,心中一緊,還以為李宸妃告訴了趙禎實情,不過良好素質和心態讓她並沒有表現出什麼明顯的變化。

    看到劉皇太后到來,趙禎趕忙前去見禮,李宸妃也同樣向她行禮。劉皇后仔細看了看,沒有發現什麼端倪,這就鬱悶了,不知道這孩子在搞啥玩意。於是開口問道:「皇上,今個是怎麼啦?」

    趙禎對著小順子吩咐了幾句,小順子立馬將閒雜人等驅出御花園,自己也屁顛顛的跑到門口守著。

    見到其他人都離開了,趙禎才朝劉楊李三人跪下,阻止幾人拉他起來的舉動,硬生生的磕了九個響頭。

    然後,他才開口對三人說道:「孩兒不孝,請三位娘責罰!」

    「皇上您說什麼啊?老身可受不起喲,皇太后才是您娘親啊!」李宸妃生怕劉娥生氣,急忙阻止道。

    「孩兒不瞞母后,其實在我生下來的時候,我就知道李宸妃才是我生母。你們都以為我是個孩子,什麼都不知道,其實孩兒我乃上天所派,只因年幼一直未曾聲張。後來,母后一直對我很好,您跟小娘娘一起精心照顧我,孩兒很感激你們。孩兒多次悄悄遠遠看過母親,見您對她還不錯,雖然寂寞了些,但衣食住行沒有一樣落下的,孩兒代替母親感謝母后的寬容大度。」說著,趙禎又給劉娥磕了一頭。

    「後來,因為父皇在,孩兒也不好提起這件事。現在父皇雖然走了,作為兒子,我仍然不能讓父皇聲譽有損,也不希望母后受到傷害,但是娘親生育了孩兒,孩兒也不能什麼都不做。孩兒也是迫不得已才用今天這種方式,你們生我養我,都是我最親的人,都是我的娘親,不管以前怎麼樣,我希望以後我們一家人能夠開開心心在一起,好嗎?」趙禎用期望的眼神看著三人。

    劉楊李三人也被他的話驚呆了,沒想到十幾年了,大家都刻意瞞著他都是在做無用功。雖然迫於宮廷爭鬥的壓力,劉娥做了一點手腳,不過事後也有彌補的行動,此刻大家說開了,反而感覺到輕鬆不少。

    三人互相看了看,都默默的點了點頭,一起扶著趙禎站了起來。

    「母親,孩兒對不住您了,為了父皇的聲譽,孩兒也不能給您什麼補償,還望您不要責怪孩兒!」趙禎起來後拉著李宸妃的手說道。

    「兒啊,為娘怎麼會怪你呢!娘本來就是太后姐姐身邊的侍女,辛得皇上寵幸,還能看著你長大,娘真的很開心,真的謝謝劉姐姐和楊姐姐!」李宸妃流著感動的淚水,朝著劉楊兩人鞠躬致謝,感謝他們把自己孩子養大。作為母親,都是偉大的,歷史上李宸妃為了讓趙禎好過,到死都沒敢認他。

    劉娥趕忙扶起李宸妃,滿臉歉意的對她說道:「妹妹說哪裡話,是姐姐對不住你啊!都是姐姐這私心作祟,害妹妹吃了這多年的苦。咱們以後一定要好好的,替咱們的兒子看好這大好江山,朝中可有些人心懷不軌啊……」

    「母后說得是,以前的事就讓它過去了,關鍵是以後咱們一家人要其樂融融,咱們孤兒寡母的可不能讓外人看笑話了。今天開始,孩兒就有三位娘了,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孩子說得對,咱們一定要好好的。」楊太妃拉著趙禎的手,慈祥的說道。

    「娘!兒子給您們磕頭了!」趙禎看到和諧的三人,大聲喊道。

    「誒!」三人異口同聲的答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