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古墓蠻腰·千年洞天

正文 第二百五十八章 逆血唐朝——《西域記》45 文 / 魔吟七曲

    果不其然,數日之後,旦度的大兒子便下毒害死了其父旦度。

    殺父篡位後,旦度的大兒子特勒立刻不作聲色,很低調地娶了新王后為妻,此事直接印證了孟贏溪的猜測。

    悟智歎道:「大師兄一語中的,著實厲害。此事要怪就怪紅顏禍水,幸虧我們中間沒有絕色女子,否則指不定這深厚的師徒情誼與兄弟情誼統統都要鬧得四分五裂,連血脈相連的父子間都如此,更不用提萍水相逢的緣分。妲」

    「就是就是!」附和之聲鵲起窀。

    這話叫唐僧與孟贏溪跟吞了蒼蠅似得對望了一眼,兩人均很是無奈。

    孟贏溪不想把話題拽道自己的身上,於是她忿忿道:「不愧是異域國度,娶父兄之妻為妻竟然也是一種風俗,好生怪異!」

    宮中的變故令人不寒而慄,心情頓時陰沉,唐僧黑臉不語,師弟們聽了紛紛搖頭歎息。

    新國王忙著擺平國內各種勢力,整個國家處於一片混亂之中,那先王答應過的送玄奘南下的事情自然給耽擱了。

    玄奘當然不能參與到活國的宮廷變亂中去,國王換了,路還是要走,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在臨走之前他還是硬著頭皮去找新任國王請求幫助。

    唐僧不會輕易求人,總是在依靠自己,或是自己人的力量去解決問題、排除困難,眼下去拜見現任新國王,乃是沿途過關所需的關還沒來得及或簽,再加上沒有可更換的馬匹,不得不如此做。

    特勒這位新任的國王沒有為難玄奘,不但盡可能的提供幫助,而且還建議他在去婆羅門國前先去附近的國家走走看看,也許會對取經之旅有所幫助。

    就在這時,依附於活國的縛喝國派了幾十個僧人前來憑弔旦度,同時慶祝新王登基。葬禮結束後,玄奘便趁機與他們一起離開活國。

    途中,唐僧一行與有它事的縛喝國僧人們分別,改道向南。此後沒有嚮導,沒有補給,師徒六人不為重重困難而氣餒,不為茫然無助而倦怠,進入了吐火羅地域(現在的阿富汗境內)。

    進入吐火羅境內後,玄奘經過了信奉小乘佛教,堪稱小王捨城,聖跡極多的縛喝國,並親見了長約一寸,寬八-九分,黃白色的佛牙。稍後,師徒六人行過揭職國,再次來到一座大雪山腳下,這座大雪山就是著名的興都庫什山。

    興都庫什山頂部終年被積雪覆蓋,佛教在當地盛行,人們在山壁上陸續開鑿了6000多個大小土窟,這些土窟成為來往旅客和朝拜者的臨時住所。

    「好奇怪的地方,到處都是洞窟。師父,這裡有這麼多現成的上好住處,我們今日就歇息於此吧。」

    「甚好甚好,為師正有此意。」唐僧明白這些洞窟的來由,他笑道,「終於來到了崇敬佛教的地方!看來……我們離婆羅門國不遠了。」

    住在能遮風擋雨的洞窟裡,那當然勝過露宿,於是玄奘一行在穿越興都庫什山的時候就在其中短暫停留。

    在這片橫亙千里的大雪山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佛教國家,名叫梵衍那國,這個國家的王城就是位於興都庫什山腹地、絲綢之路上最為繁忙的商業和交通樞紐——巴米揚城(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西)。

    梵衍那國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國家,有數千名僧人,信奉小乘佛教的說出世部。當然,梵衍那國給人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它險要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風俗習慣,而是兩尊大佛。

