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古代地主婆

正文 第88章 說功勞曹大姐初驚朝堂 文 / 希行

    、、、、、、、、、、

    這一天的早朝,所有的官員都發現以往帶著幾分病氣的皇帝格外的精神,不由稍微放鬆了些,這些日他們可真不好過。

    朝事徐徐進行,皇帝先是說了班師回朝的郭逵如何封賞,這件本無意外的事竟然意外的引起了相吳充與樞密院副使王韶的爭論,朝中人都知道吳充對於王韶頗為看不起,王韶似乎也擠壓了一肚氣,此時盡情發洩出來,一口一個郭逵無功有罪,不僅讓吳充面上下不來,就連皇帝也浮現幾分不滿。

    眼看二人說著說著又糾纏到往日開熙河的爭論上,皇帝咳了一聲,說道:「中書和密院先給郭逵議個處分,再行取旨。」算是給他們個台階下。

    此時寶閣待制李承之忙出列奏事,打斷了面色不悅依舊要說話的王韶,他說的是延州災傷嚴重祈求減稅,皇帝立刻准了,又想登仕郎那篇奏折,歎道:「可見糧食之重。」一面招內侍宣讀登仕郎李蓉的奏折。

    站在朝堂最後邊最不起眼一角的李蓉,一開始沒聽清皇帝要內侍念什麼,待聽了兩句,臉色又驚又喜,不由往前邁了幾步,而隨著內侍尖啞的誦讀聲,朝堂上的人面色各異,而其中最難看的莫過於手中拿著最新推廣計劃書的劉小虎。

    「朕尤記那年旱災蝗災接連,兩江兩浙顆粒無收,民眾餓死者十之五六,米價貴如金銀,今又聞延州災傷,可見天下何事為重。」皇帝歎了口氣,接過內侍捧上奏折,看向眾臣,「登仕郎何在?」

    李蓉忙搶出列,躬身道:「臣在。」

    「擢登仕郎李蓉進寶閣侍制兼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皇帝微笑道,一言既出四座皆驚。

    寶閣侍制也就罷了,那是個侍從官,是個榮譽,是個閒職,是專為了造詣上出類拔萃的人設置的,他李蓉寫的一手好字,也勉強擔的上,但中書省可是能夠直接參與機密朝事的正六實官職,這個在朝人眼中一向風流倜儻飲酒作詩紅袖添香的年輕男,竟然也能當的?

    朝堂上一瞬間陷入靜默之中,就連李蓉也怔住了,這,這就成了正六的官了?自己的父親一輩做夢都夢想的官職,到死也念念不忘的官職,就這麼簡單的到手了?

    「李大人,快謝恩啊!」一個聲音提醒到,李蓉忙跪下一面斜眼看到提醒自己的人竟然是御史中丞鄧綰,心道,果然不虧騎牆小人之名,這心思這眼神夠快。

    「臣不勝惶恐。」李蓉穩定心神,低頭說道。

    而這時有關種大棚與不種大棚的各派也趁機開始爭論,看著爭論聲起的眾人,作為當事人的劉小虎與李蓉反而靜默不語。

    「彥章,他說的也有道理,如今之計,種水稻最合適。」鄧綰趁人不注意,靠近劉小虎,低聲道,一面示意他,快些接過皇上的話,「這水稻是你種成的,莫讓旁人撿了功勞。」

    劉小虎站在朝堂之上,四周的議論聲似乎聽而不見,不讓種?他們就是不願意讓他種!他們就是見不得自己做成任何事!他們這些人就是瞧不起他這個靠聖恩上位的農官!

    抬眼看到沉著臉正與一擁棚派激辯的李定,心裡的火蹭的被點燃了,一定又是這個人出的主意!

    「陛下,水稻已經豐收,稻種依然備好,即日就要下發各,」劉小虎突然邁步而出,大聲說道,讓議論的朝人們頓時止住了話頭,目光都放在他的身上,卻見劉小虎躬身舉上一份奏折,道,「大棚之事於此並無衝突,臣已寫好章議,請陛下過目。」

    皇帝愣了愣,似乎很意外劉小虎的堅持,有些尷尬的咳了聲,問道:「愛卿,如今良田不多,如果種了水稻,如何再種大棚?不如……」

    鄧綰不由出了一頭冷汗,伸手悄悄拉了拉劉小虎,皇帝的話已經說的這樣明白了,這小可別再強了。

    「陛下,大棚乃四季均可種植,不同於水稻一秋而已,請陛下深思。」劉小虎對於鄧綰的暗示毫不察覺,再一次躬身道,一面將手裡的奏折又舉了舉。

    「臣有本奏,淤田司劉彥章貪利冒進,置天下大利與不顧,請罷黜。」李定也是怒火蹭蹭冒,邁著大步就走出來,大聲說道。

    而一貫為劉小虎行事辯駁的鄧綰,此時卻沉默不言,倒是吳大人等幾個司農寺的官員站出來,對李定進行了反駁,說劉大人為了淤田墊了家財,收雲苔盡入朝庫,治麥災分不取,何來貪利之說。

