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2章 競爭者耶竟國者爾 文 / 風中枯籐
就流民招撫之後的事宜,事前皇帝陛下與洪承疇商定的計劃還有很多。
第一,將流民中的大小首領,與普通的流民隔離開,斷絕他們之間的聯繫,避免再生事端。
第二,不論是首領,還是普通流民,都要進行登記造冊,但那些首領級的人物,是要打入另類。
第三,清算過去,鼓勵自首。實行的對象,也是不分首領和普通流民,都要進行。
對於那些主動自首、主動坦白自己過去劣跡的人員,而其中又有觸犯大明律的,不論是首領還是普通流民,都按照大明律,予以降等處罰。還可依據情節的輕重,判定不同的期限,予以「緩期」執行。若在「緩期」期間表現良好,期滿時可免於處罰。若在「緩期」內依然不思悔改,或又觸犯了其他律例,即予以加重處罰。
而對於那些刻意隱瞞自己惡跡的人員,一經查實,即依據大明律例加重處罰。
應該說,凡是拋家捨業滯留在外或盤踞山頭的,大多都不同程度地觸犯了某些大明律例。因此這一條就顯得尤為重要,關係到流民中絕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今後的前程,恐怕也會大受影響。
所以,要把這一條,詳細地、而且是反覆地向他們宣講清楚,確保每個人都能明白朝廷的用意不是追究過去,而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要挽救他們,給他們一個改過從新的機會。
而且一旦出現違反的現象,即予以堅決的處置,絕不姑息。他們自己都不珍惜,朝廷機會給過了,就不會三番五次地寬宥,須知朝廷政令可不是兒戲。
第四,對所有就撫的流民進行細緻的甄別,然後予以區別對待。
具體來說,就是從就撫的流民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可用之人。若有一技之長,可歸入匠戶;若身體強壯,沒有不良嗜好與習氣,而本人又願意從軍,可允其加入新軍……若實在沒有可以言表的技能而身體又略顯羸弱,就只能回原籍參加朝廷組織的開墾荒地等的賑災事宜了。因為某種原因,原籍回不去的,朝廷就根據情況,就近安排他們參與賑災。
在此就不得不提及編練新軍的計劃。其實皇帝陛下早已急不可耐,可因為目前的條件尚不成熟,只能是一忍再忍。
計劃中新軍的待遇,肯定要大幅提高。要讓大明的軍兵,能夠憑借自己在軍隊服役獲得的薪水,可以養活老婆和一兩個孩子。若是在戰場之上立有功勞,賞賜更多,而且是堅決落到實處,絕不容許中間的剋扣。若是為國捐軀,朝廷也要給予足夠的撫恤。
如此,對兵源的要求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並非像以前那樣,只有無賴戶在無奈之下才選擇入軍籍。
訓練和維持一支高素質的軍隊,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只說這龐大的費用,就足以令人頭痛不已。
皇帝陛下雖然在處置閹黨中,獲得了一筆巨額「外財」,可短短幾個月時間,已經為陝西的賑災砸進去了半數。皇帝陛下也並非守財奴,將另一半緊緊捏在手裡,捨不得花用。因為陝西的賑災雖然小有成效,可也還不能說,災情就已經完全緩解。目前只是穩定了局勢,若是想根本扭轉,尚需新糧出產之後,或可斷言。
這期間還有數月時間,朝廷還要不斷購入食糧,以供陝西父老。可以想像其間的變數也是不可預測,因此有備無患才是最為穩妥之舉。
考慮及此,此後也必須為陝西賑災留出足夠的資金,否則後繼乏力的話,很容易就會導致前功盡棄,所有的投入也會在異常****中化為烏有。那句話是怎麼說的:辛辛苦苦好幾月,一夜回到……賑災前。
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實實在在的形勢就是如此。
因此,在沒有落實財源之前,皇帝陛下大規模編練新軍的設想,就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
但是,形勢的發展,使皇帝陛下的設想得有個小小的改變了。
陝西鳳翔府招撫流民的試點工作剛剛開始,目前只有一兩個山頭就撫,總的人數也只有五百。
但是,隨著官府在經驗方面的總結,以及那些現身說法者發揮作用,估計此後的進程會提速。至於會到一種什麼情況,現在真不好妄下斷語,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流民,從盤踞的山頭走下來。
實實在在的講,這些一度「失足」的流民,有些確實是為生活所迫,有些是遭受了莫大的冤屈而無處申訴,那些「自甘為賊」者不是沒有,可他們畢竟只是極少數。
可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非常明確而又肯定的,這就是他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桀驁不馴之輩。
若是能夠將他們的稜角磨去,這些桀驁不馴之輩,絕對是上好的兵源。
人之一生,首要所求,無非就是一個財,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之謂也。而一俟生活富足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產生新的可追逐的目標——名,所謂光宗耀祖,封妻蔭子是也。
財富代表物質,名聲代表精神。只要大明王朝能夠提供這兩樣物事,效死之輩就會如過江之鯽蜂擁而至。
世家大族、豪商巨賈都能夠提供錢財,他們的勢力也因此越來越膨脹。如果不加以裁抑,在他們眼中,恐怕朝廷也會成為可有可無之物。
而可以提供光宗耀祖、封妻蔭子機會的,只有大明王朝。
這就是大明王朝的優勢,而且至少在大明王朝的版圖之內,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哦,不,現在如此說,似乎有些不太妥當了,因為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已經開始參與進來了。
/>不僅參與進來,而且勢頭強勁,致使大明王朝漸處下風。
這位參與競爭者,所圖甚大,絕非滿足眼前既得利益。而且隨著勢力的膨脹,或者隨著大明王朝勢力的衰減,他們的野心,甚至會膨脹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那一世已經證明,鼠輩絕非簡單的競爭者,實為大明王朝的竟國者。
可既然皇帝陛下已經「預見」到,那一世曾經發生過對我華夏來說極其慘痛的事情,這一世肯定就會竭盡全力,無論如何也不能任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