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逸羽風流

正文 第19章 文 / 澹台扶風

    君逸羽出靈谷已經一個月了,他一路騎馬往玉安走,這一日到了豫州的洛城。

    靈谷所在的天目山地處浙州,距離帝都玉安足足有三千里,君逸羽受師叔之命,回家之路雖然說不上急行軍,但也沒多耽誤。到得豫州地界,路途已經過多半,君逸羽一個月野外趕路,到得豫州州府所在的洛城,說不得是人困馬乏。加之洛城相當於他前世的洛陽所在,洛陽「千年帝都,華夏聖城,明之源,天下之中。絲路起點,運河中樞,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創#世,魏晉風流,漢唐雄風,宋家氣。」的名氣他是知曉的,前世沒機會見識到,此次趕路經過,又恰好需要休整,他自然沒有過門不入的道理。

    華朝建國百年,天下大體還算得上太平,邊患雖有,但地處中原的洛城少有紛擾,再加上現在在位的承天帝治國有方,當國二十五年來大有欣欣向榮的盛世之勢,洛城順勢發展,本就是一州府治所在,又因著地利之便,隱隱有作陪都之勢,氣度自然更是不凡。

    君康逸入得城門,牽馬緩步漫走,對洛城風華很是一番滿意。

    時間近午,君逸羽在街上賞玩得一陣,感覺有些餓了,他是習武之人,耳聰目明,自是非同一般,遠遠的就見到了一塊「悅來客棧」的金字招牌,他心中好笑:「這悅來客棧莫非是古今全國連鎖?」

    君逸羽才牽馬走近,悅來客棧裡早有店小二迎了上來,他接過了君逸羽的馬韁,口中問得親熱:「客官,敢問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給我一間上房。」

    「喲,對不住了,客官,小店的房間都已經客滿了。」小二滿臉滿聲的歉意。

    「這不是消遣我嗎?你既然沒了房間,還問什麼打尖住店?」

    「小公子,您這可是折殺小人了!小人就是吃了雄心豹子膽,也不敢消遣您啊!您也知道,洛城的牡丹節就要到了,來客太多,小店實在是沒有房間了,剛剛小人也是習慣使然,一時口誤,還請客官原諒則個。」店小二打躬作揖說得真誠。

    君逸羽見他如此,他本不是個小氣人,前話也多是好笑,當下也不多計較,擺手示意無妨,口中說道:「哦。既然如此,那我吃個飯總有地方吧。」

    「瞧客官您說的,您且裡面請。」店小二躬身畢恭畢敬的做了個請進的動作。

    君逸羽滿意的點頭,「嗯」了一身,隨手拋了塊碎銀給他,腳下向悅來客棧的大門走去,口中吩咐道:「用最好的草料,好好照顧我的馬。」

    君逸羽入得店門,見大堂中還有幾處空座,也不再問間,只隨意挑了處靠窗的桌子坐了,叫了幾個酒菜。

    君逸羽進門就發現這悅來客棧的大堂談話格外熱鬧,他從店小二口中知道了牡丹節,以為都是在談論它,也沒在意。待得坐定,以君逸羽的耳力,不用刻意去聽,酒客並未壓抑的談話自然的飄進了他的耳朵,君逸羽這才知他們談論的不是牡丹節,卻是件關乎華朝國運的大事。

    「嘿,你聽說了嗎,咱們大華換皇帝了!」

    「那哪能不知道,陛下讓位給皇儲的佈告貼得滿城都是!」

    「這可不,咱們大華朝是真真出了個女皇了!」

    「那可不,開天闢地頭一遭啊。不過以前也有太后當政的,我看這公主皇儲十多年都不錯,這皇位她還真坐得。」

    「嘿,我聽說咱們這女皇啊,是個剋夫的命!她這可都換了三個夫婿了,前兩個可都是沒活過二十,聽說這第三位如今也到十八了,一直身體不太好,也不知會不會···」

    「哎,聽我說。我還聽說啊,這女皇啊,還是個風流人物,和好些才子名士都·····」

    「女皇風流剋夫,該不會也妨國吧?」

    「噓,你們知道些什麼,不懂就別瞎說!承天陛下讓位給女皇陛下,這可是老天爺的意思,這可是神龜負石送來的神諭,說要皇帝退位為太上皇,讓位給新女皇的。新皇陛下可是有老天庇護的!你們在這瞎說,可別連累我跟著遭天譴!」