    「哼,劉大人之妻在大名府大收土地,推到泛青麥田,致使戶鄉民哀哭上告,也是為了朝廷大利?」李定冷笑幾聲,從袖拿出幾分奏折,在手裡舉著,一面看向鄧綰,「御史大人貴人忘事,怎地沒見到這些上書?」

    鄧綰氣的臉色大變,伸手一指道:「李定,你膽敢違制翻閱朝廷書!」一面忙向皇帝俯道,「陛下明鑒,臣已派人查實,此乃大名地方豪貴所為,栽贓與劉大人,劉大人毫不知情。」

    皇帝坐在龍椅上,被這一番吵吵鬧的頭疼,臉色也不是很好,掐了掐頭,說道:「這些事以後再說。」

    這個時候,一直靜立不語的新晉正六官員李蓉,躬身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為,劉大人所言能行。」

    這話又引起眾人一片驚異,這小難不成也是根草?就連劉小虎也第一次正眼看向李蓉。

    「哦,你說來聽聽。」皇帝面上浮現喜色,看著李蓉面色英俊,儀態大方,暗道,此等模樣,難免逸事多多。

    「陛下,大棚蔬菜的確造福於民,但因其利益,種植者必將蜂擁而起,由此侵佔良田,使民逐利而荒農事,但如果陛下下旨特批,要求在每一每一府每一縣,均制定地域指定面積種植,豈

    不是既能使民吃上蔬菜,又不至於盲目種植,保證農事生產正常進行?」李蓉款款道。

    皇帝聽了,頓時叫好,又咨詢眾人意見,皇帝都叫好了,哪個不長眼的還有其他意見,劉小虎已經明白事已成定局,而皇帝也再沒接他的奏折,不由面色一暗,收起奏折,與眾人一起,躬身附和道:「陛下聖明。」

    皇帝越想越覺得這是個好方法,而且如果讓朝廷來控制,還是一大筆收益,不由笑道:「李大人,朕要好好封賞你!聽說你愛美人,朕賞你幾個宮女可好?」

    見到皇帝竟然跟李蓉調笑起來,可見他那點私生活不檢點的污點,也不算什麼了,眾人忙跟著打哈哈,紛紛道此乃妙事。

    李蓉含笑謝恩,眼看今日朝時不短了,皇帝就要下旨散朝,但就在此時,李蓉卻又一次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皇帝今日解決了心頭煩事,精神大好,便道:「說。」

    「陛下,臣不敢貪功,臣有今日奏議,乃受人指點,請陛下允許臣將封賞轉贈此人,以共沐聖恩。」李蓉慢慢道。

    這道出乎所有人意外,聽他李蓉這意思,那個人是個上不得檯面的人,否則怎會將這樣一件榮譽之事讓給他人?按理說李蓉可不需在這裡說出來,回去後給那人些謝禮便可以了,這個李蓉,倒是個無私之人?

    皇帝聽了這話,對李蓉的態又好了幾分,感覺這個人真是磊磊君啊!敢進言不貪功,人才啊!於是站起身道:「不知此人是誰?可是大人府中的食客?如此,可有生籍?朕再賞他便可。」

    劉小虎心裡有些鬱悶,不自覺的看了鄧綰一眼,見鄧綰正衝自己使個眼色,暗示去查查那個亂嚼舌頭不長眼的龜兒是誰,心裡歎了口氣,忽覺李蓉抬頭衝自己笑了笑,不由愣了愣,不解何意,就聽李蓉說道:「此人乃冠氏縣上奏的及時發現麥災並提出診治方法的人稱農神娘的成安縣曹氏。」

    這一長串話從李蓉嘴裡突突冒出來,真難為傳到眾人耳內還清晰明瞭,但包括皇帝在內的眾人都有些愣神,一時沒反應過來這說的人是誰,只明白是個婦人。

    而劉小虎覺得腦中哄得一聲,頓時思緒亂糟糟起來,耳中反覆只有一個聲音,成安縣曹氏!

    是她?是她?是她的意思?

