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瀟湘風雲

正文 第八十二章 :同舟共濟(之二) 文 / 天宇星

    以**為首的北京最高統帥部面臨著嚴重的選擇。對於這個問題,曾在**領導人中發生爭論,也曾使**閉門謝客,晝夜思考。他認為出兵援朝已是萬分火急,原擬派**率軍入朝,但林不大贊成出兵,稱病推辭。中央書記遂改派彭德懷來掛帥。

    **從他和彭德懷在20多年南征北戰的共同生活中,深知彭德懷是大家公認的一位嚴守黨紀、臨危不懼、敢於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橫刀立刀的帥才。所以在10月2日中央常委會討論援朝志願軍司令員人選時,**提出彭老總最為合適了。於是常委作出了一致同意彭德懷出任志願軍司令員的重要決定。同時商量決定,盡快派飛機把彭德懷接到北京,並給斯大林發去一份電報。電報說:(一)我們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佔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獗,於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二)我們認為既然決定出動中**隊到朝鮮和美國人作戰,第一,就要能解決問題,即要準備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略軍;第二,既然中**隊在朝鮮境內和美**隊打起來(雖然我們用的是志願軍名義),就要準備美國宣佈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用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沿海地帶。(三)在這兩個問題中,首先的問題是中國的軍隊能否在朝鮮境內殲滅美**隊有效地解決朝鮮問題。只要我軍能在朝鮮境內殲滅美**隊……那時的形勢就變為於革命陣線和中國都有利的了。

    10月4日上午10時左右,一架專機從北京飛來降落在古都西安機場。

    中央辦公廳警衛處派來的兩個人,一下飛機立即乘汽車直奔西北軍政委員會辦公大樓。當他倆火速趕到彭德懷的辦公室時,彭德懷正在埋頭審閱有關西北地區三年經濟恢復建設的各種報告、計劃和圖表,以備國慶節後將這些方案計劃向中央匯報。中辦警衛處的同志對彭德懷說,**主席請他立即乘飛機到北京開會。

    彭德懷一愣,驚奇地問:「我已接到北京的電話,但不知開什麼會?是不是原告通知要召開各大區領導人匯報三年經濟恢復計劃方案的會?」來人回答說:「我們也不清楚,周總理只是對我們交待說,飛機一到西安,就馬上接彭老總來北京,一分鐘也不准停留。」彭德懷遲疑一會兒說:「那我總要給西北局和西北軍區的領導同志打個招呼吧?」來人催促說:「不行,對誰也不能講,要趕快去機場!」彭德懷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他馬上把西北局秘書長常黎夫同志找來,說:「中央讓我立刻坐飛機到北京開會,來不及作交待,大概過幾天就回來了,你可分頭轉告西北局和西北軍區的幾個主要領導同志,對其他任何人先不講,有什麼事等我回來再辦,我馬上要坐車到機場去了。」此時一貫深思熟慮、沉著冷靜的彭德懷,對這突然緊張的情況也感到迷惑不解,難道到中央匯報三年經濟恢復計劃還這麼緊張嗎?不過他還是多了一個心眼兒,不管開什麼會,還是叫秘書把西北地區單位報來的三年經濟恢復發展的規劃方案、調查報告和圖表統統帶上,和他一起坐飛機到北京。是日上午11時左右,這架從北京匆匆飛來的飛機又匆匆起飛,穿過西安上空的雲霧直抵北京。坐在這架飛機上的除了北京中央辦公廳警衛處兩人外,就是彭德懷、秘書張吾養、警衛員郭洪光等3人,這使得這架能搭乘20多人的飛機機艙內顯得空蕩蕩。

