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哉大明

正文 第21章 老徐畏謗 文 / 風中枯籐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徐驥不能不感到喜上眉梢。

    由一不名的白身一舉成為正六品的戶部主事,與正四品的松江知府中間也只不過隔著個「五品」階梯,如何不令徐驥眉飛色舞喜笑顏開。

    要不是父子二人還身負皇命,徐驥恐怕就要馬上一路馬不停蹄地折返上海家中,在一眾目瞪口呆的注視下,遞名刺求見松江知府,彼此敘一敘台甫和交情……哈哈,何其爽哉!

    徐光啟看到兒子眉飛色舞的得意樣子很是無語,「匹夫不知大禍將至,」他心裡暗自氣沮,要不是還有外人在場,一句「蠢材」又要脫口而出了。

    其實對於兒子徐驥,還真成了徐光啟的一塊心病。

    他倒不是非要徐驥像自己一樣進士及第,可總要好歹中個舉人什麼的方能足慰鄉里吧。可十數年的蹉跎仍然白身,徐光啟每每深深為此氣沮。好在兒子為人也還誠實篤信,只是缺乏奮進的動力,並沒有十足的紈褲習氣。除了腦子有些不太開竅之外,也還算是個矜持君子。今天是因為驟逢大事,一時不知控制而已。

    如果父子二人不是辦理同一個差事,徐光啟是樂觀其成的。即便徐驥在某一方面出現差錯,只要不是欺君滅師之罪,徐光啟也不為己甚。

    可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陛下的鴻恩真的是難以生受。

    「多謝馬大人,」徐光啟邊說邊對著馬麟拱了拱手。現在品級雖然升上去了,可馬麟到底還是天子信使,因此應該有的禮節還是不可費的。

    自己就算再有不如意的地方,也不能當著錦衣衛副千戶的面發洩不滿。而且即便要推辭,也得仔細推敲一番措辭,不能生硬地「固辭」。否則的話,輕則「不知輕重」,重則可就是「不識抬舉」了。

    不是徐光啟太過小心,大明官場中的傾軋相互不勝枚舉,有些是道聽途說,有些卻是親身經歷。他始終無法相信的是,為什麼有些人為了自己頭頂的烏沙,為了自己小團體的利益,竟然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況且此前的大明王朝錦衣衛並不總是「正面」形象,因此他認為自己怎麼小心都不過分。而當知道這兩百多名錦衣衛要一直護衛左右的時候,他就更加的小心了。

    除此之外幾乎就全是便利了。畢竟有如狼似虎的錦衣衛負責打前站,一路之上各地官府著意趨奉,曲意迎迓,食宿的優渥自不在言下。徐光啟雖然對於舒適的待遇感到有些不太舒適,可畢竟是人家錦衣衛在出面張羅,因此就不好過於苛刻。

    徐驥的眉頭也就此舒展開來,對於老父偶爾的輕斥也應之以咪咪的笑臉。

    如此一番折衝,也令人感到路上的行程快了許多。

    在路上隨著相處時日漸多,徐光啟對錦衣衛、或者至少對隨扈自己身邊的這兩百多名錦衣衛的觀感大為改變。

    也不怪徐光啟看著這三名錦衣衛千戶、百戶年輕,直到此次受命出行之前,三人才加官進爵。馬麟原為百戶,王、趙兩位百戶原為總旗,他們都是因為在查抄閹黨的行動中表現優異,皇帝陛下對駱養性奏報上去的有功人員封賞名單悉數照準,並且委以重任。

    行前皇帝陛下竟然親自召見了三人,一方面聞言鼓勵,另一方面也告知他們這趟差事的重要性,朝廷的一些舉措也大部都詳細告知。馬麟等人沒想到自己只是小小的錦衣衛低層軍官,竟然也受到皇帝陛下的如此重視,心中自是感激莫名。

    此次覲見自然是由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帶領,結束之後駱養性又把三人帶到承天門外錦衣衛駐地進行了一次非常嚴肅的談話。駱養性先是詳細地給他們佈置了任務,最後告訴他們,如果這趟差事辦好了,加官晉級不在話下,他一定在皇帝陛下那裡為他們請功。可如果因為他們的原因出現紕漏,那他們也就……

    其實,就算駱養性沒有後面的威脅之語,他們三人也會勤勉辦差。

    在三人的約束下,隨行的錦衣衛恪守著本分,只要提供食宿並無過度需索的事情發生。而此前飽受騷擾的沿途地方官府嘖嘖稱奇,視為百年不遇的咄咄怪事。

    一路行來,馬千戶將「扈從」二字詮釋的玲離盡致。他始終不離徐光啟左右,與徐驥一起悉心照料著老大人的飲食起居。

    徐光啟知道,馬麟肯定是受了皇帝陛下的囑咐,所以才這麼小心侍候。

    他已經有三四年沒有出現在朝中,自然也有多年未能參與朝政了,因此對於這位剛剛登基的新皇帝從未謀面,除了幾次往來的函商陝西災情的牘,其他談不上有所接觸。

    可從新皇登基以來,不僅很快就起復包括自己這個被貶老臣的眾多大臣,而且竟然毫無保留地倚重如斯,這讓即將古稀之年的徐光啟唏噓不已。

    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剷除閹黨勢力,陝西賑災可以說是皇帝陛下登基以來的第二項大政。

    什麼「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什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至理名言差不多人盡皆知,可真正能夠做到、真正能夠付諸實際又有幾何?!

    除了太祖,有明一朝還真是難找第二人。可是,太祖的很多做法未免過於血腥,畢竟還是留下了殺戮過重的詬病之處。

    感念至此,沒有什麼好說的,徐光啟唯有宵衣旰食以慰君王。不管是白天在搖搖晃晃的車上,還是晚上剛剛安頓下來,他都抓緊時間,擬定或完善將要在陝西施行的計劃措施,幾乎每個步驟都謀劃到了。

    而看到徐老大人不顧自己年事已高,依然廢寢忘食操勞

    勞國事,馬麟就找個機會對他說:皇帝陛下早有口諭,如果徐大人在路上太過勞累,就告訴他,「朕要仰仗徐大人的地方多多,讓他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切莫熬壞了身子。陝西的災情只是皇帝陛下登基以來的第一件大事,以後還有火器製造、軍事訓練、天曆法、水利農桑等等諸多方面,都要仰仗老大人襄助……」皇上還說,如果徐大人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他寧願減緩甚至停止自己的大政。

    雖然這些話都是由馬麟轉述而來,可徐光啟卻堅信這絕對是皇帝陛下的原話,絕對不是馬麟杜撰。他不禁老淚縱橫,就在車裡雙膝下跪,朝著京城的方向叩了幾個響頭,嘶啞著嗓子高呼了數聲「吾皇萬歲萬萬歲」。

    皇上體恤老臣,未雨綢繆體恤天下蒼生,實乃大明百年難遇的聖主。尤其是與前幾任,簡直猶如兒戲般君王相比,實在無法分說。如果不是當今皇帝陛下橫空出世而任其延續下去,大明王朝就真的無可救藥了。

    皇上的知遇之恩,令老邁的徐光啟也不禁豪情萬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