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哉大明

正文 第77章 量才器使2 文 / 風中枯籐

    孫元化去了西山就沒有回來,回來的兩名錦衣衛也只是回來送信的。

    信使孫元化寫的,開頭只是簡單表達了一下自己的來到王家峪的喜悅之情,然後就老實不客氣地羅列兩份單子。

    一份單子是近期就馬上需要的東西,多是磚木等建設房屋所需的材料,以及修繕房屋的工匠和雜役。另一份單子就複雜的多,內容也龐雜的多,從鐵料至柴薪的質量和數量,從工匠至雜役人等的多少等等都詳實地羅列清楚。皇帝陛下一看就知道,這其實就是孫元化鑄炮所需要的材料和輔助人員。

    然後還有一份圖樣,上面是王家峪的草圖,孫元化將自己選定的鑄炮及試射場地,也都在圖上標注出來,請皇帝陛下恩准。

    信的最後是孫元化請求皇帝陛下寬恕自己的大不敬之罪,因為身邊沒有攜帶書寫用具,附近百姓之家也未能滿足條件,因此只能用這種簡陋的形似、而不是以正規的奏折向皇帝陛下做個簡單的匯報了。

    皇帝陛下不僅對此根本不以為意,心裡甚至還大為感動。這才是我大明王朝可倚重的股肱之臣啊!

    因此,從接到孫元化的來信開始,先是工部營繕局的人員押送著建造房屋的材料陸續開到。然後就是更大批的鑄炮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匠也在集結,一俟西山王家峪基礎設施草就,就會浩浩蕩蕩地開到。

    建造房屋的材料和工匠源源不斷地輸送而來,遠遠超過孫元化所要求的數量也沒有絲毫停止的意思。原來其中更多的部分是用來在四周修建小型烽火台,以備擔任警戒的兵士使用。

    擔任警戒之責的,就是京衛上直衛二十六衛中的府軍衛。這可是皇帝陛下親衛中的一支,足以表示朝廷的重視程度。

    這陣勢兒,就連雄心勃勃的孫元化都感到有些吃驚。

    難道這些……都是專為某鑄炮及試射所準備的!

    ————

    不能說皇帝陛下的表現過於異常,只能說他的心情太過迫切。

    說實話,孫元化是皇帝陛下來到這個時代以來,遇到第一個與他自己具有同樣迫切心情的人。雖然這迫切心情的出發點稍有差異,可為的卻是同一個目的。

    可凡事有一就會有二。

    幾天之後,當交卸了視鹽長蘆差事的畢懋康趕到京城,聽到皇帝陛下將其調入工部任主事的目的,是要他專門負責研製、改進火銃,並大力研製更新式便於兵士攜帶的火器的時候,他起初的反應幾乎同孫元化如出一轍。

    像孫元化和畢懋康此類的專業型人才,他們對官職的大小、品階的高低都是近乎麻木的,陞官對於他們來說並不見得是多麼令人雀躍的事情。可如果給他們提供機會,提供足夠的資金和人力方面的支持,讓他們專心於自己所鍾愛的領域,這就幾乎相當於上蒼對他們格外垂青了。

    工部本有製造火銃的作坊,工匠和材料都是現成的。

    可是,皇帝陛下給畢懋康佈置的第一個任務,是要先擬定一份製造火銃的標準,銃管的粗細和鉛彈的大小等所有問題都要有統一的尺寸和規格,並且一經規定就毋需更改,在製造過程中就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尺寸檢驗工匠們的工作。

    同時也要對原有的工匠們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後統一進行嚴格的考驗。考驗不合格的堅決不允許參與火銃的製造,但可以再給一次參加培訓的機會,可如果再考驗不合格的話,那就只能充作雜役。除非是那些既不願意賣力氣幹活,而又無法勝任細緻的技術方面的工作,應該盡量減少被辭退的人員。

    總之,只要他們肯賣力氣,就要給他們一口飯吃。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皇帝陛下對流離失所的現象尤其感到不忍,並對由這種現象引起的社會動盪感到足夠的驚心動魄。他要盡一切努力,盡量改變這種現象,或盡量減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大明王朝時期的工匠基本都是世襲,因此除了官府作坊,其他很少有專項技能的人。雖然如此,也不能否認民間會有對某項技術感興趣、而又有某方面特長的人。因此對外公開招聘工匠的工作,也要同時展開,盡量將人才網羅進來。

    不過新招入的人員都要經過更加嚴格細緻的培訓,杜絕渾水摸魚之輩,培訓結束之後,也要經過嚴格的考驗,只有考驗合格的人員,才能正式聘為工部的工匠。

    雖然皇帝陛下比這個時代的人多著數百年的見識,可也並非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士,因此他也只是憑藉著一些印象,將自己認為的管理方面的竅門夾七雜八、滔滔不絕地講述出來。

    他是過癮了,可那唯一的受眾卻有些苦不堪言。

    一邊聽著皇帝陛下林林總總地羅列了這許多的人事和技術方面的東西,畢懋康的表情就有些發呆,「俺只是個造火銃滴,竟然要俺管這麼多事兒,這……這可如何是好!」越聽皇帝陛下的宏篇大論,畢懋康的心裡越是發苦,剛聽到皇帝陛下要自己專職負責火銃時的那股興奮勁兒,此時已經基本消耗殆盡了。

    皇帝陛下也逐漸意識到了畢懋康的反應有些不太正常。自己只管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了,可畢懋康卻由開始時的聲音洪亮的「皇上聖明,」、「臣也是如此認為,」之類的應答,逐漸轉為聲音低沉的「是,是,」之類的純屬敷衍之詞。

    「哦……這是沒有對上隼啊,」皇帝陛下頗有自知之明。雖然自己也好不容易有這麼一個在專業人士面前口若懸河的機會,可也知道曲高和寡的後果就等於瞎子點燈白費蠟。

    「畢愛卿有何高見?」皇帝陛下只好及時收篷,準備將話語權交出去。

    「皇上聖明,

    臣謹遵聖諭,」看來畢懋康還沒有摸清皇帝陛下的脾性,因此不敢直抒己見。

    「愛卿不必有何顧慮,朕並非聽不得逆耳之言之君,」皇帝陛下知道,像畢懋康這樣的技術型官員,比那些純粹官油子要直爽的多,只要給予適當的壓力和機會,他們肯定會口吐真言的。因此稍微停頓了一下,見畢懋康並不接口,皇帝陛下又接著說道:「若是愛卿以為朕所言之事可行,回頭就有旨意下去,」

    「皇上聖明,」聖旨一下,就等於板上釘釘,是絕不容許絲毫推搪的,因此畢懋康此時也顧不得有失儀之處,趕忙攔住了皇帝陛下的話頭,「臣……臣……」可是他畢竟是第一次面聖,此前的直言也曾給自己帶來不少的麻煩,皇帝陛下此次委以重任,似乎自己也不應該不識抬舉,因此他感到左右不是,一句拒絕的話已經到了嘴邊,可就是不好出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