    飛機經由山西太原機場檢修、加油後,於下午4時零5分在北京西郊機場降落。當彭德懷跨出艙門快步走下舷梯後,中央辦公廳警衛處處長李樹槐迅速迎上前來向彭德懷敬禮,幾輛小汽車早已停候在跑道一側。李樹槐對彭德懷說:「彭總,今天氣候不好,氣流不穩,一路辛苦了。行政處已經在北京飯店為您安排了住宿。**交待說,請您先到北京飯店休息一下,然後再去中南海參加會議。」彭德懷的臉立刻嚴肅起來,說:「不是命令我一分鐘也不能停留嗎?我不需要休息,請司機同志直接開車到中南海**那裡去!」汽車通過具有民族風格的西四牌樓,很快就進入中南海的西門,然後停在「豐澤園」門前,彭德懷急忙下車,隨李樹槐向後院的頤年堂走去。

    當他來到頤年堂時,周恩來總理首先迎出來與彭德懷握手。周恩來解釋說:「彭總,會議下午三點就已經開始了,來不及等你,因為政治局會議定得倉促,昨天就準備派飛機去接你,可是天氣不好,只好推遲到今天。所以搞得你很緊張吧?吃過午飯了嗎?」「吃過了。」彭德懷一邊回答一邊隨周恩來進入會議廳。

    **和政治局委員們見彭德懷起來參加會議,都站起來和他握手。**也發話了:老彭,辛苦了,你來得正好!美帝國主義軍隊已越過「三八線」了,現在政治局正在討論我國準備出兵援朝的有關問題,大家正在發表意見,請你也準備談談你的觀點。彭德懷坐定之後,猛然發現會議氣氛很嚴肅,包括和他同舟共濟、在戎馬生涯中度過了幾十年的朱總司令見了他也沒說幾句話,有的同志更是只握手不說話,使他立刻感到這是一次不尋常的政治局會議。由於他來京前,滿腦子裡裝的是如何建設開發大西北的經濟問題,對中央召開這樣的緊急會議,思想上並無準備,所以他只好側耳靜聽。從幾個同志的發言中,他才知道對出兵支援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有些不同意見,有的主張不出兵,有的主張暫不出兵,共同的理由是:(1)我國經過了幾十年戰爭的摧殘,戰爭創傷亟待恢復,而財政又十分困難;(2)國內還有部分邊遠地區和沿海島嶼尚未解決,約有100萬國民黨殘餘部隊和土匪尚亟待肅清;(3)廣大的新解放區尚未進行土地改革,新建的政權也還不鞏固;(4)我軍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美軍的裝備,更無制空權和制海權;(5)由於長期戰爭的艱苦生活,有些幹部和戰士產生了和平厭戰思想情緒,等等。參加會議的大多數同志認為目前中國的情況是困難重重,出兵問題應慎重從事,聶榮臻元帥後來在回憶這次會議的情況時寫道:「總之,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打這一仗。」**聽完與會者的討論後,對中國是否應該出兵援朝問題,在會議最後講了以下

    下一段話: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

    10月5日上午10時左右,彭德懷與鄧老一起來到中南海。

    在昨天下午的政治局會議上,彭德懷因為是在會議開了兩小時後才趕到會場,還不瞭解會議進行的全部情況,對這事關國家命運的大事,他也就沒有輕易發言表態。**還不知道他對出兵朝鮮是什麼態度,而且常委已決定派彭德懷率軍入朝,因此想親自聽聽他的意見和看看他是什麼態度,所以特派鄧老接他來中南海個別交換意見。當彭德懷來到**的辦公室,兩人在沙發上坐下後,**點起一支煙用力吸了一口說:老彭,據朝鮮來的情況,美軍和南朝鮮軍隊正大批越過「三八線」,因此政治局今天下午還要繼續開會,在昨天的會議上,你沒來得及發言,可你都聽到了,大家擺了很多困難,當然,我們確實存在一些困難,有些是嚴重困難,但是怎樣戰勝困難,克服困難,我們還有哪些有利條件?不知你彭老總是怎麼考慮的。

