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星術不正

正文 第114節突如其來 文 / 字愚自樂

    忙完了海洋國的規劃,並把欠賬給還上之後,幸宇依舊沒有能夠安下心來修行。因為散發大量的凝神丹出去,海洋國的經濟出現了一點影響。

    這還得從幸宇收購藥材的方式說起。在星術聯盟的任務系統上公佈了任務之後,其實大部分的藥材都是用丹藥交換的,也就是說,其實幸宇並沒有付出多少。可是,因為這次需要供應的凝神丹的數量實在太過巨大,幸宇不得不通過貿易的渠道去解決藥材問題。

    由於星術界對世俗的壓搾,用金銀購買藥材的工作一度難以展開,因為大部分國家都需要拿藥材「交任務」。好在星術師對普通人的態度太過漠視,以至於從沒有想過在世俗政權那裡獲得了藥材,他們還要付出一些什麼。

    在面對白花花的銀子時,很多人還是樂意和海洋國交易的。只不過,因為星術師們的索求實在太多,導致市場上的藥材供應量急劇下降,為此幸宇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在藥材的收購上,幸宇共花去了數千萬兩白銀,導致海洋國內一時間貴金屬儲備下降,連新發的紙幣都有被擠兌的風險。

    從前世商業社會而來的幸宇知道,沒有良好的金融環境,就不能保證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短時間內,海洋國又無法吸收到足夠的財富,所以,為了解決貴金屬短缺的問題,幸宇不得不想辦法解決。

    其實從廣泛的意義上說,此次大宗交易藥材和丹藥,基本上是打破了星術界和世俗世界的物資交流成例。儘管星術師和普通人沒有過多的交易發生,不過通過幸宇這個橋樑,還是將世俗和星術界給溝通了起來。

    首先,幸宇從星術界獲得了魂石。其次,星術界也從幸宇這裡得到了海量的丹藥。最後世俗國家也從海洋國的藥材商哪裡,得到了許多的金銀貨幣。

    這麼個交易方式,儘管是以海洋國一段時間內金融環境緊張為代價,但總的說來還是刺激了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包括星術界在內。

    即使是幸宇以個人的名義消費了海量的世俗財富,不過能得到魂石和星術聯盟的常任理事席位,在他看來付出和收穫之間並不算虧本。另外,因為星術師們習慣了世俗的供奉而從不考慮回饋,以至於出現了財富消耗的無底洞。而在幸宇用財物交換藥材之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各國的經濟危機。

    並且,因為各國得到這筆「意外之財」,提高了他們的消費水平,對已經工業化的海洋國來說,也相當於隱性地提高了市場消費能力。

    通過這次大規模交易,幸宇發現了一種將世俗和星術界緊密聯繫起來的方法,那就是從經濟聯繫入手。當然了,考慮到星術師們的地位和實力畢竟比普通人要高得多,所以,這個聯繫渠道還是要掌握在幸宇手中的。

    為了解決海洋國的貴金屬儲備低下以及加深星術界和世俗界的交流,幸宇終於在星術聯盟的例會上第一次發出了自己的動議。那就是把提神丹擴散到普通人群之中,讓更多的人來購買這種低級丹藥。

    按理說,提神丹是幸宇自己的東西,他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用不著這麼嚴肅地當成一項議題在聯盟上提出來。可是,實際上提神丹現如今已經成了低階星術師的必需品,即使不考慮星術師不願意與普通人「同流合污」的因素,也必須考慮一些素質低下的星術師從普通人那裡出手搶奪的可能。

    讓幸宇沒有想到的是,他這個常任理事的第一次提議就獲得了所有人的贊成。難道是這些傢伙都轉性了?還是真的想要從普通人手裡「勒索」提神丹?

    其實,這就是他消息不靈通的緣故了,或者說,他根本沒想到自己從海洋國的普通人中發掘出上百低階星術師,對整個星術界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所有的宗門都在積極地「儲備」各自的後備力量。幸宇的舉動無疑讓他們看到了「效率」兩字。

    按照星術師們尋找弟子的常規辦法,大多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憑感覺觀察哪些人具有星術天賦,然後確定了之後再以精神力深入探查。且不說這種方法到底靠不靠譜,起碼效率低下是逃不脫的。

    用肉眼觀察篩選,很容易遺漏掉有天賦的普通人,而用精神力探查,也不是特別的準確。畢竟靈魂這東西可不是用精神力能探查出來的。就是星術師對自己的靈魂,也未必能夠那麼瞭解,更何況是對他人呢?

    至於說效率低下,更是顯而易見的了。若是在往常,或許還看不出這種傳統方式的缺陷,可和幸宇的方法一對比,就真的是差勁無比了。

    而據星術師們的觀察,幸宇的方法也不過是為普通人提供大量的凝神丹和基礎的星術觀想法門,儘管是動用了海洋國的國家力量,但是這一切卻不是各大宗門可以輕易學習模仿的。

    為何?還不是提神丹太過「昂貴」了。觀想法可以公佈,可提神丹卻不能輕易分發出去。不管哪個星術勢力都有自己的世俗「自留地」,星術明沒有問題,可之後盡快找到星術師,就需要提供海量的凝神丹了。

    嚴格說起來,單顆提神丹確實不算昂貴,售價等值於一兩銀子,別說財大氣粗的宗門勢力了,就是散修的財力也能勉強消費得起。可是,若是用幸宇那「撒網捕魚」的辦法確認哪些普通人具有星術師天賦,所需要的提神丹就不算任何勢力能夠承受得了的。

    想要在短時間內分辨出普通人是否有天賦,那麼就不能針對性地發放提神丹,而觀想的過程中,每個個體消耗的提神丹都在五十到一百枚之間。就算按照海洋國的經驗計算星術師和普通人的比例,也有一比一百左右。

    也就是說,若想要尋找到一個星術師,起碼得辨別一百個普通人。而以各個星術勢力對「人才」沒有限制的渴望,一兩個星術師可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若是「廣撒

    網多捕魚」,那得要消耗多少凝神丹?