    ······

    華朝之前的近兩百年中原一直被胡人佔據,便是華朝的開國太祖也有些微的胡人血統,他的皇后甚至就是西武國公主。所以華朝頗受胡風影響,風氣較歷代開放,也從不以言治罪,百姓們言行無忌,只要不是謀反叛逆的話,事關國君重臣,他們也敢在公眾場合肆意談論。

    君逸羽從靈谷出來一個月都在外趕路,仗著一身武藝大多數時候都在野外就地宿營,聽了酒客們的談論才知道承天帝已經在七天前下了退位詔書,自行退位為太上皇,皇儲君天熙即位,成了前無古人的一代女皇!

    承天十三年,承天帝就力排眾議,立下了他唯一的女兒,年僅十四歲,剛剛行笄禮的祥熙公主為皇儲,並依照華朝皇族君氏父子聯名制的男子命名之法,為她改名君天熙,定下了她大華皇位的正統繼承人身份。到如今,君天熙成為皇儲已經有十二年了。

    君天熙自小就受到承天帝的有意培養,冊封為儲君後名正言順的隨承天帝觀政學習,雖是女子之身,卻是很有一番治國才幹。這幾年,在承天帝的大力支持下,君天熙推行了幾項德政,受到了朝野稱讚。奈何,這位頗具帝王才能的皇儲殿下卻是個亙古未有的「皇太女」,華朝雖然開放,但男尊女卑的思想浸骨,尤其一些保守固執的老大臣,在這個「女子無才是德」的古代封建社會,朝臣雖然滿意君天熙的才幹,但只為她的女子之身,對她的儲君身份一直頗有非議。

    承天二十五年開春,也就是半個月前,承天帝去京郊行春祭大典,回來時卻遇到了玉水中神龜負載玉

    玉碑破水而出,玉碑上刻的卻是:「承天景命,可為上皇。天熙受國,君華萬年!」十六個碗口大的金字。承天帝當即率領隨行的百官拜扣蒼天,領受天諭,下旨禮部準備授受大典,回宮齋戒七天後行大典,傳位給了皇儲君天熙。至此,承天帝結束了25年的皇帝生涯,退居太上皇,華朝開啟了女主當國的新一朝,君天熙登極,明年改元天熙。

    君逸羽隨意的吃著飯菜,不動聲色的聽堂中食客說話,消化著他從食客們的談論中得來的消息。作為一個現代無神論者,他對「神龜負石」的說法自然是不相信的,沒準就是承天帝想要傳位,又怕大臣反對,才做了這一出蒼天有諭的好戲。歷朝歷代這種「人造祥瑞」、「人造神跡」的事不少,古人淳樸,敬重鬼神,這般把戲屢屢都會讓百姓信服,有需求就有市場嘛,反正好用。

    雖然離開京城十年了,可是當初承天帝對公主的寵愛和不遺餘力的栽培他還是記得的。對於君天熙,君逸羽還有些同情,當初就是一個故作冷漠,強自堅強,不肯在人前流露出絲毫委屈軟弱的小女孩。自幼喪母,又在父親的期許下鑽研國政帝王之學,沒得自在。只因為女子之身,創下再大的政績,朝臣也不願認可她!明明做了十二年名正言順的皇儲,到得即位,卻還要用上這所謂的「天諭」!貴為天女,還少不得有人非議她剋夫風流!

    承天十三年,也就是君天熙被立為皇儲的同年,衛國公第四子唐昭入贅皇家與君天熙成婚,次年君天熙生大女兒君若珊,第三年唐昭病故。君天熙依禮守節三年後,於承天十八年再次成婚,這次贅入皇家的是華朝世家豪族潘氏族長的長孫潘佐,次年得子君熙佑,潘佐卻也在婚後第三年去世了。現在的「皇夫」孫豐卻是君天熙的第三任夫婿,其祖父孫玄是三朝元老,雖然已經致仕,但朝中故舊無數,對華朝朝政很有影響力。孫豐在承天二十三年入贅給君天熙,同年年底得女君若萱。君天熙前兩任的夫婿都是十八歲與她成婚,不到二十歲就去世,剛剛升級為「國父」的孫豐今年才十八,民間基於君天熙剋夫的說法,又因為孫豐一直身體不好,都覺得他活不過這兩年。

