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哉大明

正文 第94章 畢懋康的設想 文 / 風中枯籐

    「皇上,臣有事要向皇上稟報,」眼看君臣間的氣氛有些沉悶,因此無奈之下,畢懋康就把一件自己也尚未考慮清楚、本來也不想說的事情提前在皇帝陛下面前說了出來。

    「畢愛卿,何事?請說,」

    「如今咱們大明的火銃,在陣前的殺敵的效果的確不是多麼理想,臣以為,其原因似乎也並非完全是因為粗製濫造造成的,」

    「哦,那還有什麼其他原因?」

    「臣早些年就曾想過,若是能夠改進一下火銃的擊發方式,或許會提高火銃的殺敵效果。」

    「那好啊,」畢懋康的話尚未說完,皇帝陛下就立即表示了贊同。

    這件事情,就是此時提出的畢懋康自己,都無法想像,若斯他的設想有朝一日能夠成功研製,對大明王朝、甚至對世界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

    皇帝陛下是早有此意。可他本來是想等火銃的製造走上正軌、或者等大明王朝的匠戶能夠製造出合格的火銃之後,再在「偶然間」將這件事情提上議事日程。

    「臣以前只是心中有這麼個非常模糊想法,根本一點兒具體的設想都沒有,」畢懋康說著,扭頭衝著孫元化微笑了一下,接著說道:「幸虧孫大人的提醒,令臣很受啟發,」

    「臣也是道聽途說,原也不是多麼瞭解,但覺得或許對我大明有用,因此就對畢大人偶爾提及,」

    孫元化可不是對畢懋康偶爾提及,而是專門提出的情況通報。

    因為孫元化是徐光啟的弟子,因此朝廷通過徐光啟面向海內外廣招人才的事情,孫元化也是知道的,並且也積極地參與其中。他自己也因此增加了對海外火器現狀的進一步瞭解。

    孫元化本來就對外洋火器很是推崇,自己也非常癡迷,因此關於這方面幾乎所有的情況,他自然都很是熱衷。只是此前接觸的機會較少而已。

    佛郎機人對於火槍燧發的研究近些年有了很大的發展,甚至有些都有了初步的成果。據說,不久之後,從外洋招聘而來的一批人中,很有幾位對此項研究很有心得的高手。

    畢懋康此刻對皇帝陛下提出這件事情,也並非完全無的放矢。

    最近一個時期,朝廷在陝甘地區的賑災可謂支出浩大,可對於其他地方提出的要求,皇帝陛下都是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甚至遼東前線那兒,皇帝陛下實在無法推脫,可也只是象徵性地意思了一下。

    但是,皇帝陛下承受的壓力可是巨大。開始的時候,朝臣還是僅對徐光啟等人側目而視,後來則對皇帝陛下都嘖有煩言,偏袒、任用私人等等不遜之語已經開始出現。

    而佛郎機人之所以能夠遠渡重洋,來大明王朝效力,自然是看中了那極高極高的薪酬。

    另外,無關人等或許不瞭解一項新鮮東西從出現設想到實際研製,最後最終成果面世,期間會經過多少階段,費勁多少心思,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這些都不是能夠輕易言之的,各項投入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

    還有現在正在進行的西山基地的建設,若是正式開始進入實際製造程序,那基本也相當於一個無底洞。

    如果當各項事業已經走上正軌之際,朝廷卻後繼乏力,甚至無以為續,那造成的後果可不僅僅是半途而廢了,所有的前期投入基本無望收回,結局就是化為泡影。那種現象,真是不堪想像。

    在朝廷財政左支右拙之際,再提出這麼一個要求……畢懋康實在不忍言之。

    但是,皇帝陛下似乎並不為錢發愁。只要是能夠實現強國強軍的目標,他都要兼收並蓄,恨不得全都收入囊中。

    到底是年輕,儘管皇帝陛下已經足夠聰明睿智了,可總不免有好大喜功的嫌疑。

    做為「寵臣」,畢懋康覺得應該多為皇帝陛下著想,因此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對皇帝陛下提出忠告,寧可將速度換下來,有些不急之務似乎也可以延後再辦。

    可那些是可以延後的呢?前後左右查看一番,似乎都是當務之急……大明王朝急需辦理的事情實在太多,陝甘地區的災情肯定需要賑濟,遼東前線的糧餉肯定不能短少,吏治肯定需要整頓,等等,哪一項不是需要馬上著手辦理的?

    說是百廢待興……似乎感情上有些難以接受,百業待舉絕對不是過分之言。

    所以,畢懋康也只能愛莫能助了,能夠盡量為皇帝陛下分擔一些,就是臣下最大的衷心了。

    「那些佛郎機人會不會覺得西山那邊的條件差一些啊?」

    畢懋康神思若有所屬。不過,皇帝陛下與孫元化聊了幾句之後,提出的這個問題他倒是聽到了。

    西山基地開始建設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要為不遠萬里而來的佛郎機人準備住宿和工作的場所。可是,西山基地根本就是草創,條件之簡陋至極,皇帝陛下是有些擔心他們借此又提出其他方面的條件。

    「不會的,」在座的三人中,只有孫元化在教,因此他對佛郎機人的習性更為瞭解,所以對這個問題他更有資格回答,「只要朝廷按照議定的薪酬給付,他們是斷不會提出額外要求的,」

    「大家都是在同樣的條件下,想來他們應該不會以為自己受到歧視吧,」畢懋康也是這樣認為。

    「好,那就好,」想起印象中洋人的很多習性,的確有很多令人無法接受之處,可他們對於契約的尊重,應該是最該被推崇的。

    心中惦記著的事情談了個七七八八,皇帝陛

    下就該主動離開了。

    因為,就在一段時間之內,隨著護衛在門外的四名護衛輕聲回復別人的問詢,窗外已經幾次人影閃過了。他們肯定是有什麼事情要與兩位老大人請示或匯報,再不就是要等著用這間會客室。

    但是,儘管是從那間會客室出來了,可若要以為皇帝陛下就馬上離開這個院子,那也純粹是想當然。

    借用誇張一點兒的說法就是,皇帝陛下已經把信王府、信王府的這幾個院子,當做了大明王朝啟航的發動機中的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