    數日之後,當行至河谷邊時,眾人於混沌的境界中被驚醒,幾名弟子驚愕地看到頂天立地的佛像,自然爆聲:「老天!那是什麼?師父,佛像……前方有兩座無比巨大的佛像!」

    「南無阿彌陀,這是為師見過的最大佛像。」唐僧牛眼激動道,「快快快,我們快過去。」

    佛雕鑿在巴米揚河谷邊山崖面南斷崖上的「巴米揚大佛」駭然入目,令人驚歎萬分,他們急急過去朝拜,並向當地的幾位跪拜者們詢問求教其來歷。

    這兩尊巨佛,甚為高大的的一尊為石佛,身披紅色袈裟,名叫塞爾薩爾;另一尊稍矮的為銅佛,身披藍色袈裟,名叫沙瑪瑪。

    悟空道:「神來的奇跡!佛教好偉大,竟然叫虔誠者歷經千辛萬苦為它打造出令人不可思議的凡身。」

    面對如此宏偉的人工傑作,孟贏溪十分興奮,她對銅佛最感興趣,敬仰之後又飛身仔細去觀察,把那幾位當地的朝拜者驚得不知該拜誰。

    悟空回到頂禮膜拜完的玄奘身邊概歎道:「這銅佛既高大又沉重,工匠們真是巧奪天工,梵那衍人聰明地採用了高超的分身合鑄技術,將佛像身體的各個部位分開來鑄造,然後再將其拼裝組合成完整的銅佛。它雖然是拼接出來的,但也極其不易,叫人歎為觀止。」

    玄奘聽罷按耐不住亢奮的心情,於是取筆墨書寫記載道:「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寶飾煥爛。東有伽藍,此國王先王之所見也。伽藍東有俞石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總合而成。」

    依依不捨地離開「巴米揚大佛」之後,唐僧一行到達了梵衍那國,並在此停留半個月,隨後繼續上路。途中,師徒六人不幸遇雪迷路,幸好走至一小沙嶺時,悟空發現有山裡住有土人,問清了路才順利度過黑山到北背雪山的迦畢試國土,並來到了象徵著當時中亞和婆羅門國的分界線的黑嶺。

    現實中的地理分界線不會像地圖上那麼清楚簡單,任何明之間都會有一片緩衝地帶,生活在緩衝地帶的人們身上往往帶有兩種明的印記,而玄奘來到的就是這

    樣一個處在兩種明交匯處的國家——迦畢試國。

    迦畢試國是地處婆羅門國西北的一個古老國家,漢代稱之為高附國,其轄境大致相當於現在阿富汗的喀布爾谷地,背靠興都庫什山脈,周圍被黑嶺環抱,是中亞通向北印度的要衝之地。

    古老的迦畢試國能夠在中亞遊牧民族與印度之間立足,除了地勢險要,更重要的是有著一位傑出的國王,這位國王不但治國有方,而且信奉佛教,整座王城擁有百餘所寺廟,六千多名僧人,而且大多數僧人都信奉大乘佛教。

    玄奘到來後,他與弟子們受到了國王和僧人們的熱情歡迎,這種情形好似在高昌國,真是久違了,師徒們禁不住相視而笑。

    可是,熱情過度也會生出火藥味。

    不長時間之後,居然發生了各所寺院「爭奪」玄奘的盛況——能夠邀請一位大唐高僧前往自己的廟裡居住駐錫應供,對當地任何一所寺院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

    唐僧與弟子們萬萬沒想到自己會如此受歡迎,臉上灑滿了陽光。

    孟贏溪於炸耳朵的吵吵嚷嚷聲中用孟斐斯語對唐僧暗道:「玄奘,你離西天越來越近了,也越來越受待見了,盛情之下連我這個妖精的情緒都不免被感染,突然間有種好幸福的感覺!」

    唐僧聽了很高興,但他沒有說什麼,只是以笑代答。

    正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相持不下時,一位僧人突然大聲喊道:「我們這所寺廟原本就是漢朝皇帝的兒子所修建,現在法師從大唐而來,理應先住在我們這裡!」

    該僧人的此言一出,眾皆嘩然,同時也引來了客人們的注意——迦畢試國離中原萬里之遙,居然會有一位漢人天子的兒子在這裡修建寺廟!

    這個龍子為何會來到迦畢試國,又為何要建造這座廟,當中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頓時勾起了玄奘一行強烈的好奇心,孟贏溪不免心下感慨,古代的中國不愧是世界最強的巍巍帝國,勢力竟然波及到這裡來。

    玄奘趕緊詢問緣由。

    原來,這個喊話僧人所在的寺廟名叫質子伽藍。質子,顧名思義,就是人質;伽藍,就是廟,即一座用來居住人質的廟。在當地語言中,這座廟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沙落迦,翻譯成漢語正是洛陽,所以這座廟又叫洛陽寺。

    正所謂他鄉遇故人,洛陽正是玄奘從小生活、學習、成長的地方,可以說是半個故鄉,每個人對幼年生活過的地方都會格外有感情,能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看到一座以故鄉城市命名的寺廟,玄奘心中自然是激動萬分,他當即決定在洛陽寺落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