    即使按照最理想的情況,發現一個具有星術師天賦的弟子就需要五十萬顆提神丹,十個星術師就是五百萬顆……以此類推,就是每個星術宗門都富得流油,也未必願意在尋找後備弟子上花費這麼大的代價。

    現在幸宇提議向普通人開發提神丹,儘管消費得起的普通人大多必須擁有中產以上的家資,可整個世界或者說這個大陸上的人口基數可是不少,中產階.級也有很多。

    若是普通人自己服用提神丹,然後在輔以各星術勢力觀想法,同樣能夠很快地找到有星術天賦之輩……至於普通人願不願意嘗試學習星術,這還用說嗎?這是星術明佔據主導的世界,能成為星術師可是無數人類的願望。

    是以,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反對幸宇向普通人出售提神丹。連崔家和琅邪家也不例外……這兩個大家族雖然不怎麼吸納血緣之外的星術師為核心力量,但是時代在變遷,宗門也再咄咄*人。為了適應形勢,他們也不得不改變家族的傳統。

    其實,換個角度考慮,改變了傳統之後,對崔家和琅邪家來說也是利弊參半的。首先說有利的一面,不管是崔家還是琅邪家族,都是一方豪雄,在世俗世界的「勢力範圍」也很不小,未必比不過那些經常遊走於「紅塵」的宗門。也就是說,若是真的沒限制地招納外圍勢力,在這一輪的「勢力擴張」的「軍備競賽」之中,家族勢力並不會太過吃虧。反而因為積累深厚,還比宗門勢力更加有優勢呢。

    至於廣泛吸納家族外星術師的弊端,那就是讓「隊伍」的「純潔性」變低了,甚至可能導致內部矛盾頻發。不過,這和幸宇的提議沒有什麼關係,畢竟絕大部分的宗門都已經出招了,有沒有提神丹的催化,家族勢力都不能再「抱殘守缺」。

    這些深層次的原因,幸宇並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無所謂,甚至還會樂見其成呢。星術修行不同於軍事擴張,不是星術師多了就一定實力增強。低階星術師的數量再多,頂多有更多的幾率早就高階星術師而已。

    不管是從資源分配上還是個人的悟性素質上,都是限制各個星術勢力培養更多高階星術師的因素。精兵路線和人海戰術各有各的優點,在星術發展方面,其實還是傳統的方法更適合一些,除非星術資源能夠無限量供給,否則,最終的結果還是要回歸到原來的情況。

    事實上,這個世界的星術資源並不是多麼的豐富……排除幸宇的煉丹能力的話,根本就沒有多少物資能支持龐大數量的星術師,否則也不至於發展了上萬年時間,星術界還只有三萬星術師的總數。

    若是幸宇是那種大公無私的人,願意為整個星術界服務,倒不用擔心資源不夠。可是,煉製丹藥,尤其是煉製凝神丹上,可是需要幸宇親力親為的。他哪來那麼多閒空為他人做嫁衣?自己修行的世界還不夠呢。

    別看他現在的工作效率高到離譜,三天就能分揀上億的凝神丹,可是上億的凝神丹也不過是夠現在的星術界消耗幾個月的時間而已。隨著星術師的數量越來越多,若還是這麼「慷慨」的話,那麼他也不用修煉了。

    不想耗費太多的時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幸宇也必須考慮到凝神丹的材料問題。極地雪糝不說了,在之前煉製那麼多凝神丹後,基本上把雪漠崔家的存貨都消耗了一空,還有那種只有一個地方生長才合用的「秦蘭草」,更是連草根都挖不到了。

    想要讓幸宇給星術界無限制提供凝神丹以及其他丹藥,根本就是癡心妄想不可能的事。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幸宇無法提供足量的丹藥,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星術師的需要,那麼怎麼才能極大推動星術界或者說各自宗門實力的提升呢?這就是幸宇提出向普通人銷售提神丹之後,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了……所有人都必須考慮的問題。

    從理論上說,星術師都是一群高智商的生物,即使耽於修行不怎麼注重外物,也具有極高的智慧。而現場恰恰就有那麼一些具有「戰略眼光」能著眼於未來的傢伙,聰明得過分地提出了一個問題:「星術師變多了之後,幸大師是否能保證丹藥的供應?而且,丹藥的價格是不是應該重新釐定一下?」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一個小勢力的代表,若是崔家或琅邪家提出來,或許大家還會認為這是阻攔宗門勢力招兵買馬的行為。可是這個小勢力同樣是個宗門,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實事求是地從實際情況出發了。

    而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讓幸宇有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從本心上說,向普通人發售提神丹,不僅是為了解決海洋國金融危機的事情。一方面確實有希望星術師的群體擴大,抬高丹藥重要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從長遠角度看,也有消弭世俗界和星術界之間界線的意思。

    畢竟星術師都是從普通人中出來的,數量少了或許還會覺得高高在上,可是爛大街之後,絕對會有星術師會保持「平常人」的心態。這個情況,對於幸宇的目標來說,其實是有利的。

    可是,從星術勢力的角度來看,星術師多了大家歡迎,可是若是為了培養更多的星術師,資源的消耗也不是個小數目。尤其是丹藥這種看似「可再生資源」方面,幸宇能不能提供足夠多,而且能不能讓所有人都消費得起呢?

    這確實是個很現實的問題,而且在星術大會的現場,在座所有人基本上就可以代表了星術界的所有人,幸宇還不能迴避這個問題。

    這真讓他感到很頭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