    而在此時,看出眾人疑惑的李蓉忙釋疑道:「陛下,曹氏,就是劉大人的……前妻。」

    皇帝覺得有生以來這是他遇到驚喜最多的一日,他的目光與朝中所有人一樣,都轉向了劉小虎,一時間不知道怎麼開口,他恍惚記得,劉小虎曾說過,這個曹氏精通農事,如此能說出這樣的看法,也是正常的,只不過,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如果這個曹氏不是那個曹氏,他這個做皇帝,自然毫不意外的要進行封賞,朝廷可不是歧視婦女的,想當年治平年間長樂女錢四娘興修的木蘭坡,就獲得朝廷的嘉獎,只是,這曾經的夫妻倆持的是截然相反的觀點,這賞了前妻,算不算打了前夫的臉?

    「陛下,曹氏偶聽人說起朝廷要推廣大棚之事,她當年親自種著,深知其大利,知道陛下愛民心切,本不敢妄議朝事,但她長在民間家中世代種地為生,見慣災年荒年,最知民眾對果腹之物的依賴,當年才會只求區區幾畝地而讓出價值萬金的早熟蓮藕種植法,為此還遭到成安縣令大人的不解,曹氏說服縣令大人力種水稻為主,勸朱大人勿爭蓮藕之鄉之名,為保民生口腹之物而重,這是成安縣朱清上書為證。」李蓉不緊不慢的說來,一面拿出一封上書舉起。

    這話說得,聽起來平淡無奇,但眾人怎麼聽都覺得有些不對勁,似乎有些字眼,李蓉咬的過於清晰了些,什麼叫親自種著?什麼叫讓出種植法?什麼叫勸服縣令大人?伴著李蓉的敘述,劉小虎面色沉如水,目不斜視,那猶如高倍聚光燈的目光,也不能探出他此時的心思,只有靠他最近的鄧綰,不自覺的瞄了一眼,劉小虎垂在袖中微微顫動的手。

    皇帝再按不住心內的好奇,也顧不得再考慮這算不算打了愛卿的臉,忙讓內侍接了過來,果然見朱清字字詳細句句樸實,以那曹氏當年的作為力諫不可隨意推廣大棚菜,請以谷糧為重。

    「如此,成安縣朱清、曹氏,忠勤可嘉,各封賞銀兩、四表禮,加封朱清食祿一千石,賜曹氏織鍛織錦十匹。」皇帝思慮片刻,為自己這個決定暗暗交好,這樣即賞了曹氏,也讓劉小華面上好過些,說完,下意識的看了眼劉小虎,見朝中眾人的目光也都在劉小虎身上轉啊轉,只轉的那個年紀還不大的孩,再掩不住難看的臉色。

    「退朝。」皇帝忙吩咐,以往緩解劉小虎的難堪,在起身回宮的上,皇帝忍不住想起這個曹氏,想到曾經也見過一面,沒想到不僅做了一手好飯菜,還如此精通農事,倒有些不同與旁人,再想那曹氏的模樣,卻是想不起來,只記得似乎有些莽撞無禮,敢直視自己,他一想著,走進了曹後的寢宮,今日曹後剛吃過藥,精神好了些,看到皇帝步履輕鬆,嘴角還掛著一絲笑,不由笑道:「官家,何事如此高興?」

    皇帝聞著屋內的藥香,看到床榻上的祖母,滿頭銀絲,因為在床上躺的久了,肌膚越發顯得鬆弛,心內不由一酸,坐下來,握著曹後的手,真切的道:「娘娘,你今日可好些了?我著人去宮外尋良醫,娘娘很快就能好起來了。」

    曹後只是一笑,道:「官家無須費心,這生死之事,哀家一向看的輕。」

    說的皇帝有些難過,那曹後知他心意,便接著問他為何事高興轉開話題。

    「娘娘。」皇帝來了興致,剛要興致勃勃的說,忽地想起那曹氏是被曹後做主休掉的,頓時有些猶豫,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曹後自然看出他的猶豫,笑了笑,道:「

    官家有什麼話不能跟娘娘說了?」

    皇帝一向對這個非親生奶奶敬重萬分,又知道她可不比那些心量狹小的一般婦人,又最是愛民心切的,便毫不猶豫的說道:「娘娘,你還記得那劉家的……悍婦曹氏?」

    曹後聽了點點頭,嘴邊露出一絲笑,說道:「記得,就是做得一手好菜,又寫了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那樣好詞的婦人吧?」說著歎了口氣,「當日哀家也是急了些,總覺得有些虧欠這孩,她如今,過得如何?只怕難尋的好人家嫁了。」

    皇帝聽到這番話,知道曹後對那曹氏早無怨言,忙笑道將朝堂上的事說出來,曹後聽了,幾乎坐起來,不可置信的道:「竟有此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