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哉大明

正文 第126章 新設想 文 / 風中枯籐

    若是可以的話……不,不是可以,而是必須,只要目前面臨的財力物力方面的緊張狀況能夠有所緩解,就必須建立一支特種部隊,專門從事深入敵後收集情報信息的工作。

    錦衣衛中,本來是有那麼一部分也正在從事這方面的任務,可程度和規模都遠遠不夠。至於以後建立起的新型特種部隊是否隸屬於錦衣衛,那倒是可以再議之事。

    「我們爬飛車那個搞機槍,撞火車那個炸橋樑,就像那鋼刀插到敵胸膛……」記憶中的一段歌曲使皇帝陛下有些振奮,「讓那後金魂飛膽喪……」僅僅是在自己心裡yy一下,就已經感到暢快至極了,若是那種場面真的發生,絕對是足夠令人賞心悅目。

    因此,皇帝陛下是想將自己的「設想」,向劉敏政描述一下,讓他據此打造出來這種既攜帶方便,又有著多功能的物事。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肯定要有很多很多的反覆。

    就連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皇帝陛下,此時在腦海中都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有的還只是一種「概念」之類的東西,何況是劉敏政這個從未產生過思想火花的人,若想從一種「概念」中轉化為實物,肯定要經歷很多很多失敗的嘗試。

    任何一種新思維的出現都是這樣。儘管在這個時代,有這種「概念」已經十足珍貴,如果不經過無數次的揣摩和試驗,這種全新的「概念」很有可能擦肩而過。

    皇帝陛下將劉敏政帶在身邊,就是想把自己頭腦中的那種「概念」不斷地轉述給他,讓他先接受這種思維,然後通過他自己的雙手,把這種「概念」再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器。

    若是知道劉敏政根本不識字兒的話,皇帝陛下不知要何等沮喪。

    若是知道劉敏政雖然不識字兒,可「畫樣」的功夫一絕的話,皇帝陛下不知要何等興奮。

    ————

    大腦中那些「已有」的意識,使皇帝陛下對於大明王朝統治之下子民的疾苦,似乎並沒有感到陌生。

    大明王朝立國之初,也是實行移民和軍屯等項與民生息的措施,對於山東、河南、北直隸等遭受戰火嚴重的地區,也是號稱施行過「永不起科」的惠政的。

    因此,以前大明子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田地。雖然每家每戶不是很多,無法滿足過於富裕的生活,可勉強維持生計還是沒有問題的。

    可後來隨著官府的橫徵暴斂,再加上年景不如意的時候增多,越來越多的人無法熬過青黃不接的那段時光,因此只得將賴以為生的田地或典或賣出去。再後來,不如意的年景依然沒有改變,因此賣兒賣女之家也就多了起來。

    最近幾年的年景也著實令人心冷,雨水就跟麻油那樣金貴似的,地裡的秧苗也總像豆芽那樣,病病歪歪地總也長不大。

    這樣的年景,別說是養活一家老少了,就是官府的那些連年加派的賦稅都無法足額繳付。無奈之下,很多人家已經把能夠變賣的都賣了出去。其中,當然包括那些無法養活的子女。也就是因為自己沒人要,若是有人需要,別說是給錢,就是能夠管著自己吃上飯,都會毫不猶豫地委身投靠。

    但是,依然看不到希望。

    從前段時間開始,為了活命,裡中已經開始有許多不安分的人,偷偷地跑去山上,幹起了沒有本錢的、亡命的勾當。

    後來朝廷實施賑災,境況才終於有了轉變。

    這次朝廷實行以工代賑的惠政,而且當日就結清工錢,從未出現賒欠的事情,大家都感到又有活頭了。很多人開始向山上捎信,告知自己的親友,「又有活路了,還是下山做一個良民才是正經。」

    有些人已經從山上下來了,但更多的人還在猶豫,還在舉棋不定。他們害怕這是官府的誘捕伎倆,因此仍然瞻顧徘徊。

    事實也證明了這些人的擔憂並非毫無理由。

    雖然出現的情況並不是他們當初所最擔憂的,可也大同小異。

    朝廷的有償開荒令讓那些響應朝廷號召的人得到一定實惠,暫時解決了他們的饑飽問題。可十來天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不是經手的官吏貪墨了一部分,也不是朝廷開始拖欠,而是因為市面上的糧食開始漲價了,而且糧價上升的勢頭迅猛,大有不可遏制之勢。因此,當時就出現同樣的銅錢買不到與當初同樣的糧食,以後……恐怕更不堪設想。

    不過他們也感到知足,如果不是朝廷實行了「以工代賑」的措施,他們每天還不知去哪兒踅摸一日之食呢。現在雖然能夠買到的糧食越來越少,可總還算每天能夠見到糧食。身為草民,難道還能有別的指望嗎!

    雖然是如此安慰著自己,可心中的疑慮還是不可遏制地增長著。

    根據這種情況,後來朝廷採取了直接發放糧食代替銅錢的方法,那些流民的情緒總算是慢慢穩定下來。

    可如此一來,朝廷方面的壓力就陡然加大,不僅是財政方面,支出的銀錢肯定會增加不少,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也是無比龐大,購糧、輸運、儲存、分發等等,各方面需要的人手也是眾多,漸漸出現了難以為繼的危險境況。

    若是此次陝西的賑災半途而廢,無異於大明朝廷的滅頂之災。不僅此前的投入化為烏有,以後若是再想挽救,恐怕付出也要多出數倍。這種情況,是朝廷絕對不能允許發生的。

    「奸商,該殺!劣紳,該殺!」朝廷的感覺比升斗小民深刻的多,皇帝陛下都禁不住咬牙切齒。

    倒不單單是

    因為多花銀錢感到肉疼,是因為這些奸商劣紳實在令人痛恨。他們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每每令朝廷的努力化為烏有。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斷然制止這種行為,勢必要助長這種趁火打劫的惡行。如果這次不堅決予以打擊,以後朝廷的惠政豈不都成了為這些奸商劣紳做嫁衣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初駱養性「設計」陝西趙家的時候,雖然確實陰毒了些,可皇帝陛下也僅是沒有參與而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