    古人迷信鬼神命理,君逸羽卻是不相信命硬剋夫這一套。前世二十年,古代宮廷官場的電視劇沒有少看,君天熙兩任夫婿的短命,讓他直覺其中有蹊蹺。君天熙貴為天女又如何,三次極具政治聯姻色彩的婚姻已經是不幸了,更有這種剋夫的論調中傷她,實在是可憐可歎。至於女皇風流的說法,他心中也不大相信,「寡婦門前是非多」,君天熙不是寡婦,但有過三次婚姻,更能引人八卦,她的身份又不得不與朝臣才俊們多接觸,有些什麼風言風語,也是正常。再者,前世資訊發達,富婆富女的風流韻事也沒少聽說,在君逸羽想來,君天熙只要能做得好這個皇帝,就是真的風流,又與他人何干?男子的三妻四妾都視作理所當然,對女子卻是百般禁錮,古代這「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論調,又有個什麼道理。

    回想著記憶中的君天熙,君逸羽有些為她難過,那般驕傲天成的少女,就跟熙兒似的,又怎麼會風流。唉,葉琳熙,君天熙,都是熙兒,還真巧,心性也有些像。便是這些無聊者在這黃口白牙的嚼舌根,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承天十三年上元看到她時,她一個人躲在御花園哭,如今過了這麼多年,她都變成皇帝了,也不知道怎麼樣了。身邊的丈夫走馬燈似的換,又坐上了最孤獨的位置,本就是個冷清的人,到如今,唉!也不知道成了什麼模樣。小時候她對我一直挺好的,可惜她好像挺忙的,見面的機會不是很多,走的時候都沒機會和她好好告別。對了,她對那時那個小唐大人是不滿意的吧,成親的時候臉跟個冰塊似的,比平時還冷,可是後來怎麼會有個女兒呢?許是古人的觀念和我不同吧,不懂······

    君逸羽飯菜吃飽,該聽的也聽得差不多了,能想的也想得差不多了,便喚來小二會賬,隨手給了他一錢銀子的賞銀,逕自牽馬離了悅來客棧。

    因為牡丹節的緣故,洛城的各個客店大多已經客滿,君逸羽花了不少功夫才找到一家比較滿意的客棧住了,就這,還是多花了幾倍的價錢請人讓出來的房間。好在君少爺還真不缺錢。

    君逸羽安頓下來之後,本想是歇息一天,順便看看洛城了,就繼續趕路,卻又聽說後天就是牡丹節,心中尋思:「洛城中客店萬千,都住了個滿,多是為這牡丹節來,想來一定非同一般。我既然已經到了洛城,不去看看,倒真是對不住自己了。」他一人上路,也不急著這一天,索性多住一晚,來見識見識名滿天下的洛城牡丹花會。

    君逸羽本就是一個熱愛美景的人,尤其頂著前世的靈魂活在今生,總有格格不入的感覺讓他並沒有想創建什麼功業的心思,走一步是一步的,更多了些尋訪美景的心思,甚至打算來個世界旅行,做一個徹徹底底的看客。

    兩天後,洛城牡丹節的日子,一個明媚的春日,是個賞花的好日子。君逸羽來到古代,早已經習慣了早起,今天自然也不例外。卯時起身梳洗,客棧中不好練武,君逸羽只盤膝吐納了半個時辰,就出了門來。

    才剛剛辰時,洛城中卻是早早的熱鬧了起來。君逸羽用完早點,出得客棧,也不用問路,只隨著三五成群的人流就到了城東的薈芳園,便是洛城牡丹節舉辦的地方了。

    說是牡丹節,其實也就類似前世的花展。君逸羽只是衝著前世聽說的「洛陽牡丹甲天下」的名頭才來湊湊熱鬧,對牡丹的品種倒是不太瞭解,他只是閒散的走在薈芳園內,看看花開得極為繁盛美艷的各色牡丹,偶爾混跡在人群中聽人對展出的牡丹評頭論足,倒也頗有幾分趣味。

    洛城花開,滿城共賞的祥樂氛圍不知不覺的感染了君逸羽,十多年古代生活下來,他也多了些這個時代所特有的風浪漫,見左右無人,想起了前世耳熟能詳的吟誦牡丹的詩句,不由得淡淡開口念了出來。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

    朝霞。

    ······

    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期間更有王。

    四色變而成百色,百般顏色百般香。

    ······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