    彭德懷喝了一口茶,望了望**疲睏的眼神,直言坦率地說:主席,昨天晚上我幾乎沒有睡覺,我把你講的四句話,反覆思考了幾十遍,我體會到這是一個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相結合的問題。如果我們只強調困難的一面,不同美軍正向鴨綠江進犯的危急後果聯繫起來考慮,不僅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難保,就連我國東北邊防也直接受到威脅。出兵有利還是不利?經不定期反覆考慮後,我擁護**出兵援朝的英明決策。

    **聽著彭德懷的話一邊贊同地頻頻點頭,一邊興奮地說:嗯,好哇!還是你彭老總有戰略遠見,看來你是百分之百地支持我羅!然後**又仰躺在沙發上高聲地說:我們有些同志,只看眼前,看不到將來,更有人被美國的飛機、大炮嚇破了膽!我們過去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不都是以劣勢裝備戰勝了優勢裝備的敵人嗎?**的話音越來越高,他的話,顯然是有針對性的。兩人又沉默了一會兒後,彭德懷將話題接過來繼續:我們確有困難,大家擺的也是事實,但是,敵人也有困難,他們兵力不足,補給線長,從美國本土離朝鮮大約5000多海裡。我們應全面觀察問題,如果讓敵人佔領了全部朝鮮半島,這對我國威脅很大。過去日本人進攻中國,就是以朝鮮為跳板,首先進攻我國東三省,然後又以東三省為跳板,大舉向關內進攻的,這段歷史教訓不能忽視。這次我們的作戰對象,雖然是在武器裝備方面佔絕對優勢的美國侵略軍,我們既不能輕視敵人,但也不能過低估計自己。1947年胡宗南進攻延安,他的兵力是24萬人,有空軍支援,武器裝備幾乎都是美式的,比我軍裝備不知要好多少倍。我軍只有25000人,只佔敵軍的十分之一,武器落後,每枝槍平均不過幾十發子彈。陝甘寧邊區地瘠民貧,人口才100多萬,為什麼我們能打敗了胡宗南?一是我們是正義戰爭,是自衛戰爭;二是邊區群眾的大力支援;三是靠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現在我們已經取得了全國政權,有幾百萬軍隊,有全國人民的支援,我們有對付敵人的經驗,只要我們在戰略戰術上不犯重大的錯誤,我們就有信心打敗美國侵略軍。

    如果沒有蘇聯武器支援怎麼辦,彭德懷說:「蘇聯完全洗手,我們裝備差得很遠,只好讓朝鮮亡國,是很痛心的。」**聚精會神地聽完彭德懷敘述的觀點後高興地用大手捶了一下沙發大聲說:你分析得對嘍!看來我們是想到一起了,現在美軍、英軍、和南朝鮮軍隊正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接近,麥克阿瑟已向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發出最後通牒,朝鮮已處於危急時刻,金日成同志要求我國盡快派兵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當前出兵朝鮮已是關鍵時刻,如讓敵人前進到鴨綠江邊,其後果不堪設想啊!彭德懷同意地說:「主席分析得對,我們現在就是要和敵人搶時間,不能再舉棋不定了。」接著,**又與彭德懷談起了由誰掛帥的問題,並徵求彭德懷的意見。**緊鎖雙眉,若有所思地說:前些天我和恩來、少奇、朱老總商量的一致意見是派**去,因為他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不東北地區的領導人,是東北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現在集結在南滿的4個軍都是原東北地區的部隊,一旦打起仗來,首先也要靠東北地區支援。我國長白山地區的地形特點、民情風俗和朝鮮北部的情形大體相似,從各方面考慮,派他去率軍援朝,是很合適的。可是,我前些天去徵求他的意見時,他精神有些緊張,強調身體不好,每晚失眠,怕光、怕風、怕聲音,硬是不接受任務。**吸了一口煙繼續說:現在很明顯,這場戰火很快就會燒到我國的大門口,情況危急喲!我們必須當機立斷,馬上出兵。既然**說他有病不能去,常委幾個同志商量的意見,這副重擔,還是請你彭老總來挑,這是一場比保衛延安更艱苦復的戰爭,不知你的身體情況怎樣?你可能思想上還沒有這個準備吧,你考慮有什麼困難?說到這裡,**兩眼注視著彭德懷。此時,屋裡呈現出短暫的沉寂,片刻之後,彭德懷面對**,兩道濃眉一揚,剛毅果斷地說:「主席,我這個人的脾氣你很瞭解,我服從中央的決定!」「還是你老彭在中央為難之時,堅決支持和服從中央的決定,這我就放心了。現在美國已大批向北冒進,我們不能再等待,要盡快出兵,今天下午政治局繼續開會,請你說說你對出兵援朝的意見,擺擺你的觀點。」深為感動的**略帶感歎地說。

    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繼續在頤年堂開會,對是否出兵朝鮮問題再次進行討論。在發言中,仍有兩種觀點,即強調國內困難很多,主張不出兵或暫不出兵。彭德懷對出兵朝鮮問題早經過反覆考慮,遂胸有成竹地講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出兵朝鮮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就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就是了。如讓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如等美國佔領了朝鮮半島,將來的問題更複雜,所以遲打不如早打,這樣對國內外的反動氣焰和親美派也是個沉重打擊。

    在彭德懷發言後,**顯然心中早已有數,他向會場環視一周後,用手敲打著桌面說:我們國內當前存在著一些困難,這是事實,但我認為今天老彭的發言是一針見血,很有說服力。現在美國人逼著我們打這一仗的,猶豫退縮,擔心害怕都沒有用,這些心理和情緒正是敵人所希望的。現在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在敵人進佔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風險,有多大困難。必須立刻出兵朝鮮。關於由誰掛帥的問題,既然**說他有病已前往蘇聯養病,我提議由彭德懷同志率領志願軍入朝,協助朝鮮人民軍抗擊敵人。至於志願軍入朝具體部署和細節,會後我們和彭德懷同志研究。

    在**發言之後,會場上嚴肅緊張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大家都以尊敬的目光投向彭德懷,一致同意由彭德懷掛帥率軍援助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對此,彭德懷沒強調任何困難,立即站起來表示:「我還是那句老話,服從中央的決定。」

    10月5日下午的政治局會議結束後,**主席因考慮須馬上和彭德懷、高崗一起研究入朝的作戰方案,遂留下彭、高以及周恩來共進晚餐。

    飯後,**對彭德懷說:現在朝鮮情況已十分危急,我們必須馬上出兵,否則將貽誤戰機。你和高崗8日先到瀋陽去召開東北邊防軍高幹會議,迅速傳達中央政治局的決定,督促部隊立即做好入朝準備。同時我把黨中央出兵援朝的決定通知金日成。關於部隊入朝的時間,給你10天做準備,初步預定10月15日。關於部隊更換蘇聯武器裝備和空軍支援問題,周恩來同志即刻去莫斯科與斯大林同志商談,盡快解決。彭德懷雖然感到時間太緊張,但仍表示:主席,你放心,那我就1天按10天甚至20天的工作量來幹。10月6日上午,彭德懷又參加了**周恩來副主席主持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這次會議就志願軍入朝方案,更換武器裝備,後勤供應方法和抽調幹部組建彭德懷指揮所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作出了決定。會議還決定,議定的各項工作均由總參謀長聶榮臻負責籌辦。緊張的抗美援朝臨戰準備工作,是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朝鮮戰場日益嚴重的局勢,使彭德懷不能在北京久留。10月7日吃過早飯後,他指示把從西安帶來的全部件清理登記後,馬上移交給中央辦公廳保密室保存。當天,彭德懷到中南海**處,和高崗一起共同研究志願軍出國第一步作戰方案和後勤供應問題,關於彭德懷指揮所設立的位置,**的意見,為保證安全,免遭敵機轟炸可設在鴨綠江北岸一個隱蔽位置。但彭德懷不同意,他主張過江入朝與金日成在一起,以便協調兩軍,統一指揮作戰。關於志願軍出國作戰前後的宣傳報道問題。彭德懷向**提議:「在戰鬥打響之前,應絕對保密。打響之後,新華社在報道和廣播方面也應注意分寸。要設法轉移敵人的視線,使其產生判斷上的錯覺,以便我軍各路部隊迅速隱蔽過江,取得戰鬥的主動權和有利戰機,力爭初戰的勝利,以提高士氣,穩定人心,扭轉被動局面。」千斤的重擔,緊張的工作,使彭德懷廢寢忘食地忙碌了一天。直到晚上才趕回飯店。因為明天就要離京,他首先進屋看了這兩天接來和他短暫團聚的侄兒侄女們。此刻他意識到,這次離別後,何時再見很難預測,遂把他給孩子們買的衣物分給每個人,然後語重心長地說:「伯伯明天就出發執行任務去了,你們要好好學習,不要想家,要經常給媽媽寫信,把你們在北京的情況告訴媽媽。」幼小天真的孩子們立刻反問:「伯伯,你明天到哪裡去?還是回西安嗎?」彭德懷拍拍孩子們的肩膀笑道:「等你們長大了就會知道的,你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接著他又叫來秘書吩咐說:「你和小郭把我們需要帶的東西今夜準備好,明晨出發。」10月8日軍事委員會主席**以特急電報發佈命令:「(—)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藉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二)中國人民志願軍轄十三兵團及所屬之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四十二軍,及邊防炮兵司令部與所屬之炮兵一師、二師、八師。上述各部須立即準備完畢,待命出動。(三)任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四)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後方基地,所有一切後方工作和供應事宜,以及有關援助朝鮮同志和事務,統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調度指揮並負責保證之。(五)我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必須對朝鮮人民、朝鮮人民軍、朝鮮民主政府、朝鮮勞動黨(即共--產--黨)、其他民主黨派及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愛和尊重,嚴格地遵守軍事紀律和政治紀律,這是保證完成軍事任務的一個極重要的政治基礎。(六)必須深刻地估計到各種可能遇到和必然會遇到的困難情況,並準備用高度的熱情、勇氣、細心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去克服這些困難。目前總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於我們有利,於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們堅決勇敢,善於團結當地人民,善於和侵略者作戰,最後的勝利就是我們的。」

    同一天,**還親自起草了發給中國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倪志亮轉金日成同志的特急電報,電報說:「(—)根據目前形勢我們決定派遣志願軍到朝鮮境內幫助你們反對侵略者;(二)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三)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後方勤務工作及其他在滿洲境內有關援助朝鮮的工作,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負責;(四)請你即派樸一禹同志(當時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常務委員、朝鮮政府內務相--引者注)到瀋陽與彭德懷、高崗二同志會商與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作戰有關的諸項問題。(彭、高二同志本日由北京去瀋陽)。」這天上午7時,彭德懷根據**的命令與**東北局第一書記、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以及彭德懷指揮所的負責人成普,參謀徐畝亢、龔傑,秘書張養吾;翻譯毛岸英一行乘飛機直飛瀋陽。上午10時左右,飛機冒雨安全降落在瀋陽機場。東北局派人將彭德懷接到和平街1號交際處休息。

    10月8日在北京,**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未結束,**就派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因為事情緊急而機密,周恩來只帶了翻譯師哲和他的機要秘書康一民。

    飛機從北京起飛,途中在伊爾庫茨克加油停留幾小時,又飛抵莫斯科。次日,周恩來與當時正在莫斯科養病的**一起乘飛機(據康一民同志回憶,**同周恩來同機到達莫斯科)飛抵黑海的阿布哈茲區,又到阿德列爾斯大林休養所。

    />周恩來向斯大林介紹了朝鮮的局勢,以及中國是否參戰的態度和國內的實際情況,另外也談了中**隊的現代化問題。10月9日上午,彭德懷和高崗在瀋陽召集了志願軍軍以上的幹部開會。彭德懷在會上講話說:「根據朝鮮戰場的形勢和金日成首相的要求,中央已決定出兵朝鮮。這不是我們好戰,完全是美帝國主義逼我們走這條路的。在美軍越過『三八線』前夕,周總理曾一再對美軍發出警告,倘若越過『三八線』北犯,中國將出兵援助,但美國和南朝鮮軍隊打著『聯合**』的旗號,無視我國政府的警告已越過『三八線』,正向中朝鴨綠江邊境進攻。我們的敵人不是『宋襄公』,他不會愚蠢到等待我們擺好陣勢才來。敵人是機械化部隊,有空軍和海軍的支援,進攻速度很快,我們要和敵人搶時間,中央派我到這裡來,也是三天前才決定的。」「這次出兵援助,我們要決心打贏,但是也要有不怕打爛的精神準備,萬一美國人打進我國來,那我們就爛了再建。各軍要日夜加緊準備,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幹部戰士樹立必勝觀念,要堅信在黨中央和**的領導下,一定能夠打敗美帝國主義者。各軍要在10天之內,克服困難,連夜突擊,完成一切出國作戰的準備工作。」在會議上,各軍幹部也提出了問題,他們最擔心的是在出國作戰時,有無空軍支援。於是當會議還在進行中,彭德懷和高崗又於9日上午11時聯名致電**稱:「我軍出動作戰時,軍委能派出多少戰鬥機和轟炸機配合?何時能出動並由何人負責指揮?盼速示。」至10月中旬,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和南朝鮮軍隊總兵力已達40餘萬人,各型飛機1000多架(海軍飛機除外),各型軍艦300多艘。

    鑒於朝鮮戰場的局勢嚴重,彭德懷心急火燎。他為了進一步瞭解敵我雙方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決定親赴鴨綠江沿線,勘察地形,瞭解敵我態勢。

    在9日軍以上幹部會議結束後,彭德懷傍晚即乘火車由瀋陽赴安東(丹東)。在旅途中彭德懷仍不肯睡覺,他一邊啃饅頭干,一邊在列車上召集丁甘如、成普等人開會,研究組織他的指揮所。他說:「在瀋陽兩天太緊張,現在抓緊時間算算人頭帳,把從北京和瀋陽調來的同志們分分工。」就這樣,中國人民志願軍彭德懷司令員指揮機關,就在火車上組成了。10日凌晨,火車抵達安東。邊防軍司令部將彭德懷一行接到鎮江山招待所,彭德懷吃過早飯後不顧連日疲勞,即前往鴨綠江邊察看渡江地點,瞭解戰備情況。此時侵朝「聯合**」和南朝鮮軍隊40餘萬人的總兵力中,第一線兵力即有4個軍共10個師另1個旅1個空降團共約十幾萬人,正分兵多路向中朝邊境瘋狂進犯。

    為使志願軍在地面兵力佔絕對優勢,以達初戰獲勝之目的,彭德懷於10月10日急電請示**:原擬先出動兩個軍、兩個炮兵師,恐鴨綠江鐵橋被(敵戰機)炸毀,不易集中優勢兵力,失去戰機,故決定將4個軍3個炮兵師全部集結江南待機殲敵,改變原定計劃,妥否盼示。**於11日復電同意。正當彭德懷深感8日他在瀋陽樸一禹的匆匆會談,內容不夠詳細具體,於是當晚20時他再次急電請示**:還有不少具體問題,須與金日成同志面商解決,擬明(11日)晨經安東前往德川。

    正當彭德懷在安東察看地形,聽取駐軍領導匯報部隊渡江準備情況時,12日晚上,聶榮臻打來電話,說情況發生了變化,蘇方表示空軍未準備好,暫時無法支援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要彭德懷火速回京開會。同日,**來電指示,13兵團各部仍就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請高崗、彭德懷明日來京一談。於是,彭德懷立即趕夜車回瀋陽。13日中午,他和高崗回到北京,聶榮臻對他們說:「下午要召開政治局會議,對出兵問題再次討論。」

    經徹夜討論後,政治局同志一致認為,即使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援,也須立即出兵援朝。會議號召要自力更生,發揚我軍歷史上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豐富經驗,克服各種困難,即刻入朝迎擊冒犯之敵。聶榮臻在回憶**在政治局會議上對是否出兵援朝作戰時寫道:「對於打不打的問題,**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同志對這件事確實是思之再三,煞費心血的,最後才下了決心。」中央作出最後決定後,彭德懷為防止部隊對出兵援朝產生懷疑和鬆懈情緒,立刻在中南海給與他同機飛回北京正在軍委作戰部待命的成普打電話,讓他給志願軍參謀長解方發出急電,要求志願軍各部繼續做好出國準備。

    就在13日政治局會議結束後的當晚,**給在莫斯科的周恩來發了火急電報:「(-)與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二)我們採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政治局緊急會議結束後,**還與高崗、彭德懷進一步研究了志願軍出國時間、渡江方案,以及東北對志願軍後方供應保障問題。14日全天,**與彭德懷又詳細研究了志願軍的出兵和作戰方案。**問彭德懷:在這種情況下,可不可以打,蘇聯是不是完全洗手?彭德懷說:就是半洗手,也可以打。最後,**講:即令打不過也好,他總是欠我們一筆帳,我什麼時候想打,就可以打,否則我們將來再想打,就無口可借了。**與彭德懷最後確定志願軍各部於10月18日或19日分批渡江,先在平壤至元山線以北適當山嶽地區組織防禦,待機殲敵。10月14日21時,**將**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作出的關於立即出兵援朝的決定和第一步作戰方案及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方針和部署,電告在蘇聯的周恩來,其要點如下:

    「(—)我已告彭在他到德川研究情況後,在平壤、元山鐵路線以北德川、寧元公路線以南地區構築兩道至三道防禦陣線。如敵來攻則在陣地前面分割殲滅之,如平壤美軍元山偽韓軍兩路來攻則打孤立較弱之一路……(二)美軍現尚停留在三八線,它進攻到平壤需要時間,由平壤再向德川進攻又需要時間……(三)我軍決於十月十九日開動,先頭部隊步行二百公里至德川需七天,休息一二天,可於十

    十月二十八日在德川、寧遠以南地區開始構築工事。全軍二十六萬人渡過鴨綠江需要十天時間,即要到十月二十八日才可以渡江完畢。(四)為著準備十一月內在敵進攻德川區域時打一個勝仗,我們決定還是出發二十六萬人(十二個步兵師、三個炮兵師)均開進為好……(五)在我軍開進半數修築工事期間,朝鮮人民軍方面還是繼續抵抗,盡可能遲滯美偽韓軍前進為有利。」10月15日清晨,彭德懷乘飛機自北京飛回瀋陽。這一天他在瀋陽一面部署志願軍出兵援朝的各項準備工作,一面又利用短暫時間視察了鞍山鋼鐵廠和瀋陽兵工廠。因為他知道東北是中國重工業基地,打仗要靠重工業,戰爭的勝負,除了人是主要因素外,武器裝備是重要的因素。

    這天,由於聯軍已全面開始圍攻平壤,平壤危在旦夕。金日成首相特派副首相兼外務相樸憲永前來瀋陽會見彭德懷,要求中國盡快出兵,並希望與彭德懷早日會面,彭德懷告訴樸:「我們中央已最後決定,預定自10月18日或19日開始,部隊分批渡江,希望人民軍繼續阻擊敵人,遲滯敵人,我同高崗今天要趕赴安東,去部署13兵團渡江計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